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論語》十則人教七上14

2023年08月09日

- txt下載

《論語十則》教案
  
  
《論語》十則教案  
教學目的  
1.了解文言虛詞「而」的用法。  
2.學習古人勤學好問,把學習與思考結合起來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方法。  
教學設想  
1.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簡介孔子,教學第一、二、三則。  
第二課時,講評練習,教學第四、五、六則,總結思想意義。  
2.在學習過程中,不失時機地進行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的教育。  
3.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釋詞、口譯,分析前三則。  
教學過程
1.簡介孔子和《論語》。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宋國貴族。少年時家境衰落。成年後做過「委吏」(司會計)和「乘田」(管畜牧)。50歲時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司寇,攝行相事。後罷官,曾經周遊列國、終不再任。晚年致力於教育,是第一個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還整理《詩》《書》,並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孔子大力宣傳「仁」的學說。在世界觀上,對殷周以來迷信鬼神的活動採取存疑態度,認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遠之」的見解。  
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了不少很有啟發意義的見解。  
他首創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弟子有三千,著名學者七十二人。但是他鄙視「學稼」、「學圃」,看不起勞動人民。  
在政治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維護奴隸制秩序,在維護貴族統治的基礎上提倡教化。  
自漢以後,孔子學說成為兩千餘年封建思想的正統,影響極大。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的相互談論。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據。  
2.教師範讀課文。  
3.正字正音。  
慍yùn 罔wǎng 說yuè——不亦說(悅)乎  
4.教學第一則。  
(1)指定學生一人朗讀這一則。  
(2)邊提問,邊講解,引導學生解釋詞義,口譯這一則。  
「子曰」:子,古代用作對人的尊稱,多指男子,這裡可譯為先生、老師,指孔子。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學了、學過,後面省略了學的內容;而,順接連詞;時,按時,時時;習,溫習、實習;之,代學習的內容。學了(什麼),按時溫習它,不也愉快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這裡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共同學習、研討問題),不也快樂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人,別人;知,了解;而,轉折連詞;慍,惱恨、怨恨;君子,這裡指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別人不了解(我),可是我卻不惱恨(他),不也是有修養的人嗎?  
(3)引導學生分析這一則。  
這一則包含幾層意思?各表明了學習上的什麼問題?  
這一則包含三層意思: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這一層表明了既要勤勉學習,還要按時溫習,把學習當作一件樂事。既講了學習方法,也講了學習態度。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