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體驗的內涵及其對營銷方式的影響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摘 要]隨著 時代 的 發展 ,體驗逐漸成為一種新的 經濟 形態,本文從營銷、心理和 哲學 的角度深入探討了體驗的深刻內涵,並就體驗對營銷方式的 影響 進行了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體驗 內涵 營銷
 
  
  隨著人類 社會 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經濟形態正日益進入體驗經濟時代,正如未來學家托夫勒20世紀70年代在《未來的衝擊》中所寫到的:幾千年人類經濟發展的總 歷史 將表為三個階段,即產品經濟時代、服務經濟時代和體驗經時代。服務經濟的下一步是走向體驗經濟。在體驗經濟的時代背景下,消費者的行為會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和趨勢(劉鳳軍,2002),對 企業 的營銷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體驗的內涵
  (一)營銷意義上的體驗內涵及其維度
  1.體驗內涵
  Holbrook & Hirschman(1982)認為,消費是「新奇、感覺與愉悅的流動過程」,是由消費者「主觀評價的美學評估」、「情緒感受」、及「抽象意義」等構成。因此他們主張消費體驗的產生,除了傳統理性認知層面的影響外,還包括消費者的主觀意識及情緒狀態因素。約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爾摩在《體驗經濟》(1999)中認為:只有當企業以商品為道具、以服務為舞台引來顧客的時候,體驗才得以產生。並且只有當顧客願意為這類體驗付費時,體驗本身才可以看成某種經濟上的給予。為此,他們將體驗定義為:「人們以個人化的方式來度過一段時間,並從中獲得過程中呈現出的一系列可回憶的事件。」美國營銷專家斯科特.羅比內特在《情感營銷》一書中下了一個簡潔的定義:體驗是公司和客戶交流感官刺激、信息和情感的要點的集合。
  2.體驗形態的劃分
  體驗形態的劃分,對於體驗營銷的 理論 和實踐都很重要,但是 目前 還沒有較為一致的看法。
  約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爾摩在《體驗經濟》中提出了一個 分析 模型,他們考慮了兩個方面:人的參與程度(橫軸,消極與積極),表明是否直接影響表演;第二個方面是聯繫的形態(縱軸,吸收和進入),它使消費者和事件成為一個整體.以上的組合,將體驗分成4種形態:娛樂(積極參與/吸收), 教育 (消極參與/吸收),逃避現實(積極參與/浸入),審美(消極參與/浸入),這四種形態及其混合 應用 ,可以構成體驗創作的豐富空間。
  美國體驗營銷專家施密特教授,從心 理學 角度提出另一個模型,施密特把不同的體驗形態看作戰略經驗模塊,它們同大腦模塊一樣,有其內在的結構和原理.他認為,根據大腦有具有不同功能的模塊組成的概念,體驗可以分為5種形態:感覺、情感、思維、行動和關聯,他們各有其獨特的構成和處理程序,構成體驗營銷的框架。從以上兩種模型來看,《體驗經濟》中體驗的劃分有比較明顯的「體驗創作」傾向,而施密特教授的劃分從個人心理學和美學角度談得更為深入,則適用於體驗設計。
  (二)體驗內涵的心理學分析
  在心理學中,前蘇聯心理學家瓦西留克和美國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對體驗都有過 研究 ,瓦西留克的體驗是指人在度過這樣或那樣(通常是艱難)生活事件、情況時,恢復失去的精神平衡的一種特殊的內部活動和工作。馬斯洛則提出了「高峰體驗」的理論,它是指人在高峰時刻的情緒體驗,即「創造自由或自我實現所給人的最高喜悅」。
  一般來說,心理學家認為人類意識包含感性和理性兩個方面及四種不同功能,即感覺直覺情感(以上為感性因素)和理智(理性因素)。如果能使上述兩個方面的心理因素均衡地產生作用,那麼就能獲得良好的體驗效果,首先是感覺,感覺是一種簡單層次的心理過程,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主觀反應,按照感覺的屬性,一般分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它屬於右半腦功能。其次是直覺,右半腦還有一種功能,就是直覺。直覺跟邏輯思維相對立,常常通過衝動的行為表現出來。第三,情感是影響人類行為的另一種重要因素,右半腦主管人的情緒、快樂、恐懼、憤怒、悲傷和愛情。第四,理智思考功能以理性和邏輯為基礎,通常被認為是左半腦的活動,左半腦專門負責分析推理 計算 和其它邏輯思維過程,理性和邏輯可以產生強大的說服力,從而影響購買行為。
  (三)體驗內涵的哲學分析
  1.西方國家相關研究
  「體驗」概念在西方哲學史上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認識論階段、本體論階段和解釋學階段。體驗概念的發展有兩個特點:隨著體驗概念的發展,體驗的主體性精神一步步凸現。體驗是一種主體行為。在體驗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主體而不是對象。在體驗概念發展的這三個階段中體驗始終與生命緊密相連,體驗的 內容 就是生命。正如海德格爾所指出的那樣:體驗始終意味著歸溯關係,也即把生命和生命經驗歸溯於「我」。體驗指的就是表示客體對於主體的歸溯關係。就連人們常常討論的我--你體驗,也在形上學的主體性領域內。
  我們可以把「體驗」視為 現代 西方哲學領域出現的一種新的思維方式,「體驗」思考的是生活的意義和存在的真理。體驗之思不是從邏輯的觀點看世界,而是以內在的心靈去體悟世界;體驗之思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像理性那樣成為謀取甚種外在目的的工具和手段。體驗之思是一種詩化思維。我們也可以把體驗視為一種詩化的生活方式,它的神聖使命就是要改變人們的生活態度、生活信仰和情感.
  2. 中國 傳統文化中關於體驗的研究
  王陽明的體驗美學。王陽明作為一代宗師,他的心學博大精深,影響深遠。作為其心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的美學,高揚人格精神,強調個體生命的存在價值,具有典型的體驗性質。可以說,王陽明的美學就是體驗美學.正是這種體驗美學,使王陽明在中國美學發展史上具有了一種獨特地位。
  王陽明的心學的內在結構是良知和致良知經由知行合一而構成的。「致良知」就是變本然的知為主體意識自覺把握的知的過程,也就是他所說的「知行合一」。在這一「致良知」的過程中二王陽明強調認識主體生命意志和情感投入。主要表現在:「致良知」是對「無一息之或停」的天道和作為人聯意識歷史積澱的《六經》等的動態認識過程。這裡擁要求認識主體要有歷史感。同時,也表現在「致良知」是主體澄靜體悟的情感心靈活動。隨著認識能力的提高,人們對社會、人生的認識也就有一個「再體到深處,日見不同」而覺「有滋味」的不斷深化過程。因此,「人若復得」「良知」,「完完全全,無少虧欠,自不覺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間更有何樂可代」,王學的這種體驗性質使其具有濃厚的審美意味,並逐漸使其心學的道德本體的倫理學趨向於情感本體的審美學。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