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的若干問題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內容 簡介:
  本文探討了 中國 經濟 增長的源泉及未來趨勢預測,包括通貨緊縮,經濟結構,人口老齡化, 社會 保障制度建設,體制,經濟全球化與多極化等 問題 。
  本報告將從以下幾方面, 研究 影響 「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的現狀及未來的因素。
   一、經濟增長的源泉及未來趨勢的預測1.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中國自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在過去20餘年期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高速經濟增長。
   1.形成這一高速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有下述三方面:
  (1)由於改革,使資源的分配得以優化。
  (2)由於推行市場化,使 企業 的經濟效益得以提高。
  (3)中國的改革是由 農村 改革開始。中國農村有將近9億人口。它在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一段時間,都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農村經濟增長的源泉是由於農產品產量的提高與產品種類的多元化。鄉鎮企業的蓬勃 發展 ,促成大量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人口流動,使大量農村勞動力從低附加產值的農業轉入到高附加產值的製造業、建築業和各類服務業等。這點是國際主要經濟機構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予以十分重視和強調的。在今後相當的時期,中國仍然必需十分重視農村的改革與發展,以進一步促使經濟持續穩定高速的增長。
   2.增長的核算(Growth Accounting)
  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過去及未來前景,國內外學者都 應用 了生產函數和其他模型,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增長中各生產要素的貢獻率作了增長的核算 分析 及預測。結論不盡相同。有的認為中國過去20年的平均經濟增長率應由9.7%調整到8.5%.對於增長核算的具體分析及預測數字上的差異,難作結論。經濟分析工作者都知道,各類模型測算的結果都有賴於採用基礎數據的準確性及所作的經濟假設。在本次會議中,相當的與會者都對中國的統計數據提出了些異議。與會統計局的負責同志也對此作了解答。儘管對未來10年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預測不盡相同,但其共同之處是中國今後10年中GDP的增長率不會低於7%.鄒至莊先生則對中國未來10年經濟的增長,有更樂觀的估計。從學術觀點上,有兩點是值得我們數量經濟工作者宜加註意的。其一,進行一般的宏觀經濟總量預測,適宜於採用簡單集結的生產函數(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而不是方程式的數量愈多愈好。由於經濟分析不同於 自然 科學 與工程分析,大量的參數不可能十分精確,方程式的數量愈多,往往使參數及 計算 的誤差難以得到糾正。而集結的生產函數,通過集結過程使經濟參數成份中的許多誤差,正負可以互相抵銷一部分。其二,中國作為後進的國家,通過引進設備與技術,也會導致TFP值的提高。因此,在中國今後的發展中,應十分注意加強引進設備、技術與管理的宏觀政策引導,以促進經濟發展。
   二、關於通貨緊縮與積極(擴張)的財政政策問題通貨緊縮是近一二年國內外報章雜誌對中國經濟發展評論與分析的熱點話題 。
  國內報章雜誌上,大量地探討著中國的需求不足,而更多地則著眼於消費需求不足。在研究促進消費需求時,又較多地側重於促進住房、汽車等等。需要認識到:需求基本是由投資、消費與凈出口所構成,因此僅從消費角度來分析需求是不夠的。即使就消費需求而言,也宜從城市消費與農村消費兩大塊及各層次的消費傾向作更深入的分析研究。必須看到,一方面在城市中存在著職工下崗和再就業問題;另一方面,卻存在著「……農村消費品市場的相對縮減,農村市場所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逐步下降,實際上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增長所面臨的一大制約……」。因此,雖然近幾年來中國GDP的增長率有相對下降趨勢,在需求中有消費不足的因素,但有兩點值得研究:第一點是在刺激消費需求上,我們要對消費需求作更深入的研究;除了城市中部分較高層次的消費需求外,不能忽略另一部分城市居民的消費傾向,也包括基本消費需求中在大部分職工現階段收入水平基礎上能買得起的普通商品房等;而廣大農村的消費需求則更應予以深入研究。第二點是我十分同意會議發言所提出的,中國近年來的需求不足,關鍵是投資需求不足。從DRC發展戰略與區域經濟研究部的分析及中國過去經濟發展幾次劇烈波動的經驗相比較可說明這一問題。改革開放前的情況暫不討論,僅從1979-1997年期間的情況,發展戰略與區域經濟研究部的一份研究報告說明,「消費增長率較穩定在9%左右……,投資變化的趨勢與GDP變化趨勢相一致,波動很大」。他們分析的數據,1993年投資增長率高達31%,在1990年則為-10%(不變價)。這些數字也可與中國90年代初市場的不景氣及1993年後經濟過熱的現實經濟 歷史 作對照。而根據中國統計年鑑的數字,投資增長與上年比較,1985、1992和1993年分別為38.8%、44.4%和61.8%.從1993年開始,政府實施了正確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政策,1996年實現了軟著陸。但1999年投資增長率僅為7.8%,與歷史增長率相比顯見得太小,不足以刺激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政府也確實為過去大量重複建設及各級地方政府與企業的部分低效益投資所困擾。中國歷史上的幾次經濟過熱,已有教訓,一般認為除了基礎設施領域外,中國業已出現了生產過剩,似乎找不到可以投資的領域。但這可從兩方面來研究:第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問題,是中國的投資體制改革還未到位。傳統的投資體制與各級政府的干預,傳統計劃經濟所形成的企業投資行為與錯綜複雜的社會系統等等,影響了中國投資體系效益。以中國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為例,它們是過去2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這一經驗引起了國際上的普遍重視。世行專家Yusuf先生1992年在韓國KDI和全國經濟人聯合會上所作的有關中國非國有企業興起的報告,曾從社會代理人與市場體制的角度,分析了中國非國有企業發展的原因。其中提到中國非國有企業的發展,大部分在不同程度上還是受到各級政府及社會代理人的影響。各級政府僅把鄉鎮企業及非國有企業的發展作為財稅來源,而對其技術與管理水平的提高、國內外市場發展前景的信息服務,付出服務的力量較少。而國外的政府,特別是日本和德國,在很早時期就重視對小企業的技術扶植與提供市場信息。第二方面是各類體制的錯綜影響(投資體制也是體制之一)。以中國的外貿進口商品為例,中國的進口額約達1500億美元(人民幣約1.25萬億元),其中75%為 工業 製成品,這其中相當部分是中國自己可以製造的。有些不必進口的簡單製成品,也由於體制的約束而進口,這點在後面另有敘述。
  關於解決通貨緊縮,在 目前 的體制結構和市場情況下,將主要依靠財政政策。但在目前「大銀行,小財政」的情況下,恰當的貨幣政策也是必要的。
   三、關於經濟結構關於中國經濟結構的不合理及需要重組,已是一個老話題了。應該肯定,自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結構業已有所調整。
  例如,農業在GDP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外貿結構中初級產品比例的下降;所有制結構中,各種所有制結構的比例有所調整;規模經濟與範圍經濟(Economy of Scope)都得到了注意等等。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發展及中國即將參加WTO,經濟結構的調整與重組,已成為十分迫切的問題。經濟結構調整是十分複雜的話題,需要做大量深入的調查研究工作及基礎工作。例如,美國工商業1998年瞻望中,曾對149類製造業未來5年的增長前景作了國內外市場分析及預測。而且由於其服務業比重已占其GDP比重的75%,因此對其使用了將近50年的工業分類標準,於1997年改為新標準(基礎工作)。因此研究經濟結構調整,是需要做深入工作的。以下僅重點探討兩方面:
1.經濟結構重組的目標中國經濟結構重組的目標應該是經濟增長(會議認為中國的經濟不能不高速增長)。
  對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現有12-13億人口(下世紀最高可能達16億),每年將新增1100萬人口就業和目前在農村的3.6億農業勞動力需要逐步地進行轉移,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又存在差距,如果在今後10年內不能保持6-7%的經濟增長率,歷史遺留下來的困難將很難解決。但是用「發展」代替「增長」這一詞,也許更為恰當。因為從經濟學的詞彙來講,發展(Development)與增長(Growth)有不同的涵義,前者要考慮更多的社會發展因素。這一點,業已成為國際經濟發展的共識。歐盟曾在1999年組織過「可持續社會發展指標」國際研討會,中國也需要考慮適合國情的社會發展指標體系。經濟結構重組的目標應是社會經濟的發展。江總書記在十四大報告中曾明確地向我們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是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點我們需要作更多的探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