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閱讀名著開題報告

2023年11月07日

- txt下載

閱讀名著開題報告
  在現在社會,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閱讀名著開題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閱讀名著開題報告1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義及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要求是:「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初中生的語文課外閱讀現狀實在令人擔憂。我們曾經對自己學校的初三和初一學生進行了一次調查,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面窄、時間短、量少、不得法,每天閱讀時間少得可憐,40%的學生平均每周閱讀3小時以上,20%的學生平均每周閱讀2小時以上,25%的學生平均每周閱讀1-2小時,甚至還有15%的學生每周閱讀時間不足1小時。對於魯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吳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這幾位作家的作品,閱讀過的學生所占的比例較高,但我們了解到,其實,對於這些名家,他們也僅僅看過少量的幾篇文章,根本談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對於一些外國作家,卻只有少部分學生閱讀過。可見,學生的閱讀面較為狹窄,閱讀的深度也不夠。
  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並形成學習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課外閱讀,在學生面前展現了一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奇妙世界。它指導學生認識人生,熱愛生活;它召喚學生張開思考的風帆,在書海中遨遊;它啟迪學生仰以察古,俯以觀今,尋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發展個性,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初中生要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可見,課外閱讀舉足輕重。
  當前中學生的閱讀需求呈現單一性和簡單性問題。對文本的閱讀,處於淺閱讀階段,一如大眾對影視作品的需求,追求故事情節的波瀾、跌宕起伏,讓自己知道的故事比較多,從而多些生活談資;再者獲得些心中有卻不甚明朗的理性認識,殊不知這些理性認識是很廉價的。而對作者的行文思路,構思技巧,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等比較專業的閱讀要求,學生們表示沒有想過。顯然學生的閱讀需求是較低層次的,沒有站在學習者的角度考慮。他們的閱讀目的、需求亟待提高。
  課外閱讀的一個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大量的閱讀中既訓練思維,增長心智又接受美的薰陶和浸染,養成自己的文學素養。在閱讀中關注作者對某一現象是怎樣思考的,即作者是怎樣想的,把握他的思維脈搏,學習別人的思維。回過頭來再看看自己是怎麼思考的,從而在比較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在閱讀中我們要感受作者所刻畫的美,品味美,沐浴美,形成美感。最終用思想養成思想,用美生成美。
  針對以上情況,我、周秀華、曾嵐嵐三位教師確立本課題並在所任班級實施,期望能夠對學生有所幫助。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新《語文課程標準》把中學生的課外閱讀,尤其名著閱讀擺到了比較明顯的位置。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如何提中學生名著閱讀質量的新難題,因此,加強中學生名著閱讀的策略研究勢在必行。據了解,我校初三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遠遠低於這一要求,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濃,閱讀時間少,方法有待提高,為此,在學校教研室指導下,與學生討論後開展此項活動。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板塊的一項內容。它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研究性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研究」這個詞本身就具有挑戰性,而學生選的課題往往是平時自己最感興趣的,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名著積極性。對初中學生而言,「研究性學習」只是一種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三)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趨勢
  目前國外研究性學習呈多樣化趨勢,其特點或圍繞著問題等的提出和解決來進行學習活動,或使研究性課程呈現出多層面的開放性,或更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過程。在我國從教育文化積澱和現實條件來看,實施研究性學習既是更新教育觀念的過程,又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的過程,更需要全社會的支持。
  名著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它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他們受用終身的精神底子。教師對於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在名著閱讀過程中出現的障礙和問題,如果加以正確的引導和疏通,使學生能望其門而入,領略名著的無限風光,讀出滋味、培養興趣、領悟內涵,最終就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而如今的中國,各種流行閱讀正在迅速興起,閱讀的通俗性、功利性、休閒性和大眾化,使中學生的閱讀重心發生了轉移,也使名著閱讀面臨著巨大的障礙和危機。
  (四)創新之處
  研究性學習的本質在於,讓學生親歷知識產生與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獨立運用其腦力勞動;追求「知識」發現、「方法」習得與「態度」形成的有機結合與高度統一。
  和現有的學科教學不同,研究性學習不再局限於對學生進行純粹的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和獲得各種能力。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不但知道如何運用學過的知識,還會很自然地在已經學過的'知識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繫,而且,為了解決問題學生還會主動地去學習新的知識。課堂上最大的創新之處在於學生對年代久遠的小說、散文、戲劇等文學作品有自己的解讀,能夠根據自己的閱歷和生活經驗理解和詮釋書中的故事,學生的課堂發言、討論、表演、提問以及課後的總結,讀後感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老師的講堂變成了學生的發言堂,教師退居幕後,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和看法,有效提高了閱讀興趣。學生在學習方法上有了改變,嘗到了「當家作主」的甜頭,極大增強了自信心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1、學生對「研究性學習」這一新的學習方式進行實踐,體驗這種閱讀方法的益處。
  2、關於名著閱讀方法的自我探索,找到自己喜歡的有效的讀書方式方法,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3、對《名人傳》《格列弗遊記》《傅雷家書》等中外著名小說以及魯迅冰心等適合初中學生閱讀的名家散文名著進行研究性學習,拓寬視野,提高審美情趣,培養對文學作品的鑑賞能力。
  三、本課題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從研究之日起,針對參加試驗班級學生名著閱讀情況和閱讀水平進行調查分析。
  2、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各種相關文獻,了解研究動態,不斷提升教師認知能力,提高教師指導水平。
  3、個案研究法:通過對典型案例的挖掘、整理、分析,探索學生名著閱讀方面及閱讀方法上的成功經驗與不足,及時矯正研究方法。
  4、經驗總結法:針對各階段的分期工作,適時進行總結,發現不足,及時提出改進意見,以確保課題研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還可以採用對比研究法、談話法、抽樣調查法、統計法,並藉助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檢測、研究。
  四、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
  為使課題研究順利進行,並能取得實際效果,我們初步設想,本課題研究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以《名人傳》為例來說明各部名著閱讀的實施步驟)
  (一)導讀階段(安排1—2課時)本階段,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名著導讀」的相關內容,並向學生補充導讀材料,如作者生平,寫作背景,思想內容及藝術特點簡析等,讓學生對作品先有個大體的了解,然後布置閱讀任務、明確閱讀要求、統一閱讀進度。另外,教師還應指導學生掌握一些閱讀長篇小說的基本方法。
  (二)積累性閱讀階段(安排10周左右)本階段要求學生以泛讀為主,每周閱讀十回左右的內容。每周設計作業如下:
  1、摘抄語段:摘抄本周閱讀到的精彩語段,並做簡單點評;
  2、內容概括:概括本周閱讀的內容,不少於500字;
  3、寫讀後感:每篇圍繞一個中心來寫,力求有自己的見解,不少於500字。(考慮到學生差異,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從以上作業中任選其二來完成。)本階段,教師以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為中心目標,每周抽查學生作業並做有針對性的指導。在逐回閱讀完全書後,安排1課時,由學生髮言、討論,教師歸納、總結。
  (三)探究性閱讀階段(安排2周左右)
  1、分析人物形象(2周):本階段安排學生精讀有關情節,指導學生重點分析貝多芬、列夫托爾斯泰、米開朗基羅的形象,並以「我眼中的×××」為題寫一篇作文,然後按學生作文所分析的人物形象進行分組交流,最後推薦出優秀作品展評。
  2、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安排2課時)由教師開設一次「名著欣賞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名著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然後,組織學生根據講座指導,查找資料,完成一篇讀書筆記,嘗試分析小說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
  (四)總結階段(安排1周左右):本階段準備開展《名人傳》影視欣賞、讀書筆記展評、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一方面繼續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幫助教師檢測學生的閱讀成果。
  四、活動評價
  每學年進行一次活動評價,包含參照學生讀書筆記等材料進行的過程性評價,和通過設計名著閱讀試卷對學生進行的總結性評價。
  五、課題組顧成員及分工
  課題負責人:
  錢明霞:中教一級,語文組組織,負責本次課題研究工作的組織與管理,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收集整理研究過程中的各種資料,撰寫開結題報告。
  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曾嵐嵐:星村中學高級教師,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主要負責課題組研究的理論指導工作。主要負責活動課攝影安排和總結整理工作。
  周秀華:星村中學教師,深受學生的喜愛並深深地愛著學生。有著紮實的教育教學基本功,都能熟練運用信息技術,主要負責材料的收集,組織相關實踐活動。
  六、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呈現方式
  1.學生讀書筆記,學習心得、手抄報等相關材料。
  2.研究課題組「活動課」「研究課」相關資料。
  3.課題研究反思、階段性總結及結題報告等。
  4.撰寫相關論文等。
  七、主要參考文獻
  1、埃明達。美法韓日《如何實施研究性學習》[j]。內蒙古教育,20xx(8)
  2、胡慶芳,程可拉《當今美國中小學研究性學習的模式研究》[j]。教育科學,20xx
  3、王愛芬《國外及我國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4)。
  4、錢旭升《我國研究性學習的研究綜述》[j]。教育探索,20xx
  5、黃朝兵《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創新人才》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
  6、李漢雄《中學生課外名著閱讀的重要性及方法》甘肅省基礎教育網絡教研。20xx

閱讀名著開題報告2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文明史,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面對洶湧而至的外來文化,我們既不可以無動於衷夜郎自大,更不能妄自菲薄而盲從。我們面對世界範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飽滿自尊向上的精神狀態。我國幾千年歷史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我們必能結合時代精華與時俱進,取其精華加以繼承和發展。」
  根據我的調查認識,我校大部分中學生對祖國與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識嚴重不足。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強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語文作為文化載體,決定了語文學科不同於其他物質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語文。站在時代的講台,手執新教材的語文教師,應該義不容辭地擔當起這歷史使命: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特殊功能,通過祖國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歷史之美、文化之美和傳統之美,讓學生在祖國的燦爛的文化長河中游弋、翱翔,使中華文化傳統得以光大。
  「觀乎人文,天下化成」。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歷來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潤物無聲中春風化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們認為,即使是到了21世紀,我們仍然要倡導學習、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的學生在靈魂深處走進民族文化殿堂,初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基於以上思考,我們提出了《閱讀古典名著提高中學生文化底蘊的研究》的課題。
  二、概念界定:
  古典名著以中國四大古典小說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為主體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挖掘人文內涵。文化底蘊指內容豐富、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本課題從整體上理解和宏觀上把握,認為中華文化可歸結為以下五個方面:睿智的哲學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倫理體系,輝煌的文學藝術成就,獨特的語言文字形態,浩瀚的文化典籍等。「提高文化底蘊」主要是指在閱讀實踐中「內化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在古代形成的傳統精神。
  三、關於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課題組通過多種途徑調研後認為,目前很少有人對這個課題進行專門的研究,
  把初中語文學習與名著閱讀有機地聯繫在一起進行研究還不多見,這就為本課題展開深入研究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四、課題研究預期目標:
  通過課題的開展,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積澱他們的文化功底,讓孩子打好傳統的根基。
  1、使學生初步感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在祖國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養料,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另一方面,通過人文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識真偽、分善惡、辨美醜的能力功盡棄,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成為社會主義新文化的開拓者和建設者。
  2、教會學生認識和使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讀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語言和文化經典名篇的積累和文化底蘊。
  3、以「語文教學跟生活實踐相結合,實現課內外銜接」為指導思想,初步形成「課內外結合、學用結合」的語文新課程教學策略及以「對話——探究」為總綱的語文文化課堂教學模式。
  4、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使廣大語文教師及時轉變觀念,更新知識,具有比較厚實的文化素養和創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五、課題研究對象、主要內容及方法:
  研究對象:本校六、七年級全體學生。
  研究內容:
  「初中語文新課程與古典名著閱讀」,它首先是「新課標視野下」的一種研究,在整個研究的過程中,它以新的課程標準理念作統帥,把握好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這一基本特點。從初中學生的特點出發,確定研究的價值取向。
  其次,因地制宜,立足新教材,創造性地理解和運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古典文化內涵,以如何宣揚初中語文教材所蘊涵的傳統美德(如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各族一家、協和萬邦的寬容精神,憂國憂民、獻身祖國的愛國精神。),品味和積累祖國語言文字、解讀民族文化典籍為研究重點,結合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設計好相關的語文學習的活動方案,為學生創造綜合學習的機會,從而來尋求弘揚民族文化的途徑和策略。
  根據以上界定,本課題研究的重點:
  1、中學生對名著文化了解的現狀調查分析;
  2、新教材所蘊涵名著成分的挖掘與;
  3、品味和積累祖國語言文字、解讀古典文化的策略研究;
  4、在新課標下弘揚民族文化的策略以及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調查法。在研究前、中、後期採用問卷、談話、比賽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2、文獻研究法。搜集和查閱有關文獻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科學的論證資料和研究方法,對新教材有關體現古典名著的內容進行挖掘、分析和歸類;
  3、實踐法。針對課題研究不斷提出改革意見或方案,並付之於行動,在教學實踐基礎上驗證、修正教學行為充實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體目標,以提高研究的價值。通過一系列課內外語文的實踐活動 ,尋求新語文與弘揚古典文化之間聯繫的橋樑,研究一條適合新形勢下語文教學的途徑。
  4、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進行歸納、提煉,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策略:
  1、實施「閱讀古典名著」工程,增加傳統文化的積澱,吸收經典營養,我們通過「名著知識知多少」的問卷調查,就學生的閱讀時間、閱讀範圍、閱讀內容等方面進行分析,發現學生對經典文化的接觸和吸收相當薄弱。於是,「不要拒絕對經典文化的吸收」成了我們對語文教學的定位,增加學生在傳統經典文化方面的積累和精神積澱就成為我們課題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為激發學生誦讀興趣,我們開展了「閱讀古典名著」經典工程,在開發方案中為學生開列了書目,使學生有的放矢,自覺運作。並嘗試採用以下對策:
  ①每日:要求學生每天利用課餘時間誦讀;
  ②每周:每周寫一段閱讀心得體會;
  ③每月:要求課題組老師在每月上旬開設一節名著閱讀的專題講座 交流學習方法和心得;
  ④每學期:每學期舉辦一次成果展(優秀摘錄筆記、研究優秀小論文展、 製作嫩江農場中學『語文與古典名著學習』研究性學習交流在線」網站,按月更換內容 )
  開展「閱讀古典名著」,旨在增加學生在傳統經典文化方面的積累和精神積澱,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克服目前青少年學生中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思想脆弱、民族意識淡薄、奉獻精神不強等不良傾向。通過誦讀含咀,薰陶漸染,在「潤物細無聲」中內化品德、豐富學識和文明行為,使他們「博於學問,明於睿思,篤於務實,志於成人」。
  2、營造語文課堂的古典文化氛圍
  語文本來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載體,歷來是一個人文化水準的最外在、最鮮明的標識。因此,它本來就該滿貯著文化的精華來到課堂。我們要努力營造語文課堂的文化氛圍,力求語文課多一點古典文化氣息,讓學生在課堂上領略到「古典文化」應有的品味與魅力。
  (1)創設課堂教學情景
  ①空間情景:在教室的牆壁上張貼古典名著人物的畫像和名言警句,在板報上專門開闢「民族文化快餐」一角,以此來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
  ②導語情景: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古典名著故事,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慾望和興趣。
  ③利用多媒體製作相關影像材料,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名著。
  (2)挖掘教材的內涵
  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①從課文注釋、引語入手,挖掘有關名著信息。
  ②從故事情節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內涵。
  ③從課文主題入手,挖掘優秀的傳統美德。
  ④從課文詞句入手,挖掘相關文化背景、境界。
  (3)名著閱讀與探索「三六一」課堂教學模式有機結合。
  (1)開發《語文與古典名著學習》校本課程
  本課程結合歷史和人文資料,立足於學生的文學積累、情感薰陶、明理啟智,提高他們的文化品味和境界。
  具體操作如下:
  制訂校本課程教學計劃:結合學校及學生實際,課題組制訂校本課程教學計劃。具體包括教學內容及目標的確定、教學時間及形式的安排、課程評價的方法等。校本課程的開發將收到一舉多得的效果,既弘揚了傳統民族文化,又培育了愛國熱情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既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又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既開闊學生視野,又有利於提高運用語言文學表情達意的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創建『語文與古典名著學習』專題網站
  在網頁中,學生可以從網站中找到有關許多資料,並將收集到的文字、圖片、聲音等資料都彙集到一起,通過對資料的整理、重組和內化,將研究成果製作成網頁,然後將網頁彙集到一起製作一個網站 「語文與古典名著學習」研究交流在線」。實現交流共享,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成就感。
  (3)舉辦語文學習沙龍
  每月舉辦了一次語文學習沙龍,交流讀書心得,尋得讀書知己。全班同學首先分組交流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然後每組選出1-2名同學在全班交流。為了促進大家相互學習,互相受益,訓練思維,我們可在交流會上設立專題引發討論,引起爭鳴。如「如何看待中國封建文化」等。通過討論,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對作品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七、研究工作的步驟及成果形式:
  準備階段 20xx、9—10月:課題組成立,學習研究計劃和相關材料,明確本課題研究的內容,各成員確定各自的研究側重點。
  第一階段 20xx年11月——20xx年2月:開始實施課題:
  ①20xx年10月:A)課題開題;B)「古典名著知識」問卷調查及數據分析;整理教材的課文,制訂教學方案;C)創建網站。
  ②20xx年1月——20xx年3月:A)討論研究課題實施策略;B)根據《課程標準》推薦的目錄和老師根據班級實際補充課外閱讀內容,並制訂方案;C)課題組的老師每人設計一個活動課方案,資源共享。D)初步擬定課堂教學模式,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 20xx年3——5月:開始實施完善後的課題方案:
  ①20xx年3月:A)開始實施「語文與古典名著學習」經典工程;B)編撰並使用《語文與古典名著學習》校本課程(七年級);
  ②20xx年4——5月:A)開展語文實踐活動;B)舉行教學新模式」展示課;
  ③20xx年6月——7月:課題階段總結:A)每人完成一個教學經驗總結,一個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教學方案評析。B)整理資料。C)完成課題階段總結報告。
  第三階段 20xx年8月——12月:繼續實施完善後的課題方案:
  ①20xx年8月——9月:A)編撰《語文與古典名著學習》校本課程(六年級);B)開展暑期語文實踐活動。
  ②20xx年10月——11月:繼續實施完善後的課題方案(方法同上)
  ③20xx年12月:課題總結:整理資料,完成課題總結報告。
  課題研究成果形式:
  論文報告、校本教材、課堂教學案例集、調查報告、語文活動方案集、學生成果(習作、網頁、小論文等)、網站、課件、錄像等。
  八、課題參加人員的組成和分工:
  顧問:李艷傑、王遠新、蔣敏(提供信息,指導幫助)
  組長:汪雪冬(負責、協調、主要策略研究、主編校本教材 、資料匯總執筆)
  成員與分工:
  黃麗麗(校本課程彙編、負責研究、指導學生實踐活動;主創嫩江農場中學『語文與古典名著學習研究交流在線」網站。)
  周莉莉(負責「課堂模式」的構建與研究、校本課程方案的設計及彙編,共建嫩江農場中學『語文與古典名著學習』研究交流在線」網站。)
  王偉(負責校本課程彙編、各類競賽活動的組織策劃、策略研究的實踐操作、網站共建者)
  李春輝(策略研究的實踐操作、課堂案例撰寫、校本課程彙編、制訂校本課程教學計劃、網站共建人)
  付春玲(校本課程彙編、語文實踐活動方案設計、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策略研究的實踐操作)
  高鴻、趙艷敏(課堂案例撰寫及指導學生撰寫小論文、策略研究的實踐操作)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