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工作倦怠調查報告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工作倦怠調查報告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工作倦怠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工作倦怠調查報告1


  第一部分:序言
  調查背景:
  你是不是對工作總提不起興趣?對於目前的職業狀態,你是不是充滿了厭倦情緒?曾經效率極高的你,現在是不是工作績效明顯降低,而且身體疲憊?如果你有上述「症狀」,說明你已面臨工作倦怠的危機。
  工作倦怠(job burnout)的研究始自於freudenberger(1974)和maslach(1976)等人,當時主要基於那些在服務業及醫療領域人們的經歷,因為這些職業屬於情緒性工作(emotional work),具有較多的人際壓力源存在,長年精力耗損,工作熱誠容易逐漸消退,進而產生對人漠不關心以及對工作抱持負面態度的症候。隨著職場上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不驚發現,諸多職場人士感覺工作特別累,壓力特別大,對工作缺乏衝勁和動力,甚至出現害怕工作的情況;刻意與和工作相關的人和事保持一定的距離,對工作不是很熱心和投入,總是很被動地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對自己工作的意義表示懷疑,並且不再關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貢獻;懷疑自己不能有效地勝任工作,認為自己的工作對社會對組織對他人並沒有什麼貢獻。為此,於20xx年3月進行「20xx中國職場人士工作倦怠現狀調查」。
  本次調查主要以問卷調查為主,調查總體為中國的所有企業,以網上100萬會員資料庫為基礎,通過網絡郵件、電話邀請等方式邀請調查對象參加調查。
  調查目的:
  1、進一步了解中國職場人士工作倦怠基本狀況,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變革提供必要的參考信息;
  2、通過對內在規律的深入挖掘,為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提供支持和方向引導。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問卷設計從「情感衰竭狀態」、「玩世不恭狀態」、「個人成就感狀態」三個維度展開,以便全面客觀的統計分析現今職場人士工作倦怠狀況,共16道題目。
  數據基本情況:
  截止20xx年4月2日,本次調查共回收問卷2132份,其中有效問卷1697份。調查對象覆蓋全國主要行業和區域,基本能夠反映目前中國職場人士工作倦怠狀況的基本情況。調查有效樣本幾乎分布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從整體來看,以中東部樣本企業居多,前五名地區分別是廣東(29.4%);北京(12.6%);浙江(6%);福建(5.3%);上海(4.9%),上述地區所收集的有效樣本占總體的63%。
  從有效樣本的性別來看,參與調查的男性占總樣本的40.6%,參與調查的女性占總樣本的59.4%,
  從有效樣本的教育程度來看,主要是以本科學歷人群為主,占總樣本的60.5%;其次是大專學歷的人群,達20.4%;碩士以上學歷的人群也占有較大的比例,有15.1%。
  從有效樣本的企業性質來看,主要是民營企業與三資企業提供了工作倦怠狀況的信息,這兩性質企業分別占總樣本的48.8%、25.3%;國有企業也占了一定比例,占總樣本的15%;涉及的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和其它性質的企業較少。
  從有效樣本的企業規模來看,主要以中小型企業(101-500人)為主,占總樣本的32.5%;小型企業(100人以下)的也占有較大比例,有20.6%,近五分之一之多。
  從有效樣本的行業分布來看,主要是電子o通訊業、房地產o建築業、教育o培訓o諮詢業、計算機(軟體o硬體)業和其它行業為主,分別占總樣本的27%;9.4%;8.9%;6.7%;5.9%。
  第二部分:職場人士工作倦怠現狀基本描述性統計分析
  一、中國職場人士總體工作倦怠程度堪憂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等人確定了職業倦怠的三個核心成分:情感衰竭、玩世不恭、個人成就感,我們將分別從這三個方面進行考察。
  1、情感衰竭狀態
  所謂情感衰竭是指沒有活力,沒有工作熱情,感到自己的感情處於極度疲勞的狀態。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27%的職場人士有較嚴重的情感衰竭;有61%的職場人士感到工作壓力較大,下班後深感筋疲力竭,表現出中度情緒衰竭;僅有12%的職場人士情感衰竭程度較低或沒有。
  2、玩世不恭狀態
  所謂玩世不恭是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對象間保持距離,對工作對象和環境採取冷漠、忽視的態度,對工作敷衍了事,個人發展停滯,行為怪僻,提出調休申請等。調查結果顯示,28%的職場人士對待工作表現出嚴重的玩世不恭狀態,48%的職場人士中度的玩世不恭。由此可見,近三份之二的職場人對自己從事的工作越來越不感興趣,並對自己所做的工作的意義持有懷疑的態度,與剛入職場時熱心程度發生了很大程度的轉變。
  3、個人成就感狀態
  所謂個人成就感減低是指傾向於消極地評價自己,並伴有工作能力體驗和成就體驗的下降,認為工作不但不能發揮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無味的繁瑣事物。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74%的職場人士對自身評價較高,充分肯定自己對工作和公司的價值貢獻,並且能夠有效地完成各項工作。僅有4%左右的人士對現有工作表示成就感不強。一個人在工作是否較高的成就感,直接決定工作效率和效果,在三項維度中,本項維度反應的效果最為理想。
  4、總體情況
  為了對被調查者的工作倦怠情況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我們還分別以同時出現工作倦怠中的一項指標、二項指標和三項指標為標準來衡量工作倦怠的嚴重程度,對被調查者進行分析。
  我們把「出現工作倦怠中一項指標」作為輕微工作倦怠的標準,把「出現工作倦怠中二項指標」作為中度工作倦怠的標準、「出現工作倦怠中三項指標」作為嚴重工作倦怠的標準。
  調查數據表明,有74.6%的被調查者表現為輕度的工作倦怠;有近43.2%的被調查者出現中度的工作倦怠;有10.8%的被調查者出現嚴重工作倦怠。也就是說,在我們身邊的10人當中將有1位人出現嚴重的工作倦怠現象,這一現象值得社會和企業管理者的關注。
  註:在進行後續統計分析的時候,我們以平均分是否超過3分作為衡量工作倦怠的標準,並在此基礎上從人口統計學變量角度進行所有相關的分析。
  二、男性的工作倦怠比例與程度要高於女性
  從調查數據表明,有22%的男性出現了工作倦怠,而只有17%的女性出現了工作倦怠。雖然女性出現工作倦怠的比例低於男性,但進一步的統計分析發現,女性在情緒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3項狀態上表現出來的工作倦怠程度均比男性高。因此,出現工作倦怠情況的女性群體症狀較出現工作倦怠的男性群體嚴重。這一點應引起企業和社會的關注。
  三、本專科學歷人群成為工作倦怠狀態的主流群體
  統計數據顯示,隨著學歷的增高,出現工作倦怠的人群比例呈現倒u型分布。如,高中學歷和碩士以上學歷的在職人士工作倦怠程度最輕,均不足10%.而具有大專學歷和本科學歷的人群出現工作倦怠的比例則較高,分別為17%和16%.
  經過多年大學擴招,本專科學歷已成為用人單位基本入職要求,加之,如今大學缺乏職場教育,導致了本專科學歷人群成為工作倦怠狀態的主流群體。
  四、三資企業的職場人士工作倦怠程度最高
  從調查結果來看,我們發現,三資企業的在職人士出現工作倦怠的比例最高為18.5%;其次是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為16.6%;國有企業為16.2%;而民營企業職業倦怠程度相對較低,僅為15.8%.縱觀不同性質的企業,工作倦怠狀態均高於15%,雖然有高低之分,但所有行業發生倦怠的可能性都非常高,這一點應引起企業和社會的關注。
  五、企業中市場部人員的工作倦怠現象最嚴重
  我們對企業內容不同部門的'人員進行了調查,從調查結果看出,市場部人員中有28.5%的人工作倦怠較高,情況最為嚴重;其次是研發人員(25%);客服人員(22.2%);採購人員(20%);人力資源人員(15.5%);財務人員(14.2%);而行政人員工作倦怠程度最輕,為12.5%。人力資源管理專家認為,只要與人打交道多的群體,都存在工作倦怠高發的問題。而市場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與他人溝通交流最為頻繁。
  六、高級專業人員的工作倦怠程度位居前茅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高級專業人員的出現工作倦怠的比例最高21%,接下來依次是高層管理人員(20.05%)、一般工作人員(17.29%)、中級專業人員(15.38%)、中層管理人員相對較低,為13%.一般而言,職業發展空間的大小與員工是否充分發揮能動性有著很大的關係,高級專業人員與高層管理人員其職業發展空間已進入「瓶頸」,相對較容易產生工作倦怠。
  七、25歲以下的年輕人工作倦怠程度最高
  根據調查數據分析得知,在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中,25歲以下的人群中有近四分之一出現工作倦怠,達24.26%,其次是25到35歲人群為21.94%;35歲至45歲是13.1%,在收集的所有數據中反映出,45歲以上的人群中沒有表現出明顯工作倦怠現象。隨著80後逐漸成為當今職場的主流群體,其特有的群體性格特徵,導致35以下的人群的工作倦怠程度高達20%以上。
  八、安徽職場人士工作最倦怠
  數據顯示:工作倦怠程度最高是的安徽(36%),其次依次為福建(30.7%),湖南(29.4%),內蒙古(25.5%)上海(23.3%),河南(23%),北京(22.5%),山東(20.8%),湖北(18%),重慶(16.6%),廣東(15.9%),倦怠程度最低的是浙江,僅為(11.1%)。相對於經濟發達地區,安徽地區經濟發展緩慢,人才流動率較低,企業中的員工不能像在北京、廣州等經濟發達地區的企業里經常接受不同的工作挑戰,工作倦怠狀況較易產生。
  九、印刷、石化、計算機三個行業工作倦怠最嚴重
  數據顯示,「印刷、包裝」為工作倦怠出現比例最高的行業,工作倦怠比例達到45%.
  各行業工作倦怠程度(從高到低排列):印刷。包裝(45%),石油。化工(30%),計算機(硬體。軟體)(27.5%),生物製藥(27.2%),物流。運輸(26.6%),貿易。進出口(25%),旅遊餐飲(25%),網際網路。電子商務(23.8%),電子。通訊(22.7%),汽車。摩托車(20.6%),紡織品業(18.7%),教育。諮詢。培訓(18.1%),家電業(15.7%),金融。證券。投資(15.3%),房地產。建築(15.2%),傳媒。廣告與醫療。保健。衛生服務(10%)。
  據了解,在繁重的工作強度下,員工極易產生工作倦怠。而通過對接受調查人群的後期採訪,發現印刷、石化、計算機行業員工工作強大最大,並且加班現象尤為突出。
  調查說明:
  「工作倦怠現狀」調查採用網上自願匿名填寫的方式收集數據,因此不能代表所有人群,對於上網比例較少的人群不具備代表性。儘管採取了多種措施過濾不合理數據,但是仍然有可能包含了某些精心製作的假造數據。調查採集樣本的分布並非十分均勻(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城市和發達省份),對某些參加者較少的地區或者行業,本調查數據可能不具有代表意義。

工作倦怠調查報告2


  「職業倦怠症」又稱「職業枯竭症」,它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壓之下所體驗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的感覺,這和肉體的疲倦勞累是不一樣的,而是緣自心理的疲乏。如何克服這種職業上的倦怠感?重新找回對工作的熱情?以最佳狀態迎接新的挑戰和機遇?
  職業倦怠有特徵
  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在日復一日重複機械的作業中,漸漸會產生一種疲憊、睏乏,甚至厭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難以提起興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著一種慣性來工作。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師克麗絲汀·馬斯勒將職業倦怠症患者稱之為「企業睡人」。據調查,人們產生職業倦怠的時間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個月就開始厭倦工作。
  職業倦怠最常表現出來的症狀有三種:
  1.對工作喪失熱情,情緒煩躁、易怒,對前途感到無望,對周圍的人、事物漠不關心。
  2.工作態度消極,對服務或接觸的對象越發沒耐心、不柔和,如教師厭倦教書,無故體罰學生,或醫護人員對工作厭倦而對病人態度惡劣等等。
  3.對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評價下降,常常遲到早退,甚至開始打算跳槽甚至轉行。
  倦怠感從哪裡來
  職業倦怠的感覺從哪裡來呢?實際上是有跡可循的:
  1.職業倦怠症好發的高危險職業群有哪些?
  據專家表示,教師、醫護工作者等相關從業人員是職業倦怠症的高發群體,這類助人的職業當助人者將個體的內部資源耗盡而無補充時,就會引發倦怠。不過,壓力過低、缺乏挑戰性的工作,由於個人能力得不到發揮,無法獲取成就感,而產生職業倦怠。
  2.找對工作了嗎?
  由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為了趕緊找到一份工作會漫無目的地四處撒網,最後糊裡糊塗進入職場工作,根本沒思考自己究竟喜歡什麼樣的工作,往往等到工作一段時間後才發現好像入錯了行,這種嚴重職業錯位的情況,長期延續必然會導致職業倦怠。
  3.天生性格就容易倦怠?
  自我評價低、凡事追求完美主義、A型性格、外控性格等都容易受到職業倦怠症的折磨。A型性格是一種「工作狂」的性格特點,容易緊張,情緒急躁,進取心強,在外界看來好像衝勁十足,就像永不斷電的長效電池,實際上身心狀況超支付出,而易導致身心的倦怠。
  4.來自工作內容或職場環境的失衡。
  工作負擔過重、缺乏工作自主、薪資待遇不合期望、職場的人際關係疏離、強烈認為組織待遇不公或是和公司的理念不和,都會變相引發職業倦怠症。
  治癒倦怠找良方
  很多職場工作者對於職業倦怠症往往故意視而不見,以為像感冒一樣能不藥而愈。事實上,不找出真正原因,往往會讓自己愈來愈不快樂,嚴重的話也許會陷入難以自拔的憂鬱症中,以下方法,是解決職業倦怠症的良方:
  1.換個角度,多元思考:學會欣賞自己,善待自己。遇挫折時,要善於多元思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適時自我安慰,千萬不要過度否定自己。
  2.休個假,喘口氣:如果是因為工作太久缺少休息,就趕快休個假,只要能暫時放空自己,都可以為接下來的戰役充電、補元氣。
  3.適時進修,加強實力:職業倦怠很多情況下是一種「能力恐慌」,這就必須不斷地為自己充電加油,以適應社會環境的壓力。
  4.適時運動:減壓絕佳方法,運動能讓體內血清素增加,不僅助眠,也易引發好心情,運動有「333」原則,就是1周3天,每天30分鐘,心跳達130下,例如快走、游泳是好運動。
  5.尋找人際網絡:除了同事,人要有其他可談心的人際網絡,否則容易持續陷入同樣思維模式,一旦有壓力反而很難紓解。
  6.說出困難:工作、生活、感情碰到困難要說出來,傾聽者不一定能幫你解套,但這是抒發情緒最立即有效的方法,很多憂鬱症患者因碰到困難不肯跟旁人說,自己悶悶、默默地做事,最後悶出憂鬱症。
  7.正面思考:把工作難關當作挑戰,不要輕視自己,要多自我鼓勵。不懂就問人,或尋求外援,唯有實際解決困難,才不會累積壓力。「加油,我一定辦得到」跟「唉,我只要不被老闆罵就好」的兩種心情做出的工作績效絕對不同,正面思考並非天生本能,可經過後天練習養成。
  8.幽默感:別把老闆、主管、同事的玩笑想得太嚴肅,職場和諧很需要幽默感。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