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康縣的神秘婚俗——女娶男嫁

2023年08月07日

- txt下載

女娶男嫁在我們這裡是很正常的事,因為我們的父輩就沿襲的是這樣的婚俗,男嫁女已經形成了習慣,沒有什麼在意不在意的!」甘肅隴南市康縣陽壩鎮油房壩村村民李幫楊這樣向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介紹當地婚俗。
在一般人的概念里,男婚女嫁似乎是日常生活中天經地義,也是最普通不過的事情。但在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南部地區,女娶男嫁卻是這裡盛行的婚俗。康縣毗鄰四川、陝西兩省,其南部陽壩是隴南有名的風景區,這裡山清水秀。因為這裡海拔較低、植被茂密、氣候適宜,被稱作「天然氧吧」。日前,記者專門來到陽壩鎮一帶了解這裡與眾不同的婚俗。村民李幫楊的婚姻就屬於女娶男嫁這樣的情況。
在這個地方,男孩子要嫁出去
「如果一家有兩個孩子,肯定有一個要嫁出去,嫁出去的一般都是男孩子。我們家兄弟兩個,我哥哥嫁了出去。因為家裡再沒有人照顧父母了,所以我留到了家裡,不然的話也會嫁出去。」在記者入住的村民袁春林家,男嫁這個概念對袁春林看來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據了解,在康縣南部地區,女娶男嫁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男到女家,更名入籍」,即男方嫁到女方家後,一切遵從女方家族的習慣和規矩,按照女方家族的姓氏輩序改名換姓,和女方同樣稱謂族內成員;另一種是「二門俱開,兩來兩去」,婚後,男女保留各自原有姓氏,男女都有繼承雙方父母遺產的權利和贍養雙方父母的義務。
兩種形式最主要的區別是,前者男方嫁到女方家,男方成了女方家的人,被當作兒子看待,除了必須改名字外,對自己父母的贍養義務相對減輕了。二門俱開、兩來兩去的形式不一定改名字,婚後若生育兩個子女,男女雙方名下各一個,各自頂門立戶。兩方的父母都要贍養。
「男到女家,更名入籍這是一個很正式的儀式,一般要由家族裡面的長輩出面商量後確定,改了名字後,男方可以入女方家的族譜,死後可以入女方家的祖墳。改了名字後,要在戶籍上改過來,以前的名字就成了曾用名。」
不論哪種婚姻形式,結婚前都要立婚約為據,婚約的簽訂一般在結婚儀式上進行。農村多在辦酒席待客時簽約,婚禮上,族長主持儀式,婚約一式兩份,婚後共同遵守。
李幫楊告訴記者,妻子家裡姊妹兩個,都是女娶男嫁這種婚姻方式。不過他的婚姻屬於第二種形式,但入贅到妻子家裡後,按照當地的習俗,他也取了新的名字。
「我是在父母家和媳婦家兩家跑,兩邊都照顧,我和愛人兩個孩子,一個隨了妻子的姓,一個隨了我原來的姓。」李幫楊告訴記者。
女人當家,女孩是家族的血脈之根
「我們家兄妹兩個,我和父母親生活習慣了,我比較贊同這種婚俗,我就不想嫁到別人家,想找一個男朋友到我家來生活,家人包括哥哥也支持我的想法。」在康縣岸門口鎮工作的女幹部馮娟這樣告訴記者。
記者在康縣採訪中發現,在接觸到的採訪對象中,人們對這種婚姻模式在習以為常的同時,大多數人都贊成或者本人的婚姻就是這種婚嫁模式,這當中既有群眾也有幹部。
「在我們那裡,在女娶男嫁的家庭中,一般以女方為主,女方可能會強勢點,家裡的事通常會由女方說了算,往往是女方出去做活,男方照料家裡」。老家在康縣南部、縣工會的女幹部王淋的父母、包括她自己的婚姻也都是女娶男嫁的模式。
記者了解到,在康南,戶口簿上登記的戶主都是女人,在婚嫁方面,各家基本都是「留女不留男」,男孩都得被嫁出去。而且男子被娶到女方家之後,必須立即改換出嫁前的姓和名。這裡的男子也知道成人後要出嫁給女人,這是祖傳下來的規矩。如果一家有多個女兒且家境貧寒,也可以嫁女。但在這裡嫁女被稱為「倒插門」,在過去是很沒面子的事情。按照風俗,女人是家庭的主宰,擔當著家庭與社交的主角。婚喪嫁娶、請客吃酒,總是女人坐上座。喝酒、抽煙亦不讓鬚眉。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女尊男卑」,遇到家裡或者村上的大事情,女方會尊重男方的意見,共同商量決定。至於在生育方面,如果家裡生個女孩,是一件很高興的事,一般家裡要設宴慶賀。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康縣女娶男嫁的婚俗中,從提親、說媒、娶親、結婚的各種形式,基本是一般男婚女嫁婚俗形式的翻版,比如迎娶、坐花轎、擺宴席等等,不過對象由女方換成了男方。這種婚姻也要藉助於媒妁之言來穿針引線,在有些村子,同樣存在男方向女方家索取彩禮的情況,索要彩禮的數額不等。當然,這種索要彩禮的情況也沒有一定之規,有些家庭,在定親後女方只需給男子縫幾身衣服即可。而出嫁了的男子,再回自己父母的家就成了走親戚,逢年過節可回娘家去看望生身父母。不過,每年過年時,大年三十必須在女方家裡過,大年初一以後才可以回家或串親。
康縣文聯主席李永康認為:「女娶男嫁這種婚俗的獨特之處是由女子來傳遞香火,一個家庭的香火就這樣由女性而不是由男性傳遞下去了。女性像一根血脈的鏈條,把四面八方的男人連結在這方土地上,延續血脈。女孩在家庭中的意義就非同一般,是家族的血脈之『根』。」
「女娶男嫁」婚俗的由來
關於康縣南部地區女娶男嫁婚俗的由來在康縣官方的資料中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舊時,因康縣南部地區山高林密,人煙稀少,野獸出沒,這裡的居民為保護自身安全和經濟利益不受侵擾,一些無子女戶或有女無兒戶便想辦法從遠方招女婿來頂門立戶。由於戰禍連綿,社會動盪不安,四川、河南、陝西的青壯年男人,為躲開戰亂或逃避抓壯丁,紛紛跑到山大溝深的康縣南部,有的自己設法安家落戶,大多則被招婿上門,用上門招婿的方式定居此地,世代相傳,漸成氣候,一種女娶男嫁的新型婚姻模式被當地公認接受。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是這裡容留外地人最多的年代。
另一種說法稱這一婚俗最早起源於清太平天國時期。太平天國失敗後,太平軍餘部的一支輾轉來到山大溝深、地廣人稀的秦巴山地,化整為零,紛紛以男嫁女娶的方式改姓換名隱藏下來,在老百姓的掩護下躲避清軍的殺戮。從此,這種婚俗就在甘川交界的康縣太平一帶流傳下來。後來,周圍十里八鄉看到他們普遍人丁興旺,紛紛效仿選擇了女娶男嫁,慢慢形成了一種婚姻模式,在康南一帶代代相傳,並逐漸向周邊延伸。
對此,甘肅省政協委員、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西北師範大學副教授王貴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康縣女娶男嫁的婚俗是一種長期的文化演變和傳承的產物,它不是在某一時、一地形成的。據調查,在康縣周邊地區如四川北部、陝西南部一些地方也存在類似女娶男嫁的婚俗,並且不一定是貧寒之家才會出嫁男性,一些富裕之家也會出嫁男孩,是一種習以為常的婚俗,這種婚俗覆蓋面較廣,但在康縣南部地區更加集中。」至於這種婚俗的歷史淵源,王貴生認為,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特別通過文獻考證包括考古實證,以便得出更為客觀的結論。
這樣的婚俗有利於「男女平等」
女娶男嫁婚俗是康縣南部地區的主流婚姻形式,據康縣官方在數年前公布的統計數據,在康縣南部地區女娶男嫁家庭目前有6000戶左右,占全縣總戶數的13%~14%。有的鄉鎮「男到女家」戶達到50%以上,有的村達到了80%以上。20世紀八九十年代,計劃生育部門曾在隴南市縣積極提倡、推廣「男到女家」婚姻模式。
康縣婦聯副主席陳琳認為,康縣女娶男嫁的婚俗模式無論從家庭和諧,還是促進男女平等方面,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她說:「這種婚俗中,首先不存在婆媳關係的問題,也很少有家庭暴力,這些年,縣婦聯沒有接到過這種婚俗模式家庭暴力的投訴,這樣的家庭比較和睦。其次,在這樣的家庭中,由於是母親當家,家庭氛圍通常比較寬鬆,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另外,由於是女方持家、女子一般都比較能幹,這樣的家庭在致富發展方面也相對要好一些。」
她表示,從促進男女平等角度而言,從生育方面,女娶男嫁的婚俗打破了傳統的重男輕女的舊的意識,也改變了舊時的男主外、女主內的生產生活方式,打破了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意識。
王貴生教授表示,女娶男嫁的婚俗使得女性在經濟、文化包括家庭中的地位明顯提高,和男性形成了一種均衡的態勢;其次,女娶男嫁的婚俗模式沿用了男婚女嫁的一些婚俗模式,包括婚嫁後男隨女姓等,體現了這種婚俗模式的平等性、民主性、包括先進性。但從大的環境看,這種婚俗模式可能與外界、傳統的婚俗觀念意識形成衝突,這種婚俗模式的推廣、引入還有待於大環境中人們觀念、意識,包括綜合文化素質的提升。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