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新課程理念下的學前教育學教學改革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摘 要: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還沒有很好地貫徹和實施新課程標準,導致高專學前專業教學思想觀念落後、方法陳舊,培養的幼師人才難以適應幼兒園教學改革的需要,因此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學前教育學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幼兒園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創新
  
  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是未來的幼兒教師,他們是新課程理念的實施者,而目前這一專業的教學還沒有貫徹和實施新課程理念。高專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指出學前教育中存在著‘教育目的的外在性’‘教育中學生的被動性’‘教育的重複性和封閉性’以及‘教育中情景體驗的虛假性’等問題,這就必然影響對優秀幼兒園教師的培養,更不能適應幼兒園教學改革的需要,因此我們必須轉變思想,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對學前教育學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
  一、更新教育觀念,強化主體意識
  現代教學理論指出,學生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構建過程,他們是學習的主人。在學前教育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改變幼師學生在學習中的被動性,把他們放到教學活動的主體位置,調動其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習效果,開發幼師學生的潛能,讓他們會學、會實踐、會教,從而培養全面發展的幼兒教師。
  二、改革教學方式,關注學生髮展
  《方案》指出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就是: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幼兒園教師。我們必須要理解德、智、體等的內在關係,否則在學前教育學的教學中就會出現以知識教學代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的情況,就會把教育目的的外在性過分強化,並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這樣就會影響到學前教育學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革新;影響教學工作體系、學生訓練實踐體系;影響學生自主學習;更影響學生工作能力的發展以及職業素養的形成。只有堅定不移地實施學前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將過去知識本位的教學方式轉變成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發揮潛能的教學方式,才能保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創新性,促使學生可持續發展。
  三、創設教學情境,建構學習環境
  《方案》指出: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建立真實的、開放的情境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因此,學前教育學教學改革必須放在一個開放的體系上,建立幼兒園學院的合作機制,幫助幼師學生獲得真實的幼兒園教學環境。按照幼兒園的生態環境建設實訓室、實驗模擬室以及學生實習基地,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供舞台,學生在這種開放的生態環境里,模擬幼兒園教學,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中獲得教育理論知識、發展教學能力、養成敬業精神。
  四、改革課程內容,生成職業目標
  《方案》指出學前專業課程改革的目的就是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生成學習成果,即讓他們掌握學科知識,全面完成學習目標,確實感受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發展,產生成功和喜悅等積極的心理體驗。但是學前專業各學科課程之間內容複雜、交叉、陳舊。如《幼兒遊戲》《幼兒園活動設計》《幼兒社會化及教育活動設計》與學前教育學重複、交叉,不能更好地為培養目標服務,影響學生生成目標的完成。因而,我對高專學前專業學前教育學的體系進行改革,將目標、內容、方法等多層面、全方位地相互聯繫、相互滲透,進行整體改革。(見下圖)
  五、創新教學設計,引導自主學習
  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亦稱教學系統設計,是面向教學系統、解決教學問題的一種特殊的設計活動。傳統教學設計是圍繞人的知識本位設計的,不利於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方案》要求我們必須圍繞學生的學習來創新教學設計,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有利於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我在學前教育學教學設計時,把教學內容生成學生的具有驅動作用的學習內容,通過教師指導把其與學生學習方式整合起來,系統設計教學活動,來引領學生的自主學習。(見下圖)
  六、創新教學結構,構建學習模式
  《方案》指出,學前專業的教學存在著模式陳舊、僵化的傾向,表現出理論脫離實踐、缺乏明確的目標導向等弊端,阻礙著學科目標的全面實現和學科教學改革。本人認為課堂教學結構模式決定著教學的程序、步驟,制約著學生學習活動的方式及組合形式。現行學前教育學的學科課程主要包含教育概要、教育實踐和評估三部分,對這三部分內容實施既要考慮它的針對性,還要考慮它的長期性,更要考慮學生學習的方式和特點,才能實現學科人才培養的目標。因此,我們既要建構適合學生主動學習的模式,還要滿足不同課程的目標、特點、難度、內容等不同的多種教學結構模式。(見圖一)
  多級理論教學模式針對的是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基本理論知識,學生缺乏學習這些理論知識的經驗,難以理解。因此我們按照其認知規律和知識的層次,採取不同的教學結構,引導學生積極學習,並對學習過程不斷地評價,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模塊式實踐教學模式(見圖二)的目的是培養幼師學生具有從事幼兒園教育教學能力,形成教育教學的技能,掌握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的理念,最終使學生生成職業素質。學生能力和技能的形成分四步走:第一個環節是校內實訓,貫穿課程教學的始終;第二個環節是教育理論應用於訓練,是專項訓練過程,是學生的教育理論與教育能力同時內化的過程;第三個環節是教育見習、實習,是學生在幼兒園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這一活動是在教育理論指導下的幼兒與幼師學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是教育教學技能技巧提升的過程;第四個環節是學生教育理論知識,是教學技能和教學理念整合的過程,終極目標是學生獲得綜合能力和素養並勝任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中國www.LWlm.cOm
  參考文獻:
  [1]王宏宇.松原職業技術學院十一五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方案[Z].松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3-17.
  [2]春霞.面向新世紀的課程理論:美國PatrickSlattery的後現代課程思想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1997(6).
  [3]肖川.新課程與學習方式變革[N].中國教育報,2002-06-01.
  [4]龐維國.現代心理學的自主學習觀[J].山東教育科研,2000(7/8).
  [5]余文森.新課程背景下公共教育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8.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