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論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的觀察與思考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論文 關鍵詞:青少年 網絡 成癮 理性選擇
  
  論文摘要:文章論述了關注和認識網絡時代的青少年,積極改進學校 教育 是預防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最佳選擇,指出網絡生存的常態化對人類自身遺傳體質的潛在影響,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今天,上千萬的青少年網絡成癮者和近千萬接近成癮者存在的事實,說明網絡這一高科技產物在帶給人類社會巨大財富與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負面效應。如何認識和應對這一挑戰顯然是信息時代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
  
  一、網絡的發現功能與網絡成癮的原因
  
  青少年網絡成癮與網絡遊戲關係密切。而網絡遊戲是通過我們人性深處尋求交往與認同、刺激與娛樂、成就感以及追求自由與自尊的需求來實現的。網絡之所以吸引人甚至令人上癮,也正是因為它能帶給人們變幻莫測的「嶄新世界」。網絡通過它全新的吸引力,使參與者的個性幾近滅失。網絡誘因中最大的動因也許是由於我們人自身是一個複雜的理性和慾望的集合體。而發現或追求它本身能產生一種巨大的快樂感,當網絡遊戲帶給人們的興奮感漸成習慣、甚至無法被有效取代時,即可能成為不能自拔的網絡成癮者。適度的娛樂本身並不一定是件壞事。青少年偶爾迷戀於網聊、或沉醉於網絡遊戲,本都屬於正常人性之範圍。真正值得擔心的是那種過分的嚮往和迷戀,因為它將違背人類身體發育和智力成長的基本 規律 。
  每一次新技術革命,在一定意義上說都是我們人類對自身的再發現。同時也是對人類集體智慧和理性的考驗。網絡信息時代帶給我們的將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一個蒙昧的,成人可以不考慮孩子的願望和需求、甚至讓孩子們盲目服從的時代行將結束。對於東方文化而言、其意義和影響也許是深遠的。因此,重新認識幼稚與少年,重新認識網絡時代,重新認識成人社會的價值觀以及我們的教育看來已不容遲緩。因此,對於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的思考,其意義不僅體現於對「網絡迷戀者」這一特定群體行為和心理的關注,發現其普遍的教育學、社會學意義也許更大。
  關於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原因主要有「三說」:(1)「多因說」,指學校、社會、家庭、網吧,各自對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負有不同程度的責任。(2)「產業責任說」,指的是作為新型產業的網絡遊戲開發商、運營商和終端經營者的網吧,應當承擔起相應的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責任。(3)「三大缺失說」,則是由中科院心理所心理諮詢與 治療 中心主任高文斌博士提出,即:「父親功能」的缺失,遊戲缺失和同伴的缺失等,是青少年迷戀網絡的重要原因。以上「三說」角度不同、各有道理。就青少年網絡成癮是「多因一果」這一判斷來看,分歧較小。然而就青少年身體與心理成長的特點來看,應當說學校教育是諸多因素之中的重中之重。
  誠然,在青少年網絡成癮者背後有學校、社會、家庭等多個關係密切的影響因素。然而,究竟什麼是較有針對性的社會可控變量?究竟誰是管理邊界更清晰、更易於把握的社會理性因素?值得深入探討。
  在社會調控方面,政府職能部門主要是通過提醒、明示、引導、供給、鼓勵或禁止等政策措施來實現管理和調控的;家庭教育給予孩子的多限於以提供生存與情感支撐,傳遞諸如自保的、防範的、基本公德方面的常識等;而學校則是以傳播認知理性(包括新知識)或價值理性,也即是通過啟蒙與教化來實現管理和疏導的。就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而言,學校教育所擁有的時空優勢、專業技術優勢和同步進行學生動員與教化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不難看出,在學校、社會與家庭三者之間,與學校及社會監管相關的資源,其公共理性、社會理性之邊界更清晰,且可把握性更強。而在學校教育與社會引導(包括政府的發現與調控)兩方面比較的話,學校教育是一線的、常態化、專門化的公共性資源,因此,其時效性、可行性也更強。相比之下家庭教育雖然也是常態的、責任倫理明確的單元,但其在社會理性方面的確定性較差。雖然,這一判斷與傳統的家庭理念有些出入,但就日益一體化、 現代 化的人類社會而言,做出這一宏觀判斷也許不無道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學校教育的極端重要性。
  應當提及的是,2006年5月,由「團中央」、「少工委」、「中央文明辦」等六部委牽頭,有關研究機構、各大網絡媒體以及著名專家學者參與的「 中國 未成年人網脈框架工程性方案」正式出台。這是中國網際網路 發展 史上的一件大事,對於促進未成年人文明健康上網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也應該看到,如果沒有學校教育的配合,其長效性是值得擔心的。
  
  二、改進學校教育是預防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最佳選擇
  
  網絡迷戀如同其它形式的「路徑依賴」一樣,也是一種生命運動的慣性。要改變它非得生髮新的吸引力或助推力不可,這個「力」可以是外界環境要素的改變,也可以是自身認識的改變。自身認識的改變則主要取決於教育。以陶宏開教授等為代表的研究者,對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並且特彆強調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界,儘管素質教育已倡導了多年,然而真正起作用的卻仍然是「應試教育」為主的 考試 評價體系。教育理性、教育愛心與快樂教育的缺乏成為教育的「三大短板」。時下,教育的弊端與教育不快樂已成為大家的共識。究其原因,是因為應試教育和教育產業化風潮使得公共教育失去了公平、失去了大愛、失去了從容不迫與心平氣和,也失去了教育應該有的擔當。在今天的校園裡,即便是一些兢兢業業的好老師也難免不被過分功利的環境所同化。我們的教育離開真誠與關愛已經很久了。娛樂的理性化是網絡時代提出的特有的課題,如果中小學教育乃至大學教育,不能很好地發揮它應有的功能,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問題就難以得到緩解。印度著名 哲學 家、克里希那穆提說:「唯有正確的教育,才能為我們的問題和不幸,提供持久地解決方法。」
  在有效干預青少年「網絡成癮」方面學校教育應該是當之無愧的主力。美國網絡上癮中心執行主任金伯利·楊博士提出「五招並施」治「網癮」——「首先要讓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了解青少年學生上網成癮的危害,讓他們在學校里更好地規範和管 理學 生的上網行為;其次,在健康教育計劃中引入有關『網絡上癮症』的內容,讓學生能像防範酗酒危害一樣預防網絡上癮;第三,一旦發現學生有網絡上癮的苗頭,就應該多加疏導,並鼓勵學生找專業的顧問解決問題;第四,鼓勵學生髮展多方面的興趣,多參加校園團體和社會活動,避免與社會生活疏離;最後,應該圍繞網際網路這個主題鼓勵學生進行深入討論,讓他們知道網絡的益處和副作用」。以上「五招」的實施,無一不與學校教育的積極作為相關。也有的學者認為:「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家庭」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實際情況是不相吻合的,因此,釐清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功能性邊界,對於認識和預防青少年過度沉迷網絡是非常必要的。
  1.教育是理性選擇之源。理性是人類所特有的,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前提。在現代社會條件下,人類理性的養成愈來愈依賴於教育。無論教育過程、還是教育結果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公共教育的內在理性。網絡內容健康與否的識別,文明健康上網等均屬於理性選擇和理性行為,理當訴諸於教育。這裡的教育所指的主要是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比家庭教育帶有更強的社會公共理性。學校教育是每個孩童都必須經歷的階段,它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勿須多言。青少年成長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小學或中學渡過的。這一階段,他們遇到怎樣的學校、怎樣的教育、怎樣的老師對他們一生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其中教育的大愛或教育工作者的愛心,對於青少年的成長更是舉足輕重。其實在每一個孩子的心目中,都有一個他們尊敬和愛戴的好老師。有相當多的例子可以證明,教育的激勵或教師的關愛,在孩子成長中是多麼重要。生在網絡時代對網絡沒有興趣才是真正值得擔心的,適度或過度使用網絡本身就是一個理性選擇的問題。
  近年來教育改革的成敗,教育投入以及「教育產業化」的思潮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教育漸漸失去了它應有的理性,從容與愛心。關心孩子們的全面成長成了一種奢望。精英教育和應試教育,更是使大多數受教育的孩子被拋在教育者的視野之外。部分痴迷於網絡遊戲的未成年人,在一定意義上也是這種不健全教育所遺棄的結果。因而反思當下的教育,改變辦學思路應當是今後教育健康發展,使更多的孩子「回歸」校園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
  基礎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長中,是占據時間和精力最多的。它擔負著文明啟蒙和理性的承繼功能。每一代人都無法選擇他們所生存的社會文化環境,他們首先要被動地適應一切先在的生存文化系統,當然也包括網絡生存或娛樂方式。如果教育不介入的話,他們就只能聽信傳言或隨大流。教育引導對於孩童來說,應當是完整的,個體的知識感,道德感,是非感是在群體(學校)教育中實現的。
  但是,我們的教育在其功能和機制,特別是應試取向等方面無法適應一個民族全面的進步和全社會進化的要求。儘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培養和選拔人才的職責,然而不是通過更為有效的途徑培養人才,而是由犧牲一代或幾代人的「海選」來培養所謂的人才,應當說是嚴重的失職或不理性行為。不僅違背人類社會進化的多數準則,也嚴重忽略了未成年人「快樂成長」的原則。羅素說:「除了一些罕見的英雄事例之外,不論你選擇哪一種人生準則,它都不應該與快樂不相容。」看來、讓教育和學習成為一件伴隨孩子成長的快樂事情,也應提到日程上。而這可以大大增強學校教育對於大多數孩子的吸引力,使更多的孩子樂於校園生活,當然對當下的學校教育的改進也需要有耐心。但是我們期待教育能守望公平、播撒愛心、傳承智慧、為社會培養合格公民,應當不算過分。
  2.家庭教育功能的局限性。家庭,一般說來是提供感情與生存支撐的。在傳播知識與理性方面相對於學校教育來說處於弱勢地位。這主要是由於每一個家庭的 經濟 狀況,知識文化結構與精力配置都不可能完全適應不斷變革與發展的社會和成長中的青少年,這是其一。其二,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家庭,大多數是從赤貧中走過來的,生存的艱辛已經夠負擔了,我們無法在短期內改變其和諧狀態與生存狀況。其三,青少年從小學到中學約有70%以上的時間是在學校渡過的(除睡眠之外),高中更是達80%以上、甚至更多。其四,在未成年人網絡成癮的一些個案問題上,家庭教育難咎其職,比如家庭不和睦、教育不得法,使孩子產生了強烈的離心力,不出大的漏子已經是萬幸的了。然而在青少年一味地痴迷於網絡遊戲的「共性」問題上,大教育、大環境理當伴演更為重要的角色。當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物質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家庭的理性與文明,快樂與和諧也會 自然 而然地提上日程。目前、對於大多數尚處於打理生計階段的家庭,我們能指望它完成撫養、撫育、保持基本的和諧已經是較高的要求了。因此,在一定意義上說,家庭教育在大多數人的成長中,只能起到理性的補充作用。給社會提供健康合格的公民,應當更多的期待公共教育。應當說明的是:我們強調學校教育對於預防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極端重要性,並不等於說家庭教育可以無所作為。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