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禁止中小學與房地產商合作辦學」不宜一刀切

2023年09月16日

- txt下載

近日,北京市發布消息,所有中小學校不得與房地產商合作辦學。此舉不僅意在為持續高燒的學區房降溫,也意在釐清商業化的房地產行業與公益化的教育事業之間的關係。有評論指出,這麼做是為了斬斷中小學與房地產商合作辦學的利益鏈條。
當前,與名校「聯姻」成為房地產商重要的開發與營銷手段,名校噱頭已成為拉升房價的殺手鐧之一。房地產商熱衷傍名校,而名校則藉此拓疆擴土,雙方各取所需,形成「利益共同體」。合作辦學魚龍混雜,為拉升學區房高房價推波助瀾。在此背景下,禁止中小學校與房地產商合作辦學,給借名校噱頭炒作房價釜底抽薪,有利於給價格畸高的學區房退燒,也有利於扭轉教育資源配置被地產商牽著鼻子走的局面。但是,這種降溫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對中小學與房地產商合作辦學還是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棍子全部打死。
學區房是各種客觀因素相互疊加的結果,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短缺與巨大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在擁有對應的房產證成為入學重要通道的條件下,只要存在名校與普通校之分,學區房的熱度就不會降低。對於住宅小區的配套學校建設,無論是開發商投資還是政府投入,總會產生相應的學區房。
根據《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規定,教育居八個類別的住區公共服務設施之首,居住區內教育配套建設標準應達到每千人擁有600-1200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和1000-2400平方米的用地面積。房地產開發達到一定規模,必須配套建設學校設施,這是一種制度上的設計。也就是說,配套學校建設是房地產開發的一項硬指標,房地產與配套教育設施的毗鄰關係決定了學區房的存在,而不是地產商辦學才導致的學區房。
解決學區房問題的治本之道在於均衡公共教育資源,既要做大名校盤子,又要讓弱校變強。名校集團化辦學、開設分校可以有效地向外輸出優質教育資源,是被實踐證明的好辦法。在這方面,政府可以投入支持建設公辦學校;民間資本也可以用來發展優質教育機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指出,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可以單獨或者聯合舉辦民辦學校。公辦學校可以合作舉辦民辦學校,這對於向社會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選擇不無益處。如果每新開發一個居住區,配套學校都能逐步建成響噹噹的名校,從長遠看是有利於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
所以,對中小學和房地產商合作辦學不能一概而論,對於那些打著合作辦學的幌子來炒作房價的行為要嚴令禁止,而對於那些符合城市教育規劃、有質量保證的項目則應該予以允許和支持。
當然,政府要加強管理和引導,在規範中小學與房地產商合作辦學方面做足文章。
首先,政府要做好公共教育資源布局規劃,所有辦學項目都必須在規劃範圍內進行,避免教學設施分布不均或重複建設,產生新的不均衡。
第二,加強對合作辦學項目的質量檢測與監督,房地產開發的周期只有幾年時間,而學校建設與發展則是長久的,新辦學校要與合作學校建立科學規範的合作機制,朝著名校的方向邁進,避免把建設「名校」作為噱頭,賣完房子就了事。
再者,要跟進配套政策調整,根據現實需要及時推進劃片招生制度改革,推行諸如多校劃片的模式,給名校去火降溫,消除借名校炒作房價的政策空間。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