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醫聖張仲景創立的化瘀散結第一方,雖然有23味藥,但卻千年不衰

2023年08月05日

- txt下載

要說在中醫史上,論辨證用方的醫生,恐怕東漢時期的張仲景說自己是第二,很少有人敢說自己是第一。東漢時期的張仲景,雖然在當時沒有聲名大噪,但是他留給世人的《傷寒雜病論》不僅開創了辨證施治的先河,也開創了復方精準施治的先河。所以,後世醫家不僅推崇張仲景為醫聖,而且還將《傷寒雜病論》稱之為「方書之祖」。
中醫的秘訣除了高深的理論之外,辨證選方是衡量一個中醫在臨床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在東漢張仲景時期,他所創立的方劑,大多是藥味少、分量大的經典方劑,人們習慣將他的方劑稱之為「經方」。不過,人們對此也有一些誤解,認為藥味多的方劑,就不是經方,其實早在張仲景時期,就有一個用了23味中藥的經方,這跟其他用藥兩三味、六七味的經方,好像涇渭分明。
張仲景所創的這個23味藥的經方,不是別的,就是原本用來治療特殊疾病的。在《金匱要略》中記載,「此結為癥瘕,名曰瘧母,急治之,宜鱉甲煎丸」,這就是它最原始的功效主治。表面上這個疾病是由「瘧疾」引起的,但實際上這個由於病邪纏綿、正氣漸虛,已經形成了「癥瘕積聚」。這種問題,無論是在一千多年前的東漢時期,還是在21世紀的今天,都是「疑難雜症」,相當棘手。
那麼,這個鱉甲煎丸,究竟由哪些中藥組成呢?據《金匱要略》記載,全方由「鱉甲、烏扇、黃芩、柴胡、鼠婦、乾薑、大黃、芍藥、桂枝、葶藶、石韋、厚朴、牡丹、瞿麥、紫葳、半夏、人參、䗪蟲、阿膠、蜂窠、赤硝、蜣螂、桃仁」等23味中藥組成。
古人在製作丸劑的時候,也是比較講究的,比如所選23味中藥,不同的中藥有不同的炮製方法,在炮製符合標準、分量符合要求的情況下,就可以開始進行製作了。先將這23味中藥研為細末,備用。取土灶下面的灰一斗,用清酒十五斗浸在灶下灰里,過濾一半的清酒,把鱉甲放在其中,煮爛取汁,再將其他中藥放進去煎成丸藥,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7顆,飯前服用,每日三次。現代一般都是製成蜜丸
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里的所有方劑中,就數鱉甲煎丸用藥數量最多,因此它也被稱之為「傷寒金匱第一大方」。由於「瘧母」這種疾病的病機十分複雜,虛實寒熱夾雜,一般的方藥恐怕難以直達病所,解決問題。但是鱉甲煎丸集合了活血、化瘀、行氣、消痰、利水、攻下、扶正、祛邪、軟堅、散結等多種作用於一體,攻補兼施、寒熱並用、氣血津液協同治理,用藥看似雜亂無章,實則配伍嚴謹,而且製法也十分獨特,堪稱經方蜂群中的「蜂王」。
二十多味藥的鱉甲煎丸,不僅可以發揮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破血通絡、理氣祛痰等治標的作用,還能起到益氣養血、燮理陰陽、調和營衛等治本的作用,雖然在古代是專用於治療「瘧母」的,但是現代運用的比較廣泛,比如肝纖維化、肝硬化、血吸蟲病、面部黃斑、子宮肌瘤等疾病可以辨證使用,還有肝炎、肝腫瘤、肝血管瘤、心絞痛、痴呆等病症,也可用鱉甲煎丸辨證運用。
總體來說,醫聖張仲景所創的這個化瘀散結第一方,雖然藥味比較多,與其他經方的路子不一樣,但是它卻是流傳千年而不衰的經典良方,現代中醫臨床上也經常用它,尤其是一些疑難雜症,只要辨證準確,還是能夠起到較好的輔助作用的。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金蘭,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