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科學五年級期末練習及答案

2023年10月02日

- txt下載

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高都中心小學 顧子龍
班級: 姓名:
一、我來填:(每格2分,共30分)
1、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地球公轉的方向是 。
2、我國古代把一晝夜分為 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 個小時。
3、我國採用的統一時間叫 。
4、把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泡沫塑料塊有一個______________的力,我們把這個力稱為_______________。
5、一般物體在受熱時體積___________,受冷時體積___________,我們把物體的這種變化叫做______________。
6、物體的沉與浮與物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關。
7、熱總是從___________的一端向___________的一端傳遞。
二、我來判斷:(正確的打√,錯誤的打×。每題1分,共15分)
( )1、時間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 )2、貨船從長江進入大海,船身會上浮一些。
( )3、自然界中所有的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 )4、冬天多穿衣服後身體感覺暖和了,是因為衣服里有很多熱。
( )5、極地一年中有長長的白天或長長的黑夜現象。
( )6、坐在向前行駛的汽車裡,會看到兩邊的樹木、房屋在向後移動。
( )7、世界各地新年的鐘聲都是同時敲響的。
( )8、鋼鐵造的橋通常都架在滾軸上,滾軸的作用是讓車開起來更穩一些。
( )9、物體在水中下沉,是因為物體沒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 )10、桌球凹進去了,放在熱水裡泡一泡會重新鼓起來,是由於塑料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 )11、午時三刻表示中午11點到下午1點。
( )12、相同的鹽水要比清水重一些。
( )13、大小、形狀相同的物體,重的容易沉,輕的容易浮。
( )14、銅砝碼能漂浮在水銀上。
( )15、冷水變熱後,體積會變大,重量也增加了。
三、我來選擇:(每題1分,共18分)
1、影響擺快慢的因素是( )
A、擺錘的重量 B、擺繩的長度 C、擺動的幅度
2、下面最先迎來黎明的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烏魯木齊
3、「傅科擺」可以證明…………………………( )
A、地球自轉 B、地球公轉 C、地球公轉的同時自轉
4、以下方法中,改變物體的( ),不能改變物體沉浮狀態。
A、自身的重量 B、體積 C、顏色
5、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指示南北方向的線叫做………………( )
A、赤道 B、緯線 C、經線
6、古代人們製作的利用太陽來計量時間的儀器是……………………( )
A、日晷 B、渾天儀 C、滴漏
7、保溫材料能起到保溫作用是因為:( )
A、這些材料能生熱 B、這些材料料是熱的不良導體 C、這些材料完全不傳熱
8、下面的( )可以使馬鈴薯在水中浮起來。
A、往水裡加鹽 B、水倒掉一些 C、水裡加純凈水
9、子夜是指( )
A、晚上9點到11點 B、晚上11點到凌晨1點 C、凌晨1點到2點
10、水在變熱的過程中,( )沒有發生變化。
A、溫度 B、體積 C、重量
11、在金屬的大家庭里,有兩種金屬是熱縮冷脹的,它們是( )
A、銀和水銀 B、銻和鉍 C、鐵和鋁
12、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偉大著作是( )
A、《天體運動論》 B、《天論》 C、《八十天環遊地球》
13、潛水艇是通過改變自身的( )來達到上浮和下沉。
A、輕重 B、大小 C、體積
14、一位同學做物體沉浮的實驗時,把5個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發現有的小球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後他把小球按從重到輕的順序排列,尋找物體沉浮的規律,這位同學可以證明物體的沉浮與( )有關。
A、大小 B、輕重 C、形狀
15、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正確的解釋是( )。
A、地球不動,太陽繞著地球轉 B、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
C、地球自轉 D、地球圍著太陽公轉的同時也自轉
16、一個物體放入甲水槽時浮的,放入乙水槽時沉的,說法是正確的是( )。
A、甲水槽里裝的可能是清水,乙水槽里裝的可能是鹽水
B、甲水槽里裝的可能是鹽水,乙水槽里裝的可能是清水
C、甲水槽里裝的可能是色拉油,乙水槽里裝的可能是鹽水
17、在地球公轉過程中,同一地點的正午太陽高度之所以會發生變化,這是因為(  )
A、地球公轉軌道不斷發生變化
B、地軸是傾斜的,並且傾斜的方向保持不斷
C、地球自轉的軸不斷發生變化
18、下列物質中,( )的熱脹冷縮本領最強。
A、空氣 B、水 C、銅球
四、我來連線(共8分)。
         在清水中是沉的
蠟燭 馬鈴薯
橡皮 回形針
木塊 小石頭
鐵塊 鹹鴨蛋
         在清水中是浮的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