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腔內治療在主動脈外科的臨床應用

2023年09月26日

- txt下載

作者:丁偉 董承偉 郭玉林 
李春友 杜福田 李加起 丁維寶 李森
【關鍵詞】 腹主動脈瘤

腹主動脈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和主動脈夾層(aqortic dissection,AD)是血管外科的常見病。手術切除同時重建腹主動脈血流是行之有效的傳統 治療 方法,目前擇期手術死亡率低於5%,但對於合併心、腦、肺、腎等重要臟器疾病的高齡患者,其手術死亡率可高達40%;AD的傳統手術風險更高,預後更差,手術死亡率可高達30%~50%[1]。1991年阿根廷血管外科醫生Parodi首先將腔內修復術(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用於AAA治療並獲得成功,該技術使高危患者的救治成為可能。2005年2月—2006年2月我院對5例患者實施腔內治療, 總結 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我院2005年2月—2006年2月共實施腔內治療主動脈疾病5例,全部為男性,年齡37~79歲,平均年齡67歲。其中AAA患者3例,AD(stanford B型)2例。1例AAA造影發現遠端瘤徑1 cm,無法植入分支支架,遂行一短腹膜支架植入(cuff)封閉支架分支開口,同時行下肢股—股動脈轉流(by-pass),手術順利,術後恢復良好,隨訪1年,未出現內漏,隔絕的瘤腔內血栓形成。另1例AAA術後3 d體溫升高達38.2°C,考慮為移植後炎性反應,口服吲哚美辛後緩解,7 d出院;第3例AAA術後也恢復正常。3例AAA患者瘤體均位於腎動脈水平以下,屬於腎下型。1例AD術中見破裂口緊鄰左鎖骨下動脈,經造影證實雙側椎動脈供血良好,遂將左鎖骨下動脈封堵,手術順利,術後無腦缺血及左上肢缺血症狀;另1例AD患者恢復正常。2例AD患者原發破口均位於胸降主動脈,未累及升主動脈,屬於Stanford B型。
2 結果

5例手術均獲得成功,無內漏及臟器缺血等嚴重併發症發生。1例出現移植後炎性反應綜合徵,對症處理後緩解。隨訪3~18月,無移植物移位及器官缺血,假腔內有血栓形成。平均手術時間為110 min,平均失血量為100 mL,平均住院時間為7 d。
轉貼於論文聯盟 http://www.lwlm.com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