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淺論《米洛斯的維納斯》

2023年10月04日

- txt下載

畢業論文
課別:美術欣賞論文
姓名:陳娜
班級: 音樂表演0512
學號:2005912022
學期:2005-2006 (下)
學習美術欣賞只有短短的10幾節課,收穫卻頗豐。10幾節課不會使我們的鑑賞能力有實質性轉變,卻為我們的鑑賞提供了正確的方式和角度,開拓了我們的視野。每次上完1節課,我的思緒總是久久難以恢復平靜,1方面為藝術而傾倒,1方面為人類的偉大智慧而折服。中西方美術雖有很大差異,卻同樣吸引著我,包括著作品,也包括著作作品的人以及人的精神。《米洛斯的維納斯》是我稍微熟悉1點的作品,但是我仍然無法知道它的作者及其創作背景,我只能從非專業的角度,談談我對它的1些觸動。
我們知道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神,也是象徵豐饒多產的女神。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忒。傳說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在3位時光女神和3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眾神被其美麗容貌所吸引,紛紛向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絕後,遂把她嫁給了醜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神阿瑞斯,並生下小愛神厄洛斯。後曾幫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希臘人遠征特洛伊的10年戰爭。
《米洛斯的維納斯》是舉世聞名的古希臘後期的雕塑傑作。它是1820年在愛琴海南部的米洛島上的1個山洞裡發現的,長期以來它1直被認為是迄今被發現的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1尊。不論觀者從何種角度看,都同樣獲得這種感受:莊重的嫵媚。尤其令人驚奇的是,女神的兩臂雖已失去,卻讓人感到1種殘缺的美。曾經有人探索她的原形,她斷了的兩隻手臂原來是什麼姿勢?是拿著金蘋果,是扶著戰神的盾?還是拉裹在下身的破布?……近年來的考據則較肯定地認為,她的1隻手正伸向站在面前的「愛的使者」丘比特。雖然不少人曾依照各自的推測補塑了她的雙臂,但總覺不協調,還不如就讓她缺兩隻胳臂,因而以「斷臂美神」而聞名世界。
雙臂,更確切地說,是手,在人的存在中具有象徵意義。「它有著實體和象徵之間的1定程度的調和」,是自己與外界「進行千變萬化的交涉的手段」,「是這些關係的媒介物,或者是這些千變萬化交涉的原則性方式。」因而,手是眼睛、鼻子、乳房等所無法比的與外界交涉的媒介。1旦這種與外界有著最頻繁的接觸的媒介喪失,人也就被置於廣闊的空間,人的活動也就成了1種不可思議的東西。所以任何1種值是比喻和讚頌的手的意義都是不夠的。殘缺的雙臂對其來說都是1種諷刺。因而,米洛斯的維納斯失去的必須是雙臂,而不是別的。正是丟失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因為任何兩條精美絕倫、令人銷魂勾魄的玉臂都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也許她手掌托著1隻蘋果,也許是被人柱像支托著,或是擎著盾牌,抑或玉笏?……「這1切都是單1的,受到限制的。」只有「喪失」的美,即「無」才是包孕著不盡夢幻的,具有無限生命力的。從美學的理論講,藝術的美是1種自然美。「自然無往而不美。」動,表現生命,表現精神。自然是瞬息萬變的,不可捉摸的,因而具有無限的生命之美。「能捉摸者,非動;非動者,非自然」。羅丹曾經在1個現狀到第2次現狀的轉變過程中表現動,表現了生命之美,表現了那自然背後所深藏的不可思議的東西,創造了偉大的美。然而,維納斯將這種兩種狀態之間的動,1下子拋向「無」,從而使這種自然之美達到了極致,把想像置於無限的美的空間中。因而,承擔著「美的典型」的米洛斯的維納斯,必須失去雙臂,任何1種復原方案都令人倒胃口。
因此,對我來說,關於復原米洛斯的維納斯那兩條已經丟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認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談怪論。當然,那些方案對喪失了的原形是做過客觀推定的,所以,為復原所做的1切嘗試,都是順理成章的。我只不過是自找煩惱而已。然而,人們對喪失了的東西已經有過1次發自內心的感動之後,恐怕再也不會被以前的、尚未喪失的往昔所打動了吧。因為在這裡成為問題的,已不是藝術效果上的數量的變化,而是質量的變化了。當藝術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經迥然不同之時,那種可以稱之為是對欣賞品的愛的感動,怎能再回溯而上,轉移到另1個不同對象上去呢?這1方是包孕著不盡夢幻的「無」,而那1方卻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的精美絕倫。比如,也許她的左手掌上托著1隻蘋果,也許是被人柱像支托著,或者是擎著盾牌,抑或是玉笏?不,興許根本不是那樣,而是1座顯露著入浴前或入浴後羞羞答答的嬌姿的雕像。而且可以進1步馳騁想像——會不會其實她不是1座單身像,而是群像中的1個人物,她的左手搭放在戀人的肩頭。人們從考證的角度,從想像的角度,提出形形色色的復原試案。我閱讀著這方面的書籍,翻閱著書中的說明圖,1種恐懼、空虛的感覺襲上心來。選擇出來的任何1種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根本不能產生超越「喪失」的美感。如果發現了真正的原形,我對此無法再抱1絲懷疑而只能相信時,那我將懷著1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藝術的名義。
正是這恰到好處的缺損給人以豐富的想像餘地,散發著1種神秘的氣氛,深深地孕育著具有多種可能性的生命之夢,反而顯示了1種「驚人的調和」,留下了1個永恆的誘惑。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眾多古希臘羅馬時代的人像雕塑作品被陸續重新發掘了出來,而其中有些已經4肢殘缺。雕塑家們發現,這類僅存軀幹的雕像,造型反而更顯簡約,具備極強的體積之美。於是,便逐漸形成了這樣的觀念:軀幹是人體最重要的部分,最富於體積感,人像雕塑美主要就是軀幹美;有時去掉4肢,可能產生極強化軀幹體積感的效應,從而獲得更理想的審美效果。法國雕塑家羅丹、馬約爾和英國雕塑家摩爾等,在藝術實踐中都曾受到過軀幹像理論的某種程度的影響。雕塑藝術是體積的藝術。軀幹像理論對人體軀幹的強調,實際上就是對體積的強調,因此具有1定的合理性。聯繫到米洛斯的維納斯,雕像的雙臂雖然缺失,但是裸露的上身和由衣裙垂褶所圍裹的下肢渾然1體,體態略呈螺旋上升曲線,莊重典雅而又潛蘊著動感和活力,再輔以面部表情的沉靜矜持,軀體塊面圓潤起伏,成功地實現了質料的凝重和生命的靈動兩者的合而為1,使體積造型的藝術魅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軀幹主體的體積美,如磁石般吸引了欣賞者的主要審美關注,於是,雙臂的失去也就變得並非絕對不可接受了。這就是西方美學所謂的「殘缺美」。但,審美是尊重個性的,因此允許見仁見智,答案不求統1。
藝術是自由的,是超乎國界和時空的。我不是藝者,我生活在遙遠的東方中國,離《米洛斯的維納斯》作者幾千年的現代社會,但我可以感覺到它的美,這是作品的偉大之處—經久不衰;這也是作者的偉大之處—心中對藝術的忠誠,對真善美的忠誠。「在藝者眼中,1切都是美的,因為他銳利的慧眼,注視到1切萬物之核心;如能抉發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觸及其內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我不是藝者,但我的心同樣為「真」「善」「美」而跳動。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