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哪些行為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2023年09月19日

- txt下載

大家對於專利的保護越來越重視了,如果自己的專利被他人非法使用的話,是可以要求對方停止並且要求對方賠償的,但是也並不是所有行為都構成侵權,那麼哪些行為不視為侵犯專利權?下面小編為您詳細介紹一下相關知識,歡迎大家閱讀。


一、哪些行為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1、專利權耗盡。
專利權人製造、進口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進口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後,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該產品的。
2、先用權人的使用。
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做好製造、使用的必要準備,並且僅在原有範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
3、臨時過境。
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但不包括用交通運輸工具對專利產品的“轉運”,即從一個交通運輸工具轉到另一個交通運輸工具上的行為。
4、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
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行為,不視為侵犯專利權,這裡要分清對專利產品進行實驗和在實驗中使用專利產品。
5、為提供行政審批所需要的信息,製造、使用、進口專利藥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的,以及專門為其製造、進口專利藥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的。


二、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有哪些


1、未經許可實施他人專利行為。
這類專利侵權行為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未經權利人許可和以生產經營為目的。
根據《專利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包括以下3種具體形式: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他人發明專利產品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使用他人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依照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製造、銷售或進口他人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2、假冒他人專利行為。這類專利侵權行為是指侵害專利權人的標記權。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2001)》第八十四條規定,包括以下4種具體形式:未經許可,在其製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註他人的專利號;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
3、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以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
根據《專利法》五十九條的規定,這類行為需要承擔一般的民事侵權責任,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並予公正,可予以處罰。
4、除法律明確規定之外,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還存在兩種侵權行為:
過失假冒,即指行為人本意是冒充專利,隨意杜撰一個專利號,而碰巧與某人獲得的某項專利的專利號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該行為無假冒故意,但其行為結果仍然構成了假冒他人專利。反向假冒,即指行為人將合法取得的他人專利產品,註上自己的專利號予以出售,這種行為顯然不夠成“假冒他人專利”,但事實上侵害了合法專利權人的標記權,仍是一種侵權行為,侵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三、侵犯專利權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1、專利法是確認發明人(或其權利繼受人)對其發明享有專有權,規定專利權的取得與消滅、專利權的實施與保護,以及其他專利權人的權利和義務的法律規範的總稱。根據專利法及其有關法律的規定,侵權行為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
2、對專利侵權行為,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有權責令侵權行為人停止侵權行為、責令改正、罰款等,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還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