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這四種手抖帕金森表示要甩鍋

2023年10月16日 - txt下載
甲狀腺功能亢進引起的手抖甲亢以青年女性最常見,是由於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過多而引起的一種疾病。甲亢的四大主症包括心慌手抖、怕熱多汗、多食易飢、體重減輕。甲亢患者因為手抖懷疑自己是「帕金森病」或「神經官能症」,而常常就診於神經科。而醫生結合患者年齡和伴隨症狀,往往會給患者查一下甲狀腺功能或甲狀腺彩超,其結果就一目了然了。頸椎病引起的手抖隨著年齡增長及現代社會人們對電腦、手機的依賴,頸椎病的發病年齡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頸椎病分為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其中頸型頸椎病,主要是由於長時間低頭、重複某一個姿勢以及受涼導致的頸部的肌肉痙攣、僵直、活動受限,進而引起上肢肌肉緊張,導致手活動困難、手抖。此外,神經根型頸椎病為椎管狹窄、使頸神經根受壓所致,導致支配手的神經異常放電,也可以引起手抖。脊髓型頸椎病是頸段脊髓受壓或脊髓血液循環障礙所致,會伴有上肢的精細動作完成困難,同樣會引起手抖。手抖在排除其他原因後,可行頸椎CT或核磁檢查,明確是否有頸椎病引起的手抖。特發性震顫引起的手抖特發性震顫又稱原發性震顫、家族性震顫,約60%的病人有家族史。震顫的發生通常是兩側對稱性同時起病,並以手為首發部位多見,也有部分以頭為起始部位,還可波及舌頭,出現聲音顫抖。病變進展會逐漸影響到腿部或軀幹,但很少從腿部開始。特發性震顫通常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緊張、疲勞、飢餓時加重,或在某些特定動作時加重,如拿水杯、夾菜、繫鞋帶時,醫學上稱為動作性震顫。震動的頻率通常在8-12Hz(即每秒8-12次)。多數病例在飲酒後暫時消失,次日加重,這也是特發性震顫的臨床特徵。研究發現≥65歲的特發性震顫患者進展為帕金森病的機率增加了3-4倍,所以也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小腦病變引起的手抖小腦病變引起的手抖常常伴有小腦性共濟失調,如肢體的協調性差、平衡功能障礙、辨距不良等。此種手抖稱為意向性震顫,其特點是靜止時及肢體運動開始階段不出現震顫,動作接近目標時出現粗大的震顫,頻率一般在2-4Hz(即每秒2-4次)。比如在患者準備喝水時,手越接近水杯,抖動得越厲害。意向性震顫是拮抗肌協調功能障礙所致,常見於小腦及其傳出通路的病變,見於神經科多種疾病。此外,其他疾病如肝豆狀核病變、肝性腦病、藥物、中毒、痴呆等均可引起手抖的症狀。上面這些手抖可都不是小帕闖的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