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七年級歷史下冊複習教案

2023年09月16日

- txt下載

以「歷史課程標準」為宗旨,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正確把握歷史學科特點,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積極地情感態度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感謝您的閱讀,以下是小編帶來的七年級歷史下冊複習教案內容,希望能幫助到您!
七年級歷史下冊複習教案1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開元時期政治、經濟的發展情況,包括「開元之治」、農業生產的進步、手工業技術的提高以及商業的繁榮等主要史實。
通過思考和概括開元時期農業和手工業的成就,培養學生綜合歸納問題的能力;利用實物模型、地圖、圖片等直觀教具輔助教學,培養學生觀察、想像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玄宗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經濟生產水平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而且居於當時世界先進地位,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對這一時期精美的絲織品和陶瓷工藝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材分析
本課以「開元盛世」為主題,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敘述:首先介紹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開元年間出現了「開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紹了盛世經濟的繁榮,包括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三個方面的成就。
「盛世經濟的繁榮」一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本課的難點:曲轅犁、筒車是唐朝先進的農業工具,但是它們的結構原理和先進性,學生不易理解,難以形成準確的概念。而且,現在的學生對於農具的了解又極少,因此農業工具的改進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
教學過程
導入:回顧唐太宗和武則天的統治。
一、開元之治
出示材料:
後人評論唐玄宗說:「玄宗少歷民間,身經難,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後來他是怎樣做的呢?
這句話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時候在民間,親身經歷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難,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於政事。
唐玄宗勵精圖治的表現:
(1)任用賢才(由學生講「唐玄宗走馬任姚崇」的故事)
(2)重視吏治
(3)崇尚節儉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通過圖片說明唐朝農業生產情況)
(1)農耕技術的發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葉生產的發展
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3)農業工具的改進:曲轅犁、筒車(重點講解)
出示「漢代牛耕圖」和「唐代曲轅犁圖」,提問:比較一下直轅犁和曲轅犁的不同、曲轅犁比直轅犁有了什麼改進?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出曲轅犁的特點)
出示筒車圖片,分析出筒車比以往灌溉工具先進的地方。(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化解學習上的困難)
2、手工業
(1)絲織業
(2)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
(出示一些當時的絲織品和陶瓷的圖片,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體會勞動創造了美,培養他們的歷史情趣)
3、商業
(1)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
(2)長安城
出示唐朝長安城的平面圖,讓學生總結其城市布局特點:
①城市布局:
宮殿、衙署、坊、市分置,宮殿區位於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東西對稱分布;全城街道整齊,樹木成行。
②人口:百萬人
③邊疆各族和各國人士雲集,商業繁盛。
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小結: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稱為「開元盛世」。
七年級歷史下冊複習教案2
【課程標準】知道戰國七雄的史實,通過商鞅變法等史實,認識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教學目標】
識記和理解:記住戰國時期的起止時間,戰國七雄的名稱和地理方位。理解戰國時期戰爭的特點,了解合縱與連橫的含義。
能力與方法:通過對戰國時期戰爭特點的的概括,培養概括能力。通過對孫臏、白起等歷史人物的了解和評價,培養評價歷史人物的初步能力。通過對戰國形式圖的學習,培養學生釋讀歷史地圖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戰國時期的相關知識,進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通過合縱與連橫。培養是非分明、愛憎分明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戰國時期的起止年代,戰國七雄的名稱和地理方位。
難點:對戰國時期的戰爭的特點的理解,合縱、連橫的含義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讀引言
2.教師引入:我們上節課學習了「春秋爭霸」,作為一個時期的名字,春秋和戰國常常是連在一起的。我們了解了春秋爭霸的情況,戰國爭雄的局面又如何呢?春秋爭霸戰爭和戰國爭雄戰爭有什麼不同?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戰火硝煙的戰國。請大家先把課文認真預習一遍,包括課文中設計的所有信息,看書的同時找出你沒有弄懂的問題,5分鐘後我們一起討論解決。
二、新課講授
(一)「戰國七雄」
1.觀察地圖,談發現。
2.戰國七雄是哪七個諸侯國?「三家分晉」,七個國家的分布有何特點等
(二)戰國時期的戰爭
1.學生讀教材,看看戰國時期戰爭有哪些特點?
2.讀教材「圍魏救趙」、長平之戰,然後請幾個同學來複述這兩次戰役。思考:體現了哪些戰爭藝術、成語?
3.簡述長平之戰的影響。
(三)、合縱與連橫
1.學生閱讀教材,弄清何為縱、橫?什麼是合縱?什麼是連橫?是怎樣做的?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有何影響?在地圖上出示意出來。
2.閱讀小字,評人物的行為。「朝秦暮楚」。
(四)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歸納:戰國時期的社會特點?春秋時期的戰爭和戰國時期的戰爭在作戰目的上有何不同?戰國紛爭有哪些?
(五)學習測評
完成課後學習測評題。
【教學後記】略
七年級歷史下冊複習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1、識記大澤鄉起義的時間、領導人
2、理解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
3、培養用積極觀點和積極分析方法認識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4、學習因果分析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秦始皇,為鞏固同意採取的措施引入新課
2、通過分析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的關係,及陳勝吳廣的起義與秦滅亡的關係,學習因果關係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讚揚陳勝吳廣起義的首創精神及-暴政的歷史功績
2、認識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和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1、大澤鄉起義2、秦朝的滅亡
難點:1、秦朝暴政對農民起義的影響2、項羽劉邦反秦活動的作用
教學突破
秦始皇的暴政、秦二世的暴政是導致農民起義爆發的主要和根本原因,而陳勝吳廣起義又是導致秦朝滅亡的直接原因,因此,本課的重難點有著較大的內在聯繫,要引導學生把握這些知識,最主要的是抓住其內在聯繫,分析因果關係,串聯知識點,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1、秦末農民起義動態圖課件2、秦暴政內容的課件
學生:1、收集「焚書坑儒」的有關史料2、收集陳勝吳廣的相關史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談話: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解了我國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的建立,而這個國家的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了鞏固統治,秦始皇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經濟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而這個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卻成為引發農民起義的暴政之一。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進入今天的新課——陳勝吳廣起義。
2、講解:秦始皇是一位偉大的封建帝王,其在中國曆的功績不可抹滅,但是她有極其殘暴,政治上專制獨裁,經濟上橫征暴殮,而且還有嚴酷的刑罰,而最讓人痛心的莫過於「焚書」和「坑儒」。請學生代表講解自己收集的有關「焚書坑儒」的史料。
二、起義的原因
1、肯定學生收集的史料,告訴學生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初衷,是為了鞏固在思想文化領域的統治,但結果去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破壞了人才。另外,秦始皇的暴政還體現在殘酷和剝削以及嚴酷的刑罰。
2、組織學生閱讀56頁有關秦始皇暴政的輔欄內容及相關圖片資料,深入理解秦暴政。
3、引導學生了解秦始皇死後,胡亥奪位且昏庸殘暴,可補充「指鹿為馬」的成語加深學生的認識。
三、大澤鄉起義
1、講述引導:秦二世的昏庸殘暴,加速了秦的滅亡,也是引發秦末農民起義的重要原因,而直接的原因卻是因為延誤軍期。到底是怎麼回事情呢。同學們閱讀57頁輔欄里的內容後就會知道大澤鄉起義是怎麼爆發的了。
(在教師引導下閱讀教材,了解到陳勝吳廣本是秦軍隊中的小官,但是因天氣原因誤了軍期,無奈之下,揭竿而起。
2、出示秦末農民起義形勢圖的動態課件,講解: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我國曆第一個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由此開始。(看課件學生了解時間地點)
3、指圖分析,告訴學生大澤鄉起義後,起義軍東征西戰,取得了較大的成果,但是由於經驗不足,吳廣陳勝先後被害。陳勝吳廣犧牲後,農民起義繼續發展,其中以項羽劉邦領導的農民起義最為。
四、秦朝的滅亡
1、分析秦末農民起義形勢圖,告訴學生,繼陳勝吳廣之後,項羽和劉邦的隊伍逐漸強大,其中項羽率部在巨鹿殲滅秦軍主力,這就是歷的巨鹿之戰。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輔欄里的史料。
2、帶領學生齊讀最後一部分材料的內容。(明確秦朝滅亡的時間和標誌,同時也理解到秦朝滅亡就是秦末農民起義的結果
七年級歷史下冊複習教案4
教學目的一、識記與理解
1、記住戰國時期的起止時間,記住「戰國七雄」;2、理解戰國時期戰爭的特點及其影響;
3、了解「合縱」和「連橫」的含義及重要表現。二、能力與方法
通過對七國關係及戰國時期戰爭、外資特點的分析,培養和提高分析能力。學習和初步掌握製作歷史圖表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戰國戰爭史的學習,進行馬克思主義戰爭觀的初步教育,通過孫臏、張儀等人的事跡,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四、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1、教學重點:
「戰國」和「戰國七雄」的含義;戰國時期的戰役和的軍事家。2、教學難點:「合縱」和「連橫」的含義。
五、教學方法思考引導法圖示說明分析歸納比較六、教學用具課件圖示課時:1課時課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展示年代示意圖)
公元前771年西周結束以後,周平王於公元前770年將都城遷到洛邑,周王朝的歷史得到繼續,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國的歷史進入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時期,相繼爭霸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被稱為春秋五霸,長期的爭霸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使周王朝的威信和地位進一步降低,同時,也加速了民族的融合;當時的一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推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軍隊的建設。春秋之後,我國進入了戰國時期,今天,我們接著學習戰國爭雄。
閱讀教材資料,介紹這段時間為什麼被稱為戰國----戰爭頻繁,爭奪激烈。(展示賞功宴樂銅壺)
自西周分封諸侯,中國的歷史地圖上出現過許許多多的諸候國。但是經過春秋時期
三百來年的爭霸戰爭,大國兼并小國,強國吞併弱國,到戰國開始的時候,諸侯國已經為數不多。主要的有齊、楚、秦、燕、韓、趙、魏七個大國。
一、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戰國時期是戰國七雄的天下。七國中,齊楚秦燕,大家已經熟悉。春秋時期的晉國在戰國地圖上已經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韓、趙、魏三個諸侯國。原來晉國已經被它的三家大夫韓氏、趙氏、魏氏瓜分,一分為三,形成了韓、趙、魏三個諸侯國。歷把這件事叫做「三家分晉」。而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個霸主勾踐所在的越國,雖然地盤不小,但其整實力較弱,在戰國中期被楚國滅亡。
思考:如何理解「周王已無足輕重,諸侯國也更少」
周王已無足輕重----說明周王室還存在,但王權衰落,實際已經成為小國。春秋時,各大國表面上還尊敬周王,但此時,大國已經根本不把周王放在眼裡。「春秋時,猶宗周王,而七國時絕不言王矣。
諸侯國也更少----諸侯國在西周中後期有幾百個,春秋時期有140多個,戰國初期減少到20多個,主要有七個(齊、楚、燕、韓、趙、魏、秦),它們長期左右形勢的發展,其餘如宋、衛、魯、曾、鄒等都是小國。戰國後期,秦國勢力強大。諸侯國的大量減少,說明統一的趨勢日漸明顯,也說明當時的戰爭具有統一戰爭的性質。
戰國七雄地理位置的記憶方法:齊楚秦燕--東南西北趙魏韓---上中下.戰國七雄簡表---記住戰國七雄的都城及新舊稱呼,同時課件介紹當時都城的發展。二、戰國時期的戰爭
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一共經歷了250多年。在這一時期,七雄之間戰爭頻繁,比春秋時期更加劇烈,規模也更大,一個戰役便要出動幾十萬、上百萬的兵力,一次戰爭便要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地打下去,戰國便因此而得名。
諸侯國之間為了贏得戰爭的勝利,都各自發動了一系列的改革,如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等等。他們的改革從政治、軍事和經濟等方面入手,發展農業生產,加強軍隊建設,有力的促進了變法國家經濟的發展和軍隊的強大,這也為他們在諸侯戰爭中取得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總結歸納戰國時期的戰爭,他們主要具有以下這些特點,請同學位閱讀教材,自己進行歸納總結。
引導回答:戰國時期戰爭的特點如下1、戰爭技術手段的發展:
武器改進,鐵兵器出現(課件展示戰國時期的兵器);
軍隊構成變化,步兵和騎兵成為主要的兵種;(課件展示戰國時期的騎兵和步兵圖);攻防技術提高(都城和邊境修建堅固的工事,課件展示各國修建的長城)
2、戰爭規模擴大,爭奪激烈。(兵額增加—秦國帶甲百萬,魏國帶甲36萬,趙國數十萬。長平之戰,趙軍被殺40多萬,秦將王翦攻楚,帶兵60萬)
3、戰役發生----「圍魏救趙」、「長平之戰」(學生閱讀了解)
圍魏救趙(也稱桂陵之戰)十幾年過去後,魏和齊又發生了馬陵之戰。這一次,魏國向它南邊的韓國發動進攻。韓國也向齊國求救,齊國仍舊派孫臏為軍師,仍舊以「圍魏救趙」的戰術,出兵去救韓國。魏國派龐涓率領10萬大軍迎戰孫臏。但孫臏卻避開了正面交鋒,主動把軍隊後撤,後撤中,每天減少燒飯的軍灶,製造軍隊大量逃亡的假象,引誘龐涓來追。龐涓緊追不休,輕敵猛進,一直追到馬陵的一棵大樹之下,齊國的伏兵忽然萬箭齊發,箭如雨下,魏軍大亂,自相踐踏,十萬雄師,一朝覆沒,龐涓拔劍自殺。這一仗,齊國又獲大勝。經過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齊國的軍師孫臏聲名遠揚,成為戰國時期最的軍事家。
4、軍事家湧現----孫臏、白起
孫臏,戰國時軍事家。在今山東人。孫武后代。與龐涓同學兵法,後龐涓為魏惠王將軍,誑他到魏,處以臏刑(去膝蓋骨),故稱孫臏。後經齊國使者秘密接回,被齊威王任為軍師,馬陵之戰,身居輜車,計殺龐涓,大敗魏軍。(田忌賽馬)
馬陵之戰以後,魏國衰落下去,齊國強大起來。這時候,西方的秦國,由於商鞅變法成功,正在迅速崛起。因此,魏國衰落以後,又出現齊、秦兩強東西對峙的局面。齊國和秦國為了爭取盟國,擊敗對方,在不斷進行軍事鬥爭的同時,又展開合縱、連橫的外交鬥爭。
三、合縱與連橫合縱---合眾勢以攻一強連橫---事一強以攻眾弱
合縱就是東方六國聯合抗秦。這種聯合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是從南到北的縱向聯合,所以叫做「合縱」。首先起來推行合縱政策的是魏國人公孫衍。不過,他沒有取得什麼成效。後來合縱政策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蘇秦(洛陽人)。蘇秦奔走於東方多國之間,身佩六國相印,在他的遊說推動下,東方各國一度合縱攻秦,迫使秦國吐出一些占領的地方,使秦國遭到一定的挫折。
連橫就是勸說一國幫助秦國進攻其它各國。這種聯合是西邊的秦國與東邊各國之間橫的連合,所以叫做連橫。連橫政策的代表人物是魏國人張儀。秦國用張儀為相,讓他推行連橫政策。當時東方的齊楚兩大國結成聯盟,秦國要跟齊國爭雄,必須先破壞齊楚聯盟。張儀連橫政策最成功的一著便是把齊楚聯盟給破壞了。
同學們自學張儀說楚。
合縱連橫的鬥爭,持續了很長時間。各國一會兒加入合縱,跟楚國搞聯合,跟齊國搞聯盟,一會兒又跟秦國抱到一起,朝秦暮楚,反覆無常。「朝秦暮楚」的成語就是這麼來的。——不過,雖然鬥爭很複雜,情況多變化,形勢發展的總趨勢是清楚的,那就是,在不斷的軍事鬥爭和複雜的合縱連橫鬥爭中,楚國和齊國先後衰落下去,秦國卻-越強。
課堂小結學習測評
1.作為一個時期的名稱,「戰國」因戰爭眾多、爭奪激烈而得名。戰國時期是指(D)A.約公元前21世紀--約公元前16世紀B.約公元前16世紀--約公元前11世紀
C.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D.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2.下列諸侯國中,不屬於戰國七雄的是(B)A.齊國B.晉國C.楚國D.趙國
3.戰國中期,採用圍魏救趙的辦法打敗魏國的軍事家是(B)A.孫武B.孫臏C.吳起D.伍子胥4.人物下列中,生活在戰國時期的軍事家是(C)A.孫武B.張儀C.孫臏D.蘇秦
5.戰國時期,七國之間戰爭不斷。主要的兵種有(B)A.車兵B.步兵和騎兵C.水兵D.藤甲兵
6.「紙上談兵」的成語典故源自於長平之戰,指缺乏實戰經驗,慣於空談兵法,戰爭中一敗塗地的趙括。交戰雙方是(B)
A.秦國和齊國B.魏國和趙國C.秦國和楚國D.秦國和趙國
7.《孫子兵法》是我國現存的年代最早的一部兵書。該書的作者是(A)
A.孫武B.孫臏C.吳起D.白起
板書設計:
一、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二、戰國時期的戰爭
戰爭特點:
1、戰爭技術手段的發展;
2、戰爭規模擴大,爭奪激烈;
3、戰役發生----「圍魏救趙」、「長平之戰」
4、軍事家湧現----孫臏、白起
三、合縱與連橫
合縱----合眾勢以攻一強蘇秦連橫----事一強以攻眾弱張儀
七年級歷史下冊複習教案5
1課時
【學習目標】
1.記住遠古傳說中的重要人物,記住漢族的前身和中華人文始祖。理解傳說與史實的聯繫與區別,理解「禪讓」的含義與實質。
2.培養傳說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以傳說應正歷史的基本方法。
3.了解華夏族形成的歷史,培養崇敬中華名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為代表的遠古居民的優秀品行,繼承和發揚中華名族的優秀傳統。體驗大禹治水的艱辛並了解其業績,體會人生的價值。
【重點難點】
1.炎帝,黃帝與華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傳說。
2.傳說與史實的區別與聯繫,部落及部落聯盟的構成和實質,「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學法指導】
獨立預習,敢於表達,學會聆聽,合作討論。
導學過程方法導引
【自主學習,基礎過關】
一、自主檢測:
.1、遠古時,我國大地上分布著許多部落。相傳,在黃河流域的___和___領導的兩個部落十分有名。在東方,____領導的部落力量很大。
2、___戰勝___以後,兩部落結成聯盟,在黃河流域生活、繁衍,並不斷融合鄰近的部落,構成後來___族的主幹。
3、華夏族尊奉的祖先是___和___。
4、黃帝以後很久,相繼接替擔任部落聯盟首領的是___、___、____,他們都是經過民主推選實現的,在歷這一制度被稱為「____」。其中在治水的過程中「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是___。
二、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釋疑解惑】
1、我國的遠古傳說為我們了解原始農耕時代的歷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2、禪讓的實質是什麼?
3、大禹治水的故事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檢測反饋,學以致用】
1.)禪讓制的依據是()
A.財產B.武力C.才德D.門第
2.某台灣旅行團要來內地拜祭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他們應該去()
A.黃帝陵B.大禹陵C.秦始皇陵D.中山陵
3、下列各項,與炎帝無關的是()
A.製作耒耜,教民耕種B.嘗百草,尋藥物C.創製曆法D.發明陶器
4.「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孫中山先生的這首詩歌頌的是()
A.女媧B.黃帝C.炎帝D.禹
5.今天漢族的前身是()
A.蚩尤部落B.華夏族C.匈奴族D.東夷部落
6.根據「禪讓制」,原始社會末期部落聯盟首領的選拔是由()
A.前任部落首領任命B.部落首領推選
C.全體氏族成員表決D.德高望重的人競選
7.傳說中的原始部落聯盟首領出現的先後順序是()
①舜②堯③禹④黃帝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
8閱讀下列材料,正確回答問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____《禮記•禮運篇》
(1)《禮記》中這段材料講的是什麼社會時期的情況?
(2)「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什麼意思?這種辦法歷史叫什麼?
(3)舉例說明當時是怎樣「選賢與能「的?
(4)「賢」與「能」具體指什麼樣的品質??
【總結提煉,知識升華】
1、學習收穫
2、需要注意的問題:如何在浩瀚的史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體會和感悟並逐漸掌握方法。
【課後訓練,鞏固拓展】
課本p16學習測評
【課後反思,自悟自勵】
自覺預習,獨立完成。
有疑惑一定要記下來。
小組討論完成,並展示按照老師的要求,分組展示,(可以抽取一三五組到黑板前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二四六組準備評價,不參加展示的同學應認真傾聽或認真觀察展示情況,隨時準備補充或更正,2、展示完畢後,進行互評(可以生生互評,組組互評,也可以師生共評。)
獨立完成,老師點評。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