靜網PWA視頻評論

康德的意義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摘 要:如果說馬克思的學說接近於儒家思想的話,那麼康德的批判哲學則更接近於道家思想,因為馬克思的學說積極面向現實,而康德的哲學美學似乎是漂浮於現實之上。所以儒道互補的現代性變種便是馬克思與康德在中國本土的對話互補格局的形成,康德對中國文學理論現代性的重大意義也在這種對話互補格局中得到體現。該文從時間之流的斷裂、審美之維的生成、主體性工程的建設三個方面分析康德對中國文學理論現代性的這種重大意義。
  
  關鍵詞:康德 現代性 中國文學理論
  
  在我們看來,康德的現代性敘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理論內容:其一,康德從哲學層面抬高了人的地位,從而把主體性標舉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為主體性是現代性問題中的一個關鍵詞,而自我意識的主體性乃現代性的三大神話之一。更為關鍵的是主體性張揚的動力源於理性的自我反思以及審美感性維度對主體自足性的論證。所以其二是康德把理性的力量引向了理性自身,其反思性的姿態構成了現代性的特有風景。康德把理性嚴格的區分為理論的和實踐的,前者運用於自然界,有助於知識的產生和形成;而後者則運用於自由界,在這裡,人成為自己命運的建築師,從而主動承擔起道德自律的神聖使命。康德的目的是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限制住它的權限,同時給人的意義之域打開光明的通道,超越科技世俗的企圖還是相當明顯的。由此看來,馬克斯·韋伯對理性的工具和價值的二重劃分以及對世俗社會的反思超越渴望實際上都源於康德。所以其三是康德以其深邃的眼光為主體性建起了審美感性的動力機制。從主觀上講,康德對審美感性的純粹批判主要是為了在自然界與自由界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而客觀上卻在神學日益人化這一不可阻擋的歷史進程中為人的心靈開闢可以自由嬉戲的自足性空間。時間則是現代性問題切入的便捷途徑之一,康德對時間有限和無限的二律背反思考也深藏於此動力機制中。
  現代性有著極其強烈的擴張蔓延性質,它的必然後果便是全球化,但由於中國傳統文化所具有的消解、變形功能以及中國現代社會的特殊氛圍,所以中國必然以非常特殊的方式生成自己的現代性面相。文學以極其複雜的幻象方式折射著現代生活的生動場景,文學理論的形成正源於這種微妙的折射,由於現代文學理論根植於現代文學生活本身,加上文學理論的超越反思特性,所以中國文學理論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也獲取其特殊的現代性品格。然而困難的地方在於:中國文學理論特殊的現代性品格是如何被揭示展現的,而康德思想的現代性內涵又是在何種程度上可能參與到這種揭示展現的艱難歷史行程中去的?問題的提出需要理論上的回答。在我們看來,中國文學理論在現代化過程中在以下三個層面上遭遇了康德,並使自身嵌入現代性論域。
  1.時間之流的斷裂 時間的有限與無限本身是一種矛盾對立關係,康德誠實的地方在於把這種矛盾對立關係推向思維進展的二律背反境地,由此把矛盾對立充分的展示出來。在這裡,康德事實上碰到了現實與理想似乎無法彌合的彆扭局面,在現實行走的過程中時間以有限、斷裂、破碎的面貌呈現,而在理想的層面上我們又渴望踏入無限、永恆、整體綿延的時間之流。頗具悲劇性意味的是人似乎無法扭轉這種彆扭局面,更為致命的是在諸神逐漸隱去的現代化過程中,時間的有限性被極力吹脹了,而通往時間的永恆之門永遠緊閉了,從這個意義上講,現代性的展開是以放棄時間二律背反的思考為前提的。時間之流的破碎與斷裂包括這樣的幾層意思:撇開歷史的紛繁蕪雜,現代性在邏輯上源於穩
  定世界圖景的崩潰,時間動盪不安的畫像被勾勒出來,人亦為碎片所分割;作為日益個體化的人是被拋入現代時間的動盪中去的,傳統的時間將被凝固,意義之源將寄託於不斷到來的現在;時間的有限與無限不再構成一種矛盾對立關係,而向著有限性一極滑動。因此,時間的斷裂是我們識別現代性的一種眼光,而理解斷裂的性質,是我們分析現代性究竟是什麼,並診斷今天它對我們產生的種種後果的必不可少的開端,同樣,對中國文學理論現代性的思考也必需正視這種斷裂。具體而言,中國文學理論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所出現的斷裂痕跡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其一是文學理論觀點的推進以革命激進的方式進行。詩歌是中國傳統文學的正宗,而晚清的梁啟超卻要求變革傳統詩歌表達的內容主張注入新意境,奔走呼告進行詩界革命;與此同時,梁啟超也看到了小說在社會變革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他也在一定程度上糾偏了中國古典小說的美學傳統,在十分危急的晚清局勢中提倡小說界革命。沒有晚清不會有五四,晚清文學界的革命呼聲影響了五四的新文學運動,五四新人們繼續高舉文學革命的大旗。與晚清文類變革要求不同的是,五四新人們則在語言本體論上對文學進行著更為徹底的革命,所以胡適的白話文運動主張在一定程度上被廣泛接受並非偶然。他們強調日常的口聲語言與高雅的書寫語言的統一,所以書寫語言的世俗化伴隨著革命的呼聲在悄然進行,現代漢語也處於艱難的生成中。隨著社會局勢的變化以及馬克思主義學說引入的原因,晚清、五四的文學革命逐漸讓位給革命文學,中國文學理論的現代化開始了它曲折而漫長的行程。但不管怎樣,革命都給我們展示了斷裂存在的可能性空間,因為如果沒有革命,斷裂的出現將會被延長。
  其二是趁著革命的慣性,以堅決、毅然的態度與傳統文論決裂。由於西學東漸、對進化論的堅信,一種新的線性時間觀開始代替舊有的循環時間觀;而中國現代文學實踐活動不同於傳統文學實踐活動,現代文學理論的生長點也因此異於傳統文論的生長模式;加之對傳統文論賦予比較多的否定性價值論斷,所以要求中斷傳統的時間之流,現代與傳統之間必然出現斷裂,現代文論與傳統文論之間也會出現斷裂。在執著追求這種信念的基礎上,中國文學理論的現代性敘述要求發展有別於傳統文論的新文論模式的呼聲總是那麼強烈,這有三個方面的工作要做:重視現代文學以及文學批評實踐;自覺引入馬克思主義文論以及西方別的文論思想;同時也在動用各種資源對中國傳統文論進行獨具特色的創造性轉換。
  其三是與傳統決裂的同時又相當謹慎的對待來勢洶湧的各種西方文論思潮,在這裡,要求有選擇性的終止西方文論本來的時間流向。當然,這顯然經歷了一個全盤吸收到有選擇對待的過程,這同時也可以看作是一部激情漸漸退隱理性慢慢生成的心靈史。由於傳統文化實用理性的制約以及現代社會救世情懷的瀰漫,西方各種文論思潮在輸入的過程中出現變異是在所難免的。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文論的現代性敘述即仰仗於西方的學術資源又要使自身區別於西方的現代性面目,它要求發展的是一種非現代性的現代性文論模式,由此可見,中國文論的現代化走的是頗具悖論性意味的發展道路。
  在革命的呼聲中,中國文論的現代性展開要求揮別傳統的糾纏,同時又反身審視西方文論話語的入侵,傳統與西方的時間之流都被迫中斷,永恆的時間被無情的放逐了。在斷裂的溝壑被逐漸拉大的過程中,我們試圖探索文論發展的第三條道路。
  2.審美之維的生成 在近代西方,作為感性學的美學學科的正式誕生與理性主義者鮑姆嘉通的努力有關,理性主義者為感性正名這一反常的精神事件頗是耐人尋味,給我們留下了可以長久思量的空間。理性給人一種僵硬冰冷的印象,而世界的豐富性被放逐在理性的視野之外,理性所具有的局限性說明它難以完成對人合理性的設計。而審美感性之維除了是人合理性設計的特定要求之外,它同時也是現代性所暗含的一個命題。那麼,在現代性展開的過程中,審美感性意味著什麼呢?
轉貼於 http://www.lwlm.com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