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魚兒游小班教案

2024年01月05日

- txt下載

魚兒游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魚兒游小班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魚兒游小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在玩泥的過程對泥的揉、捏、塑等手法創作出生動活潑各種造型的魚。
  2、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
  3、學習評價,提高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魚的圖片若干張。
  2、彩泥,牙籤,模具,抹布等。
  活動過程:
  1、展示魚的活動圖片,開闊幼兒的視野,激發他們的操作學習興趣。
  2、欣賞教師的作品,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
  3、魚的造型步驟。
  (1)揉泥。(2)做出魚的身體造型或把泥放入模具中。(3)用工具給魚造型或用彩泥,做出誇張的魚鰭、魚尾等造型、(4)用牙籤等工具刻畫魚的花紋。
  4、幼兒操作教師輔導:提醒幼兒大膽誇張魚的外形。注意魚的細節變化。
  5、作品展示並講評:
  (1)魚的外形。(2)色彩。(3)出現的問題。

魚兒游小班教案2


  [活動目的]
  1.嘗試隨著音樂旋律做魚兒游的各種動作,體驗魚兒游的樂趣。
  2.了解幾種常見魚,知道其名稱,區別其外形特徵。
  3.在遊戲中感知數數、分類等簡單的數學概念。
  [活動準備]
  1.創設情境:三個「魚的家"。
  2.實物:金魚、泥鰍、鯽魚等魚分成若干小盆擺放在「水草"旁;魚的課件。
  3.魚胸飾若干;魚兒游和貓叫的音樂磁帶,錄音機;三個大魚缸(分類用)。
  [活動過程]
  一、角色扮演,遊戲引趣
  師:我變我變我變變變(出示魚媽媽的頭飾),你們看,梁老師變成誰了呀?
  幼:金魚;魚媽媽。
  師:對,我是魚媽媽,你們想變成我的魚寶寶嗎?
  幼兒:想。
  師:這裡有一些「魚寶寶」的胸飾,戴上它你們就可以變成魚寶寶了(幼兒自願選擇魚胸飾扮演魚寶寶)。
  師:呀,我的魚寶寶好可愛哦(摸一摸、親一親幼兒),你們愛媽媽嗎?現在,媽媽要帶寶寶去找魚朋友玩,請寶寶找一找哪個魚朋友和你一樣?還有哪些不一樣的魚朋友?它們叫什麼名字?它們是怎樣游的?
  二、自由觀察、議論和交流
  幼兒來到「水草"旁,高興地向魚兒打招呼:「魚朋友,你好呀。」然後自由觀察、議論、交流:「啊,我找到和我一樣的魚朋友了。「我發現這個魚朋友和我不一樣。」
  師:你們認識這些魚朋友嗎?
  幼:這是金魚,有紅的,有黑的,真漂亮,我家也有。
  幼(指著泥鰍):這是蛇嗎?
  師:它是有點像蛇,但它是一種魚,名字叫泥鰍。
  幼:這裡還有一條大魚,我知道它叫鯽魚。
  師幼一起觀察鯽魚、金魚、泥鰍的不同外形特徵。小結:泥鰍是長長的、細細的,像蛇一樣,嘴巴上有鬍鬚;金魚是圓圓的、胖胖的,肚子像氣球;鯽魚是扁扁的、大大的。
  師:魚兒是怎樣游的?
  幼:搖搖尾巴,搖搖頭。
  幼:泥鰍是鑽來鑽去地游,有時還會跳。
  幼:魚的翅膀在動。
  師:魚的翅膀叫鰭。
  ……
  師幼一起把魚朋友輕輕地送回家,教師提醒幼兒看清楚標誌,互相幫忙把「魚朋友"分類放入三個大魚缸內。」
  師:魚朋友都找到家了,現在我們一起數數魚朋友衣多少。
  幼兒認真地數著各種魚的數量:鯽魚3條,金魚4條,泥鰍5條。
  師:你們還認識哪些魚朋友?
  幼:鯊魚、鯉魚、美人魚、海豚……
  師:美人魚是動畫片里的魚朋友。海豚不是魚是另一種動物,我們回去再找資料。
  師: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認識更多的魚朋友?
  幼:參觀海底世界;看電視;看書……
  師:方法有很多。這是魚媽媽上網找到的一些魚。朋友的資料,這些魚朋友和我們剛才認識的.魚朋友長得不一樣,游的樣子也不一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師幼一起觀看「海底世界"的課件,進一步了解不同的魚。幼兒被生動形象的課件所吸引,一邊看,一邊興奮地說: 「啊,大鯊魚,牙齒好尖.」「這條魚怎麼長得像小鳥?」「這條魚的身上怎麼長滿了刺?"……幼兒邊說邊模仿各種魚游的動作,開心極了。
  三、自由表現
  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幼兒做出各種魚游的動作。教師適時介入,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如, 「你是什麼魚在游?」「魚兒還可以怎樣游?"「哪個魚寶寶和別人游的不一樣?"等,不斷激發幼兒的創造性。幼兒玩得很開心,都能自由想像,大腰表現,用自己的肢體表現魚游的動作。教師及時發現幼兒不同的游的動作,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引導同伴間互相交流和分享。個別孩子出現了跑和跳的動作,教師不急於糾正,而是讓幼兒快樂地參與活動,慢慢體驗。
  四、遊戲:小貓捉魚
  幼兒按意願扮演成自己喜歡的魚寶寶,教師交待遊戲規則:媽媽要帶寶寶出去玩,附近有一隻大饞一貓,當聽到貓叫聲以後要趕緊團家,不要被貓捉到了。音樂聲響起,幼兒自由、快樂地在「家」的周圍游來游去,當「小貓"出來的時候,「魚寶寶"們尖叫著四外躲藏。第一次遊戲結束時,有少數幼兒找不到家,有的幼兒就說:「你找錯家了,請你快回家。」然後幫助他們找到家。接著幼兒互相商量,交換角色,體驗到了合作遊戲的樂趣。遊戲玩了三遍,幼兒還興猶未盡,在遊戲中不知不覺地練習魚游的各種動作,體驗了遊戲的樂趣。
  五、延伸活動
  師生一起到自然角為魚兒喂食和換水。
  活動反思:
  一、活動設計的整合性
  活動設計中我整合了科學和藝術目標,讓幼兒通過觀察魚的不同外形特徵、不同數量進行分類,嘗試隨著音樂旋律做魚兒游的各種動作,體驗學魚游的樂趣。同時注意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性的發展。
  二、活動過程的遊戲性
  活動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遊戲方式貫穿整個過程,有效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以魚媽媽帶寶寶去找魚朋友的遊戲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再以「魚寶寶學本領"和「小貓捉魚」的遊戲不斷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幼兒情緒飽滿,對活動十分感興趣,學得很開心,達到了預期的教育目標。
  三、幼兒活動的自主性
  活動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如自由觀察、自由交流討論、自由創編魚游的動作等,鼓勵幼兒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接納他們獨特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作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發現幼兒的閃光點,當幼兒在活動中敢於表現時,教師能及 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對有困難的幼兒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讓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有進步的機會,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四、 滲透情感教育
  首先是師幼間的情感溝通。在活動過程中我的「魚媽媽」角色身份讓幼兒感到親切,通過媽媽愛寶寶,摸一摸、夸一夸寶寶,和寶寶一起做遊戲等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師幼充分交流,有效互動,有效促進幼兒對活動的參與。其次是同伴間的情感溝通。在活動中不斷鼓勵幼兒進行交流與分享,並在遊戲中通過互相交換遊戲角色讓幼兒學會商量,體驗合作遊戲的樂趣。最後是幼兒與小動物之間的情感溝通。如向魚朋友問好、說再見,輕輕地將魚朋友送飼家,和魚朋友一起玩遊戲,最後喂食和換水氰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五、材料的生活化、差異性
  材料是幼兒探索和學習的橋樑。活動材料是否科學實用對於一個活動能否順利進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我覺得提供的材料應該生活化,體現差異性,所以我選擇了幾種生活中最常見的魚,如金魚、泥鰍和鯽魚,讓幼兒觀察。這些魚隨手可得,生命力又極強,,平時也便於飼養、照料。它們的外形特徵又有明顯的區別,便於幼兒比較,從中發現問題。這些普普通通的材料不管是城市或農村都可以找到。有條件的還可以多媒體手段作為輔助,本活動我讓幼兒觀察了幾分鐘的課件資料,讓幼兒了解更多的魚,拓展知識面。j
  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
  1.小班幼兒年幼,注意力容易分散,規則意識也比較差,有時出現個別孩子開小差而沒有認真參與活動的情況。教師應該更加關注這些幼兒,及時、靈活地將幼兒的注意力吸引回來。
  2.「小貓捉魚』』的遊戲趣味性強,孩子很喜歡,但規則比較簡單,只是讓「魚寶寶"去尋找與自己相同的「家",因而「魚寶寶"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的家,缺乏挑戰性。教師可多設置幾個「魚寶寶"的家,這樣既能增加必要的遊戲難度,又能增強遊戲的趣味性。
  3.遊戲中由於魚掛飾繩結打得不牢,多次出現了脫落的現象,影響了幼兒活動。所以活動準備應更加充分、到位。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