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農業產業化視角下農村土地整治及效益研究

2023年10月16日

- txt下載

第1章文獻綜述

人多地少、土地資源緊缺是我國的基本國情。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迅猛發展,人們對新增建設用地需求不斷增加,而土地資源供給有限,使得土地資源的經濟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出現不均衡現象,從而導致土地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銳。土地非農化和土地生態環境惡化極大地削弱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基礎”。20世紀90年代後期,我國耕地數量總體上呈下降趨勢,耕地的質量也在不斷降低,為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帶來不利影響。為了緩和土地資源的經濟供給和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實現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一方面可通過進行土地綜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積,以減少建設地需求緊張;另一方面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以擴大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土地利招率和產出率由此,通過合理安排土地途,結合農業產業發展進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具有重耍意義。

1.1土地資源空間優化配置
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促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內容。農業產業化的總體要求是通過以市場為導向,按照經濟效益最火化的原則,根據市場機制合理配置農業資源要素,優化農業結構與布局。農業產業化依賴的第一資源要素就是土地資源,因而,對土地資源進行空間優化配置,合理規劃布農業產業帶,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結構,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必備前提。
廣義的土地,是指“地球陸地表面的域,包括其上下生物圈的所有屬性,如地表氣候、土壤和地形、地表水淺湖、河流、沼澤、近地表沉積層及地下水、植物和動物群落、人類聚集區,以及人類過去和現在活動的各種結果如梯田、儲水或排水設施、道路、建築物等”可以看出七地包含了地表幾乎所有的自然資源,進行資源配置實際上主要是土地資源的配置。十地資源優化配置是指在全面認識區域土地資源現狀構成及存在問題的前提下,為了達到一定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目標最優化,根據土地特性,利用一定科學技術和管理手段,對指定域一定數量的土地資源進行利用方式、數量結構、空間布局和綜合效益等的合理分配和優化,實現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保持人地系統的協調運行和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土地生態經濟系統功能。土地資源的空間優化布,其前提和關鍵是根據土地資源的特徵、利用前景及限制因素,對區域內的土地資源進行科學分類張光宇指出,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宏觀表現為土地資源內部結構的調整,主要包括增加土地資源總量、改造未利用土地資源及調整已利用土地資源的結構,其中,己利用土地資源結構的調整,是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的核心和主體。調整土地利用數量結構是土地利用合理配置的基礎,開展土地利用空間優化配置更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資源優化配置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是一個多目標、多層次的持續擬合與決策過程,藉助模型進行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定量研究己成為當前生態、經濟與管理學界廣泛關注的重要課題。構建十地資源優化配置模別主要採用數學規劃、動態模擬、系統動態學、工程學等理論和方法等多種方法論。

1.2農村土地整治工程技術
土地問題是“二農”問題的根本,通過政策與制度、工程與技術實現農村土地資源有效整合,對解決“二農問題”具有重耍意義農村土地整治作為促進農村土地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徑“是通過對田、水、路、林、村及鄉鎮企業實行綜合整治開發,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居住環境及生態環境而釆取的一整套優化配置農村土地資源,合理組織土地利用,調整土地權屬的綜合措施。其核心是要提高農用地的集中程度,以提高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程度。其內容包括土地平整程、農田水利工程、田間道路程、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和其他:程‘。進行農村土地整治後,將形成完善的田間道路系統和灌排系統,推行規模化經營,這有利丁推進農村產業化發展進程。國外的相關研究往往將農業產業化納入鄉村經濟發展範疇,將其與土地資源空間優化配置、農村土地整治相聯繫進行研究可見,基於農業產業化發展視角下進行農村土地整治,關鍵在於配套服務產業化的耕作田塊修築工程、農田灌概排水工程以及農村道路建設工程。
1.2.1耕作田塊修築工程
土地平整工作在農村土地整治活動中有重要地位是實施農田水利工程、田間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的基礎,是實現農田水利化、農業機械化和節約灌概用水及提高新增耕地產出率的重耍保障有助於保持水土和改善耕作方式。土地平整工程的核心是進行田塊修築,特別是在南方丘陵地區,由於特殊地形限制,修建梯田(坡式梯田、水平梯田、隔擋式梯田)是提高土壤質量、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一般旱地土地平整程採用水平梯田或坡式梯田或二者相結合的表土剝離一降坡一砲坎的坡改梯模式。土地平整工程建設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在於土方量的測算和耕層土壤的改良,國內外針對這方面的研究較多多關注於土地平整中的工程技術問題:夏良椿分析、研究了灌概農田土地平整的精度要求和地形圖的高程精度,提出了不同人比例尺地形圖在土地平整的規劃、設計和施中的應用範圍及其程度。
1.2.2農田灌慨排水工程
土地和水是農業產業發展的基礎,農業產業化視角下進行土地整治必然包含著對水資源的合理調控。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是事關穩定農業糧食安全生產、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確保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是解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實施農田水利工程整治措施,可對區域內水土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和工程布局,建立完善的農田灌排系統和水利工程配套設施,提高農業灌溉水資源利用效率,及時排除洪游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減少區域水土流失。農田水利工程包括:排灌工程、噴微灌工程、豎井機電井工程、排灌電氣工程、坡面治理工程、小型蓄排引水工程等。

第3章產業用地優化配置研究........15
3.1土地資源及產業發展現狀........15
3.2產業用地數量結構優化.......17
第4章土地整治工程技術分析.....26
4.1耕作田塊修築工程.......29
4.2農田灌溉排水工程.........29
4.3農村道路建設工程...33
第5章土地整治效益評價研究.........41
5.1構建評價指標體系........41
5.2評價指標原始數據........43

第5章土地整治效益評價研究

土地整治不是一個孤立的社會活動,而是以產業為依託,以政策為支撐,以實施工程技術為途徑,與大農業緊密相聯的社會行為。沒有利益驅動,土地整治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原動力,所以效益是以產業為依託進行土地整治的核心問題。進行土地整治效益評價是一個系統而複雜的過程,不同指標因子對於效益大小的影響程度不同。因此,進行土地整治,需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進行考察與審核,運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科學手段,運用科學的評價體系,對整治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資源效益和綜合效益進行系統評價、論證和分析,力求全面地體現綜合效益。本文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特爾菲法確定指標權重,結合專家評分法,利用模糊數學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特點,建立模糊數學模型,運用模糊綜合評判法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資源效益進行單因素指標評價,每個評價指標下包含多個子指標,獲得單因素指標評價結果,最後進行綜合效益評價,以期為農村土地利用提供參考。

5.1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綜合眾多學者觀點普遍認為,效益包括單項效益和綜合效益。本文在構建指標體系時主要根據定量與定性結合原則、系統與部分結合原則及動態與穩定結合的原則,結合收集的資料數據,在充分吸收專家經驗的基礎上,最終建立包括經濟、社會、生態和資源個方面的指標體系,分別包括6個經濟效益指標因子,7個社會效益指標因子,6個生態效益指標因子及3個資源效益指標因子。
(1)經濟效益
經濟效益是在進行土地整治時投入資金、勞動、技術等所獲得的效益,是衡量土地整治綜合效益的重要指標,主要從保護耕地、保障農民增產增收、投資和收益多向進行選取。具體的經濟效益指標有新增耕地率、單位面積平均年產值增量、人均年純收入增量、單位面積產投比率、靜態投資收益率及土地利用增加率。經濟上的可行性確保了土地整治能順利實施。

第6章結論與展望

6.1主要結論
基於農業產業化視角,對農村十地資源進行空間優化配置,通過一系列的工程技術,圍繞促進產業發展來配套建設基礎設施,實現產業、生態、經濟與社會的持續協調發展,使農村土地整治產生最大效益,是有效提高農村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土地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對推動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具有重耍意義。本文以重慶市合川區錢塘鎮大柱村為例,通過構建線性規劃模型對研究區進行產業地數量結構優化,在產業用地然地理驅動因子空間加權疊加分析的基礎上,對產業用地空間驅動因進行條件評估,進行產業用地空間優化布根據產業發展需求,分別對耕作田塊修築工程技術、農田灌溉排水程技術及農村道路建設工程技術進行深入分析,從農業產業化的視角分析農村土地整治的關鍵技術;綜合運用模糊綜合評判模型評判農村土地整治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資源效益,並對綜合效益並進行科學評價。本文主要研究結果和結論如下:
在確定農業產業結構基礎上,通過對產業用地空間驅動因進行條件評估,結合產業用地現狀規模及村民發展意願,在自然條件驅動因子分值基礎上進行空間布局。分值越高,則代表綜合條件越好,而分值越低,綜合條件越差。綜合考慮驅動因子評估結果和產業發展需求,蔬菜產業緊鄰安居中心,布局在研究區交通、水源、地形等綜合條件較好的東北部;糧食產業布局在研究區中東部,以方便實行機械化耕作;中藥產業和家畜養殖產業分別布周在研究區西北角的北部和南部;苗木產業則安排在家畜養殖和糧油產業中間、研究區中部偏西位置;水產養殖布局在農田利用和水源分布較好的中部偏南;水果產業由於對然條件相對較低分布在地形地貌條件相對較差的南部地區。產業用地布結果符合研究區實際和產業發展趨勢,有利於進行機械化作業和規模化經營,充分利用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生產能力,促進土地資源高效、科學、合理利用。
(2)農業產業化視角下兩南丘陵地區農村土地整治工程應依託農村七地綜合整治,繞方便機械化作業和規模化經營進行布局與設計。西部丘陵地特定耕地資源稟賦下進行土地整治工程設計應結合農業發展需求,因地制宜,才能使農村土地資源有效整合,達到高效利用。
效益分析評價在土地整治研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進行土地整治時要綜合考慮,爭取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資源效益、景觀效益等多方面的動態平衡。同時,效益評價受評價指標影響,提高農村土地整治效益的綜合效益應從單項效益和綜合效益的主導因素入手,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回報。
參考文獻(略)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