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詩經《蒹葭》原文及賞析

2023年09月10日

- txt下載

  蒹葭蒼蒼①,蘆葦色蒼蒼,
  白露為霜。白露凝成霜。
  所謂伊人②,據說這個人,
  在水一方。在河那一方。
  溯洄從之③,逆水去找她,
  道阻且長。路險道又長。
  溯游從之,順水去找她,
  宛在水中央。仿佛在那水中央。
  蒹葭萋萋,蘆花白翻翻,
  白露未晞④。露珠尚未乾。
  所謂伊人,據說這個人,
  在水之湄⑤。在河那一灘。
  溯洄從之,逆水去找她,
  道阻且躋⑥。路險道又難。
  溯游從之,順水去找她,
  宛在水中坻⑦。仿佛在那水中間。
  蒹葭采采,蘆獲密林林,
  白露未已⑧。露水滴不停。
  所謂伊人,據說這個人,
  在水之涘⑨。在河那一汀。
  溯洄從之,逆水去找她,
  道阻且右⑩。路險道又濘。
  溯游從之,順水去找她,
  宛在水中沚。仿佛在那水中坪。
  [注釋] ①蒹葭:蘆荻、蘆葦。蒼蒼:茂盛的樣子。下二章「萋萋」「采采」義同。②伊人:這人,指詩人追尋的人。③溯洄:《爾雅》:「逆流而上曰泝洄,順流而下曰泝游。」 ④晞:干。⑤湄:水草交接之處。⑥躋:升,登。⑦坻:水中小沙洲,即小島。⑧已:止。⑨涘:水邊。⑩右:迂迴曲折。沚:水中的沙灘。
  [賞析] 《秦風》多尚武精神和慷慨悲壯情調,在風詩中獨具一格;《蒹 葭》一詩所表現的內容、情思和意境,在粗獷質樸的《秦風》中又另成一種格 調,引人注目。
  這是一首情歌,描寫了對意中人的憧憬、追求和失望、悵惘的心情。由於詩歌寫得撲朔迷離,意象朦朧,給人以神秘莫測之感,故先哲時賢對詩中的「伊人」和主旨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的以為這是一首諷刺詩,諷刺秦襄公不用周禮而沿用西戎風俗;有的以為這是一首招賢詩,以為「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有的以為此詩乃為懷人之作。今人則有從民俗學角度提出「人祭」的新說,以為此詩「寫的是一種古老的陋俗——以女祭河」。是「河伯娶婦」在詩中的印證。上述諸說雖各有據,但多猜測之辭,似有故意求深之嫌,與詩意了不相干。凡論詩,既不能鑿空,亦不宜過於坐實,否則反難令人信服。朱熹《詩集傳》闡述詩義時說:「言秋水方盛之時,所謂伊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何所指也。」就詩論詩,不作意測。今人多以為是一曲懷念情人的戀歌,似較符合詩意。至於「伊人」是男是女,尚難坐實。但它並不妨礙我們對此詩的理解和欣賞。
  詩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狀物寫景,後六句抒情寫人。全詩融寫景、敘事、抒情於一爐。金秋之季,拂曉之時,露濃霜重,蘆葦沾滿了晶瑩潔白的霜花。「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開篇用「敘物以言情」的賦體來狀物寫景,展現了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給全詩籠罩了一層淒清落寞的情調。這時主人公來到河邊,翹首佇立,透過薄霧和蘆葦叢,凝視著河的對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鄉瓊樓。給人有隔霧觀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大有「盈盈 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意,可望不可及,夢寐難企及了。但 主人公沒有因此罷休,決心衝破天塹,追求伊人。一忽兒逆水而上,一忽兒順水而下,但都無法到達「蓬萊仙境」,因為她仿佛就在那水中央的孤島,更令人有咫尺天涯之感。黃中松曾說:「細玩『所謂』二字,意中人之難向人說;而『在水 一方』,亦想像之詞。若有一定之方,即是人跡可到,何以上下求之而不得哉?詩人之旨甚遠,固執而求之抑又遠矣。」結句言近旨遠,失望、惆悵而不甘之情寄於言外,與《周南·漢廣》的描寫有異曲同工之妙,具有無限的藝術魅力。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詩·兼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對此詩的藝術成就推許備至。
  形象刻畫,描摹傳神。這首詩塑造了兩位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一位在台前亮相,一位隱退帷幕。對前者是刻意鋪寫,正面描摹,對後者多虛擬想像,反襯烘托。寫「伊人」,既不知男女性別之身份,又不知固定確切的居處,似乎「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又似乎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在那虛無縹緲、五里雲霧之中,若隱若現,神秘莫測。既使人感到可敬、可親、可愛,令人神往,卻又不可及、不可求、不可得,使人失望而惋惜。寫「伊人」,神韻飄逸、風致焉然。鍾惺評曰:「異人異境,使人慾仙。」給人以一種朦朧美。
  作者全力以赴塑造的是那位對「伊人」傾慕不已的台前人物。詩歌主要通過人物的行動表現人物的心態、思想和性格特徵。「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從清秋霜晨的等待及其時間的推移,揭示了主人公對「伊人」思念之誠摯真情。幾次三番描摹「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表現了為尋求「伊人」不畏險阻、百折不撓的精神。既「溯洄」,又「溯游」,往復其間,堅貞不渝的情愛,熱烈執著的追求,企慕思見的情狀,寫得神采飛動,歷歷如在目前。先言三個「在水」,再言三個「宛在水」,從「伊人」不可捉摸之中,透露了主人公失望、惆悵和痛苦難言之情。「兼葭蒼蒼」寫失時,「所謂伊人」寫失人,「溯洄從之」寫失所。通過「三失」反覆描摹,人物形象豐滿,心態若揭,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一意三疊,層層遞進。《蒹葭》的藝術結構與其他民歌一樣,採用復沓疊句的形式,反覆抒寫「可見不可及,可求不可得」的企慕深情。方玉潤說:「三章只一意,特換韻耳。其實首章已成絕唱。古人作詩多一意化為三疊,所謂一唱三嘆,佳者多有餘音。」指明了這首詩的章法特點。但它不是機械地重複,而是景物有變化,時間有推移,情節有發展,感情有深化。以物象、時間為例,一章「白露為霜」,寫出晨露凝霜的濃重,暗示氣溫較低,時間尚早,東方欲曉之時。二章「白露未晞」,氣溫略有回升,凝霜將化而未乾,說明時間的推移,天已破曉。三章「白露未已」,露珠滴瀝尚未停歇,日出在即。再從「伊人」的居處看,從「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隨著方位的細微變動,即顯示出地點由泛指、虛擬而逐漸具體明晰。三章雖變換數字,卻使詩歌富於變化而無板滯之弊,具有迴環往復之美。
  這首詩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它以秋景起興,既渲染了環境氣氛,又烘託了人物行動心態,達到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造景寫情,意在筆先。詩情畫意,臻於妙境。故前人盛讚此詩說:「名人畫本,不能到也。」語言質樸,音節和諧,言近旨遠,言盡意不盡。姚際恆說詩的結句:「宛在水中央」,在「在」字前加一「宛」字,「遂覺點睛欲飛,入神 之筆。」在三百篇中韻味獨特。唐代李商隱的《無題》詩為其遺音絕響。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