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23年10月19日

- txt下載

農業是我省經濟重要的支柱,當前農業的穩定持續發展對我省經濟健康發展、對社會安定及社會效益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各級政府要從實際出發,針對農村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圍繞優化市場環境、搞好服務指導、調整農村和農業結構,促使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
一、我省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業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落後我省對農業的投資嚴重不足。由於投入不足,農業抗災能力明顯下降,我省大部分七八十代建立的農業基礎設施還在發揮作用,這些工程大多已超期服役。現有水庫1/3帶病運行,灌區工程基本完好率僅為33%,年久老化,效益衰退現象十分普遍。2、農業科技水平低,科技推廣緩慢目前我省農業科技的現狀,存在「三低一高」現象:一是農業發展中的科技含量低。二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三是轉化成果普及率低。目前,我省此項比率為30—40%,也就是說成果轉化後的2/3沒有得到普及。四是農村文盲半文盲比重高,2/3集中在農村。農業科技水平低已經成為今後農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3、農業生產規模狹小,滯礙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我省的家庭土地經營規模平均只有5~6畝,遠遠低於已開發國家的家庭農場的經營規模。我省這樣小的家庭經營規模,不利於農業的規模化、科學化管理,不利於統一供種、機械作業、灌溉、施肥、防治病蟲害和採用新的農業科學技術,加大了經營成本,不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4、農村就業結構不合理,勞動力嚴重過剩雙重戶籍制度形成了城鄉不平等的公民身份,就業、福利、社會保障對城市公民的傾斜,限制了農民剩餘勞動力的正常流動,割裂了勞動力的流動機制。雙重交換體制的存在,使城鄉之間商品交換形成了剪刀差,而農民通過剪刀差向國家提供的資金,又不能在城市形成應有的投入產出效益,也未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以吸引更多的農村勞動力。由於政策上的盲目性,前幾年絕大多數鄉鎮企業技術含量低、經濟效益低,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紛紛倒閉,鄉鎮企業職工又紛紛回到了土地上務農。
二、加強農業經濟發展的對策
1、完善農業投入機制,切實增加農業投入
第一,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鼓勵集體和農戶增加農業的投入,引導社會資金及外資對農業的投入,特別是引導國內外大型企業對農業投資。第二,應適當增加農業基礎設施投資。這部分投資應考慮在財政中單列,專項使用,並使投入的份額和方式制度化、規範化。第三,要按照分稅制的原則,進一步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財政支出事權和支農範圍。第四,對上級下撥的各種農用專項資金要依照業務部門提出使用意見,綜合部門平衡把關,政策主管領導審批的原則,集中使用,避免多頭管理、重複建設而造成的浪費。
2、完善農業家庭組織形式,加大農業產業化步伐
實現農業規模化經營,大膽探索新的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大力發展「公司+農戶」的產業模式,組織和引導廣大農戶按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生產。農戶主要從事農產品的種植和養殖。農民通過參與龍頭企業的發展,還從農產品的加工、流通等環節得到收入,從根本上改變以前農民只是種養一個環節取得收入。積極吸收村幹部、供銷社負責人、治富能手、科技愛好者參加,引導他們學習技術,收集農業信息,為農民提供產前購種、產中技術諮詢、產後銷售的服務,並逐步使其過渡為公司。
3、適應市場經濟規律,調整農業結構
把握區域經濟特點,積極實施名牌戰略,把傳統農藝精華與現代加工技術緊密結合起來,加強農產品質量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和食品安全,以實現農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基層政府要及時轉變職能,變管理為服務,通過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體系,幫助農民搶抓市場機遇,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合同農業和創匯農業,正確處理好生產與市場的關係,克服結構調整中的盲目性和分散性,讓農民實實在在感受到農業科技帶來的實效,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使他們自覺接受科學的種田思想。
4、改變農業科研體制,做好農業技術推廣
農業科技機構應當通過調整結構、分流人才、轉換機制,使種子、農藥、飼料、疫苗、農產品加工等單位逐步由事業法人變為企業法人,成為科工(農)貿一體化經營的科技企業,或者進入大企業和企業集團成為企業的技術開發機構,以提高企業的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縮短科技成果進入市場的周期。完善技術諮詢中介服務型科研機構,全面落實其研究、開發、經營、服務等各項職能,積極開拓第三產業,重點是發展農業科技諮詢業、信息業和技術服務業。建立社會公益及基礎型科研機構,從事遺傳育種、病蟲害災變規律及防治機制、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綜合增產技術及規律、農業資源、生態環境等研究,建立起高效、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運行機制。建立多層次、多形式、制度化的農民成人教育體系,組織農民學習社會科學理論、現代科技知識和市場經營本領。向農民傳授科技知識,農業信息,指導結構調整,研究市場營銷等,培育一批具有現代素質的新型農民。
5、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探索適合國情的城鎮化道路
一是加快鄉鎮企業的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堅持所有制結構的多樣性和生產力水平的多層次性,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小企業。二是利用小城鎮的集約優勢發展壯大鄉鎮企業,鄉鎮企業不僅為小城鎮帶來了動力,也增加了吸收勞動力就業的能力,人口集中又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逐步取消戶籍管制,縮小城鄉差別,建立起城鄉統一的勞動力流動機制和社會保障制度,引導農民向小城鎮遷移。三是提高農民的文明素質,對農民進行先進的文化思想教育。四是實行土地使用權轉讓,鼓勵有經商能力的農民轉讓土地使用權,向城鎮轉移,允許農民以土地入股,促使農業走上集約化發展之路。
作者:李偉 單位:黑龍江省農業系統宣傳中心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