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法經濟學著作權論文

2023年10月19日

- txt下載

一、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概述
(一)合理使用的特點
合理使用擁有一些其他著作權權利限制制度所有不具備的特點。
1.合理使用範圍法定。合理使用的範圍並非任何人主觀決定的,而是有一定法律依據的。根據我國現行《著作權法》第22條之規定,著作權合理使用包括12種情況,除此之外的使用均在合理使用範圍之外。儘管目前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第43條增加了「其他情形」進入合理使用範圍,但其他情形仍應根據其他法律法規司法解釋抑或是法院裁判確定。
2.合理使用需基於正當目的。正當目的的最主要表現是任何人使用作品都不得侵害作者之權利。一般而言,商業化目的都是有損作者利益的,因此合理使用中不存在商業化使用。然而出去商業化目的,非商業化目的是否都可以認定為是正當目的?若使用作品行為違背社會公序良俗,必將有損於公共利益,顯然也不屬於正當目的。合理使用的正當目的含義應當更廣闊。
3.合理使用無需經著作權人同意。合理使用不需要獲得許可,這保障社會公眾可以更加方便地接觸作品,使用作品。避免因許可而造成的談判成本。
4.合理使用不需要支付任何對價。合理使用作為著作權限制制度的一種不需要支付任何對價,這與法定許可、強制許可不同,合理使用制度下的行為完全免費以便於社會公眾能夠更好地使用作品,也激勵了文藝創作。
(二)合理使用的性質
目前國內外的學者基於不同的立場對於合理使用的性質主要有三種代表性的觀點。分別是:權利限制論、侵權阻卻論和使用者權利論。贊同「權利限制論」的學者從行為對象主體的角度來闡述,認為合理使用制度是對享有著作權人的一種權利限制。合理使用制度的起源來自版權的特許,是一種獨占的權利。法律不僅限制社會公眾使用作品的權利,同時更需要限制著作權人的權利,以此來達到利益平衡,既增加創作的熱情,促進作品傳播,又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國內多數學者都贊同這個觀點。贊同「侵權阻卻論」的學者認為合理使用是對使用者的一種保護,讓他們在使用別人作品時有法律的依據,而合理使用制度正是侵害他人著作權時的侵權阻卻事由。這種觀點是先對合理使用行為進行假設,將其視為侵權行為。台灣學者張靜就認為合理使用是通過標明出處後的一種侵害行為,只是法律規定不以侵害論處。此觀點只有少數學者持有。最後一種觀點是「使用者權利論」,持有此觀點的法律學者立足於合理使用是一種合法行為,並從合理使用的相關主體為角度出發,認為合理使用是一種合法行為而非侵權行為,並將合理使用視為著作權法授予使用者的一項可以自由使用他人著作權作品的權益。美國學者多贊同此觀點。[3]筆者認為,第一種觀點與第三種觀點具有可取之處,反對第二種觀點。無論是權利限制還是權利,都是從不同角度得出的合理的觀點。但第二種觀點是錯誤的,合理使用包含了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對作品合理接觸的情況,這種接觸不可避免,就如吃飯穿衣一般。而人類無法避免的行為被視為侵害行為,即對全人類的一種違法性認定。按照第二種觀點,人類一出生就註定會實施侵害行為,換而言之每個人只要出生了就會被標上違法的標籤,似乎如基督教中所言人一出生即有罪。作者創作作品必然需要從公共領域選取素材,使用公共領域的元素,也因此社會公眾可以在一定條件下接觸作者的作品,這應當是一種交易,而不應將著作權權利絕對化,將任何接觸作品行為視為侵害行為,僅將合理使用制度作為一種免責制度。這種觀點雖沒有實際損害,但卻是對人的一種侮辱。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同時採納權利限制論與使用者權利論,合理使用既可以是著作權人的義務也是使用者的權利,二者並行不悖。
二、合理使用制度的法經濟學分析
使用法經濟學方法分析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需要一個假設,即著作權人是「理性人」,所謂「理性人」是人的行為是理性選擇的結果在既有的約束條件下,理性人會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滿足。只有從理性人趨利避害的本性出發,法經濟分析中的供求定律、效益最大化,以及資源向價值最大處集中等基本原則才能發揮作用。[4]而現實世界中不存在完全理性人,平衡理論認為,著作權人從自私的角度出發,只會考慮其享有著作權的私人成本,而刻意迴避權利的社會成本,甚至故意將私人成本轉化為社會成本,在收穫私人利益的同時損害社會整體效益。[5]因此,著作權人應當是不完全理性人,合理使用制度是規制不完全理性人的必然設定。下面筆者將選擇交易成本分析法及公共選擇分析法對於合理使用制度的正當性、合理性及其出現的必然性進行具體分析。
(一)合理使用的交易成本分析
合理使用制度的出現是必然的,這一點從法經濟學的交易成本方面可以分析得出。在公眾對作品的接觸沒有合理使用制度保障時,公眾可能需要與著作權人談判進而交易成本,這可能導致交易的失敗。合理使用被限於交易成本損害了許可交易的情形,並且它是克服市場失敗的途徑和方式。作品的使用是實現著作權人的著作權的關鍵。如果在所有情況下使用著作權作品都需要獲得著作權人的授權,那麼著作權作品的流轉、著作權人因為作品的流轉而實現著作權之利益,以及著作權法宗旨的實現,都會受到嚴重影響。[6]作品使用者和著作權人就作品的許可進行談判的過程中存在交易成本。根據交易成本的高低可以判斷是否將某種作品使用行為納入合理使用範圍之列。具體包括三種情況。
1.作品的使用行為帶來的潛在收益高於交易成本。即使用作品者通過對作品的使用可以帶來一定的利益,而這個利益大於交易成本。因此,作品使用者有動力去尋求著作權人的許可,而不應納入合理使用的範疇。例如將他人的畫作進行有償的公開展覽,公開展覽畫作一方會向觀看展覽者收取一定金錢,有潛在的收益,應當向畫作作者尋求許可,產生交易成本可以被接受。
2.作品的使用行為帶來的潛在收益低於交易成本。使用的商業性質只是合理使用原則的一個判斷因素,而非決定性因素。[7]因此即使是商業性使用行為也可能納入合理使用範疇。比如用於新聞報道而需要對作品進行一個簡單的介紹,新聞報道有時效性,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作品著作權人許可,許可成本高昂會導致新聞價值下降。同時新聞報道有一定公益性質,其所帶來的潛在利益不大。因此這種情況下就交易成本一般不會被接受,而為公益目的新聞報道應當存在,便需要納入合理使用範疇。
3.作品的使用行為沒有帶來任何收益。這種情況在實踐中最為常見,最典型的一種情況是純粹為了個人學習、研究、欣賞等目的使用作品以及教學、評論及對作品的學術研究性質的使用,這些使用行為根本不會帶來多少利益,如果有也是增加一點社會公共利益。比如因教學目的對作品的使用便是為傳播知識,促進社會科技文化藝術發展,創造了因作品擴散而帶來的社會公共利益。而這種行為不應當有交易成本,也不會有社會成員會因此而補償作品著作權人。一旦需要交易成本,社會公共利益將受到損害,最終會阻礙社會發展。綜上所述,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的存在是一種必然,如果缺乏合理使用制度,高昂的、不合理的交易成本將阻礙社會科技文化藝術的進步,進而阻礙人類社會前進的腳步。
(二)合理使用的公共選擇分析
合理使用制度的出現的合理性與正當性,從法經濟學視角的公共選擇方面可以得到認可。公共選擇理論,就是把經濟分析工具運用於政治、法律研究領域,運用經濟學的方法和理論去考察政治、法律領域中的集體決策和其他非市場決策。合理使用制度體現在著作權法中,其不僅僅是簡單的賦予使用者一種權利或對作者進行限制那麼簡單,該制度還是在智慧財產權領域內維持利益平衡的政治博弈的結果。而進行博弈的是個人而非集體,即選擇合理使用制度的是個人的選擇。這裡的個人是有能力左右集體決策的個體,可以是少數幾個強有力者,也可以是多個個體。合理使用制度的出現表面上是國家作為一個集體作出的公共選擇,但其本質上是無數使用者和著作權人在幕後進行無數次博弈的最終結果。這個選擇固然是體現著背後需要維護的社會公共利益,但合理使用中每一種情況都包含著無數個人利益,他們通過數量龐大的著作權糾紛案例判決確定下來,並最終被納入合理使用制度之中。儘管每一個參加公共選擇的人都有其不同的動機和願望,他們依據自己的偏好和最有利於自己的方式進行活動,但他們是理性的,追求個人效用最大化的「經濟人」的私人偏好的滿足是集體活動存在的首要目標。但個人效益最大化應當有一個限度,即過分尋求個人利益會有損他人利益,從而無法做出共同的選擇,最終損害所有人的利益。合理使用制度的合理性即在於它是無數個體以一顆功利之心相互間博弈的最終結果,而這個結果會損害一部分個體的利益,但其結果也是多方利益權衡後作出的,作為一種公共選擇至少在當時情況下是合理的,符合當前大多數個體的利益。一旦不符合大多數個體的利益,合理使用制度即再次發生改變,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三、總結
任何一項制度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更不例外。在今日的中國智慧財產權方興未艾,熟練地運用法經濟學分析方法探討智慧財產權制度的未來十分重要,本文僅就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的必然性、正當性及合理性等方面從法經濟學進行了探討,希望對於日前著作權法修改有所裨益。從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不會消亡,但當前大趨勢是著作權保護的強化,合理使用範圍的擴張也面臨較大阻力。總言之,合理使用的變更會注重各方利益的平衡,或許目前著作權法修改草案加入其他情況正是為在更廣的層面上看待著作權保護與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希望在各種司法實踐中更加靈活地劃分合理使用與侵權,以便平衡個案中雙方的利益。
作者:徐坤宇 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