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淺談藿香正氣散

2023年09月26日

- txt下載

【關鍵詞】 中醫藥療法;藿香正氣散;組成應用;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1 方劑由來
  依據古藥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1]中有關於藿香正氣散和平胃散、不換金正氣散、二陳湯的記載。藿香芳香辛溫,理氣而宣內外,和中而治吐瀉,善辟穢惡而解表里,其雖芳香而性力平。《本草正義》中有言:「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溫煦而不偏於燥熱,能去除陰霾濕邪,而助脾胃之氣,為濕困脾陽,倦怠無力,飲食不好,舌苔濁垢者最捷之藥。」 配二陳湯燥濕,行氣,止嘔;配平胃散、大腹皮燥濕健脾,除脘腹脹滿;配紫蘇、白芷、桔梗以解表邪,合而共達解表和中、理氣化濁之功。
  平胃散中,蒼朮燥濕健脾,厚朴除滿寬胸,陳皮理氣化濕,甘草、生薑、大棗調和脾胃;治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噁心嘔吐、大便溏薄、肢體倦怠、苔白膩而厚等證。二陳湯中,半夏燥濕化痰、和中止嘔,橘皮理氣行痰,茯苓健脾利濕,甘草和中補土;治濕盛痰凝所引起的胸膈脹滿、噁心嘔吐、咳嗽痰多,頭眩心悸、苔白膩等證。二方之立法,均重在濕,所治之合與藿香正氣散有雷同之處。按由簡及繁的 規律 分析,四者之中很可能先有平胃散、二陳湯,繼而才有不換金正氣散和藿香正氣散。就藿香正氣散而言,如將白朮改為蒼朮,與平胃、二陳的關係更密切。若說其在平胃、二陳八種藥物的基礎上加藿香、紫蘇、白芷、桔梗、大腹皮而成,更貼切。
   2 組成主治
  藿香正氣散具有解表和中、理氣化濕等功用,凡外感風寒、內傷濕滯飲食、頭痛寒熱、胸膈滿悶、噁心嘔吐、腸鳴泄瀉、口淡苔膩、暑月時感、水土不服均可應用。其 治療 範圍之廣,概括了表里、上下,表有外感不正之氣,里有內傷濕滯飲食,上有噁心嘔吐,下有腸鳴泄瀉。此表里交錯、上下交亂之疾患,正是本方的治療特點。
  本方由藿香90g,紫蘇、白芷、大腹皮、茯苓各30g,土炒白朮、陳皮、半夏曲、姜制厚朴、桔梗、炙甘草各60g組成。上藥共為粗末,每服15g,加生薑3片、大棗1枚,水煎服,此即「散」之由來。 現代 用法或為丸,或為水,或為湯劑煎服。
   3 臨床應用
  藿香正氣散於臨床之用甚廣,對寒濕素蘊及新感外邪而出現的寒熱、胸脘滿脹、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舌苔或白或潤滑或膩,脈或緩或濡細,以及濕熱痢後期熱去濕存、嘔惡不食、脘滿腹脹者,均可根據偏寒、偏濕、兼熱、攜食滯、氣滯等隨證化載應用。辨證準確,頗有療效。
  臨證體會,其中紫蘇的選擇,凡外感惡寒重而無汗者用蘇葉,胸脘脹悶者用蘇梗,咳嗽痰喘者用蘇子,三者兼備用全紫蘇。大腹皮與檳榔,脘滿脹甚者用大腹皮,脹痛倒飽、大便不爽者用檳榔,二者兼備、證重而正氣不衰者可皮、子同用。白朮與蒼朮,中滿或便實者去之,濕盛、泄瀉甚者用蒼朮,素體脾虛而濕又盛者二術同用。內熱外寒或濕郁化熱、濕熱並重者,合葛根芩連湯加減。內傷食滯者同保和丸化載。其他,如氣滯者,加香附、木香;寒偏重者,去甘草、大棗,加大生薑、半夏用量,再甚加代赭石、伏龍肝等。僅舉治案,聊供 參考 。
轉貼於論文聯盟 http://www.lwlm.com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