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為什麼人的毛那麼少

2023年09月19日

- txt下載



大多數哺乳動物都有濃密的體毛。包括咱們人類的靈長類近親: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它們濃密的毛髮都幾乎覆蓋了全身。為什麼人類這麼特別?我們為什麼體毛相對稀疏呢?
我們知道,生物所有的演變都是為了適應環境所發生的「演化」,很多科普作品也將其翻譯為「進化」。比如魚類退化四肢是一種「進化」,人類退化尾巴形成尾椎骨也是一種「進化」。那麼,體毛稀疏,又是為了適應什麼的「進化」呢?

有的學者認為,人類祖先從熱帶雨林遷移到相對安全平闊的地區的過程中,較少的體毛有助於更好排汗、降溫。熱帶平原地區氣溫較高,且缺乏遮蔽,那些頭頂保留毛髮以抵擋陽光,身體其他部分毛髮大量減少以利於排汗的個體更適合熱帶平原環境,所以這一性狀被選擇了下來,人類就向體毛少的方向「進化」了。
而有的學者比較贊同「性選擇」假說,認為人類體毛的多寡原因也大概類似於孔雀、獅子的兩性特徵的形成原因。原東京大學醫學部的犬冢則久博士就認為:雄性獅子的鬃毛要比雌性的多的多,雄性孔雀的羽毛也相比於其雌性來說豐盈很多,類似的,由於人類男性更偏愛體毛較少的女性,所以久而久之,「女性體毛較少」這一特徵就受到了選擇,女性的體毛就越來越少;而相對來說女性更偏好於鬍鬚濃密的男性,所以在體毛體徵減少的同時,男性鬍鬚濃密這一性狀得以保留,就演化成了人類整體的體毛狀況。
還有學者提出「幼態持續學說」,就是說人類會維持幼年的體態特徵一直發育到成年形態。墨西哥鈍口螈(Ambystoma mexicanum)是幼態持續的典型代表。墨西哥鈍口螈是兩棲綱有尾目的動物,兩棲綱動物的典型特徵是個體發育周期存在「變態」過程,幼年靠鰓呼吸,經過「變態發育」進入成體階段則靠肺呼吸,而鰓便會消失。但墨西哥鈍口螈在發育過程中,鰓一直存在、不會消失,即一直保持了幼年特徵,這就是幼態發育。
學者憑什麼認為成年人類保持了幼態呢?主要是跟前面提到的靈長類親戚做對比。比如說跟人親緣關係最接近的、同屬靈長目人科的黑猩猩,它們的幼體毛髮稀疏、嘴巴較平——類似人類的嘴型,成年後毛髮濃密、嘴巴前突。會不會,毛髮稀疏、嘴巴較平就是人科動物幼年的特徵呢?而我們人類毛髮稀疏的特徵,或許就是幼態持續?
環境適應、性選擇、幼態持續,這是關於人類體毛較少原因的三個主流假說,具體哪個原因更符合真相,還需要更多的考古學、發育學證據來支持。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