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冬至節要吃什麼大盤點

2023年09月23日

- txt下載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23日之間。下面是小編特意搜集整理的冬至節要吃什麼大盤點,希望能滿足大家的閱讀需求,看完後有所收穫和啟示。更多精彩內容發布盡在,歡迎查閱。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吃什麼?很多地方都有吃餃子的習俗,並說冬至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凍掉了。當然很多地方的冬至習俗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冬至吃什麼,要看地方來的。
北方人吃餛飩和餃子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對於有著好吃不如餃子習俗的其他北方人來說,也普遍有冬至吃餃子和餛飩的風俗。
在超市銷售冷凍製品專區可以看到,冷櫃里擺滿了狀元、哈好妹、灣仔碼頭等各種品牌的速凍餃子和餛飩。不同地方的人們對餛飩的稱呼還不一樣,比如廣東人把餛飩稱為雲吞,湖北人則稱之為包面,江西人稱其清湯,四川人稱抄手。河南人在冬至這天,要吃捏凍耳朵。原來,吃捏凍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餃子的俗稱,據說是吃了餃子後,可以讓人們在寒冷的冬天裡,不會被凍掉耳朵。
江南一帶吃湯圓
古詩有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在江南的超市裡,思念、海霸王等各種品牌的大大小小的速凍湯圓被擺在了顯眼位置,每個品牌的廠家促銷員都擺上一個電磁爐,將煮好的湯圓送給消費者品嘗,以此吸引大家購買。
據了解,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之一。廣東潮汕人把冬至稱為冬節。冬至的時候,他們也有吃湯圓的習俗,而且有吃過冬節圓,就算大一年(歲)的說法,意思是說,吃了冬至的湯圓,便又長了一歲。冬至吃湯圓的習俗在江南一帶尤為盛行。江南百姓在冬至前,常用糯米粉做成麵糰,包上精肉、蘋果、豆沙、蘿蔔絲等餡料,製成湯圓。對於江南人來說,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因為圓有團圓、圓滿之意,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以此寄寓對來年合家團圓的祈福。此外,江南水鄉還有在冬至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廣東人吃冬至肉
對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所以,廣東人有句話叫冬至大過年。
據介紹,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桌大魚大肉、臘肉臘腸,談笑風生地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大吉大利。有些廣東人還有在冬至這天向親朋好友送臘肉的習俗。為此,各家超市精心設置了紅紅火火的腊味坊,裡面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臘肉、臘腸、臘鴨、火腿、鹹肉、燻肉等,不僅有散裝的,還有袋裝的,讓市民各取所需。為了吸引市民購買,有的超市還派出工作人員,在超市外面擺起腊味品攤檔,向過路的市民銷售臘肉製品。
泉州人冬節不回家無祖
每年農曆十一月中旬,約當公曆11月22日(或前、後一天),是冬至節,又稱冬節。冬至為24個節氣之一,特別為人們所重視,泉州人稱冬至為冬節小年兜,其重視程度似稍為遜色,但過節時同樣很隆重。
冬至應節食品,各地不一,北方吃餛飩,西北一帶多吃餃,江浙一帶則吃湯圓和麻糍。蘇州人過冬至節所吃的湯圓,又稱冬至團,分為粉團和粉圓兩種,《清嘉錄》曰:有餡而大者為粉團,冬至夜祭先品也;無餡而小者為粉圓,冬至朝供神品也。泉州人所吃的冬節丸,實際上就是《清嘉錄》所介紹的蘇州人應節食品粉圓。節日前夕,家家戶戶要搓丸。有紅、白兩色。搓丸手藝細巧,晉江深滬、石獅祥芝、惠安崇武的漁村婦女,搓丸速度快,質量好,粒粒小如魚目珠子,令人讚嘆不已,在搓冬節丸的同時,還用米丸料捏做一些小巧玲瓏的瓜果動物和金錠銀寶,以象徵興旺吉樣有財氣,俗稱做雞母狗仔。
泉州俗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故出門在外者,都會儘可能回家過節謁祖。冬節早晨,要煮甜丸湯敬奉祖先,然後合家以甜丸湯為早餐。有的人家還於餐後留下幾粒米丸,粘於門上,稱敬門神。泉州人吃丸,稱元宵丸為頭丸(圓),冬節為尾丸(圓),這樣頭尾都圓,是意味著全家人整年從頭到尾一切圓滿。但清嘉慶《惠安縣誌. 風俗志》對冬節吃丸是這樣解釋的:十一月,冬至,陽氣始萌,食米丸,乃粘丸於門。凡陽尚圓,陰尚方,五月陽始生,黍先谷而熟,而為角黍,以象陰,角,方也。冬至陽始生,則為米丸,以象陽,丸、圓也;各以其類象之。夏至不以為節,抑陰也。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葷素五味,入夜,又舉行家祭如除夕,供品中必有嫩餅菜。泉俗過年,一年中只有冬節、除夕和清明節要備辦嫩餅菜,據說都寓有包金包銀之意,旨在祈望家庭興旺發達。舊時如屬大宗望族者,還於是日開宗廟詞堂大門,舉行祭祖儀式,與清明節的那次祭祖,合稱春冬二祭。祭儀十分嚴格,參加者虔敬至誠。
在惠安,冬節除祭祖外,還有一些清明節同樣的習俗,如可於是日前後十大內上山掃墓獻錢,修墳遷地也百無忌諱。
冬至作為一個重要節氣,有關的諺語也不少。如吃冬節,上冬天;吃清明,下苦坑。天文學上規定冬至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冬節過後,氣溫繼續下降,農活也很少,成了農閒季節,稱上冬天。而到了清明節,氣候溫暖,草木萌茂,農業生產上多忙於春耕春種,是農民最勞累階段,所以謂之入苦坑。但農閒不忘農忙,諺語又及時提醒農民:冬至百日六是清明。冬至過後106天就是清明,應該及早準備農耕之事。此外,還有干冬節,濕年兜。冬至在月頭,嚴寒在年兜;冬至在月末,嚴寒正二月。冬至前,米價長,貧兒受長養;冬至前,米價落,貧兒轉蕭索,等等。
寧夏銀川冬至這一天頭腦也能吃!
銀川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老百姓冬至這一天給羊肉粉湯叫了個古怪的名字頭腦。
五更天當家的早早地忙活起來,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凈、熬湯,熬好後將蘑菇撈出;羊肉丁下鍋烹炒,水汽炒干後放姜、蔥、蒜、辣椒麵翻炒,入味後將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後用醋一腌(清除野蘑菇的毒味),再放入調和面、精鹽、醬油;肉爛以後放木耳、金針(黃花菜)略炒,將清好的蘑菇湯加入,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就做好一鍋羊肉粉湯了。這鍋湯紅有辣椒,黃有黃花菜,綠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塊、粉條,黑有蘑菇、木耳,紅黃綠白黑五色俱全,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冬至,老百姓叫鬼節,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早上吃不下餃子,就買吊爐三尖餅子、茴香餅子泡著粉湯吃。羊肉粉湯黃蘿蔔餡餃子,對銀川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飯食,外地人一吃卻讚不絕口。在外地很少見這樣香辣可口的餃子,這也算是銀川的一種特色風味小吃吧。
上海:家家戶戶做湯圓
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
巧克力湯圓
用料:湯圓粉(糯米粉)500克,巧克力250克,堅果果仁碎100克,白糖少許。
做法:用溫水與湯圓粉一起和面,然後把麵糰揪成大小相等的劑子;將巧克力掰成小塊,碾碎;將劑子按扁,中間直接包入巧克力碎和堅果果仁碎及少許白糖,揉成圓球,下入沸水鍋中煮熟,即可食用。
冬至吃什麼推薦:
1.餃子
傳說中,河南名醫張仲景因記掛窮鄉親們,冬至那天,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醫棚,向窮人舍祛寒嬌耳湯(嬌耳即現在的餃子),使人吃了以後只覺渾身溫暖,兩耳發熱。
Tips 祛寒嬌耳湯
做法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等煮熟後,將羊肉及藥材撈起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再下鍋煮熟。每人一大碗湯,兩雙嬌耳。
2.餛飩
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態相似,餛飩也與混沌諧音。
3.湯圓
在江南地區,湯圓是冬至的必備食品。這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湯圓又分粉團和粉圓兩種,《清嘉錄》曰:有餡而大者為粉團,冬至夜祭先品也;無餡而小者為粉圓,冬至朝供神品也。
4.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事實上,在江南地區,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進補,所吃的正是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肉。
5.蘿蔔
民間有言:冬至蘿蔔夏至姜,適時進食無病痛。又說:冬季蘿蔔賽過小人參。在冬至夜,正適合燉上一鍋熱乎乎的蘿蔔排骨湯,一家人團團圓圓,過這個歷史悠久的亞歲節。
宜於冬季進補的食物不少,大致可分為平補、溫補、滋補三大類。一般說來,溫補宜用熱性食物,用於氣虛;滋補宜用寒性食物,用於血虛;無氣虛血虛則宜用平性食物,是謂平補。
◆平補 豬肉及其肝、腎、肺等,蛋類、母雞、鴨、豆腐等,芹菜、蘿蔔、桂圓、蘑菇類,蜂蜜、蜂乳等。
◇滋補 甲魚、鯽魚、淡菜、海帶、海蜇、梨、橘、蘋果、香蕉、百合、芝麻、綠豆、赤豆、豌豆、黃花菜、銀耳、燕窩等。
◆溫補 羊肉、牛肉及二者的內臟,狗肉,公雞,鵝,海參,烏賊,鹿肉,大棗、核桃、扁豆,薯芋類,蔥、蒜、韭、姜,蠶豆,小麥粉,酒類等。
除了注意食物的選用外,還須注意烹制技法:滋補食品,宜清燉、清蒸或煨湯,口味清淡;溫補食品,宜紅燒或醬鹵,口味濃重;平補食品,可二法兼用,口味則以平和為主。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