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你什麼都懂,但為什麼還是做不好

2023年09月13日

- txt下載

(一)故事一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見個新聞,說美國有一個創業作家,寫了好幾本創業暢銷書,每本都堪稱經典,創業者視其為創業寶典,但這哥們辦了幾家公司都失敗了,為什麼呢?能寫出創業教程,創業者還十分認可,對創業規律又十分了解的人,為什麼還會失敗呢?
  一方面,在創業實踐面前知識略顯蒼白無力;另一方面,掌握了要領但不一定能做好某件事,比如:開車,在書上看了所有的開車技巧,操作流程,但上到車上還是不會開,或者是不能保證安全的開。
  做任何事情,學到了規則,要想做好、做成,都必須要經過一個長期刻意練習,試錯的過程,否則知識和成功之間的鴻溝永遠無法逾越。
  有時候我們對身邊小有成就的人表示不解,覺得我長的比他帥,身材比他好,我可是九頭身啊,學歷也比他高,為什麼他成功了,我還一事無成呢?分析來分析去最後總結成一句話,「這小子走狗屎運了!」其實事實不是一句走狗屎運總結得了的。
(二)故事二
  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故事。姜建在法國留學期間,偶然發現法國人對葡萄酒非常喜歡,無論是大到賓館,還是小到領家店鋪,都在銷售葡萄酒。他想:「為什麼不把中國的葡萄酒推向世界呢?」他想盡一切辦法讓中國的葡萄酒打入法國市場。
  要想把國內的葡萄酒打入法國,必須經過香港口岸,但是港方卻把國內葡萄酒按照洋酒徵稅,洋酒要比葡萄酒的徵稅額度高四五倍。於是姜建與港方經過幾次談判,但結果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目的。他心煩意亂的回到家中,隨手翻開一本書,「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這句話瞬間引起了他的注意,心中歡喜,這就是說服港方強有利的證據。
  第二天談判,姜建向港方官員解釋這句詩詞:這是唐朝詩人王翰的詩句,這說明中國在唐朝以前就有了葡萄酒,比起法國等其他國家要早,所以中國葡萄酒應屬於土酒範疇,不應該按洋酒徵稅。姜健的這番話說得港方心服口服,中國葡萄酒以低廉的稅率進入了法國市場。
  同樣一句話,有的人可以把它變成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而有的人僅把它當成一句經典,這就是能力的差別。
  前一個例子說明,知和做完全是兩回事,知道並不一定能做到或者知道並不一定能做好。後一個例子,能把知識變成解決問題的辦法,能夠聯繫實際把事情做成。
(三)完成使命的方法論
  前兩篇文章講的是信仰和使命,這篇文章講實現使命的方法論。
  信仰是你對什麼堅信不疑,使命是對信仰肩負的責任,方法是完成使命的工具,改變世界三者缺一不可。使命是實踐信仰的任務集,要實現使命完成任務就需要一套方法論。
  方法論,就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在這裡所說的方法論並不單單指方法,而是指從信息甄別到知識,到最後完成任務,實現使命所需方法、措施、行為、才能的總和。實現使命需要三步,第一步甄別信息把有用的信息形成知識體系;第二步把知識變成指導實踐的方法和智慧;第三步把智慧和方法變成完成使命的才能,直至實現使命,即構建知識體系、把知識變成方法和用行動改變世界。
  1、構建知識體系
  我們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多垃圾也多,這種情況下就要求我們要有一雙慧眼,從充斥的信息世界中甄別出有用的內容,打造我們實現使命的知識體系。就像現在有很多公眾號,每天都發布大量的內容,有些就不值得一看,看不一定有什麼害處,但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時間不等人。要實現使命首先要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思想體系,在實現理想、目標、使命的過程中知識不是萬能的,但是必需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牛頓沒有深厚的物理和數學知識體系就算蘋果砸到頭上也肯定發現不了萬有引力。
  2、把知識變成方法
  構建了知識體系,還需要將知識變成做事的方法,知識不等於方法。在第二個故事中,看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這句詩,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把它變成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要實現使命第二步要做的是將知識聯繫實際,把靜態的知識變成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智慧、辦法、措施。知識是靜態的,現實世界是動態的,方法要是隨實際情況而變動。
  3、用行動改變世界
  你信懷才不遇嗎?世上真有懷才不遇的人嗎?我覺得沒有,懷才不遇的人擁有的不是真才。首先,懷才不遇的人只是懂得多,有自己的知識體系,但卻無法將知識變成處理問題的辦法,這種人是讀死書,死讀書的書呆子。其次,懷才不遇的人雖然把知識變成了方法,但卻不懂得變通,知識是死的,世界是變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需要隨著實際情況而變動。最後,那些自稱懷才不遇的人,也懂得了變通,但卻沒做到位,沒耐性,堅持不下來最後還是一事無成。
  世界上沒有懷才不遇的人,只有那些僅掌握了知識,卻不會把知識變成方法,或者是變成了方法卻不懂得變通,再或者是急於事成輕易放棄的人。懷才不遇的人都認為生不逢時,沒碰到好年景,而從來不從自身上找原因,自己不改變世界更不會因你而變。
(四)構建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是不能照抄的,不能人家建立了什麼樣的知識體系,自己也學著建立一模一樣的體系。因為每個人的信仰、使命是不同的,正所謂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下面說明怎麼建立知識體系:
  ● 不能偏離信仰
  ● 以使命為中心
  ● 建立知識圖譜
  ● 創建自己的知識庫
  1、不能偏離信仰
  信仰是價值觀,是指引前進的方向,構建的思想體系、知識體系始終不能偏離信仰設定的航道,否則思想體系、知識體系不可能建立起來。世間思想萬千,知識無數,學什麼不學什麼?選擇什麼放棄什麼?這都由價值觀說了算,人生時間有限必須在有限的時間裡圍繞信仰,圍繞認為重要的事建立知識體系和思想體系。
  2、以使命為中心
  構建知識體系不是目的,知識向來也不是僅僅用來記憶和理解的,知識是用來解決現實問題的。使命是實現信仰的責任,是踐行信仰的任務集,所以構建知識體系不僅不能偏離信仰而且要以完成使命為中心。要做什麼事,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學習什麼樣的知識,構建什麼樣的知識系統。
  3、建立知識圖譜
  每個人的信仰不同、使命不同,需要構建的知識體系肯定也不同,所以知識圖譜只能說明共性的問題,無法做到具體,具體的內容需要自己建立。我總結每個人知識圖譜要包含思維、生存技能、專業知識、自我管理四個方面內容。
  A、思維
  我們的思維是有錯覺的,不了解人類的思維過程,掌握些思維方面的知識,大腦會把我們帶向錯誤的方法,問題要麼延時解決要麼不能有效解決。思路決定出路。比如:在上篇文章《想改變世界,先救救自己吧》中提及的蠟燭問題,就是由於人類存在固有的思維定式,讓我們無法快速、有效的解決問題。下面講個關於思維定式的小笑話。
  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看守警衛看到一個男人,騎著自行車,把手上放著一個箱子,警衛把那個男人叫下來,讓他打開箱子,結果發現箱子裡面全是沙子。第二天,這個男人又來了,還是騎著自行車帶著個箱子,警衛打開一看還是沙子,如此兩個月,這個男人每天都穿過邊境,每次都帶著一箱沙子。警衛哥終於崩潰了:「大哥你快把我們逼瘋了,兩個月以來你每天都騎著你的自行車,帶著一箱沙子穿過邊境,你這到底是走私什麼呢?」。男人回答:「自行車」。
  我們在想問題的時候,處理問題的時候不能只關心箱子裡面是什麼,要「跳出箱子思考」。跳出箱子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自己的心智模式對於我們而言就像空氣一樣,身處其中根本就渾然不覺。所以,為了跳出思維的牢籠就需要了解人類的思維模式以及正確的思考方式。
  B、生存技能
  要在社會立足,得需要養活自己和家人的能力,具備必要的生存技能。生存能力包括但不僅僅是:
  一技之長:靠什麼吃飯;
  學習能力: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適應能力:樹挪死,人挪活;
  社交能力:人際關係處理,一個好漢三個幫;
  總結能力:把自己的經驗教訓形成方法論;
  情商:和別人合作實現共贏;
  深度思考能力:把問題想透,看到問題本質;
  溝通能力:如何和別人達成共識;
  C、專業知識
  現代社會建立在分工之上,但也越來越要求我們具備綜和能力,往往是級別越高對綜合素質要求也越高。你立志想成為一個高層管理者或者創辦一家企業,那麼你需要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比如: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哲學、財務管理、戰略制定、團隊管理、市場營銷、供應鏈管理、客戶資源管理、科技走勢和宏觀經濟趨勢等內容。
  當然,使命不一樣,做的事不同,要學的專業知識肯定也不同,但基本要求是專業知識也要系統的學習和掌握。
  D、自我管理
  管理時間:讓做事更高效;
  管理情緒:不被情緒牽引,做正確的事;
  嚴於律己:領導不是管理別人,而是管理自己。
  意志力:保持注意力,抵制誘惑,熬出偉大;
  4、創建自己的知識庫
  看了很多文章和書籍,學到了不少知識,需要把這些知識變成知識庫便於日後檢索使用,總不能要解決一個難題把看過的所有的文章、書籍再翻閱一遍吧,那樣就太低效了。況且,並不是整本書的內容都有用,建立知識庫的原則是把有用的部分納入其中。我現在嘗試一種一本書買兩本,一本紙質的,一本電子版的,習慣了看紙質的,紙質的日常閱讀,電子版的便於拷貝粘貼錄入知識庫。
  我用來構建知識庫的工具是網易有道雲筆記,這個工具有個好處就是能把電腦版和手機版自動同步,在電腦版上錄入一個信息,用手機APP也能打開、瀏覽,很方便。等於隨身帶個智囊。
  使用有道雲筆記前得先建立知識框架圖,設置好分類,然後再把內容歸類。
(五)把知識變成方法
  1、注重思想啟發類內容
  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都能變成方法,那些擁有思想、啟發屬性的知識更容易變成方法。在《深度思考決定人生》中把知識分為兩種,可繁殖的和不可繁殖的,不可繁殖的知識不能延伸,不能引起我們思考和啟發。
  PC由硬體和軟體兩種部分構成,這個知識就是不可繁殖的,知道這個是常識,但它並不能對我們的生活工作產生深遠價值和影響。
  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有一句名言:「如果一位有名望的老科學家告訴你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麼他很可能是對的。然而如果他說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麼他極有可能是錯的。」。這句話就是思想、啟發屬性的內容。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打破思維定式,聽到的看見的不一定是對的。如果對這句話深刻理解,它可以變成方法指導我們做事。
  2、類比思維
  「類比思維」方法是解決陌生問題的一種常用策略。它讓我們充分開拓自己的思路,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將陌生的、不熟悉的問題與已經解決了的熟悉的問題或其他相似事物進行類比,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類比思維包括兩方面的含義:(1)聯想,即由新信息引起的對已有知識的回憶;(2)類比,在新、舊信息間找相似和相異的地方,即異中求同或同中求異。
  日常我們所說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是類比思維的體現。類比思維涉及到兩個問題:
  A、學到的知識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用自己的例子說明?如果不能,說明知識與實際是脫節的。
  B、學到的知識能解決什麼實際問題?怎麼用?在看書時不斷問自己這個問題,主動的將知識與心中的疑惑和存在的問題相聯繫,聯繫上了再尋求深度解決。
  3、忘記
  把知識變成方法的最好方式是忘記。這裡說的忘記不是閱讀一本書,合上什麼也記不起來,這裡的忘記是指在應用知識時不要死板硬套。
  在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教張無忌太極,有這樣的對話:
  「還記得嗎?」
  「全都記得。」
  「現在呢?」
  「已經忘卻了一小半。」
  「啊,已經忘了一大半。」
  「不壞不壞,忘得真快,那麼現在呢?」
  「已經全都忘了,忘得乾乾淨淨。」
  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忘記知識才能有效解決問題。首先,任何知識都是有條件的,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準則;其次,熟記某個知識在解決問題時會人會自然不自然的往這條知識上靠,越靠越解決不了問題,這就是思維定式。
  忘記的目的是先排除固有思路、模式對問題的干擾,徹底弄明白問題的條件、邊界、所在環境和本質,搞清楚了問題本質以後再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樣可能會更有效。
  4、系統性
  哲學中講世界是互相聯繫的,不是孤立的,所以解決問題時也要尋求系統的解決。比如:減肥,光鍛鍊不一定有效,除了鍛鍊還要注意飲食,保持合理的作息安排,同時還需要意志力,不能沒堅持兩天就放棄了吧。
  5、排除偏見
  偏見主要存在兩個方面:一是大腦,二是情緒。
  A、大腦偏見
  在丹尼爾·卡尼曼所著的《思考,快與慢》中說大腦有快與慢兩種作決定的方式。常用的無意識的系統1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作出判斷,它見聞廣博,使我們能夠迅速對眼前的情況作出反應。但系統1也很容易上當,它固守「眼見即為事實」的原則,任由損失厭惡和樂觀偏見之類的錯覺引導我們作出錯誤的選擇。有意識的系統2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並作出決定,它比較慢,不容易出錯,但它很懶惰,經常走捷徑,會直接採納系統1的直覺型判斷結果。
  B、情緒偏見
  我們乾的蠢事,做過的糟糕的事情,有多少是受到情緒的影響而做出的,情緒對我們能否正確解決問題的影響很大。
  6、主題研究
  主題研究就是帶著問題去學習,有目的的學習,帶問題去學習是把知識變成方法比較好的方式。對我來說寫文章就是主題研究,確定一個主意,比如寫這篇文章,我需要研究很多資料,翻閱不少書籍,再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然後才能寫出一篇有一定深度,較為系統的文章。
(六)用行動改變世界
  完成使命的方法論包括知識系統、指導實踐的方法和行動三個方面,下面談談最後一個行動,把方法變成行動才能實現使命。
  1、要當行為藝術家
  針對使命、理想、目標我們要做一個行為藝術家,就是不僅要反覆嘗試還要有一定的藝術水準。行為就是要行動,去做,藝術就是要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做任何事情都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難度越大的事情試錯次數越多,也不要怕失敗,有時候確實不知道那種方法有效,只能一個一個試,試一個不行,失敗一次其實離成功就近了一步。創業就是個不斷試錯和嘗試的過程,這條路走不通,換下一條,試的多了成功的機率也就大了。做事情一般有三道坎,一道是剛開始做的時候,萬事開頭難,有些人可能剛接觸遇到困難就放棄了;第二道坎是試了幾次,嘗試幾回就放棄了;最後一道坎是在看到結果前的那一刻,有多少人就差那麼一點點耐性前功盡棄。就像寫文章,坐下來半天一點思路都沒有,這個時候常常想放棄,可突破了這層有了思路再往下寫就很容易了,再往後靠的就是耐性了,整個寫作過程是很煎熬和枯燥的,在最後寫完前的那一刻也會萌生不想寫的念頭。其實做任何事都是這個過程。
  2、目標分解
  一口不能吃個胖子,任何大目標都得學會分解成現在可以實施的小目標,否則目標很難實現。
  3、共贏
  現在不是單打獨鬥的年代了,做的事情越大越要講求合作。情商是什麼,情商的本質是能和別人實現共贏,該妥協的時候得學會妥協,該做出犧牲的時候也不能斤斤計較。
  4、不忘初心
  有時候去做一件事,做著做著就忘記了方向,忘記了當初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忘掉初心會把我們帶入歧途。
  5、專注
  我們生活在稀缺的世界,稀缺性首先在經濟學中提出,也是經濟學建立的基礎。資源是稀缺的所以建立了經濟學;時間是稀缺的所以好多書都在講時間管理,以便讓做事更高效;人的心智是有限了,所以艾里斯寫了一本叫《定位》的書,要想在客戶有限的心智空間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努力做第一,或讓自己與眾不同。所以,人逃不出稀缺性的限制,要做成事首先就需要專注,抵制誘惑,不分心,堅持不懈才可能獲得成功。做到專注,保持注意力,不分心,抵制誘惑,這是意志力的體現。意志力對完成使命,實現目標也是很重要的能力。 (七)信仰、使命、方法論案例分析
  到此信仰、使命、方法論改變世界系列文章就寫完了,最後舉一個例子,由於對別人不太了解,說自己比較真實,所以就拿我這個反面教材作為案例。
  我的信仰是思想、精神,只有思想、精神才能讓世界更美好,而不是外在物質。建立了以思想、精神為中心的信仰我就琢磨著把信仰落實,落實信仰就是創建個人使命的過程。使命是需要做的事情,是任務集,依據信仰我確立了個人使命是知識共享,把我所有的經驗、教訓、心得總結出來毫無保留的分享給大家。為有效實現知識共享這個使命,我需要做兩件事,一件事是知識、思想的傳播,另一件事如何降低人們生活成本,只有生活成本降低人花費在知識、思想上的時間、精力才會增加。
  為促進知識、思想傳播我目前能做得是開通公眾號,把我的經驗寫成文章在公眾號發布,供大家參考,希望能使大家有所思考,有所啟發。以後有機會會考慮出書,再往後就是建立公益圖書館,把圖書館變成知識、思想、交流的平台,不僅可以免費閱覽圖書,還可以聆聽大咖的專題演講,當然建立公益圖書館需要耗資巨大,但這是我一輩子努力去做的事情,有生之年不一定能做成或做多大但會堅持努力。
  恩格爾係數是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是衡量一個家庭或一個國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標準之一。為提高知識、思想的傳播,讓人有時間、精力去看書,提高思想意識,需要降低人們的生活成本。在這個層面需要用某種方式以較低的價格銷售日用品,可能用連鎖超市的方式,也可能用電商的方式,也或者是其他,正在探索。
  做這些事情不一定能掙多少錢,即便是能掙些錢,留下基本生活費用,其餘都投入到建立公益圖書館上面來,如果大家也有這個志向歡迎和我聯繫,我們一起合作。
  使命任重道遠,共勉!
作者|孫克強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