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超全面,中考常考題...

2023年09月10日

- txt下載

語文版中考古詩詞鑑賞資料(全冊)
·雜詩(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翻譯
您是我家鄉來的,一定知道家鄉的事情。請問您來時,我家的雕花的窗戶前,那株臘梅開花了沒有?
·賞析
1.連用兩個「故鄉」的作用?
答:運用反覆手法,表現了詩人想了解故鄉事情的急切心情,透露齣兒童般的天真與親切以及見到故鄉人的欣喜之情。
2.賞析「應知」一詞的妙處。
答:應知是應該知道的意思,帶有主觀臆測的色彩,用近乎口語的語言,生動地表現出詩人急於想了解故鄉風物人情的殷切鄉思。
3.「寒梅」有哪些意思?
答:這是一種「典型化」寫法,此處綺窗下的臘梅,是作者詩化的故鄉的象徵,寄託了詩人濃郁的鄉思之情,也體現了詩人清高超脫的品性。
4.本詩有什麼寫作特點?
答:①語言質樸淺顯平淡,韻味無窮,白描手法;②典型化寫法,以點代面;③象徵手法,借物抒情。
·中心
這首詩用質樸淺顯的語言和典型化寫法,形象地表達出了外地遊子濃郁的思鄉之情。
·夜雨寄北(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翻譯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我卻還沒有確定歸期,在這秋夜的巴山,大雨驟至,池中也漲滿了秋水。什麼時候,我們一起在西窗下剪燭夜談,再來敘說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賞析
1.第一句一問一答,有何作用?
答:兩個「期」連用,一問一答,寫出了作者思念親人,欲歸不能的無限惆悵和無奈,突出了夫妻間真摯的感情。
2.分析「巴山夜雨漲秋池」中「漲」字的妙處。
答:漲,注滿之意,富有動態形象,既寫出了巴山夜雨漲滿秋池的情景,更烘托出了詩人綿綿不盡的愁思。
3.「巴山夜雨」出現了兩次,有何作用?
答:第一次表現了詩人對現實的感受,抑鬱孤獨,愁思無限;第二次表現詩人想像他日剪燭西窗夜話的內容,突出了團聚的歡樂。兩者對比,反襯出了今夜的悽苦和孤獨,更加的突出了詩人對妻子(友人)的無盡思念之情。
4.本文的寫作特點?
答:①迴環往復,濃縮時空②虛實相生,富於想像③對比襯托,情景交融
·中心
這首詩描繪了巴山夜雨的情景,抒發了遊子羈旅巴山的孤寂情懷與思鄉愁緒。
·淮上與友人送別(唐·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翻譯
長江邊上,楊柳依依,那亂飛的柳絮,愁壞了渡江的遊子。晚風陣陣,從驛亭里傳來幾聲笛聲,我們就要離別了,你要去瀟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長安。
·賞析
1.賞析「楊花愁殺渡江人」
答:「愁殺」是指「愁壞」。春日裡,婀娜的柳枝飄浮不停,惹人的柳絮隨意翻飛,激起漂泊天涯遊子的無限情思,烘託了天涯遊子的依依惜別之情。
2.分析「風笛」「離亭」的作用。
答:渲染了友人握別的黯然神傷和各向天涯的無限愁思。
·中心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翻譯
三秦大地環繞,護衛著都城長安,舉目望去,煙霧瀰漫,怎麼也看不見岷江上的五大渡口。我和你都充滿著離愁別緒,因為我們同是遠離家鄉,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內有知己,遠在天涯也好像近在咫尺。不要在分手的地方,向青年男女一樣哭泣,沾濕佩巾。
·賞析
1.賞析「風煙望五津」中的「望」字。
答:站在城樓之上,遠望風煙瀰漫的友人遠去之地,表達對友人此行的擔憂牽掛的不舍之情。
2.賞析「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答:既然都是宦遊之人,既然都在外地做官,既然要各奔前程,各奔東西,自是尋常,以此慰勉友人,足見詩人的曠達胸襟。
3.賞析「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答:本句一改一般送別詩的酸楚情調,代之以昂揚樂觀的情感,意境雄渾,風格爽朗,表達了對友情的豁達態度,也體現了詩人的曠達胸襟,表達了對朋友的惜別之意和寬慰之情,表現了詩人之間深厚的情誼。同時蘊含了真摯的友情可以超越時空的局限的哲理。
·中心
這首五律通過對離別友人的寬慰與勸勉,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豁達態度和詩人的曠達胸襟。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翻譯
我被貶離開京城,在巴山楚水那種淒涼的地方生活了二十三年。在外面,我懷念老朋友的時候,只能徒然地吟誦著《思舊賦》;我回到家鄉,恍若隔世,正像傳說中的爛柯人。沉舟的旁邊有千舟竟發,枯樹的前頭正萬木逢春。今天聽了這首詩,暫且憑著杯中美酒振奮精神。
·賞析
1.首聯寫了什麼?
答:首聯回顧被貶歷程,緊接白居易詩尾點明詩人在巴山楚水度過二十三年的無限酸楚和憤怒,也表達了詩人之間推心置腹的親切關係。
2.賞析頷聯。
答:運用晉代向秀作《思舊賦》的典故,感嘆人世的變遷,表達了詩人對被害友人的深切懷念,運用「王質進山觀棋爛柯」的典故,暗示了自己被貶時間太長,抒發了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惘之情。
3.賞析頸聯。
答:沉舟的旁邊有千舟竟發,枯樹的前頭正萬木逢春。這種畫面充滿了生機勃勃的春意。運用對比、比喻手法,以「沉舟」「病樹」自喻,表明了詩人不因仕宦的沉浮和世事的變化而憂傷,表現了詩人樂觀的態度和豁達的胸襟,進取的精神。同時,也借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了社會的發展。新事物必將戰勝舊事物。人生難免有挫折,但我們要積極樂觀的面對,迎來全新的開始。
4.尾聯寫了什麼?
答:尾聯感謝友人關心,並與之共勉,振奮精神,投入新的生活。
·中心
這首七律酬答詩,作者抒發了長期被貶的抑鬱不平和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惘之情,但也借著一杯美酒,振奮精神,投入新的生活,迎來全新的開始。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翻譯
在柳絮落光,杜鵑啼叫的時節,我聽說王昌齡被貶到龍標縣。我把我的思念託付給明月,隨風一直送到夜郎西。
·賞析
1.賞析「楊花落盡子規啼」
答:寫暮春時節的蕭條之景,「楊花」暗含漂泊不定之意,「子規」「不如歸去」的鳴聲更顯淒涼,渲染了淒楚的氣氛,表達出對友人的勸勉和被貶的同情。
2.賞析「聞道龍標過五溪」
答:本句寫行程之艱難,「聞道」暗含痛惜之意,「過五溪」寫貶謫之遙遠,行程之艱難。側面表現了詩人的悲痛。
3.賞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答:本句寓情於景,表達了詩人的勸勉、寬慰之情。運用擬人手法,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情感,表現了對友人的同情、關切與思念之情。
·中心
這首七言絕句,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對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關懷。
·登飛來峰(北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翻譯
飛來峰上的應天塔高入雲端,聽說在上面可以聽見天雞破曉,看見太陽初升。我不害怕漂浮的雲把眼遮住,只是因為我身處最高處。
·賞析
1.賞析「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答:「浮雲」具有雙關意,比喻奸吝小人或消極事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敢於攀登,立志革新的雄心壯志,也蘊含了只有站的更高,才能看的更遠的哲理。
·中心
這首詩通過描寫登飛來峰的所見所感,含蓄而深刻地表現了詩人高瞻遠矚,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艱險,立志革新的雄心壯志。
·題破山寺後禪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翻譯
清晨,我漫步走到這座古寺,初升的太陽照耀著高聳的叢林。一條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靜的遠方,那裡是被花木濃蔭覆蓋著的禪房。山光明凈,鳥兒歡悅的歌唱,深潭倒影使人覺得心境空靈。萬物一片沉寂,只有鐘磬聲在空中迴蕩。
·賞析
1.賞析首聯。
答:首聯交代出遊的時間,地點,呼應標題,寫古寺遠景。表現了作者急切地來瞻仰古寺的心情。「入」字體現了古寺幽靜和深遠,別有洞天;「照」字,有照耀之意,寫出了旭日東升時的勃勃生機,透露了詩人的欣喜和昂揚之情。
2.賞析「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答:小徑的曲折,禪院的幽深,環境的靜謐,芳香四溢,充滿了詩情畫意。景致深深,情感跌宕,體現了詩人的發現之美和追尋之樂。蘊含了在逆境時要學會堅持,要充滿希望,要學會發現,才能進入一片全新的天地的哲理,深藏著要苦苦修行,方能功德圓滿,佛門清凈,佛法無邊,佛門是最好的修行的地方的禪理。
3.賞析頸聯
答:頸聯以鳥兒的歡噪反襯了山谷的寧靜,表面寫鳥,實際寫人,賦予了鳥兒人的情感,書寫了自己內心的寧靜和歡悅。表面寫潭影,實則寫潭水的清澈,幽谷清潭,令人摒棄塵世的雜念,心中唯有清凈和空靈。
4.賞析尾聯
答:尾聯聲色結合,動靜結合,反襯出作者心中的沉靜,至此達到「靜」的最高境界:山靜,林靜,潭靜,寺靜,萬物靜,人心靜,甚至物我兩忘。
5.尾聯是否與前文矛盾?
答:前五句重在寫實,後三句重在抒情,運用對比手法,以聲寫靜,動靜結合,突出了環境的幽靜,更突出了詩人的主觀感受:唯禪是存,充盈作者心中的,只有佛音。
·中心
這首五律詩,通過寫破山寺的觀感,抒發了詩人寄情于山水的隱逸情懷。
·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翻譯
泰山有多高大?從齊到魯都可以看到泰山蒼翠的峰巒綿延不斷。上蒼將神奇秀麗都集中在東嶽泰山,山南山北陰暗不同。山中升起層層的雲氣,看後使人心胸開闊激盪;睜大眼睛遠望,歸巢的飛鳥都盡收眼底。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登上頂峰,看到眾多的山都顯得低矮渺小。
·賞析
1.賞析首聯。答:首聯總寫泰山全貌,運用設問手法,突出了泰山雄偉高大的山勢和綿延不斷的氣勢。「青」突出了泰山青翠的山色。
2.頷聯寫了什麼?答:頷聯寫泰山的秀麗和神奇以及巍峨的形象。
3.賞析「鍾」「割」二字。
答:鍾,集中之意,有鍾情和偏愛的意思,運用擬人手法,賦予大自然人的情感。大自然把所有神奇秀麗的東西都聚集在這裡,突出了泰山神奇秀美的特點,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割,分割之意,運用誇張手法,突出了山南山北的晦明變化,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奇險的特點,突出了作者的驚喜之情。
4.賞析「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答:本句運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也體現了只有不畏艱險的攀登,才能進入俯視一切的最高境界。凡事不要怕困難,勇於攀登,才能欣賞到頂峰上的絕美風光的哲理。
·中心
這首五律詩,描繪了泰山神奇秀美的景象,抒發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俯視一切的的雄心壯志。
·觀滄海(東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翻譯
揮師向東來到了碣石山,(正好在此)觀望滄海。海水多麼蕩漾,山島多麼高聳突兀。樹木叢生在一起,百草長得豐盛茂密。秋風颯颯吹來,樹木簌簌作響,海中波濤翻滾。日月仿佛是從大海里出來的,燦爛的銀河仿佛也是從大海里出來的。太幸運了,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志向!
·賞析
1.賞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答:這句描繪了上下天光,一碧萬頃,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大地,締造了世間萬物,由此生髮出氣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邁氣概。
·中心
這首詩登山望海,觸景生情,描繪了滄海吞吐日月,包容萬物的壯麗景色,表現了作者開闊的胸襟和不凡的氣勢,抒發了詩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飲酒·其五(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譯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繁華道,然而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
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
東牆下採擷清菊心情徜徉,無意中見到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回歸遠山的懷抱。
南山仰止啊,這裡有人生的真義,已經無需多言。
·賞析
1.為什麼「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答:「車馬喧」是指世俗往來的紛擾,詩人從自然景物的欣賞中,獲得了美的享受和哲理,所以作者即使身處鬧市之中,也像居住在偏遠安靜的地方,表達了詩人鄙棄追名逐利的人生態度。這兩句語言樸實,道出了作者的心境和生命的真諦。
2.賞析「心遠地自偏」。
答:本句是中心句,體現出淡然十足的精神態度,「身居鬧市,一塵不染」,根本原因就是「心遠」,是遠離世俗,超凡脫俗。「心遠」是心志高遠,淡泊名利,寧靜處世。
3.「採菊」這個動作有什麼特殊意義?
答:菊是隱逸之花,代表了詩人超脫塵世,潔身自好的情趣,這個特殊的動作刻畫了詩人悠然自得的形象,人閒逸而自在,靜穆而高遠;也包含了詩人超凡脫俗和熱愛自然的情趣。
4.「悠然見南山」中的「見」能否改為「望」?
答:不能。「見」是無意中看見,是物與自然的完美融合,寫出了自然之美和悠然之樂,人與自然的渾然一體,而「望」有渴望追逐之意,有意而為之,平淡無奇,無「見」之效果。
5.賞析「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答:①(場面)傍晚山色秀麗,飛鳥結伴而還。日暮的嵐氣,若有若無,浮繞于山際,若有若無;成群的鳥兒,結伴而飛,歸向山林。萬物自由自在,適性而動,這是一幅優美和諧的自然畫卷。 ②(飛鳥的意義)那些翩然歸林的鳥兒,和詩人心靈契合,仿佛都在這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成了詩人的化身,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6.為什麼「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答:生命的真諦乃是鮮活的感受和體驗,邏輯的語言不足以體現出它的微妙與整體性。真意是指詩人遠離世俗,過著從容現實的隱居生活的真正樂趣。
7.詩人怎樣將情景理融合一體?
答:「採菊」「山氣」兩句,描繪了優美淡遠的南山之景,抒發了詩人悠然自得的情感,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蘊含著萬物各得其所的哲理。詩中悠然望山的人和那隻翩然歸林的鳥心神契合,仿佛都在這幽靜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中心
這首詩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了「心遠地自偏」的道理,表達了作者從自然景物中獲得樂趣的恬適之情和幸福的精神生活。
·次北固山下(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翻譯
客行的道路繞向青青山外,船兒劃開悠悠綠水向前航行。春潮漲平兩岸,視野多麼開闊。和風順著航向,一面白帆高懸。殘夜未盡,一輪朝陽卻孕育而生;舊年尚在,江上已是春意盎然。家信怎樣寄給故鄉的親人呢?北歸的大雁正飛向洛陽城邊。
·賞析
1.首聯主要寫了什麼?
答:詩人的行蹤,難掩旅途憂鬱的愁思,「客路」指詩人要去的路,「青山」點題指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在眼前的綠水前進,向青山駛去,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
2.分析「客路」、「行舟」的情感。
答:「客路」「行舟」寫行蹤,有漫長的旅途之意,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思,含蓄地表達了作者身在江南,心在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
3.頷聯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答:潮水上漲,江面頓時開闊;船行江中,和風吹來,船帆端端正正的高掛著,這是一幅恢弘擴大的景象。
4.「潮平兩岸闊」中的「闊」字能否換成「失」?
答:不能,「闊」有變得開闊之意,有動態效果,既寫出了詩人視野的遼闊,也寫出了詩人心情的開闊,「失」表現靜態效果,沒有動態美。
5.賞析「風正一帆懸」中的「懸」字。
答:「懸」是指端端直直的高掛著的樣子,描繪出了風的和順,顯示了江面的開闊,波平浪靜。這一特寫,「以小景傳大景之神」,把平野開闊,大江流逝,波平浪靜的大景特點表現出來。
6.頸聯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答: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生氣;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7.頸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蘊含怎樣的哲理?
答:頸聯既寫景又點明時令,抒發了詩人的思鄉之情。作者把「日」和「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用「生」和「入」擬人化,賦予了人的情思,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舊事物中孕育著新事物——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8.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尾聯設問,畫龍點睛,點明主旨,總結全詩,引用「雁足傳書」的故事,抒發了淡淡的思鄉愁緒。
·中心
這首寫景抒情的五言律詩,既寫出了詩人客游他鄉的羈旅之愁,又寫出了詩人放眼山川寬闊和博大的胸襟。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翻譯
長安街上細細的春雨潤滑如酥,近看沒有綠意,遠看草色青青。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景色,大大勝過曼城楊柳堆煙的暮春。
·賞析
1.賞析「天街小雨潤如酥」。
答:這句話生動地寫了早春的背景,蒙蒙春雨飄灑在皇城的街道,雨滋潤著春草,一片朦朧。以「潤如酥」來形容初春小雨細滑潤澤的特點,屬於近景描寫,準確清新而優美。
2.「草色遙看近卻無」妙在何處?
答:這句話寫了早春景色。在春雨的滋潤下,郊野的小草,生機勃勃,遠遠望去,呈現出一片朦朧嫩綠的顏色,可當你走近細看時,看到的卻是稀朗的嫩芽,那誘人的綠色反而看不到了。寫出了早春草色極淡極少,似有似無的朦朧之美,這是遠景描繪,,生動地寫出了詩人細膩觀察後的真實感受。
3.作者為什麼極力讚頌早春之美?
答:作者以議論的方式讚美了早春,這小雨如酥,春草初綠的時節,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她的美麗遠遠勝過長安城內柳絮如煙的暮春之景。因為早春的草色蘊含著大地春回,萬象更新的勃勃生機,這裡將初春草色與暮春煙柳作對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對早春的喜愛之情。
4.賞析「絕勝」二字。
答:絕勝,遠遠勝過之意,作者將滿城的煙柳和淡遠草色作對比,突出了早春的可愛,表達了作者對早春的喜愛之情。
5.「絕勝煙柳滿皇都」蘊含什麼哲理?
答:初春的草色柔嫩、清新、象徵著大地春回,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滿城煙柳並不稀罕,且暮春三月,色彩濃重,色彩已經不再惹人喜愛,告訴我們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時節就是它的萌生階段,它正朝著極盛的方向,給人以生機盼頭。
·中心
這首小詩用細膩的文筆描繪了早春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早春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雁門太守行(唐·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土胭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翻譯
敵軍似烏雲壓境,危城搖搖欲墜,陽光照耀著鎧甲,如魚鱗熠熠生輝。悽厲的號角聲戰慄在秋日的晴空,夜色中塞上泥土猶如胭脂般凝成,濃艷得近乎紫色。紅旗不展,輕兵悄悄地臨近易水;天寒霜濃,戰鼓陣陣,響聲不起。為報答國君的賞賜和恩寵,手持寶劍甘願為他們戰死。
·賞析
1.首聯寫了什麼?
答:首聯寫景敘事,渲染了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情勢以及守城將士的嚴陣以待。「黑雲」象徵敵軍,形容敵軍來勢洶洶。「甲光」與「黑雲」構成對比,顯示了守城將士的雄姿勃發和威武雄壯,含欣喜讚美之情。
2.「壓」字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答:壓,運用誇張手法,準確生動地寫出了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雙方交戰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
3.第二句怎樣描寫守軍的?
答:寫城內的守軍,以與城外的敵軍相對比。借日光和鎧甲來側面烘託了守城將士的雄姿英發,情景相生,奇妙無比。
4.賞析頷聯
答:頷聯從聽覺和視覺的角度描寫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戰鬥,渲染了戰爭的殘酷。「滿」勾畫出戰爭規模之大,「秋」點名了戰鬥的時間,渲染淒涼悲壯的氣氛,「夜」點名了交戰時間之長,「凝夜紫」的特寫,特有表現力,用胭脂比塞上泥土,側面烘託了戰地的悲壯畫面,暗示攻守雙方都有大量傷亡,守城將士仍處於不利地位,為友軍的馳援做鋪墊。
5.賞析「半卷」二字。
答:半卷二字含義豐富,黑夜行軍,偃旗息鼓,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運用了借代、擬人手法,借指援軍。
6.賞析「臨易水」,「聲不起」。
答:「臨易水」即表明交戰地點,運用「荊軻易水送別」的典故,暗示將士們具有慷慨赴死的壯懷激情。「聲不起」表面指鼓聲不響,實際運用擬人手法,指鼓聲嗚咽,側面烘託了戰場的壯烈和戰士們的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7.尾聯運用了什麼典故?有何作用?
答:尾聯運用了「黃金台」和「玉龍劍」的典故,表達了將士們誓死報效朝廷的堅定決心。
8.本詩描繪的兩個場景有什麼特點和作用?
答:前四句分別用了「黑雲」「甲光」「金鱗」「秋色」「夜紫」等色彩,構成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圖畫,形象的再現了守城將士英勇殺敵的情景;後四句用「紅旗」「黃金」「玉龍」等色彩,寫出了友軍的馳援,表現了戰士們誓死報答朝廷的決心,作者善於用色彩,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傳情。
·中心
這首七律詩,作者用濃墨重彩描繪了守城將士及友軍奮勇殺敵的場面,讚頌了邊塞將士頑強的戰鬥意志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以及忠於朝廷,誓死報國的堅定決心。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