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家長們,在適當的時候,咱「狠心點」

2023年09月06日

- txt下載

我想先給父母們分享一個小故事。
一個男孩打小就喜歡吃糖,這也許是每個小孩子的天性,對甜的東西就是愛不釋手。他當然記得父母的話,糖吃多了會有蛀牙,因此他每天認真地刷牙,不會讓牙齒爛掉。當他心情不好時,一顆甜甜的糖,讓他的內心慢慢趨於平靜;喜悅時,一顆酸酸的糖,讓他感懷滿滿。他喜歡吃糖,小學,中學,大學,直至踏入社會,從未停止過。
與之而來的,是父母的不解,時不時會嘮叨,這麼大的孩子還喜歡吃糖是不是不正常,糖吃多了還會得病,會爛牙齒,長這麼大了應該懂得克制......
他當然會克制,他沒有壞牙齒,也沒有病,他就是喜歡。可父母越來越不待見他吃糖,只要是看見就一定會說。他生病,難過,甚至工作不順,慢慢都被冠以「吃糖」的名義,正是因為吃糖,才會有那麼多的問題在。慢慢地,他不敢吃糖了。
一次工作、情感都不稱心時,父母又把「吃糖」理論說了又說,他說不上來話,更不知道從哪裡說起。當他從樓上掉落到地面上時,他覺得那一刻,是最幸福的,終於擺脫了紛紛擾擾,即便是不負責任的行徑,他也無所謂了,他只是知道,那一刻有一種甜甜的味道,甜的就像是那顆最酸的糖。而父母呢,頓足捶胸,到處說是「糖」害了自己的孩子,早知道就不該讓他吃糖。聽者落淚,聞者動容,糖成了「元兇」。
是「糖」害了孩子,這「糖」甜的不是時候,酸的正是時候。
在教育孩子時,我們何嘗不是把「吃糖」說了一遍又一遍,說的孩子兩耳生繭,自己口舌冒煙,自己把自己都說感動了,評個「感動中國人物」都綽綽有餘,可就是沒有改變孩子。直氣得自己暗自落淚又跺腳,生了個榆木疙瘩,油鹽不進,死活不聽,還脾氣大,造的什麼孽,可不是上輩子欠他的……
我們成了「祥林嫂」,現代版的,家庭版的。但是,這何嘗不是我們自找的呢?
對於成人來說,即便懂得萬千條生活的法則,卻依舊是過不好這碌碌忙忙的一生。更何況,那還只是個孩子?哪能禁得住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的嘮叨呢!老話說,一句話說百遍,狗都煩。何況是處於青春叛逆的孩子?何必為難了自己,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呢?咱千萬別說,我不說就沒人再說了,我都是為了你好啊!
這是「偽」親情理論。為誰好,為你好,為他好,是我們自己以為的,還是真的以為的?為他好,他不領情,可你為何還要為他?你就不能瀟洒一點,該放手就放手嗎?何苦累死了自己,還沒人說自己好呢?不能把「從來便是如此」就當成是對的,不能把自己想當然的「為你好」就當成是「至寶圭臬」「人生哲理」「教育準則」。
設身處地,推心置腹,於我來說,我一個知識點講了多遍孩子記不住,我便不再講了。我先反思,是我講得不夠好,不夠生動,不夠具體,還是他不仔細聽,覺得無所謂。原因在我,必然調整直到他熟記。原因不在我,我必然要等著他吃了虧再好好教訓一番。這好比你好心告訴一個人,前面那條路有個坑,千萬不要過會掉進去。可他不聽,不當回事,非要去,那你就讓他去,到邊直接給他揣坑裡,再扔幾塊磚,下次他必然不走這路了。你不「狠心」,他就不長記性。你此刻不狠心,自然有比你更狠心的會幫你教訓的,到那時候,可就晚了。
我們不能束縛了孩子的天性,還要嫌他不靈巧太木訥。早些時候你剪去了孩子的翅膀,這時候又怪他不能在天空飛翔,這種心態,無異於「偃苗助長」。毀掉孩子的,是自己,不是別人。給他一點時間,給自己一點時間,他始終是要飛走的,那一刻,會心痛,會不舍,會揪心,可這必然是成長的過程,由不得自己捨得不捨得。只有藍天才是屬於鷹翱翔的,泥鰍只會鑽到淤泥里。
給自己一些空間,給孩子一些時間,提線的木偶不會有靈活的表演,有靈魂的生命才會有表演的空間。你是生活的「導演」,你的孩子才會是出色的「演員」。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