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2022年關於全區老舊小區改造經驗交流材料範文

2023年11月13日

- txt下載

2022年關於全區老舊小區改造經驗交流材料範文


  近年來,**市**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惠民生擴內需、提升城市功能、推進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探索推行“三個三”工作法,有序推進城市更新。目前,全區已完成老舊小區改造64個,涉及總戶數12532戶、惠及人口5.5萬人,建成全省老舊小區示範區。該做法在全國老舊小區改造視頻會上代表**作典型經驗介紹,並受邀參加今年6月住建部舉辦的中國國際城市建設博覽會。
  一、探索“三條路徑”,跳出“舊區”建“新區”。一是“一盤棋”規劃驅動。堅持做實做細老舊小區改造前期工作,組織力量對小區進行全面普查。在摸底調查的基礎上,聘請經驗豐富的設計單位對老舊小區提升改造進行規劃,第一時間在小區公示規劃設計理念、圖紙、效果圖等,讓群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老舊小區改造前後的變化。二是“一清單”責任聯動。按照“分區負責、一包到底”的原則,建立責任清單,根據網格責任單位及產權單位,設立若干工作小組,全面負責好本小區改造的調查摸底、宣傳動員、善後維穩等工作。城管負責“拆”,城投負責“建”、梅林鎮社區負責“管”,各個房屋產權單位和網格單位全面負責好本小區改造工作的調查摸底、宣傳動員、意見收集等群眾工作。所有參與的單位部門統一聽從指揮部調度,形成既分工又合作的良好局面。三是“一張網”宣傳發動。通過問卷調查、座談研討和“社區夜話”等多種形式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由居民“菜單式”確定改造內容。如設置調查問卷表、致居民的一封信、宣傳折頁、改造內容等,安排責任單位幹部、鄉鎮幹部、社區幹部逐一上戶宣傳摸底,徵求群眾意見;組織老黨員、老幹部、鎮村(居)委會幹部、村民代表等人員座談交流20餘次;分5個片區逐一召開業主大會,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
  二、破解“三道難題”,跳出“小區”建“社區”。**區由於歷史原因,城區存在不少老舊小區。此前的改造思路是“哪裡破舊改哪裡,哪裡容易改哪裡”,這種單個小區改造的模式導致改造碎片化,公共服務設施依然無法共享,群眾生活便利度沒有得到提高。為破解這些難題,**區通過漸進式推進7大片區、55個老舊小區改造,把老舊小區打造成為“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秩序井然、宜居宜業”的新型示範社區。一是破解“面子”難題。按照“社區主導、群眾參與、政府支持”的思路,以“成街連片、區塊整體”的理念,堅持“先民生後提升,先功能後景觀,先地下後地上,先設計後建設”的原則,統一設計、統一改造、統一管理,通過“拆、整、改、建、管”五個環節,重點實施“五大工程”。拆違拆亂,拆除違章搭建、老舊危建築物和防盜網等;地下改造,實施地下排水、排污、供電、供水、燃氣等管網改造;立面改造,實施牆面管線整理、牆麵粉刷;四是地面改造,小區道路鋪築瀝青砼路面、施劃道路標線、實施路燈工程、暢通小區出入口;五是設施提升,實施景觀綠化、垃圾分類、休閒健身設施提升、智能充電樁、雪亮工程、消防工程。二是破解“票子”難題。用好用活上級政策,爭取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和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預算資金,並發行專項債。分區塊推進棚改+老舊小區改造,如對燕南片區周邊城中村統籌實施棚戶區改造,整合出120餘畝建設用地。通過利用屋頂安裝太陽能發電+政府獎補方式,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公共設施建設,如引入社會資本加裝電梯,除享受政府補貼外,缺口資金由投資方通過在樓頂安裝光伏發電設施收回投資成本,群眾不用分攤電梯初裝及後期運維費用,實現投資有利潤、住戶免費用的雙贏局面。通過技術創新節約成本,針對小區普遍存在的無排煙管灶台、排煙口污油外漏、易造成外牆牆體污垢問題,自創油污收集處理裝置,不僅解決了實際問題,而且降低了造價,戶均投入不到200元。三是破解“里子”難題。統籌各小區原有的基礎設施,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技術導則及圖集》為依據,跳出“小區”建“社區”,堅持“缺什麼、補什麼”,全面完善公共服務,著力打造完整社區。如,在燕南片區東南西北四個區域,建設兒童樂園、城市書屋、老年活動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小遊園、智能閱讀亭,把周邊的幼兒園、衛生所、農貿市場等服務整合併入小區,利用拆違拆亂騰出空間,重新施劃道路標線、停車位,新增200個停車位。改造前,因圍牆分割,居民出行購物、就學就醫很不方便;改造後,老房就地變“新房”,設施就在旁邊、服務就在身邊,構建15分鐘生活圈,小區居民常住率提高了30%。
  三、打造“三張名片”,跳出“老區”建“特區”。一是打造智慧社區。搶抓數位技術發展機遇,直面社區治理短板,圍繞群眾關切、反映突出的問題,堅持打通社區治理“最後一公里”。探索打造全省首個以CIM(城市信息模型)為基礎的新型智慧社區,實現疫情防控、公共安全、黨群服務三個數字化,整合公安、民政、衛健、黨建、教育等行業數據,實現社區“人、房、事、物、情、組織、設備”等全要素閉環治理。二是打造文化社區。傳承“客家風”。組織編寫東河戲、採茶戲等客家特色劇目,利用傳統民俗節慶、文化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等活動,組織非遺項目進社區展演。同時,在小區內設置以東河戲、木偶戲、雲燈、花燈、麒麟獅象燈、柚子燈、黃元米餜、食貢等**區特色非遺為內核的“**故事”街景,讓客家風貌為社區裝點了亮色。賡續“紅色脈”。充分利用江口貿易分局、江口會議舊址、大埠暴動舊址、王母渡“永固樓”碉堡等本土紅色資源,在社區內設置黨史學習宣傳欄、搭建紅色書屋,採取“黨支部牽頭+群眾參與”的模式,開展歌唱紅色歌曲、講述紅色故事、舉辦文藝活動等形式,持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留住“城市魂”。堅持保護、傳承、提升三者並重,不搞大拆大建,不搞一刀切,保留主體結構安全又有歷史印記的建築,在公共區域植入白居易、蘇軾等名人吟詠**的詩詞,傳承歷史文脈。同時結合實際植入傳統元素、客家元素,以彰顯社區特色、留住城市記憶。三是打造和諧社區。為解決小區改造後續管理問題,**區在智慧平台中補充天網工程、雪亮工程等,掃除社區治理的最後一公里盲區,在小區舊改完成拆除圍牆和防盜網後,安裝了人臉識別、熱成像攝像機、一鍵報警等,主動服務公安“打防管控”實戰工作,為居民提供了無感的財產和安全保障。社區通過平台推行“三事三單”工作法(三事: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三單:居民點單、社區派單、黨員幹部接單),通過手機端一鍵操作辦理,提升了我為群眾辦實事效率,豐富了黨建工作內容。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