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中職德育課如何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龍發英
(福州建築工程職業中專學校 福建 福州 350007)
摘要:生命教育是多層次的認識生命本質、理解生命意義、提升生命價值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喚醒、激發學生的生命自覺,培養學生科學的生命觀和尊重珍愛生命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及自我發展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營造和諧的生命環境奠基。其次是培養學生關愛人的生命,包括本人生命、親人生命、他人生命,進而從關愛人的生命到關愛動物的生命。中職德育課可以通過主題活動探究等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在其中感悟生命、珍愛生命。
關鍵詞 :中職;德育課;生命教育;主題活動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10-0134-04
當我們面對中職生動輒以拳頭、砍刀解決爭端的時候,當我們目睹中職生無視交規在公路上橫衝直撞的時候,當我們痛心於中職生虐待同學或虐殺動物的時候,當我們看到中職生在課堂上無所事事虛度光陰的時候……作為一名德育教師,我們或許應該想想,我們的教育忽視了什麼內容?
產生上述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們的學生不懂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不知道珍惜生命,關愛生命,所以生命教育是德育課不容忽視的教育內容。其實,中國很早就產生了對生命珍視和留戀的傳統。「生」在孔子的教育和治國方略中是一個基本的出發點。《論語·子路》:「子路問曰:『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的「庶」、「富」、「教」三部曲,即把生存列為第一,富裕列為第二,教養(發展)列為第三。確實,生存是人生的頭等大事。只有珍視生命,才能敬畏生命,才會追求生命的剛強意志和不屈精神。佩克·庫西在《人,這個世界》中說:「爭取生存的學說應當列入所有國家所有學校的教學大綱中。」這一點甚至比教會學生掌握專業技能更為重要,可見探究生命真諦比一切都重要。
那麼什麼是生命教育?它對中職生有什麼意義呢?中職德育課又該如何對中職生進行生命教育呢?
生命教育的內涵
從狹義來說,生命教育的本質是尊重生命及其存在的價值,包括保護生命、熱愛生命、敬畏生命。生命包括自然界的一切存在。
生命教育包含師生的生命教育,重點是對學生的生命教育。也可以說,生命教育是多層次的認識生命本質、理解生命意義、提升生命價值的教育。
生命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喚醒、激發學生的生命自覺,培養學生科學的生命觀和尊重、珍愛生命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及自我發展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營造和諧的生存環境奠基。其次是培養學生關愛人的生命,包括本人生命、親人生命、他人生命,進而從關愛人的生命到關愛動物的生命。
生命教育對中職生的重要意義
第一,生命是整個教育的元基點。關注人的生命和生命價值是教育的終極目標之一,更與德育課培養目標相吻合。因為求生是人的第一本能,如何生存,便是教育所要研究和解決的第一個大問題,所以職業教育要避免成為一種單純的行為修正過程,要真心實意地關心各類學生成長,主動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選擇,從而在質量上進一步滿足學生及家長的願望,滿足社會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讓中職生真正實現他們的生命價值。德育課更要避免成為假、大、空的說教,可以選擇通過主題探究活動等形式,讓學生去體驗和感悟,幫助學生認識生命、學會感恩、主動規劃人生,從而拓展生命的寬度,提升生命的價值。
第二,生命教育為學生的終身奠基,為和諧社會奠基,對完成職業教育的目的具有重要意義。中職生具有良好的生命意識才能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健康地成長,而健康成長就是擁有一個美好的生命過程,而教學生學會做人,幫助他們認識自我,樹立生涯目標,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中職德育教師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第三,生命教育有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減少校園暴力事件。當學生擁有生命意識時,他們就會知道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在一個人與人之間密切合作、攜手共創的群體中。這個群體是一個整合的共同體,人們被一個共同的文化聯繫在一起,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與整個共同體息息相關,是一種共生的關係。這種共生的理念可以幫助學生抹去彼此之間認知的裂痕,解決衝突,進而減少校園暴力事件。
德育課對中職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措施
弗洛姆認為,求生的衝動與破壞的衝動,是一種相互交替、互相依賴的關係。因為生命有其內在動力,有生長、表現自身的傾向。一旦受阻,則以發展生命為目的的精力便會走上分解的過程,並且轉變為以破壞為目的的精力。求生的衝動受阻越大,想要破壞的行為則越強;生命實現得越多,則破壞行為的力量越小。故弗洛姆得出結論:壓抑生命的種種個人及社會的環境,產生了想要破壞的慾望,「破壞行為是生命受阻的結果」。弗洛姆從心理學角度探討生命意識與建設(願望實現)和破壞(願望受阻)關係的若干思想,是富有啟示性的。
中職生在中學因為學業的不成功而被教師放棄,他們「求生的衝動(願望)」因此受阻,從而導致他們的行為不合規範。他們需要在這「破壞(願望受阻)」中實現自身的生命,引起別人的注意。所以,中職學校進行生命教育最主要的是給學生提供「求生(願望實現)」的平台,給他們表現自身的機會。中職德育課可以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來進行生命教育。
(一)還原課堂主體,尊重生命
隨著新一輪的中職公共基礎課課程改革的深入,德育課的課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無論是「三段式」的教學模式探究,還是「學樂悟」教學方式的踐行,都是以提高德育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目的。在改革實踐中,本著尊重生命,還原課堂主體,徹底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由原來的「演員」轉變為「導演」,學生由原來的「觀眾」轉變為「演員」。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的需要。創設情境,設置各種主題活動,預設任務,學生參與到教學情境中,進行自我探究和小組合作探究,在課堂中展示自己探究的成果,並在整個活動中有一定的感悟。這樣,才能真正將學生還原成為課堂主體和自主學習的主體。活動初期,一方面他們有自我表現的願望,另一方面由於學生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他們的手腳和頭腦被束縛,可能會無所適從。這時教師要將探究任務明確具體化,使其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使學生逐步放開手腳,去體驗和感悟活動過程。
由於我國的基礎教育評價的唯一手段是考試,分數成了升學的主要依據,而中職生在中學因為學業的不成功而被定性為後進生,長久的被否定使得他們缺少自信,對參與主題活動,進行自主探究缺乏信心,可能影響他們主題活動的參與積極性。因此,中職德育課還要從評價方式上進行改革,改變過去只強調結果的評價,更要注重過程性評價。教師要對學生每一次微小的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認可,不斷的賞識和被認可,能幫助學生逐步正確認識自己,樹立自信,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成為真正的課堂主體和自主學習的主體。
(二)主題活動探究,體驗過程,感悟生命
內化生命的意識,構建生命的意義 (1)開展以珍愛生命為主題的活動探究,引導學生尊重生命的存在(關愛自己)。德育課要教學生學會做人,首先應引導學生尊重生命的存在。無論是動物、植物還是自然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平等的生存權。因此,德育課可以開展以珍愛生命為主題的系列探究活動,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如交通安全、網絡安全、食品安全、游泳安全、遠離毒品等。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案例收集與展示、演講、製作手抄報、問卷調查、訪談等。學生通過參與這些主題活動,能真正體會到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2)開展以共生為主題的活動探究,幫助學生構建生命的社會意義(關愛他人)。德育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幫助學生認識個體在社會中的地位和角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現在的中職生多數是20世紀90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在父母的溺愛中成長。他們多數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和社會冷漠、沒有集體觀念和團隊意識,同時由於中學時學業的失敗,感覺前途渺茫,整天沉迷於網絡來打發時間。因此,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的價值和社會意義尤為重要。德育課可以開展以共生為主題的系列探究活動,如教師可以圍繞孝道、感恩等設置一些探究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感悟親情,體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員,要勇於承擔家庭責任。另外,可組織學生關注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撰寫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同時,還可以藉助德育拓展課組織一系列的團隊活動,如「翻越必越牆」、「信任被摔」、「心靈感應」等活動,幫助學生通過參與這些活動,體驗到每個人無論是在小團隊還是社會這個大團隊,都充當著一定的角色,承擔著一定的責任。生命的價值更在於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這樣就能幫助學生構建生命的社會意義。
規範生命的行為,減少破壞的衝動 人的天性中本能地呼應心靈,當人被他人的痛苦感動時,會本能地哭泣;當人感受到他人的善意時,會本能地尊敬他人;當人見識到他人工作的美麗時,會本能地敬仰他人。所以,當一個人感覺到自己對他人的幸福有所貢獻,甚至可以為更多人的美好生活而服務時,他會越發自覺地發揮人類的美德和社會道德,久而久之,這些行為便成為了習慣,而此時他的生命價值也就得到了實現,破壞的衝動也將會減少。對中職生規範生命的行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1.利用知法、懂法、守法探究活動,在群體規範的心理氣氛中規範生命的行為。群體規範有兩種:一是正式的規範,即社會的法律或教育目標要求決定的,具有法律或行政約束力;二是非正式的規範,即群體成員相互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規範,非外力強加,主要通過群體內部褒貶而迫使成員遵守的要求。具體來說,一方面,可以開展以知法、懂法、守法為主題的探究活動,進行法制教育,如觀看各類法制節目談啟示、收集案例進行分析談感悟、聽取服刑人員現身說法、製作法制手抄報、庭審旁聽、模擬法庭等,幫助學生了解法律制度的強制性和規範性,產生對法律的敬畏之情,從而自覺規範自己的生命行為,自覺守法。另外,通過這些主題探究活動,也有助於學生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樹立法制觀念,增強法律意識。另一方面,可以和班主任一道組織學生一起制定班級公約、學習探究小組共同約定,通過德育課堂的探究活動及班級的各項活動,對於活動中的一些積極的行為和現象進行大力鼓勵和表彰,在班級中形成更多的正能量,引導學生自覺形成以自覺遵守各項公約為榮,以違背公約為恥,從而養成自覺規範自己的行為習慣。可以說,這些規範是生命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因為這些規範是一種習慣的培養,是一種生命意識的訓練,也是中職生職業素養的重要內容。
2.利用角色換位的實踐探究活動來規範生命的行為,減少學生破壞的衝動。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設置一系列角色換位探究活動,給學生提供多種角色的選擇。一方面給學生提供多樣的展示自身的舞台,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換位思考的習慣,通過身處不同角色的體驗,引導他們學會多角度認識社會和他人,以此達到理解他人,減少破壞的衝動。例如,我校旁邊是一條市區快線,過馬路要走地下通道,部分學生經常不聽交通協管員的勸導,有時還與協管員發生衝突。初中部一名馬上要參加中考的學生,因為不走地下通道橫穿馬路,被汽車撞傷。為此,筆者讓學生分小組在中午放學後去體驗協管員的工作,一周後,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心得,學生都收穫頗多。有的學生說協管員太辛苦,他們每天吸著汽車尾氣,拿著微薄的薪水,但他們為大家的生命安全服務,所以協管員的工作應該得到大眾的尊重;有的學生說這個工作看似簡單,碰到不聽從勸導的人時也很難辦,有時為了別人的生命安全還要挨罵,他們是最美的交通協管員;還有的學生說希望所有的行人都能遵守交通規則,珍愛自己的生命。之後,筆者又讓他們站在受傷的學生家長、撞傷人的司機的角度去感受這次交通事故。通過這次角色換位的體驗活動,學生能真正認識到自覺遵守交規的重要性,也認識到自己的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要珍愛生命。事後學生擬定了一份自覺遵守交規的聯合簽名承諾書。通過角色換位探究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在行動之前多角度地去考慮事情的後果,規範自己的行為,冷靜地分析,減少破壞的衝動,也可以在事情發生之後多站在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理解他人,化解矛盾。
規劃人生,提供求生的途徑 主要有以下途徑:
1.開展主題為「我的未來不是夢」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樹立人生目標,找准生命的方向。在筆者和中職生的日常交往中,發現學生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有很多職業理想和目標,有自己人生崇拜和追求的偶像,但到了中職階段,問到他們的職業目標時,他們遲疑了,似乎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學生的心理成熟了,他們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原來的有些職業目標是不現實的(積極因素);另一方面,學業的失敗讓他們缺乏自信,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不可捉摸,所以在學習上表現為懶散,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學習的動機和目的不明確(消極因素)。因此,引導學生樹立人生目標,才能幫助他們找准生命的方向。教師要幫助學生選擇認同的對象,讓他們在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時有仿效和參照的對象。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主題為「我的未來不是夢」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去收集本專業內的行家裡手或自己崇拜的商界精英的職業生涯案例,在課堂上進行介紹和交流,談談從他們的事例中得到什麼人生啟示。另外,還可以請一些成功的校友到校介紹自己的成長經歷,與在校中職生進行「零距離」交流,幫助他們認識自己,了解專業和職業,儘早樹立職業目標。相信這些對象一旦被學生認同,就會對他們產生巨大的激勵力量,幫助他們找回自信,克服成長中的困難,成熟他們的人格,明確人生目標,找准生命的航向。
2.開展主題為「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會規劃人生,提高自我塑造的能力,要學會規劃人生,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知己」即客觀認識自己。大多數中職生都是中考考場上的失敗者,因為學業的失敗,導致他們認為自己的人生也是失敗的,所以對自己的認識更多是消極和否定的評價。德育課可以進行主題為「我是誰」的系列實踐活動,如新生第一節課進行自我介紹,一個月後同桌介紹他眼中的你,一個學期後德育教師收集各位任課教師眼中的你,並與同學交流,專題活動之餘輔之以平時素養訓練和主題活動後同學和教師的評價。通過系列自評和他評等活動,幫助學生客觀公正地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認清「現實的我」,找准「現實的我」與「理想的我」的差距,制定縮小差距的措施,提高自我塑造的能力,為生涯規劃做好準備。「知彼」即了解專業和職業,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在選報專業時僅就專業名稱的字面理解,對該專業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專業對應的職業群並沒有做深入的了解。因此,德育課要幫助學生認識專業和職業。可以通過學生上網搜索,找從事本行業的親朋好友、專業課教師訪談,校友座談等主題實踐活動,了解自己所選的專業和未來所從事的職業對從業者的素質要求,從而找准差距,制定措施縮小差距,提高自我塑造的能力。在客觀認識自己、專業和職業及就業形勢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設置一個主題為「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結合前期對自我、職業及就業形勢的分析和認識,制定一份職業生涯規劃書,確定長遠目標,細化階段目標,並根據階段目標制定具體的行之有效的行動措施,教師和其他同學成為在校期間踐行職業生涯規劃的監督者,監督其認真踐行人生規劃,並及時進行修正。通過這樣一系列的主題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明確人生目標,找准生命的方向,提高自我塑造的能力,成為一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真正實現和提升自己的社會存在價值,這也是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倪敏.新時期怎樣做好班主任[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2]張先華.先進的教育策略[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
[3]辛繼湘.體驗教學研究[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
[4]班華.心育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5](美)傑·唐納·華特士.生命教育[M].林鶯,譯.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張維佳)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