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釣魚》教學反思

2023年11月07日

- txt下載

《釣魚》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釣魚》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釣魚》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說理性文章,希望學生通過學習能體會"我"得到的啟示,從而能把這個啟示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中,懂得要用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言行,能抵制出生活中的種種誘惑。
  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讀為主、在讀中體驗。圍繞「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裡,『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 「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麼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爸爸是怎麼想的?『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啟示?」等問題引導學生朗讀,同時讓學生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如果這事發生在你身上,你的心情會怎樣?」最後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去選擇,但說出來容易,做起來難。讓孩子自己去體驗道德實踐難。最讓我感動的是在閱讀完材料《心靈的懺悔》後,有些學生的想法,讓我大開眼界,孩子們也給我上了一堂課,不要小看孩子們的想法,真應該蹲下來,靜聽花開的聲音,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遺憾與不足
  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一是指導學生朗讀的方面。當學生都朗讀不夠好的時候,該以怎樣的方式引導學生?這方面還明顯不夠。二是對學生思維的引導。比如在感受兒子的心理變化時,我分析兒子在月光下乞求父親和依依不捨放魚的心理活動體會不夠深刻,此時我完全可以讓學生展開想像,思考:此時的兒子可能會在心理想什麼?可能會對父親說些什麼?這樣就可以讓學生順理成章地明白:道德實踐起來卻很難!在教學過程中,我把誘惑給孩子列舉出來,但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讓學生充分說,有點遺憾。三是課堂生成問題的處理尚不夠機智。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還要多思索,多揣摩,多學習。

《釣魚》教學反思2


  《小貓釣魚》是長江藝術版第五冊第三單元的內容。這是一首敘述性的童話歌曲,曲調詼諧幽默,情緒活潑歡快,童趣盎然。生動鮮明的音樂形象,講述了一個富有教益的故事,使他們在音樂聲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歌曲為大調式,混合拍子,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的節奏輕快,採用倚音,以及六度的大跳,描繪出一個活潑可愛的小貓形象。第二樂段將節奏拉開,與第一樂段形成對比。結束音的下滑音更為歌曲畫龍點睛,唱後身臨其境、耐人尋味。
  在設計時,我抓住音樂形象和音樂情緒作為教學的突破點,由主人公「小貓貓」和「貓媽媽」、朋友、小朋友的不同角度,來引導學生想像、模仿音樂情緒,從而創造音樂形象。因此,我這樣來設計了本課:首先,創設情景,播放學生熟悉的《小貓釣魚》的故事,用簡短的話語引出本課課題,再由「想知道用音樂演、唱的《小貓釣魚》的故事嗎?」快速地引入音樂的聆聽和感受;再由「歌曲中有幾種情緒的變化?在什麼地方?(或在哪個樂句)」一問,帶學生一步步學習歌曲、理解歌曲,為表現歌曲(音樂情緒和形象)打好基礎;在表演時,同樣利用角色,來想像、表演,展現音樂形象和情緒。
  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我在設計的基礎上,對不同的班級,以及根據教學的先後,進行了不同的調整和新的嘗試。在最初的(8)班,我從開始就急著引導學生聆聽學習歌曲,有些忽視了主人公「小貓貓」的情緒、表演,在初次合作表演時,主人公「小貓貓」顯得有些不知所措,或是動作單一,或者是結合歌詞內容做得簡單、機械,缺乏想像。在第二次課上,我將成功的地方保留下來,在初步熟悉歌曲時,引導學生從觀看主人公「小貓貓」的不同角度想像和表現、甚至創新,再結合音樂形象來挖掘語言、運用語言和創設情景「小河邊」。等再到合作表演時,學生的反應有了明顯的好轉,甚至有的同學的表現得很突出,引起了大家的讚揚。最後,提高表演技能上,我在激勵學生評價的基礎上,鼓勵學生,並給以準確簡短的指導。這樣,在之後的幾個班的這一課教學上,同學們表現得越來越好。

《釣魚》教學反思3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比較深奧的課文,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學的。這篇課文的教學,是為了探索深文淺學的教學方法,對蘊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課文,如何讓孩子既學得懂,又學得搞笑呢?我覺得課堂就應簡潔、紮實。
  先說簡潔。我在認真研讀教材後,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1、認識11個生字,指導書寫「濺」「踐」「誡」三個生字,明白「沮喪」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準確而簡練地概括文章的主要資料;3、明白課文資料,體會作者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情緒變化,感悟「一事一議」、「將情緒變化融入情節」的寫作方法。以上目標,貼合小學高年段的特點,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在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文章資料的學習,擯棄了煩瑣的追問,用「放與留」這一大問題進行整合。在探究「放與留」的過程中,體會作者複雜的情緒變化,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與此同時,緊緊抓住父子倆的一段對話,讀悟結合,層層深入,讀出了情趣,讀出了意味。
  再說紮實。學習生字時,教師選取帶有共性的、學生易錯的問題進行指導;概括文章主要資料,教師進行提煉,並要求「同桌互練習」;在學生閱讀時,教師要求勾畫、批註;在學生交流時,教師隨機進行點化;在學生朗讀時,教師進行指導和評點;……教學中的每個環節,我都在發奮將其落到實處。在概括完文章主要資料後,總結出「一事一議」的寫作方法;在學習「留下」的資料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感受作者的情緒變化,並體會「心理活動描述」的好處;在朗讀父子對話中,感受「強烈比較」的喜劇效果,感悟語言文字的完美。
  在公開課的路上我只是踏上了起點,期望以後的路上我能更腳踏實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釣魚》教學反思4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文質兼美,蘊含著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奧,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從故事中受到啟示,是比較困難的。本文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啟示」,而不是單純的「釣魚」和「放魚」。把釣魚和放魚過程中「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作為教學的重點,既要求感受體驗,也要求讀出情感,把「啟示」作為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理解。為了突破難點,我這樣設計教學:
  一、對釣魚這件事的理解
  對捕撈開放日前一個夜晚發生的事情,我主要抓住兩個問題:
  1、找出描寫「我」心情變化的句子
  2、找出描寫爸爸神態的句子
  學生在找出這些句子之後,我讓學生反覆誦讀,體會到「我」對大鱸魚的喜愛,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之難。學生分析得很到位,也很透徹。而對於第二個問題,學生也能很快地找到句子,能體會到父親對我要求嚴格,但不能體會到這種嚴格其實就是一種愛。直到我問學生:「父親難道不愛我嗎?」學生就勢說:「愛。」我知道一些學生根本沒有動腦筋,就問他們:「怎麼看出愛『我』呢?說說你的理由。」孩子們無語。由於時間問題,我沒有在這裡多停留,就把課文的引到了倒數第二自然段。
  二、對倒數第二自然段的理解
  在學生默讀本段之後,我讓學生找出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學生很快找出:道德只是個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學生齊讀課文之後,我問學生:「什麼是道德?」學生回答:「人的公德。」也有學生說人的品質。我又問學生:「在我生活中哪些時候我們面對道德的選擇,或者也可以說是顯現人的素質?」學生有說看到垃圾的時候,學校公物壞的時候,也有說看到有人做壞事的時候。我就問學生:「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學生當然就說「主動拾垃圾」「見到壞人壞事要跟他們作鬥爭。」我又假設了一些情況,比如:你這天病了,很不舒服,你見到垃圾會主動撿起來嗎?學生猶豫了。我引出「實踐難」三個字。接下來,我讓學生再次回讀本段課文,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感受。這樣,「道德只是個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理解就很容易了。
  課文講完後,我認為還有兩點做的不好:
  一、沒有學會等待
  「對釣魚這件事的理解」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理解「鱸魚」這個誘惑,在面對誘惑的時候,艱難的做出了決定。我只顧自己教學進度,沒有等學生細思量,就進行了下一環節的教學。學生不能理解父親嚴厲就是一種愛,我輕描淡寫就過去了,忽視了學生的參與。
  二、前後銜接不夠恰當
  還是上邊所談的環節,如果我能及時總結引導出這個「誘惑」,讓學生知道在這個時候「鱸魚」就是一種誘惑,理解這個詞的意思之後,問學生:「假如父親沒管他,這次作者受不了誘惑會怎麼做?」「這樣做之後,他長大在遇到這樣的誘惑會選道德這方面嗎?」這樣再理解父親嚴厲就是一種愛就很容易了。還可以引用我們民間的一句話「小時偷針長大偷金。」來讓學生理解。

《釣魚》教學反思5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這是我們在課改中最響亮的呼聲,課堂上老師在調動學生用心性的同時,還務必善於駕馭學生的主動性並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穫。法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盧梭曾說過:「兒童有他獨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學生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總是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新的閱讀文本,他們的閱讀個性是客觀存在的。正所謂,「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對同一文本也完全能夠從若干個角度進行不同的解讀。在閱讀過程中,多俯下身來傾聽孩子們的發言,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享受閱讀的樂趣。
  這節課中,我試著給了學生更多的發言權,還給予學生閱讀反思的時空。學生透過閱讀反思,開啟了心智,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力。由於學生個人的生活閱歷較淺,看待事物往往不夠準確全面。當學生在回答問題出現偏差時,教師不要急於去否定,而是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看法,潛心閱讀文本的重點段,這樣就給予了他閱讀反思的時間和空間,激發了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保護學生的.閱讀的用心性,使他們享受到發表不同意見的樂趣,使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再一次構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

《釣魚》教學反思6


  推薦《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了一個有關釣魚的故事,故事的情節很簡單但是卻折射出了一個重要的道德問題。
  教學目標很簡單:
  一、讀准課文裡面的生字詞,會寫15個生字。
  二、理解父親的話給我帶來的影響,如何在生活中運用這句話。
  存在的問題:
  1、由於在講課前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所以在認字過程中比較順利,其中「漣漪」「抉擇」這兩個詞學生不能讀准字音,在這裡,我只是簡單地提了提,這個過程過於簡單,應該列為重點引起學生的注意,強化記憶。
  2、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提出問題,接下來就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解答問題的環節設計的不好,造成學生比較被動,最後就完全變成我主宰課堂,並且一直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答案,禁錮了學生的思想。這個過程學生沒有完全參與到裡面,提的問題太大學生無法理解。
  3、由於教案設計的不好,在朗讀的過程浪費了很多的時間,在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時沒有指導朗讀。最後由於時間的關係把最重要的點題「釣魚到底給了我們什麼啟示」疏忽了。最後有一個環節,讓學生交流,生活中都哪些事屬於這樣的道德問題,當你面臨這些事的時候都是怎樣做的?由於時間問題沒有進行完。
  這篇課文看似是一篇簡單的敘述文,但是從情感教育的這個角度來說很難將裡面的感情真正地挖掘出來。由於學生對課文不是很熟悉,而且也比較被動,課堂氣氛很差!

《釣魚》教學反思7


  成功之處:
  首先從課題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經過學生反覆讀題,引導學生提出質疑,了解課文主要資料。我設計一下問題:和誰釣魚?釣魚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期間有些什麼矛盾?最終的結果怎樣?得到的什麼啟示?啟示是不是從起初的釣魚得到的?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資料。
  其次讀中質疑、讀中體驗要求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時,我提出一下閱讀要求:找出你不理解的句子。學生讀課文後在全班收集整理,再用媒體出示一下兩個句子:
  1、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2、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然後讓學生帶著疑惑再讀課文有關釣魚的段落,抓住關鍵詞句和反覆閱讀,深入在感悟「我」釣到魚時的激動和得意,以及他心境的變化。然後結合自我的生活和學習的例子深入理解意義深刻的句子。如:讓學生說說當你遇到道德難題的時候,如父母不在家,作業沒有完成很想玩電腦時;考試的時候教師多給了分數時;買東西多找你錢時;別人不在想用別人的鋼筆。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全班交流時,小組做好記錄,把每個同學的發言進行整理,由指定的同學在全班交流,不一樣的意見全班討論,這樣問題也就解覺了。
  不足之處:
  可是有部分同學,沒有積極開動腦筋,提不出問題,在朗讀是讀不出感情。這說明他們沒有深入地思考,還沒有很好的理解課文的資料。
  改善措施: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題,在教學時把課
  堂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這是實現學生個性充分發展的前提。閱讀是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對課文的資料能提出自我的看法和疑問,並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是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方法。在課堂中學生積極參與質疑探究學習,課堂成了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舞台。

《釣魚》教學反思8


  在《釣魚的啟示》一課的教學中體現課改理念,落實《課標》要求,遵循語文教學規律。實踐中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難點突破,巧妙而富有層次
  本課的難點,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理解。對這個難點,我先導出問題:是」是什麼意思?「非」是什麼意思?在這件事中,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不對的?構思成文的寫作思路,體現語文教學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教學思想;其次,重點問題的提出,促使學生由疑而思,由思而學,激活思維,生成問題,當是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境界;第三,變序的教學,有利於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避免平鋪直敘、呆板單一的教學程序,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動機,為下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探索基礎。
  二、學生學習,主動而方式多樣
  倡導學生自主學習,適當開展合作學習,重點突出探究學習,是本設計的重要思想。為體現這一思想,設計中的「關於留下鱸魚的原因,作者心情的變化這一教學環節,以重點問題的提出為導向,以學生的自主讀書為重點,通過默讀、帶著問題讀、小組合作讀、體會情感、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方式,將主動學習、積極探索滲透於每一個環節和活動中,從而真正做到讀書的自主性、多元化、情感化。在此基礎上,輔之以適當的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促進學生對課文詞句的理解和內容的把握,促進學生對個體生活的回憶與體驗。
  三、立體探究,綜合而力求創新
  語文教學講究整體化、綜合化、實踐化。以問題為核心的立體探究的教學設計,其最大的亮點,就是將讀文、悟情、辯理三者有機結合、綜合、統一起來,充分體現「立體探究」設計的特點和價值。立體探究的設計,正體現了語文教學這一基本規律。就本文而言,學文是基礎,悟情是體驗,辯理是目的。三者是有序的,然而又是統一於本課的教學實踐中,不容偏頗,更不容分割的。在學文中思考,在學文中悟情,在學文中明理。通過品評詞句,理解內容,體會情感,質疑辯論,聯繫個人生活實際等具體操作環節的有效實踐,基本達到實際的目的,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不足的地方:在課堂教學中,自己不夠投入,是課堂教學達不到高潮的主要原因。而不夠投入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對教案熟悉,但不能運用自如。在下次練兵課中,努力達到對教案熟讀成誦的地步。

《釣魚》教學反思9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是否流利,語言是否準確,都取決於學生在平日裡的讀書多少;語言是否精鍊,知識豐富與否,都是平日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大小的體現。我教四年級語文,學生在回答一些問題上表現的很無知,我在教《釣魚的啟示》的時候(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課文中的父親是一個講原則,遵守規則的人。
  學生在學後也談出了自己對做人的看法,都能夠明白「道德問題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正確與錯誤的問題,但是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當你面對著很大的誘惑的時候。」都表態在遇到這樣情況下要做到堅持真理。這樣的回答是令所有的老師高興的,我也不例外,但接下來我的一個小小的問題卻讓我大大的泄了氣。我又把問題進行了延伸,我問:「所以我們要講原則,不要做沒有原則,像牆頭草,隨風倒。還要誠實不要做偷拿別人的東西而心存僥倖的人,要知道小時偷針,長大……」我故意想讓學生把後面的給補充上,看看他們對知識的積累。而接下來的回答卻讓我哭笑不得,這時吳世奇站起來信心滿滿的說:「長大偷人!」差點岔氣。我笑著讓她坐下,本想公布正確答案,吳玉振也站起來說對,其他學生也分紛紛附和,這時我才感覺問題的嚴重性,我臉上的笑容凝固了,看著孩子們一張張天真的臉和錯誤的自信我感覺我的教育是失敗的。本來答案是很簡單的一個諺語「小時偷針,長大偷金」而學生卻回答不上來,錯了不止一個,每個人還沾沾自喜,我覺得無地自容了。
  課下我做了深深的反思,學生是天真的,他們的知識面還比較狹窄,究其原因就是他們讀的書太少,對文章中好的句子、詞語不善於記,懶於做筆記,讀的時候也心不在焉,不會帶著問題去讀,思考。書籍選擇的範圍很窄,只看那些連環畫和小幽默,對世界名著和名家名作卻不屑一顧,由此使學生的知識面變窄了,從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於是就出現了上面那一幕。
  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我進行了深深的反思,認為只有讓學生讀書,讀好書,在讀的過程中能夠帶著問題思考,並把自己的想法寫在讀後記上,與其他同學交流,和老師探討。多讀一些文學性強的文章,可以不求甚解,只要你讀就是進步。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學生讀書的積極性高了,書籍選擇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觀,能夠把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學探討,對一些成語、諺語之類的詞句也有了質的飛躍。真想不到一個小問題的解決,使我在語文教學上受益匪淺。

《釣魚》教學反思10


  在選擇《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作為參賽閱讀教學大賽的課文時,其實是看中了它《釣魚的啟示》是一個帶哲理性的故事。
  既然課文有故事,就得走進故事。其實了解故事的情節不難。從「留下魚」到「放了魚」。我釣到了夢寐以求的東西——釣到一條又大又漂亮的大鱸魚,為什麼又要艱難地捨去呢?故事有波瀾,有懸念,有與眾不同的味道。這波瀾、懸念、味道激發了我們的閱讀期待,順著課文的氣脈,就會自然而然地走進「啟示」這段文字。
  走進「啟示」,我們會記住一句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在上《釣魚的啟示》時,我給學生留有充分的閱讀時間,安排了學生自由讀、默讀、分角色讀、引讀等各種形式的讀。讀是語文教學永遠不變的一劑良方,讀中理解,讀中生情,讀中感悟,讀中也在積累內化語言。因此,我將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反覆地、多形式地引導學生品讀,特別是抓住了「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裡去。」「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兩句話,讓學生讀中再現當時的情景,體驗「我」和「父親」的心情的變化,進而理解只有受到嚴格的教育,才能獲得實踐道德的勇氣和力量。在讀中走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領悟「父親」告誡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為了降低寫作難度,我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指導,並延伸到課文中。根據課文特點,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鑑的的對象和創造的依據,及時讓學生模仿和創造性運用、聯繫,因需而寫,形式靈活。使語言運用練習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讀寫結合,相得益彰。我設計了「三十四年後,還是那如水的月色,我和父親又來到了這湖來釣魚,父子之間又產生了一段有意思的對話,請你展開想像,寫下來。」這一練習。本單元的習作就是這個內容,根據課文的學習,趁熱打鐵,照貓畫虎,進行練筆,可以為單元習作積累素材,把學習到的表達方法及時應用,逐步提高寫作水平。用發表意識激發學生的練筆熱情也是評價促進的一個選擇。
  總之,上完《釣魚的啟示》這一篇課文後,覺得有得也有失:自己在教學經驗、臨時的應變能力方面仍有待加強。

《釣魚》教學反思11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作者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從釣魚到放魚的經過,最後寫34年後的啟示。文章用烘托的手法,刻畫了一個嚴格自覺遵守規則的好爸爸形象。通過教學,引導學生懂得,自覺是一個好公民應有的修養。文章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也是理解重、難點的切入口。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1、降低起點,層層突破。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比較深奧的課文,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學的。如果一開始就把起點定得很高,隨著教學難度的提升就會使教學難以進行下去,越是深奧的課文,起點越應定得低些,然後逐步提高要求,學生的學習才能比較順利。所以我在教學時,先引導學生關注「釣魚」而不是「啟示」。如果一開始就關注「啟示」,抓住「啟示」的語句學習,遵循的是從理性到感性,學生學習會感到困難重重。而一開始從「釣魚」入手,體會放魚之難和父親教育之嚴肅,再來感悟得到的啟示,遵循的是從感性到理性的教學,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了,更能使學生在對字詞句的理解體會中逐步走進人物內心世界,引起共鳴,對人物所受的啟示教育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內化。
  2、抓心理變化,感悟人物情感。
  本課是雖然寫的是一件小事,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卻不是一下子就能體會到的。我在處理教材時,以「我」的心理活動、情感線索為主線,讓學生找「我」不肯放魚的句子,接著思考「我」為什麼不肯放魚,嘗試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句的學習,深刻感受「我」釣到大魚興奮、被迫放掉大魚的心痛和無奈,以及三十四年後,「我」為之驕傲的情感變化,從而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從故事到理論,從感性到理性,層層上升,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過釣魚所獲得的啟示。另外,我又以父親的態度線索為輔線進行教學,想讓孩子通過對「父親」心裡的猶豫,到最後堅定的語氣這一過程的了解,加深學生的認識——規則,無論任何情況下都是必須遵守的。
  板書的設計也體現了文中的兩條主線,一條是敘述的順序,另一條是情感的主線。
  3、抓重點詞句,反覆品讀悟理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使學生領會到語言文字的美妙,體會到作者的感受,那就會使他們對語言文字產生興趣,萌發朗讀的情感。在體會「我」放掉大魚的情感時,我讓學生反覆朗讀「我」說的話,如:「可是再也不能釣到這麼大的魚了!」一邊讀,一邊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內心的不舍以及不舍的原因。然後,我又提出相應的更高層次的朗讀要求,由淺及深,一步步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生共鳴,加深內化。還引導學生體會兩處魚的不同含義,將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反覆地、多形式地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4、引導思維,解決問題
  閱讀的本質是思維,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解決問題。如,《釣魚的啟示》以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難點。問題一: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裡,「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抓住主要詞句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有多難;問題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麼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也是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問題之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啟示?引導聯繫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啟示,並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繫生活,通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對「啟示」的理解。
  5、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道理
  教學中我注重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嘗試文中的各個如在教學「我」捨不得放掉大魚,哀求父親時,引導學生想像:我乞求的目光仿佛在對父親說:xxxxxx。然後又揣摩父親此時的心理活動: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心想:xxxxxxxx。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體驗「我」和「父親」的心情的變化,,從而領悟「父親」告誡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6、聯繫生活實際教育學生,學文與導行相結合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就是人的經驗、知識、思想、能力、情感、思維方式等個性因素所引起的閱讀理解和感受上的差異。這種差異存在於教師與學生之間,也存在於學生與學生之間。在教學活動中,我充分給予每個學生理解和表達閱讀材料的機會,鼓勵學生各抒已見,把自己獨特的見解、感受盡情表達出來,允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學完課文之後,我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學說要做遵守規則的人,有的說要做不貪名利的人,有的說要做誠實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大家都有了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領悟,達到了預期目的,從而將學文與導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釣魚》教學反思12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蘊含著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讀懂故事沒什麼困難,但要真正從故事中受到啟示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我把「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為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裡的原因,體會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培養學生語感」作為教學重點,把「感悟作者從這件事中得到的啟示,引起感情共鳴」作為教學難點。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這樣設計教學:
  首先抓住「這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呢?」、「釣到這條魚容易嗎?」讓學生反覆誦讀,體會到「我」對大鱸魚的喜愛;找出描寫「我」心情變化的句子和描寫爸爸神態的句子,抓住關鍵字詞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之難。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非常順利,學生理解得比較到位,也很透徹,讀的也比較有感情。可是對倒數第二自然段的理解不夠深入,學生能找出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發,但沒有真正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道理。有位同學就直言不諱的說:「老師,我覺得作者放掉鱸魚實在可惜,那麼大那麼漂亮的鱸魚,也許這一輩子都不會再遇到。再說了,放回湖裡,那條鱸魚也有可能會死掉,因為它已經受傷了。」儘管我也有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展開了討論,關於「什麼是誘惑人的『魚』」,學生討論後,還是不能說出個所以然,由於時間關係,沒有等學生細思量,就進行了下一環節的教學。
  反思這篇課文的教學,感覺還是課前「備學生」不夠深入,現在看來其實「釣魚」、「放魚」只需讀就完全可以理解,「啟示」既是難點也是重點,而在我的課堂上時間分配就顯得不夠合理。
  今天看到網上一位老師的教學設計:在總結引導出「誘惑」,讓學生知道在那個時候「鱸魚」就是一種誘惑,理解詞的意思之後,問學生:「假如父親沒管他,作者受不了誘惑會怎麼做?」「這樣做之後,他長大在遇到這樣的誘惑會怎樣?」還引用我們民間的一句話「小時偷針長大偷金。」來讓學生理解。現在更加對自己的課堂感到遺憾,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養的文章,如何讓學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禮,受到一次薰陶和感染,情感上產生一種震撼,我在課堂上做的還不夠,這一點,在複習的時候還必須補上。

《釣魚》教學反思13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比較深奧的課文,對我們班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學的。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讀,找出表現「我」的心理變化的語句,用「我」的心情變化這條線把整篇文章穿起來,中間穿插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裡的語句,讓學生體會「我」在釣到大鱸魚到把魚放回湖裡這個過程中我的心情變化,感受我放棄到手的大鱸魚之難,以及父親的情感、父親對我的嚴格教育。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中,我把能體現作者心情的幾句話從課文中抽離了出來,與課文脫離了,學生無法徹底地感悟「我」當時的心情變化,從而導致課文的閱覽感悟也出現了問題,學生讀不出句子應有的感情色彩。在以後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實踐中我將認真準備,積極改進。
  同時,我發現學生的閱覽存在很大的問題,讀整篇課文或一些長句很少有停頓,這是我今後的閱覽教學中要抓的重點。

《釣魚》教學反思14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文質兼美,蘊含著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並且很深奧,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從故事中受到啟示,是比較困難的。本文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啟示」,而不是單純的「釣魚」和「放魚」。把釣魚和放魚過程中「我」的心境變化的語句作為教學的重點,既要求感受體驗,也要求讀出情感,把「啟示」作為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理解。為了突破難點,我這樣設計教學:
  一、對釣魚這件事的理解
  對捕撈開放日前一個夜晚發生的事情,我主要抓住問題,如:1、找出描述「我」心境變化的詞語2、找出描述爸爸神態的句子等。學生在找出這些句子之後,我讓學生反覆讀,體會到「我」對大鱸魚的喜愛,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之難。而對於第二個問題,學生也能很快地找到句子,能體會到父親對我要求嚴格,但不能體會到這種嚴格其實就是一種愛。直到我問學生:「父親難道不愛我嗎?他忍心奪走我的高興歡樂和依依不捨嗎?」就勢把課文的引到了「啟示」部分。
  二、對「啟示」部分的理解
  在學生理解了生活中誘惑人的「魚」後,我讓學生找出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學生很快找出:道德只是個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學生齊讀課文之後,我問學生:「結合課文,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我從課文到生活實際層層深入,這樣,「道德只是個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理解就很容易了。
  課文講完後,我認為還有兩點做的不好:
  一、沒有學會等待
  「對釣魚這件事的理解」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理解「鱸魚」這個誘惑,在應對誘惑的時候,艱難的做出了決定。我只顧自我教學進度,沒有等學生細思量,就進行了下一環節的教學。學生不能理解父親嚴厲就是一種愛,我輕描淡寫就過去了。
  二、前後銜接不夠恰當
  還是上邊所談的環節,如果我能及時總結引導出這個「誘惑」,讓學生明白在這個時候「鱸魚」就是一種誘惑,理解這個詞的意思之後,問學生:「假如父親沒管他,這次作者受不了誘惑會怎樣做?」「這樣做之後,他長大在遇到這樣的誘惑會選道德這方面嗎?」這樣再理解父親嚴厲就是一種愛就很容易了。
  當然,教學就是一種遺憾的美,這篇課文還有很多值得需要深究的問題,由於時間自我急於要完成本堂課的教學任務,沒有處理好,期望各位教師提出寶貴意見。

《釣魚》教學反思15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文質兼美,蘊含著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奧,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從故事中受到啟示,是比較困難的。而對於我,這樣的文章既要達到目標,又不能上成思品課,也是一大難點。我覺得這篇課文的教學,應該探索深文淺教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本文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啟示」,而不是單純的「釣魚」和「放魚」。把釣魚和放魚過程中「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作為教學的重點,既要求感受體驗,也要求讀出情感,把「啟示」作為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以小詹姆斯的心理活動、情感線索為主線,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句地學習、理解、品味,深刻感受詹姆斯釣到大魚時的興奮、被迫放掉大魚的痛苦、悲哀和無奈,以及三十四年後,詹姆斯為之驕傲的情感變化,從啟示(理論)——到故事(釣魚、放魚)——再到啟示,層層剖開,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過釣魚所獲得的啟示。因為課文「啟示」部分,說教味比較濃,學生也很難理解。所以開課時我緊緊抓住「正確與錯誤」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如何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真正有質量、有深度的對話,是個不可迴避的難題。於是我首先讓學生讀通「啟示」這段話,讓學生質疑,接著結合具體事件「釣魚」理解「正確、錯誤」的具體指代,感受人物矛盾的內心活動,並說說自己的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的真實想法,利用學生的觀點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還以父親的態度線索為輔線進行教學,想讓孩子通過對「父親」,這一道德楷模的了解,加深學生的認識——規則,無論任何情況下都是必須遵守的。
  我注重了以讀為主、在讀中體驗。在教學中,我圍繞「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裡,『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麼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爸爸是怎麼想的?如果你在那裡,你會想些什麼?『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啟示?」等問題引導篩選主要信息的默讀,找出表現「我」的心理變化的語句,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裡的語句,「我」得到啟示的語句等;有在體驗中的朗讀,如讀「我」的心理變化以及父親態度的語句時,讓學生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如果這事發生在你身上,你的心情會怎樣?」,用第一人稱朗讀,分角色朗讀等,使學生情感在朗讀體驗中與主人公產生了共鳴。課文對「我」的角色著墨多,形象鮮明;父親的角色著墨雖然不多,但對子女嚴格進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體驗。啟發學生進行想像體驗。如,讓學生找出「他又一次回頭看著父親。」引導學生想像:兒子的表情怎樣?他會對父親會怎麼說?我讓學生體會「父親再也沒有說話。」是什麼意思?這時父親想說什麼?我又引導學生換位體驗:假若你就是一位道德高尚的父親,當兒子投來乞求的目光時,你會有怎樣的表情,會怎麼說?使學生感受面對「誘惑」該如何選擇。在體會詹姆斯放掉大魚的情感時,引導學生通過「使勁閉上眼睛」。
  「腦中一片空白」。「深深吸了口氣」等詞句朗讀感受作者放魚時的心痛,不舍。並根據學生理解的程度,提出相應的更高層次的朗讀要求,讓「讀」不停留在同一層次,由淺及深,逐逐步提高。
  另外,在教學中我還注重了讓學生聯繫自身實際,藉助對話還原生活,體會主人公當時當地的複雜心情,進而深刻理解主人公對「規則」的態度和認識。如在教學詹姆斯捨不得放掉大魚,哀求父親時,引導學生聯繫自己,想想如果自己就是小詹姆斯,自己願意把辛辛苦苦釣起的又大又漂亮的魚放回湖裡?在講到第15自然段時,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文中的「魚」是什麼意思?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是怎樣做的?對於第一個問題,學生很快就說出來了,那是誘惑人的財物、金錢、名利。對於後面兩個問題,很多學生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至於他們處理這種情況的方法,大多數學生都會拒絕誘惑,遵守規則。也有孩子說自己有時經不起利益和方便的誘惑,違犯了規則。此時我引導學生討論認識到: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當面對規則時,無論自己是否願意都必須遵守,從而突出主題。
  當然在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本來教學的重難點應該放在「啟示」上,但在課堂中,花了大量的時間朗讀、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對學生質疑歸納不夠,對「啟示」的揭示得少;時空把握不合理,課堂語言自由性較大,不嚴謹,不精鍊導致結尾匆匆,沒有圓滿完成設計的內容。如,談啟發,寫「格言」或「釣魚須知」;對學生「備」得不全面,在教學時,當學生朗讀和回答問題不順利或者不符合設想要求時,就缺乏應對機智,使得手忙腳亂。
  在今後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實踐中還要努力學習,認真準備,積極改進,不斷尋找課文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點,把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盡力挖掘課文與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時也不避諱其中的假、惡、丑,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學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