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試論原發性血小板減小性紫癜血液學診斷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田 娟
湘西州人民醫院血液科,湖南湘西 416000
[摘 要]目的 對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診斷方式以及效果進行調查。方法 選取該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間23例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同時選取該院同期來院體檢的25例健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調查人員的血象以及血小板情況進行調查。結果 疾病組患者的血小板平均直徑為(5.12±0.38)μm;健康組血小板直徑平均為(2.67±0.28)μm,兩組比較,P<0.05。疾病組患者血小板體積平均為(26.5±7.4)μm3;健康組平均血小板體積為(8.3±2.2)μm3。對兩組調查人員的血小板抗相關體陽性率進行調查:疾病組患者GMPⅡb抗體陽性率為52.2%,對照組為12%;疾病組患者GMPⅢ1a陽性率為60.9%,健康組為8%;疾病組患者GMP1b陽性率為47.8%,健康組為4%,兩組調查人員比較P值均<0.05。疾病組患者血小板計數、血清結合珠蛋白水平明顯低於健康組,兩組比較P<0.05。結論 血小板檢測能夠對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的診斷起到輔助作用,是一種有效的檢測方式。
關鍵詞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紫癜;血液診斷
[中圖分類號]R55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742(2015)04(a)-0178-02
[作者簡介]田娟(1980-),女,湖南吉首人,本科,研究方向:血液內科。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臨床中常見的出血性疾病,本病多為自身免疫功能紊亂所致。患者臨床中多表現為外周血小板水平降低,骨巨核細胞發育障礙,對患者健康有著嚴重的影響。由於本病在臨床中特異性較低,因此,至今仍無有效的血清檢查方式,該病目前診斷主要依靠患者出血表現、血小板計數等方式進行篩查。實驗室檢查尚未完全成熟,該院在2012年6月—2014年6月間對患者、健康人員的臨床指標進行比較,旨在為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診斷提供可靠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該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間23例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同時選取該院同期來院體檢的25例健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6±28)歲,男性9例,女性14例,患者平均病程為(2.1±0.6)年。健康組平均年齡為(47±28)歲,男性10例,女性1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一般方法
抽取所有患者的靜脈血,患者均在空腹情況下進行抽血,同時觀察患者血象情況。採用血紅蛋白結合法對血清結合珠蛋白水平進行測定。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調查人員的血小板直徑、血小板相關抗體、血小板水平以及血清結合珠蛋白水平,並做好詳細記錄。
1.4 統計方法
數據均採用spss17.0軟體處理,計數資料採用%表示,用c2檢驗;計量資料採用(x-±s)表示,用t值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調查人員血小板、體積比較
疾病組患者的血小板平均直徑為(5.12±0.38)μm;健康組血小板直徑平均為(2.67±0.28)μm,兩組比較,P<0.05。疾病組患者血小板體積平均為(26.5±7.4)μm3;健康組平均血小板體積為(8.3±2.2)μm3,見表1。
2.2 對兩組調查人員的血小板抗相關體陽性率進行調查
疾病組患者GMPⅡb抗體陽性率為52.2%,對照組為12%;疾病組患者GMPⅢ1a陽性率為60.9%,健康組為8%;疾病組患者GMP1b陽性率為47.8%,健康組為4%,兩組調查人員比較P值均<0.05,見表2。
2.3 兩組調查人員血小板計數、血清結合珠蛋白水平比較
疾病組患者血小板計數、血清結合珠蛋白水平明顯低於健康組,兩組比較P<0.05,見表3。
3 討論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發病機理為抗血小板自身抗體破壞自身血小板導致免疫系統紊亂。患者體內的血小板膜糖蛋白會作為抗原對免疫系統進行刺激,最初通常作用在脾臟部位而後逐漸發展至骨髓,脾臟同時也是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主要的受累臟器[1]。目前,臨床中研究發現血小板抗體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血漿自身抗體;另一種為血小板表面相關抗體,醫學界現對兩種抗體的檢測看法並不一致。有研究認為,血小板相關抗體的臨床檢出率要高於自身抗體的檢出率,在實驗報道中也發現血漿抗體的檢出率為57.6%,而血小板相關抗體的檢出率為75%[2]。
有研究採用免疫細胞化學檢查來診斷疾病,免疫細胞化學檢查的原理主要是根據Dami細胞上的抗原與待測血漿中血小板抗體結合後會與生物素化羊抗人IgG進行反應,而後在與其他復合物進行連接,最後在酶的作用下顯色,而抗原抗體結合的部位就會出現紅色不溶性沉澱物,其特異性強度與抗血小板抗體的水平呈正相關,此種檢測方式的靈敏度非常高。有研究採用GPⅡb/Ⅲa和MA地址A方式對患者血小板自身抗體以及PAlgG水平進行檢測,結果發現,兩種檢測方式的相關性非常低,且PAlgG的特異性較差[3]。
有研究採用四項聯合方式進行檢查,四項聯合檢測判定標準為:若有一項檢測指標為陽性則可判定為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陽性,因此,聯合檢測能夠大大降低誤診、漏診的發生率。有學者認為非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中也可能存在免疫成分,但我院並未對此結果進行調查,還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論證。並非所有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的PAlg水平值都會增高,因此,PAlg水平增高在臨床中多發生於以下患者中:(1)會產生血小板自身抗體的血小板減少疾病患者[3-4]。(2)產生同種抗體的血小板減少性疾病患者。(3)非同種類型、非自身抗體血小板減少性疾病患者[5-6]。
該院主要採用血象檢測來診斷患者疾病,在該院的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疾病組患者的血小板平均直徑為(5.12±0.38)μm;健康組血小板直徑平均為(2.67±0.28)μm,兩組比較,P<0.05。疾病組患者血小板體積平均為(26.5±7.4)μm3;健康組平均血小板體積為(8.3±2.2)μm3。對兩組調查人員的血小板抗相關體陽性率進行調查:疾病組患者GMPⅡb抗體陽性率為52.2%,對照組為12%;疾病組患者GMPⅢ1a陽性率為60.9%,健康組為8%;疾病組患者GMP1b陽性率為47.8%,健康組為4%,兩組調查人員比較P值均<0.05疾病組患者血小板計數、血清結合珠蛋白水平明顯低於健康組,兩組比較P<0.05。對該院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後總結後認為血小板直徑、血小板水平、血小板相關抗體、血清結合珠蛋白水平值均能夠對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疾病進行提示。此外,血象檢測方式簡便,費用低廉且準確度較高,研究認為,其非常適合應用在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疾病檢測中。
總的來說,血液檢查能夠為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的診斷提供有利依據,幫助患者提升診斷的準確性,避免誤診漏診的發生幾率,進而為患者治療方案的制定進行有效指導,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嘉紅雲,黃思聰,陳浩宇.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脾功能亢進的巨核細胞形態學觀察[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2(5):592-593,597.
[2]樊茂,張倩,周敬靜.小兒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與巨細胞病毒感染的關係[J].放射免疫學雜誌,2013,15(34):241-242.
[3]葉華覓,郝建萍,郭新紅.升血小板膠囊聯合激素治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效性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誌,2013,11(24):162-163.
[4]粟世勇.小劑量靜注丙種球蛋白聯合甲潑尼龍治療難治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2,34(15):361-363.
[5]李禹兵.CD8+CD28-調節性T細胞在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急性白血病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延安大學,2011,33(9):228-229.
[6]聶潘榮,王恩斌,王佳.靜脈輸注人血丙種球蛋白治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33 例療效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4):86-87.
(收稿日期:2015-01-09)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