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威廉斯詩歌《幼橡樹》原文及賞析

2023年09月11日

- txt下載

我必須告訴你,
這棵幼小的樹
他渾圓堅實的樹幹
在潮濕的

人行道和陰溝之間
升起
渾然一體

升入空中
彎彎曲曲地
一刺,到一半高度——
然後

分開、變細
向各個方向
送出
幼嫩的枝幹——

掛滿了繭
漸漸稀疏
直到什麼也不剩
只有兩個

長滿古怪樹瘤的
樹枝
向前彎曲
長在樹頂,
如角然。

  威廉斯以純客觀的事物入詩,並將那些事物「隨意」組合、變形、寫了不少康定斯基繪畫式的不易讓人接受的作品。但這首《幼橡樹》卻似一陣清風從湖面吹來,給人以清新、透明、愜意之感。
  在這首詩中,作者以極其細膩的筆觸,再現了一棵幼橡樹的歷史:從滾圓的樹幹到渾然升起到一半高度, 到分叉, 到長出果實,一直生長到它的末端,這一切都是在眼前發生的,從而打破了時空的阻隔,將這棵橡樹若干年的生長過程在瞬間呈現在讀者面前。全詩給人一種流動感、生長感,使你覺得不是在讀一首詩, 而是在讀一棵樹。
  可以說,這首詩和威廉斯的其它作品一樣並不包含深刻的、重大的主題。但一開始,作者使用講故事的口吻, 陳述一個不容懷疑的事實的語氣正色地告訴你一件似乎很了不起的事情。不難看出,作者在作客觀描寫的時候並不是不持任何態度的,他對幼橡樹是充滿好感的,是親切的。幼橡樹好象是他的朋友,作者則是在將他的朋友介紹給我們。他對樹的態度的友好,本身就是受某種思想支配的,同時,也暗示了他對人類的看法。另外,作者對題材的選擇態度本身也體現了他對生活的看法。
  第三、第四節可以說是詩人描述這棵橡樹最精彩、最細膩的部分——樹是渾然升起的, 一刺,就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然後,又送出樹幹, 「刺」和「送出」這兩個動詞真的使這棵樹活了,使你覺得,樹就是在紙上生長。或者,好象作者就是在握著畫筆,在給我們畫一棵橡樹,有時是大筆地塗抹,有時則是輕輕地點綴。最後,兩個長著怪瘤的樹枝,可看作是傳統意義上的升華,那角一般的東西,是孤傲的,是不群的,象獨特的性格,也象魯迅後院的那棵「刺向高而怪的天空」的棗樹。最後,讀者的驚奇都停留在橡樹的樹頂了。「如角然」讓人回味無窮,頗有中國詩歌的韻味,我們也不得不驚嘆於譯者的匠心。樹梢的角是作者孤獨心境的自然流露,儘管他自己並不主張這樣去寫作。如果第三、第四節是描寫幼橡樹最細膩的,那麼最後一節則是最深沉、凝重的。
  樹是浪漫主義詩人筆下常出現的主題,但他們只是對樹作慷慨的抒情,往往是讚美它的蔥蘢 歌頌它的倔強,或是將自己的命運、感情寄托在樹上,發出五顏六色的慨嘆。比如,豪斯曼在《最可愛的樹》中,感嘆生命易逝, 自己老之將至;美國女詩人克雷普茜則藉助一棵受風雨侵蝕的老樹唏噓人生的艱難。總而言之,他們慣於對樹作靜態的觀察和描寫。威廉斯衝破傳統的樊籬,獨樹一幟,在內容上,他儘可能不表現自己,讓客體有足夠的發展空間,讓讀者能從充分發展的客體上尋找自己的影子,感情的對應,並產生共鳴;在形式上,他突破了點式描寫,將流動、發展的事物用流動、纏綿的感情來潤濕,從而使讀者能得到一個完整的、生動的畫面,使讀者的想像有自然伸展的機會。而浪漫主義者有時卻剝奪了讀者想像的權利,作者幾乎完全代替了讀者,使他們在審美過程中處於被動的地位。
  這首詩選自1934年出版的《1921年——1931年詩選》,是威廉斯參加客體主義運動以後的作品,它體現了作者作客觀描寫的技巧的成熟。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威廉斯等人倡導的客體主義詩將意象主義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並對五十年代詩壇產生了較大影響。現在,威廉斯的這棵幼橡樹由小到大,從矮到高生長起來了。它將以它的生動、可愛並連同他精湛的詩藝永遠生長在讀者心中。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