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溫州看杜鵑花的地方有哪些

2023年11月13日

- txt下載

櫻花已經過了觀賞季節,而每年四月到五月都是看杜鵑花的時候,杜鵑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有花中西施的美譽,那麼在浙江溫州有哪些觀賞杜鵑花的好去處呢?詳情見下文。

1、蒼南玉蒼山


如果你覺得杜鵑就是一成不變的紅,那不妨來玉蒼山,這裡藏著一山似錦的杜鵑,這裡的杜鵑色彩紛呈。
玉蒼山的杜鵑花品種繁多,其中以滿山紅和映山紅最為常見,且這裡的杜鵑多為野生,比較分散,主要生長在山路兩旁。而從玉蒼山莊往蘑菇岩走的路上,越往上走,杜鵑越多,放眼望去,滿山遍野的星星點點掩映在一片碧綠之中。

2、繡山公園


花蝴蝶、西塘小桃紅、小鴛鴦錦……38個品種7萬多株杜鵑花綻放繡山公園。3月20日~4月20日,「春之旋律」——繡山公園首屆杜鵑花展邀請市民來賞「杜鵑滿園啼春來」。
除了賞花,在杜鵑文化展廳,鹿城區公園管理處還與溫州市甌花韻插花藝術研究所合作推出杜鵑花主題月系列活動,將舉辦杜鵑插花、製作杜鵑衍生品、國畫杜鵑等活動帶動杜鵑文化的輸出。

3、瑞安聖井山


每年到了四月份,位於瑞安馬嶼鎮大南社區的聖井山上,遊客紛至沓來。四月的聖井山是賞杜鵑花的好去處。走在山路上,聽鳥鳴伴雲霧,恍若仙境,與邂逅的杜鵑,是人比花嬌花失色還是人與山花別樣紅?
爬到山頂,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競相綻放,若不是親眼所見,你可能很難想像聖井山杜鵑林的爛漫與輝煌。同別處的杜鵑不同,聖井山的杜鵑幾乎是一色的鮮紅,將整個山頭包裹起來,遠觀是團團紅色跳躍在黃綠為底的山坡上,近看則變成了一片紅色杜鵑海,映得大山都成了紅色。若說秋季是楓樹紅透山野,那麼此時便是杜鵑染紅林間。

4、蒼南筆架山


「人間四月芳菲盡,筆架杜鵑當盛開。」每年三月到五月,是杜鵑花的花期,尤其是四月份,整個筆架山都沉浸在野生杜鵑花的海洋里,紅的、紫的、白的、黃的、大的、小的,一朵朵、一簇簇,開滿地,映紅天。
這時候,山腰雲海茫茫,山頂巨石林立,山坡杜鵑點綴,星星點點,白霧,青峰,紅花、綠樹,構成了一幅幅絕妙的山水畫。

5、蒼南鶴頂山


鶴頂山位於蒼南縣礬山鎮內,因山勢如鶴頂而得名。每當花期到來,鶴頂山杜鵑花漫山遍野,一片奼紫嫣紅訴說著春天的氣息,在鶴頂山—筆架山形成「雲海、石海、花海」的獨特景觀。
登上頂峰,黛色巨石散布在山間,火紅杜鵑點亮整個春天。若是清晨碰上晨霧,杜鵑在縹緲的霧氣中若隱若現,原本嬌艷的杜鵑瞬間變得溫柔起來。

6、甌海大羅山


人間四月花最紅,最紅要數映山紅。每到這個時節,大羅山漫山遍野的映山紅,把大羅山裝飾的艷麗無比,迷人多姿。此時的大羅山已經是杜鵑花的「王國」了。
這裡,是溫州近郊賞杜鵑花最近的地方了,而且這裡高山杜鵑的規模絲毫不亞於各個縣市區。桃李唱響了初春,看似姍姍來遲的杜鵑便以不同的風采,成為了四五月的顏值擔當。

7、樂清湖霧大寶山


樂清湖霧鎮大寶山(溫嶺稱之為上保山)杜鵑花的美名由來已久,每年的四月中旬,白居易筆下的「花中西施」杜鵑花開滿山頭,漫步在粉紅、鮮紅的花叢中,行走在大寶山山頂仰天湖旁,遠離塵囂,縱情享受山巒起伏、紅花漫天的閒情逸緻。
霧裡看花,雨中浪漫,在煙雨濛濛的四月,步行在大寶山的山水之間,看山上杜鵑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別有一番風味。

8、樂清白龍山


「一園紅艷醉坡陀,自地連梢簇蒨羅。」又是一年春光美,最美不過杜鵑紅。樂清白龍山的杜鵑花,又到了一年裡花開成海的時候了,莫要錯過這漫山繁華想在這與你相遇……
時至四月,白龍山的春天越發俊俏,氣勢磅礴的白龍山的層層山巒漸漸被盛開的紅、白、紫三色杜鵑花所覆蓋,春寒料峭後顯得更加多彩繽紛。
白龍山杜鵑花基地於2017年栽種了上萬株杜鵑花苗,每年一到清明前後,這裡的杜鵑花就會競相開放,將山峰染紅一片,壯觀的嫣紅「地毯」鋪天蓋地,置身於花海之中,仿佛被赤紅浪潮淹沒。

9、泰順烏岩嶺


春天是烏岩嶺景色最美的時節,這裡的林木花卉先後開花,其中最具觀賞價值的,當數通向烏岩嶺頂峰白雲尖的杜鵑花。由於海拔較高,烏岩嶺的大部分杜鵑花直至五月才會先後盛開,因此被稱為五月杜鵑。
五月杜鵑是烏岩嶺最美的風景之一。

10、平陽鰲江鎮


位於鰲江鎮楓林村楊文廣坦的杜鵑花已熱情綻放,點綴山峰周邊景色,吸引不少遊客及戶外運動愛好者前來攀登欣賞。楊文廣坦又名尖山頂、寶劍鋒,海拔624米,為平陽縣東部最高山峰之一,在山峰上可遠眺昆陽、鰲江城區。
楊文廣坦地名與北宋名將楊文廣有關,後人稱為楊文廣坦。登上山頂,涼風習習,但見群山起伏,層巒疊嶂,奇峰怪石,惟妙惟肖,讓人嘆為觀止。站在懸崖邊上放眼遠眺,鰲江、飛雲江,似白練,似飛龍,下游沖積出來的平原,成就了魚米之鄉的名號。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