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儒家的「誠信」與現代管理

2023年09月26日

- txt下載

儒家的「誠信」自古以來就是人際交往中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在今天,「誠信」不但有其價值,而且已成為現代管理、人與企業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之間的重要的行為準則。特別是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
「信」是儒家的「五常」(仁、義、禮、智、信)之一。《說文》曰:「信,誠也。」孔穎達在註疏《禮記·禮運》中的「講信修睦」時說:「信,無欺也。」「信」即是「誠」,「忠」即是「誠」,因此在「忠」和「信」都包含著「誠」。孔子認為,「信」是一個人必備的德行,他的學生子張向孔子請問什麼是「仁」時,孔子回答說:「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子張進一步請問具體內容,孔子解答說:「恭、寬、信、敏、惠。」(《論語·陽貨》)可見孔子把「信」作為五德之一,並且認為,誠信就能得到任用,「信則人任焉」。
儒家認為,「信」既具有調節人與人間的關係,而且還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王侯將相要講「信」,就具有親合力,能團結人民,這樣就沒有辦不到的事。「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故《周書》曰:『允哉允哉,以言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功大矣。信立,則虛言可以賞矣。虛言可以賞,則六合之內,皆為己府矣。信之所及,盡制之矣。」這段話就是指出管理者講誠信,講信用,任何法律制度都能得以順利貫徹。誠信確是在國家的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說:「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保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美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欺其鄰國,欺其百姓,甚至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於敗。所利不能藥其所傷,所獲不能補其亡,豈不哀哉!」在司馬遷看來,「信」是國君治國的「大寶」,取信於民,就能保住政權。如果國與國之間、上下之間、家庭親屬之間,都互相欺騙,那麼,必然就各懷異心,互不信任,以致分崩離析,國與國之間就可能發生戰爭,國內的政權就有可能不穩固,家道就絕不會昌盛。即是用欺騙帶來一點點好處,但是,這點好處不能醫治所帶來的傷害,不能補救其所帶來的損失,是十分可悲的。
誠招天下客,以誠信為本。一個人沒有信譽,不能在世上立身處世,同樣一個企業沒有信譽,也不能得到發展。誠信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
隨著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的情況下,任何企業都必須要研究市場需求和消費的新變化,提出適應新形勢下的營銷策略。要完成上述營銷策略,企業和商家都應該以優良產品質量(或服務),誠摯的售後服務來贏得消費者,贏得市場。一個從事物質產品生產的企業,能否立於不敗之地,最根本的一條就是看你的產品是否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要使消費者信任你的產品,那就必須是質量可靠的,優良的。
人們歷來崇尚有聲譽的公司,追求名牌產品,而聲譽和名牌則來自於「誠信」。(雲中鶴)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