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新課程理念下的品德課高效課堂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劉鳳雲
(吉林省磐石市呼蘭鎮中心學校,吉林磐石132306)
摘要: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推進,小學品德課的教學改革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課程標準》的實施對正在進行的小學品德課教學改革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先進的教學理念給課堂教學帶來了變化。新課程理念下,通過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構建了高效課堂的新模式。
關鍵詞 :新課程理念;高效課堂;新模式;品德課
中圖分類號:G6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4)06—0105—02
收稿日期:2013—12—29
作者簡介:劉鳳雲(1966— ),女,吉林磐石人。吉林省磐石市呼蘭鎮中心學校,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學。
教學改革的關鍵是課程實施,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因此,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學提出了嚴峻挑戰。為適應新課程的變化,教學改革要努力實現新的突破。《課程標準》的實施對正在進行的小學品德課教學改革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給品德課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教材以兒童的生活為立足點,其內容包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這些豐富多采的教育內容涵蓋了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兒童的生活需要。
《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了「讓兒童成為活動的主人」、「活動既要源於生活又要高於生活」的要求,教師要引導兒童主動參與各種各樣的教育教學活動,避免使用過去的說教式教育,要在了解兒童生活和發展狀況的基礎上,以活動作為教與學的基本形式。在品德教學中,為了寓教育於活動,要盡力做到將教學形式活動化。在教學中,通過各類活動讓學生用心去經歷、用心去體驗、用心去感受社會的美好、大自然的美景、人世間的真善美,從而真正地豐富兒童的內心世界,使其獲得對自然與社會的親身體驗和感受,獲得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獲得創造性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品德來源於生活,是「學會生活」、「學會認識人生」、「學會超越自我」的教育。將教學內容生活化,選擇貼近兒童現實生活的教育內容,道德觀念才容易被兒童認同並樂於接受。將教學形式多樣化,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感悟。在教學中,真正做到遵循課標,不受教材限制,讓德育走進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
一、引領兒童走進生活,熱愛生活
《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為出發點;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課程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但並不是兒童生活內容的複製以及生活情景的再現,而在於通過正面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教育內容,對兒童進行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的引導。
我們的教學應該努力為兒童生活服務,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滿足生活的需要。兒童的生活世界是精彩的,心靈是純真的。現實生活中常常出現一些與書本或教師所講的內容相矛盾的現象,因此,他們在生活中往往會產生許多困惑。在幫助兒童認識和解決這些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時,教師應走進兒童的心靈世界,傾聽他們的心聲,思考他們的困惑由何而發,適時地引導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有價值的。
我們的教學要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使教育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為了讓兒童學會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並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可通過教材中的文本範例開展討論和交流活動,並結合各自的生活經驗發現他人的優點,大家相互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另一方面,要敢於讓學生突破教科書及教師講授的狹小範圍,走進生活,體驗生活。為了讓學生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隨著季節的變化,可以有目的地安排孩子走進大自然,尋找不同的季節特徵。在課上,讓學生交流彼此發現的季節美,從中體驗發現的樂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我們要把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兒童生活的各個領域,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外實踐活動,以此豐富生活經驗,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體驗是品德回歸生活、避免生硬說教、提高德育實效的有效途徑。老師在課堂上常講尊老愛幼、講文明懂禮貌、主動給老人讓座等等,可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經常會遇到一些違反社會公德的現象。我們要正視這種社會現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要善於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體驗活動。通過讓學生進行單手穿衣服、繫鞋帶、蒙眼睛取物品等活動,體驗殘疾人生活的艱難,感受殘疾人的心理需求。通過體驗活動獲得認知,幫助學生建構起自己的內心道德標準。真實有效的體驗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將道德知識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的過程,從而引導學生深刻感悟,自主發展。
能讓教與學植根於兒童的生活,走進兒童特殊的生活世界中,最好的辦法就是充分利用案例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在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教育,尊重社會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愛惜他人的勞動成果等社會道德規範教育時,充分利用課件等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相關的影像資料,通過討論、行為辨析,使學生懂得哪些行為是文明的、哪些行為是不文明的,哪些是應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要注意哪些事項等。通過行為導向,使學生在不經意間完成自己教育自己的過程,提高實踐能力,從而進一步落實了「健康、安全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的要求。選取現實生活中真實可信的生動事例,採用學生樂於接受的教育方式,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
三、豐富課程資源,拓展教學時空,輕鬆學習
開發並有效地利用有價值的課程資源,是教師創造性教學的重要環節。英國學者麥克菲爾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課程如果局限於教室里,不指向社會現實,實質上不是道德教育而是非道德教育。」充分挖掘和利用課程資源,將教學時空「開放化」,以增強課程的開放性、生成性和教育活力。為了使學生對周圍環境充滿興趣,讓學生利用有價值的課程資源,多渠道、多途徑地搜集資料,以達到教學目標。在課堂上,把自己了解的知識與大家交流,相互促進,收到了資源共享的效果。靈活地把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引進課堂,這種對知識進行多方位了解的方式,有助於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全新認識。
為了使學生與社會生活廣泛接觸,要儘可能地創設條件,把教學活動由課堂向課外延伸,從多方面加強教學與生活的聯繫。從本地區實際出發,開展開放性教學活動,以保持課程內容的豐富與鮮活。可以在不同的季節組織學生開展不同的活動,如春天踏青、秋天開豐收會等,事先布置學生做好活動準備。把學生分成小組,小組成員自由組合,自由分工。在活動中,老師也適時參與其中,進行適當的活動指導,做學生的好幫手,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在活動中,要力求達到師生互動,教師不僅要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更要成為學生活動的參與者和合作者,最終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目標。
總之,教師要讓品德教學融入生活,讓生活促進品德教學,始終以兒童發展為主線,以兒童的生活教育和品德教育為內容,以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為教學時空,實現「品德源於生活,再回歸生活」,使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參考文獻]
[1]范光俠.關於高效課堂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9).
[2]余文森.教學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新一輪課程教學改革應確立的幾個基本觀念[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1(7).
[3]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4]姜宗國.讓《品德與社會》課堂更好地服務於生活[J].學園,2010(13).
[5]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