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服務社會是大學擺脫封閉化的必由之路

2023年09月16日

- txt下載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交大校長王樹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現在有些大學存在自卑心理,正在將自己逐漸封閉起來,面對外界對「培養的學生不符合社會需要」等質疑,反駁稱學校負責培養批次,學生成才與否需要社會的再造。他還指出,無論是從事科學研究,還是培養人才,其最終目的都是為社會服務。如果脫離社會本身,那麼,我們所從事的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活動,必然將被社會邊緣化。
素有「象牙塔」之譽的大學,正在面臨新的挑戰。其中,所學非所用、所用非所學這一問題正成為當下部分大學教育生態的真實寫照。王樹國指出,原有的大學教育體制以及大學生正在與社會的高速發展「脫節」。雖然在現在這樣一個越來越開明的時代,人們對大學生從事非本專業的工作越來越持一種包容的態度——中文系本科生賣豬肉、城市規劃專業碩士當網遊主播等現象,正在被賦予「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積極解讀,但隱匿其中的學用脫節問題不應被忽視甚至無視。
學用脫節的背後,是大學服務社會意識和能力的孱弱乃至缺失。部分高校在辦學治校的過程中,縱向思維明顯,滿足於「等靠要」,缺乏服務社會的激情和動力。有的高校把目光盯在財政撥款、縱向課題上,而對於社會急需的橫向課題關注不夠,與企業的聯合攻關也存在短板。顯然,這一思維理念需要更新換代。如果大學缺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辦學治校所需要的橫向思維,對社會變化和需求研判不足,不願、不會、不敢服務社會,那麼,必然會影響到人才培養的社會適用性,被社會邊緣化也就在所難免。
其實,即便是精英教育階段的高等教育,也非不重視服務社會。王樹國指出,以上世紀為例,大學教師和企業工程師互換崗位工作的現象很常見。對於處在計劃經濟時代的高校而言,和社會接軌、積極服務社會的做法也令人回味和欣慰。對於當下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階段的高校而言,更應不忘初心。
一是要在融入上下功夫。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這五個方面,既相互獨立,又密切相關,要做好融合而非各自為政。其中,人才培養是根本任務,服務社會是保障這一任務得以順利實現的重要紐帶。有學者指出,「高等教育正在走向社會的中心,高校的角色定位正從過去的適應服務逐步轉向服務和支撐引領同步」。因此,高校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措施,將服務社會的理念更加有效地融入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全過程。盯住社會變化和需求,及時調整學科和專業設置,改進教學方案和內容,不斷加大服務社會的力度,方能使高校充滿生機與活力。
二是要引導廣大教師和科研工作者強化服務社會意識,提升服務社會能力。無論是在日常教學中,還是在科學研究中,教師和科研工作者都要做到視野開闊,把握時代脈搏,傾聽社會聲音,順應社會潮流,在不忘初心中不斷提升服務社會的本領和水平。要與時俱進地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研究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有條件的老師在職創業甚至離崗創業,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理念落到實處。要引導廣大高校教師和科研工作者在堅守立德樹人這一初心的前提下,加強橫向課題研究,密切與社會和相關企業的合作,推進產學研協同健康發展。
三是要引導廣大學生積極融入社會,重視實習實踐環節和創新創業,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將所學知識與社會需求密切聯繫在一起。青年人具有思維敏捷、活潑好動、勇於嘗試的特點,高校應進一步完善相應體制機制,引導廣大青年學子走出校園,到社會實踐中去增長才幹,鍛鍊能力,鼓勵有條件的青年學生在校創業甚至休學創業,將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儘可能地與社會實踐密切結合。同時,還要做好對於大學生實習實踐和創新創業的及時總結工作,及時改進高校教學內容和方法,使所教授或所研究的內容更加適應社會需求,從而推進大學更好地服務社會,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