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兒科克林黴素外滲的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

2023年09月26日

- txt下載

【摘要】 對克林黴素外滲引起的損傷進行分析,並針對危險因素進行分析,護理,採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減輕患兒的痛苦,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關鍵詞】 克林黴素外滲;因素分析;護理對策; 參考 文獻
靜脈輸液中液體外滲是常見併發症,克林黴素外滲引起患兒肢體腫脹,輸液處2~3cm皮膚可出現發白,或出現大小不等的水泡,進一步組織發紺,發黑,甚至潰爛壞死,有的還可引起關節及肌腱功能損傷。
   1 克林黴素外滲的因素分析
  1.1 護理問題 護理技術不過硬,在穿刺的過程未能做到一針見血,反覆的進針與退針易損傷血管壁,在輸液的過程中易外滲;護理人員在穿刺前對血 管質量的評估不足,選擇在多次穿刺處穿刺,損傷的血管未修復好,易致液體外滲;護理人員的責任心不強,在輸液的過程未能加強巡視,未能做到早發現早處理。
  1.2 患兒自身的因素
  1.2.1 患兒生性好動 特別是3歲以下的患兒不能按輸液的要求制動,導致針頭滑脫或刺傷血管,易致液體外滲。
  1.2.2 肥胖 我科2006—2009年以20例克林黴素外滲的患兒為研究對象,男12例,女8例,肥胖兒10例,正常體重兒10例,年齡在6個月~3歲間。其中正常體重兒液體外滲發生肢體腫脹,疼痛,未出現水泡,無潰爛,經過對症處理後腫脹消退,組織血液循環好。3例肥胖兒組織腫脹,出現水泡,皮膚發白髮紺。肥胖兒皮下脂肪大量堆積,外滲的克林黴素易於脂肪組織發生凝集,影響組織的重吸收與分布,大量外滲的液體堆集在此,加重了組織的損傷。
  1.3 藥物的性質 克林黴素含有甲醇,禁用於肌肉注射[1]。而外滲的液體集聚在皮下與肌肉之間,克林黴素藥效快,克林黴素正常藥學動力表明:單次注射克林黴素0.6g,血藥濃度立即達高峰,濃度為11.0g±2.02mg/L,8h血藥濃度為1.6g±0.35mg/L[2]。 外滲的克林霉增強活力很快在皮下與肌肉之間發生了吸收,對組織的破壞性大。
  1.4 損傷 與外滲的液體量成正比,外滲的液體量越多,損傷的越嚴重。
  1.5 穿刺部位 臨床上以20例克林黴素患兒為研究對象,頭皮5例,上肢5例,下肢10例,頭皮均為腫脹型,經過對症處理後無破潰,上肢1例有水泡,無發紺,處理後無破潰,下肢3例組織發白,出現水泡,破潰,下肢位置低,加上靜脈瓣,回心血量減少,組織間隙易腫脹。
轉貼於論文聯盟 http://www.lwlm.com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