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淺談偏執的心理意義

2024年01月04日

- txt下載

淺談偏執的心理意義
  經常看到一種新聞,就是因為雙方都較勁,而僵持在一個地方,比如上車是否必須讓座,不讓座就會發生悲劇,父母對孩子嚴加管教,認為孩子不能遵從自己的應該時,就痛打孩子等等
  這是一些讓人看了心裡很不是滋味,充滿惋惜的新聞,比如在河南發生的悲劇,一個座位對那個上車後的大爺意味著什麼呢?我們可以一起還原一下當時大爺的心理歷程,在大爺心目中有一個標準可能是:「年輕人應該為老年人讓座。」但他恰巧碰上了一個堅定不讓座的軸小伙,這個小伙子或許內心堅持的聲音是:「我也挺累,這是我的座位,就不給你。」這是個即使挨打也要抗衡下去的小伙子。於是老大爺的內心處於高度憤怒與失望的情緒之中,直至倒地猝死。在那時那刻,這兩個人通俗地說就是當碰到這個問題時都軸在一起了,但也可以說兩個人都剎那間退行到孩子階段,偏執到了一個內心無法逾越的位置上了。――
  看到這裡,我想說說偏執的意義,在克萊因對嬰兒心理發展的描述中,在嬰兒發展前期,在孩子的內心世界裡是非好即壞,非黑即白的空間,媽媽在的時候就是好乳房,世界都是美好的,媽媽消失了,好乳房沒了,嬰兒內心是黑壓壓一片。於是在嬰兒世界裡,他的內心在兩個極端中搖擺,即天堂與地獄兩個極限。
  這個感覺就像是我們遇到了恐懼的怪獸,大腦已無法平靜地思考,當內心沒有挪動空間時,我們仿佛只有執著這一條路,就像文章開頭舉的'例子。
  在嬰兒後續內心發展中,當他能感到母親這個客體是穩定存在時,才可以將母親內化到自己的心裡,即使媽媽不在,他的心裡依然有個好媽媽的存在,當遇到問題時,他的內心好媽媽可以安慰他,關愛他。面對母親的不在場,他可以接受這個現實,也就是他的世界不再是唯一,更不是除了天堂即是地獄的存在。
  但在我們哺育孩子的家庭中如果沒有給孩子提供這個穩定環境,那麼這個孩子長大後,就會在心裡固著在這裡,譬如你會看到有的人「應該」格外的多,比如在他心目中誰都對不起他,和他在一起,你只能是那個被挑剔的,並且無論如何做他都不滿意。通常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你會感到越來越沒自信,因為你在他眼裡仿佛是個廢物。他的標準聽起來都對,但他無法面對自己有任何瑕疵,他只能把所有內心無法承受的「壞」、「懶惰」,「罪惡」投射到對方身上,讓對方成為那個不好的代言人。唯有這樣,他才能保持很好狀態地生活下去。因為在他心裡好與壞是如此的極端,他的內心無法承受自己有「壞、偷懶、占便宜」這一部分,他的內心只希望保有媽媽在的時候他是美好的這一種結果,而不得不將所有地獄的東西趕出去,趕到九霄雲外的他人身上,他才可以暫時得到休息,讓自己高興一些。
  還有一種狀態,或者說這是一種「假」,一個經過偽裝後的假自體,譬如一種絕對化觀點會告訴你:「只有他是正經的,別人都有問題時」,看上去道貌岸然,但你仔細琢磨他傳達的味道和感覺時,就會尋蹤覓源地發現他的脆弱之心。
  這是一種偏執分裂位相的內心過程,但我們也能感到這種狀態時人內心的掙扎,就如同玻璃心,時刻保持一種好的狀態:「我是好的,我是完美的,不要動,不要動,只要有風吹草動,我的內心就要崩塌掉了。」這也可以解讀為自戀的包裝與內核。
  從這層層包裹的殼子裡跳出來,極為艱難,因為「應該」能讓我們安全,穩定,「優於他人」令我們自戀滿足。「絕對化」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自體的安定,但也隔離掉了人生中的諸多可能性。
  在我們內心覺得別人必須、應該的時候,或許可以慢一點,看看究竟是事情的要求還是自己內心慾望在吶喊。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