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幼稚園大班教育活動教案

2023年09月27日

- txt下載

認真編寫教案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過程。教師編寫教案是一個研究教學大綱、教材、教學內容、學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綜合過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稚園大班教育活動教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幼稚園大班教育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2、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對鼠疫的想法。
活動過程:
一、引題:初步認識旱獺
出示"旱獺"圖片。
——你看到的小動物是誰?(旱獺)還叫土撥鼠,屬於鼠類,它的皮毛非常珍貴,肉可以食用,非常肥美。
——旱獺生活在草原地區,在我們玉門的山裡人們經常放羊的地方就有旱獺。
別看它那麼可愛,它會給我們帶來可怕的疾病——"鼠疫"。
二、鼠疫從哪裡來
1、可怕的鼠疫傳染病
——出示患有鼠疫疾病的病人圖片。
——說說看完圖片後的感想。
——患有鼠疫疾病的人大多都會死亡,後果很嚴重。
2、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烈性傳染病,在我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被列為甲類傳染病,俗稱為"哈拉病"。人與患有或死於鼠疫的野生動物接觸才有可能得病,通過跳蚤叮咬也可得病,肺鼠疫病人也可稱為傳染源。玉門地區發生的鼠疫就屬於肺鼠疫。
三、怎樣預防鼠疫:
1、鼠疫的攜帶者主要是跳蚤和旱獺。
2、鼠疫的傳播途徑:一是從動物——跳蚤——人的傳播;二是通過人——人的空氣飛沫傳播造成肺鼠疫;三是通過剝食患有鼠疫病死動物時,鼠疫菌直接進入創口感染,引起腺鼠疫、肺鼠疫和鼠疫敗血症。
3、小朋友怎樣預防
——不跟成人去可以接觸到旱獺或者跳蚤的地方玩耍。
——不吃旱獺肉,或者有鼠疫攜帶嫌疑的食物。
——不接近有鼠疫嫌疑的病人。
——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視護理或弔喪。
四、小結。
幼稚園大班教育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了解流行性傳染病的相關知識。
2、能說出並掌握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活動準備:
幻燈片、白板、胸卡
活動過程:
一、情景活動導入。
1、教師出示幻燈片,並提問:請你們看一看,圖上的小朋友是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在醫院掛吊瓶?
2、活動展開討論什麼是傳染病?醫生阿姨是怎麼說的?
二、了解傳染病的傳播方式及常見的傳染病有哪些?
1、教師組織孩子們討論傳染病的傳播方式有哪些?
2、教師小結:傳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它能通過呼吸、身體接觸等方式傳播病菌。如果有小朋友或者小動物得病,就有可能會傳染給其他人,所以叫做傳染病。
3、教師提問:常見的傳染病有哪些?孩子們回答後教師總結小朋友容易得的傳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紅眼病等。
4、教師隨便說出一種病請孩子們判斷它是否是傳染病?加深孩子對傳染病的認識和理解。
三、討論總結傳染病的預防方法。
1、教師:雖然傳染病很容易傳播,但是,如果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就能很好地預防傳染病,那有哪些方法可以預防傳染病呢?
2、孩子們討論後回答傳染病的預防方法。
3、出示幻燈片瀏覽總結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多吃蔬菜水果,可以提高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勤洗手可以消除病菌;保證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強免疫力;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預防流感;打噴嚏時要用手或手帕遮起來,避免對著他人打噴嚏;在傳染病的多發季節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情況嚴重時需要戴口罩。
4、討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預防傳染病?
四、玩遊戲"智力大闖關"鞏固所學傳染病的相關知識。
幼稚園大班教育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懂得安全乘坐自行車的重要意義。
2、學習乘坐自行車的正確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師自繪《南南的腳受傷了》圖片(一)、(二)。
2、自行車一輛、放在自行車上用的兒童座椅兩張。(一張是放在前槓上的,一張是放在後架上的)。
活動過程:
1、看圖片,討論南南的腳受傷的原因。
(1)、小朋友,你們每天坐什麼車來上幼兒園?
(2)、有一位小朋友叫南南,他也是坐媽媽的自行車上幼兒園的。可是有一天他卻沒有到幼兒園,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指導幼兒看圖片)
(3)、看圖片(一):南南的腳怎麼了?
看圖片(二):為什麼會被輪子卡住?腳受傷了會給自己帶來哪些不便?
小結:
南南是因為兩手沒有抓住扶把,兩腳沒有踩住踏板,坐在車上亂動才把腳卡在輪子裡受傷了。腳受傷了就不能走路、不能做操、也不能玩遊戲了。
2、請幼兒看挂圖《南南的腳受傷了》,並進行討論。讓幼兒學習如何安全地坐自行車,並教會幼兒自我保護的方法。
教師推出自行車,取出兩個座椅裝好。
怎樣坐在自行車上就不會有危險呢?我們的腳應怎麼放?手應放在哪裡?身體應怎樣?能不能坐在車上睡覺?能不能坐在車的前槓上?
小結:
當我們坐自行車時,應把腳放在踏板上,兩手抓住扶把,身體不能來回的轉動或搖晃,不在車上睡覺,不坐在前槓上,這樣坐車就不會有危險了。
活動反思:
通過讓孩子們觀看課件,告訴幼兒在放學回家時要注意什麼,我們在馬路上應該怎樣做,並以兒歌的形式幫助幼兒加深印象,並可以帶孩子認識各種交通標誌,並告知幼兒放學後腰抓緊時間回家。
幼稚園大班教育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認識食品包裝上的生產日期以及安全標誌。
2、能仔細觀察、分析哪些食品時安全的,哪些食品存在安全隱患。
活動準備:
1、各種食品包裝袋及瓶、罐。
2、霉變及變質的食品若干。
3、教學挂圖。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談話活動。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注意過食品包裝上的安全信息呢?在正規超市買的食品外包裝上會有生產日期和安全標誌,你們知道嗎?
2、活動展開:觀看教學挂圖。
(1)觀看教學挂圖,認識生產日期和安全標記。
①教師出示挂圖上的生產日期及安全標誌的圖片,請幼兒觀察並辨認。
教師提問:圖中的食品包裝袋和牛奶瓶上有什麼數字和圖案?它們有什麼用?
②教師給出正確答案:這是生產日期、保質期以及安全標記。它們可以告訴我們所購買的食品是不是安全的,可不可以放心食用。在保質期內的食品時安全的,過了保質期就壞掉了,吃了可能會生病。有安全標誌的食品是安全的,沒有安全標誌的食品不要購買。和爸爸媽媽去買食品,可以提醒他們注意包裝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安全標誌。如果你不會計算保質期到什麼時候,可以問問身邊的大人。
(2)觀看教學挂圖,學習分辨變質食品的正確方法。
①教師出示挂圖上其他三幅圖片。
教師提問:麵包上面有什麼,還能吃嗎?開封后擱了一段時間的食品怎樣才能知道有沒有變質呢?牛奶、豆漿能在溫室下放很久嗎?
②請幼兒回答,大家評論。
③教師小結:在吃食物之前,我們要確定食物是不是安全的,可以先用眼睛仔細地觀察一下有沒有霉點,是不是變色了,還可以用鼻子聞聞有沒有奇怪的味道,比如酸味或者臭味。如果顏色和味道改變,就說明這個食物壞掉了,不能吃了。新鮮牛奶、豆漿在室溫下不能放太久。
3、活動展開:實地觀察分辨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些食品存在安全隱患。
(1)師:我這裡有一些食品的包裝以及各種食品,請小朋友來當食品檢驗員,檢查一下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些食品不安全。
(2)每次請3~5名幼兒,並集體檢查討論。
(3)討論零食中的安全隱患,克制自己,少吃或不吃零食。
4、活動總結:在生活中,小朋友們要少吃或不吃不健康的零食,發霉有毒的食物不能吃,也不能因為食物好吃就暴飲暴食。
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達到了重點,難點也到了突破,不過在活動中可以考慮投入更多的食品包裝袋,讓每位幼兒參與尋找,體現幼兒自主性。
幼稚園大班教育活動教案5
一、設計意圖:
清晨,明明一來園就同大家介紹昨天在公共汽車上,媽媽手記被偷,以及眾人幫忙抓小偷的事情。小朋友們聽得非常投入,並自發地加入討論。抓住孩子的這一興趣點,自然就產生了「生活中的防盜」的主題,這個教育內容源於幼兒的生活,又是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既可以滿足幼兒的需要,反映最近發展區的水平,又有助於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拓展孩子的視野,具有非常現實積極的意義。
二、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了解防盜的設施與方法。
2、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激發求知慾、創造力。
本目標從認知、能力、情感等多角度確立,內容涉及社會、健康、科學、美術等多個領域,力求「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
三、準備:
1、幼兒收集的各種防盜設施、方法的圖片資料。
2、介紹「電視監控」「報警系統」、「電子門」「保險柜」的錄象。
3、畫有「住宅小區、銀行、博物館、超市、幼兒園」的圖片。
4、紅色水筆人手1支。
5、實物投影儀1台。
幼兒收集資料的過程同時也是經驗準備的過程,教師在交代任務時,把自己納入其中一分子,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突出了孩子的主體性。但教師在準備時,著眼點在考慮孩子收集有難度的材料,同時儘量準備可以用不同的手段來展示的,如多媒體課件、錄象等較為生動的形式。
四、過程:
1、利用生活經驗引出課題
討論:你們家有沒有被偷掉過東西,是怎麼一會事?
(從孩子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孩子參與踴躍,描述繪聲繪色,興趣充分激發)
2、了解各種防盜方法。
(1)幼兒介紹自己了解的防盜方法。
(通過實物投影儀,幼兒把準備的圖片資料在電視螢幕上展示,並介紹給大家)
(2)幼兒布置展板,教師鼓勵幼兒觀看並相互介紹。
[活動前與家長的溝通非常有效,在家長的支持下,孩子準備的材料非常豐富:有各種各樣的門、防盜窗、貓眼、圍牆以及外牆上嵌著碎玻璃的照片;有從網上下載的從古至今形狀各異的鎖(包括指紋鎖、密碼鎖、插卡鎖)的圖片資料;農村雙重門的模型;密碼箱、鎖、家庭報警器等實物;在銀行工作的家長還拍攝了101運鈔車、全副武裝的防暴運鈔員的照片;公安家長提供了警車、警員的照片;外企家長列印了電子門、保安室的資料……]
(這個環節,有意關注幼兒個別差異,尤其是在活動前重點幫助了個別能力差的幼兒準備材料,使他們此時感受同伴欣賞與鼓勵,激發學習的欲 望。努力體現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實施發展的全面性與差異性原則,探索集體教學與個別化教學的問題。)
(3)鼓勵幼兒把知道的更多的防盜方法介紹給大家。
(在整個交流中教師注意歸類提升。如幼兒講到「捲簾」時,請大家介紹還知道哪些防盜門。)
(在交流中注重拓展。孩子講到電子探頭時,抓住話題討論展開,孩子從住宅小區——銀行、商店等公共場所——公共汽車等多方面思考,教師及時播放幼兒熟悉的新村內電視監控系統的錄象。並將拍攝的紅外線報警系統、電子門、保險柜在孩子講到相關內容時播放,用生動的畫面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並拓展視野)
(在交流中注重體驗。當孩子介紹家庭報警器,請他臨時安裝在活動室的門上當場演示;講到密碼鎖時,請幼兒猜密碼,感受密碼的奇妙功效。)
(在交流中及時生成新的課題。幼兒在討論電子警察時,有幼兒說到公路上的裝置,「這個電子系統的到底有什麼功能呢?」「公路上還有哪些裝置?」教師把這個問題還是拋個孩子,讓他們去探究,並作為一個新的課題。)
3、通過討論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1)「有了這麼多的防盜方法是不是一定安全了,為什麼?」
(2)「原來,小偷是會想盡壞主意偷東西,所以我們在平時生活中還要注意些什麼?」
(3)「如果我們真得發現小偷該怎麼辦?
(陳鶴琴先生認為:「兒童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而健康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屬點是提高幼兒的生活質量和保護自己的能力。這一環節的討論,旨幫助孩子養成隨手關門、上鎖、開門先看貓眼等健康生活方式,知道有情況先打110,提高安全意識。)
4、遊戲:設計防盜方案。
(1)鼓勵幾個小朋友結成一組,在新建的住宅小區、銀行、博物館、超市、幼兒園的圖紙上畫上不同的防盜方法。
(小組的共同探究,增加了更多的相互交流與協作的機會,在觀點的相互碰撞中豐富新的知識,從同伴那裡得到更多的信息、經驗,促進幼兒不斷思考完善自己的觀點。同時為了完成任務,幼兒必需作出合理的分工,獲得有益的經驗。)
(2)巡迴指導時鼓勵幼兒設計發明新穎的防盜方法。
(在開放的有準備的環境中,幼兒的創造力得以充分的展示,圖紙上的設計豐富多樣,有警犬等動物守門,更有高科技的觸報系統,有的幼兒還運用科幻動畫片的情節並加以獨特改良描繪出來)
5、活動延伸:
幼兒介紹自己的設計創造。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