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加工後地溝油3元/斤 黑加工點的油一次毒死8隻雞

2023年08月21日

- txt下載

  地溝油半成品二次流向灰色路線圖
長沙疑似地溝油黑加工點分布
  來源:湖南電視台-etv《法制周報》
  《法制周報》首席記者 朱春先 見習記者 王城長/文 記者 陳鳴/圖
  地溝油,自最初從餐飲企業回收到最後被「生產」,有兩次流向過程。第一次是撈油工從餐飲企業回收後的去向,第二次則是粗加工後的去向。長沙的地溝油是否也像成都一樣,悄悄地回流進了餐桌或植物油生產企業?這個問題可以從地溝油的流向路線圖中,得到答案。
  《法制周報》記者調查得知,地溝油的二次流向路徑,主要有以下五個途徑,一是流向正規的生物柴油製造企業,目前,湖南這樣的企業有七八家,這是地溝油最合理的流向(詳見05版相關報道);二是飼料生產企業;三是化工原料生產企業,如用作油漆原料,等等;四是植物油生產企業;五是直接回流上餐桌。
  直到現在,都沒有一個權威的調查結果,可以完整顯示地溝油的全部流向路徑,但來自業內人士的分析和本報記者的結果顯示,地溝油回流餐桌,只是一個數量的問題,而不是有沒有的問題。
  油脂廠不接受參觀的秘密
  李植民(化名),湖南寧鄉人,企業家。他是一個輕易不在外面吃飯的中年人,即使要吃,也只到盒飯店吃。
  「理由很簡單,我在盒飯店吃,可以看到老闆是否用剛煎的豬油炒菜,在飯店裡,你能看到嗎?」李植民說,他從不在外面包括超市購買植物油,在家裡都是用上好的肥肉熬油吃,「為了多活幾年,只能這樣。」
  這種飲食習慣,李植民並不是之前就有的。「在一次考察中,我不經意的一次發現,徹底改變了我對食用油市場的看法,從那以後,我就堅信,市面上的植物油可能來路不正。」
  李植民說,幾年前,他在瀏陽、岳陽等地,選擇了幾家比較有名的油脂化工企業,準備前去考察,但那些企業根本就不接受外人參觀,「每個企業都顯得很神秘,沒有特殊關係,根本進不去。」
  後來,李植民通過關係,來到了岳陽市某油脂化工廠參觀。「他們生產時,不讓任何陌生人進去。」在接下來的參觀過程中,李植民發現,他們的生產場地乾乾淨淨,甚至將經過加工處理的地溝油、潲水油和用鹽水瓶盛裝的成品油,分成五個等級,擺放在展廳中。「這些油不僅分成了等級,還配上了標籤,看上去和外面的植物油、色拉油完全一樣」。
  李植民沒有問這些油的最後去向,但他在接受《法制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堅信這些油肯定流向了市場。「一個簡單的問題是,現在長沙市每天要消耗那麼多植物油,但這麼多植物油的生產原料都從哪裡來?誰能拍著胸脯說,全國每天消耗掉的成千上萬噸食用油里,沒有被加工過後的地溝油?」
  也就是這次參觀之後,李植民不再在外面吃飯,也不再購買植物油了。
  與此相呼應的是,長沙市民張女士表示,現在很難吃到放心油——農村裡自家養的豬殺了熬的油,或者買了好的油菜籽、花生等,親眼看著炸出來的油才幹凈,吃得放心。
  拿著批文要辦營業執照
  2010年4月1日下午3時許,長沙縣暮雲鎮蓮華村某地溝油加工點。在遠離107國道的一個普通民房前,包括長沙縣暮雲鎮工商所一名工作人員、本報兩名記者在內的小組一行3人,推開一扇虛掩的小柴門,走了進去。
  眼前的一幕令人震撼——銹跡斑斑的鐵門半開著,一棟破舊的泥磚屋前坪,散亂地堆放著一個個東倒西歪的鐵皮油桶。在靠近鐵路邊的民房盡頭,即是「生產車間」:一個大的水泥缸里,裝滿了回收來的地溝油,旁邊有一個長手柄的勺子,缸下面是一個用來加溫的灶,一旁堆滿了柴禾……在「生產車間」的後面,是一條充滿污物的小水溝,生產產生的廢棄物隨著這條小溝,直接流入到屋後的水田裡,而水溝附近已成不毛之地。
  小組在進入加工點後始終要捂著鼻子,才能勉強往裡走。
  在記者的半個多小時內,始終沒有見到這個加工點的任何工人。臨走時,一個中年男人趕了5隻羊通過鐵門進到了屋內,往鐵路邊的坡地走去。
  暮雲鎮工商所負責人袁傑告訴記者,這個地溝油加工點以前在另一個村,在一次媒體後曝光後,轉移到了這裡。「那個老闆通過很多關係,找到工商所要求為其辦理營業執照,但直到現在,都沒有辦下來。我們也懷疑其生產的合法性一直沒有批。如果今後真查出有問題,我們批准他的營業執照是要負責任的。」袁傑說,加工點老闆多次拿著長沙市環保局、長沙縣環保局的批文來工商所要求辦理執照。
  雞吃了油都被毒死了
  由於聯繫不上該加工點的負責人,記者無法對該加工點的更多情況進行了解和核實,但住在該加工點附近的一位村民王帆(化名),還是向記者提供了部分情況。
  王帆告訴記者,這個加工點有兩個老闆,一個是南縣人,姓賴,另一個是本村婦女,姓周。「他們用大概一萬多元一年的租金,租用了隔壁這戶人家的房子,晚上在此煉油。」
  王帆說,加工點只有一到兩個工人做事,開工時間一般是天氣比較晴朗的日子,從前一天晚上八九時開始,一直要做到第二天凌晨兩三時。當晚煉出的油,當晚就會用板車拖出去,「他們有專門的銷售路線,定點銷售」。
  「他們來的時候,我們已經睡了,走的時候,我們還沒有起床。」當記者問到「是否了解這些油的具體銷路」時,王帆表示自己很少有機會碰到他們,只是晚上偶爾起來上廁所時,從老闆打電話的過程中,聽出了一些情況。
  「有一次,我聽老闆打電話說要把油送到紅星農貿市場附近的酒店裡,具體哪一家,我記不清了。」王帆說,由於自己一直住在家裡,但對該加工點人員和材料的進出大致有所了解,「一般是每周出一次油,一次大概是60到70桶左右。」
  「如果這些油真是被送到了餐館,吃了肯定要生病的。」他說,「這樣髒的油,雞都吃不得!有一次,我的8隻土雞吃了地上的油,全都死了。他們也沒有賠,連上門道歉都沒有。」由於作坊租用的房子戶主跟王帆家有親戚關係,王帆在雞死後,也沒有去找老闆索賠。
  「他們只跟村上的幹部有來往,對我們這些老百姓,才懶得理呢。」
  小攤檔多用便宜劣質油
  近一個月來,只要了解地溝油的加工黑幕的人,無不談「油」色變。
  記者在網上驚訝地發現,名叫「瀟湘竹子」的網友在論壇上發出的一個帖子《路邊的油條攤、5塊錢一頓的小餐館,最好不要去吃!他們用的大多是地溝油!》,以親歷者的身份,曝光了地溝油回流餐桌的黑幕,跟帖者紛紛表示氣憤。
  「像這樣的小攤小店,長沙城區不下萬家,有相當一部分沒有工商營業執照,那些炸油條、賣快餐的小店,就更不用說了。」相關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
  為摸清小餐館、油條攤的用油情況,記者冒雨對湖南農業大學周邊的小餐館、油條攤做了調查。
  「老闆,你這油條是用什麼油炸的?」記者走到一油條攤,看到攤邊放著一個白色的塑料油瓶。「頂好的植物油!5.8元/斤!放心油,我們經常做生意的不會用差油!」老闆煞有介事地說。
  老闆姓張,河南人,夫妻倆在附近賣油條有四五年了,炸油條的每鍋油會用兩天。用過的油他們會賣給別人炒菜吃,由於水分少,還是5.8元/斤。記者分析,這種油不可能還能賣這個價。而當記者沒走幾米遠,該老闆卻對旁人說:「這油哪有人要,騙他的!」
  而據另外一家燒烤店老闆介紹,在高橋大市場有很多便宜油賣,「我們經常在那邊買油。」
  就算是下雨天,高橋大市場賣油的門市也十分紅火。
  在高橋大市場一家名叫友益的糧油商行,一快餐店老闆正在買油。記者湊上去問他有沒有更便宜的油,該商行李老闆表示:「好油差油都有,看你要哪種?」當記者問及便宜的油的來路時?」李老闆顯得很不耐煩:「你買油就買油,問油從哪裡來的幹什麼?」
  就在友益糧油商行附近的一家麵粉店老闆易老闆向記者透露:「我之前是賣油的,這裡某些黑心店什麼油都有,加工後的地溝油、潲水油3元/斤左右,你們需要他們就給你,這些油煎、炒、烤之後,氣味和一般的食用油沒有很大區別。」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