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地方高等學校科學定位問題的探討(1)論文

2023年08月26日

- txt下載

高等學校的科學定位是關係到高等教育的質量、結構和效益,進而關係到經濟、科技、文化和整個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高等學校科學定位的內涵包括:
(1)辦學方向和目標的定位,這是高校在整個社會大系統中宏觀位置的選擇,即高校在當代經濟、科技、文化及整個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中如何確定自身的目標和方向;
(2)辦學類型和層次的定位,這是高校在整個高等教育系統中位置的選擇,即高校對培養人才的結構、規格和模式的定位;
(3)辦學水平和特色的定位,這是學校在其自身生存和發展空間中位置的選擇,即高校在學科設置、專業結構、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定位。本文從這三個方面對地方高校的科學定位 進行探討。
1.辦學方向和目標的定位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具有社會性和生產性雙重屬性。高等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崇高社會公益事業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主義的高等教育更應如此;同時高等教育具有培養人才和出科研成果,即提高生產力和轉化為生產力的功能,因而具有生產屬性。
隨著知識經濟社會的來臨,人力資本和科技進步已成為主要的生產要素,高等教育的生產屬性越來越凸顯。正因為高等教育具有雙重屬性,所以必然與經濟振興、科技發展、文化傳承、社會進步緊密聯繫、互相促進、融為一體。
從根本上來說,「育人」始終是高等學校最基本、最重要的職能;同時高校是知識創新和傳播,技術創新與應用的基地,因此高校必須把培養人才、發展科技與積極參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為經濟與社會發展作貢獻。 在當前的高等教育快速發展和深化改革中,地方高校首先應轉變觀念,理清思路,牢固樹立緊密結合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功能觀。
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合作是當今世界並行不悖的發展潮流。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縱深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趨成熟。
市場經濟區別於計劃經濟最重要的特徵就是發展區域經濟。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了加強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思路,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有效發揮中部地區綜合優勢,支持中西部地區加快改革發展,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鼓勵東部有條件地區率先實現現代化。
因此作為地方高校的辦學方向和目標的定位,就是應該為適應和促進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這既是時代發展對地方高校提出的歷史使命,也符合當代高等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地方高等院校在強調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中,更應強調其本土性,堅定不移地在培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急需的人才,加速科技向當地轉化,優化當地資源配置,形成當地特色優勢產業等方面做出應有貢獻。
尤其是要在西部大開發,發展中西部經濟這場具有歷史意義的大戰役中,在各地「科教興省(區)」、「人才強省(區)」的戰略實施中一馬當先,衝鋒在前。地方高校只有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才能尋找到自己的落腳點,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只有通過推動區域經濟社會飛躍發展來培育高素質創新人才,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才能實現自己上新台階、達新水平、出新效益的發展目標。
2.辦學類型和層次的定位 高等學校改革和發展的核心問題是人才問題。高等學校的辦學類型和層次的定位主要是對人才培養的規格、模式的類型和層次的定位。
當前對地方高校培養人才的規格和模式提出的要求突出表現在多樣化和應用型兩個方面。 一是多樣化。
這是由於:第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高等教育必須培養多種層次、多種類型、多種規格的人才,以滿足社會發展多樣化的需要。第
二、隨著國家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階段走向大眾化教育階段,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向多樣化轉移。第
三、為適應市場經濟和大眾化教育的需要,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必須探索專業與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以及教學管理的多樣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鼓勵學生個性的發展。為了適應多樣化的要求,必需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高等教育體系。
地方高校在資金來源、專業構成、人才培養、管理體制等多方面建立多樣化、多層次的模式。 二是應用型。
隨著世界產業結構梯度轉移,「中國要成為世界工廠」已成為事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的洗衣機、彩電以及食用油等60多種產品的產量已居世界前茅。
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的信息配件產量已占到世界生產總量的10%以上。2003年5月,出口美國的「中國製造」已超過「日本製造」。
中國因素在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在我國向世界製造業大國邁進的過程中,人們清醒地認識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性,而我國現在能夠熟練地掌握各類先進機器設備性能和先進技術的操作工序的高級技工卻鳳毛麟角,「高級藍領」稀缺已成為制約「中國製造」的一大瓶頸。
因此我們應抓住經濟改革和結構調整的戰略機遇,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新發展、新突破,深化產學合作和推廣訂單培養,為現代製造業、服務業培養大量的應用型、技能型緊缺人才。 我國高等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規格歷來分為專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個層次,近年來參照國外的分類,結合我國的實際,筆者傾向於將高校分為研究型、教學研究型、教學為主型和教學服務型四種類型。
這四種類型的高校的職能都是以育人為本,教學、科研和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三大功能協調發展,只是在培養人的層次上各有側重,科學研究和為經濟社會服務所占比重有所不同。研究型大學是以理論創新、科技創新為主,為社會培養大量的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
它以創新性的知識傳播、生產和應用為中心,以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培養高層次拔尖人才為目標,在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科教進步、文化繁榮、國家安全中發揮重要作用。教學研究型高校是指有一定的理論創新、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大量的專門人才和一定數量的拔尖創新人才,教學與研究並重。
教學為主型高校主要是培養大量的專門人才和發明、推廣應用技術人才,以教學工作為主,同時積極開展科研。教學服務型高校主要為本區域培養大量高素質的技術應用人才。
高等專科學校和高等職業技術院校都屬於教學服務型,高職一般為專科層次。顯然,地方高等院校,尤其中西部地區的地方高校除少量的屬於教學研究型外,絕大部分應定位為教學為主型和教學服務型。
除了教學研究型和少量的教學為主型的地方高校進行適量的研究生層次教育外,主要進行本科層次或專科層次教育,實現以應用型為主的人才培養多樣化。 3.辦學水平和特色的定位 任何一所學校要全方位全面發展都是難以做到的,地方高校尤其如此。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辦學規模的進一步擴大,高校的招生將逐步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因此,地方高校必須找准學校在所在地區經濟社會中的位置,並瞄準這個位置,對自身的教育資源進行優化組合,揚長補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持之以恆,辦出自己的特色,辦出自己的水平,才能確保學校健康、穩定、持續發展。 通過教育資源的優化組合形成自身特色和優勢,主要是指對學校的教學設施、師資力量、學科專業、管理水平、資金投入、歷史沿革等內部要素在學校的改革發展中進行科學組合與合理配置。
主要體現在:第
一、學科定位。確定其骨幹學科在本地區或全國同類高等學校中的優勢地位,培養有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高層次人才,以保證學校在人才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位置。第
二、高等學校科研創新、發展特色的定位。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如科研實力、學科優勢、資金來源和籌措能力以及學科帶頭人的素質、才能等選准主攻方向,找出自己的優勢,突出自己的特色。第
三、服務區域定位:要鎖定本校在功能上的合理區分,是以本地區為首選服務對象,還是以本省、跨省或全國為服務對象。總之,要做到各種教育資源的最佳組合,學校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有機統一。
高校學科設置和專業結構的選擇是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和形成學校辦學特色的關鍵,每所高校都應努力發展具有特色和水平的學科和專業,作為學校發展水平的標誌和提高學校辦學效益的基礎。要特彆強調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和特色。
特色就是競爭力,特色就是戰鬥力,而且,這種特色一定是要有優勢的特色。確定本校的特色學科要依據以下幾個原則:①面向區域經濟支柱產業,發展重點學科;②面向新興產業,發展新興前沿學科;③面向社會全面發展和文化傳承,發展人文學科;④促進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共同發展,交叉互融,發展邊緣交叉學科。
開展應用科學研究,進行技術創新、技術推廣和應用、著力推動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是地方高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的主攻方向。地方高等學校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職能,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這種作用最主要表現之一為地方高等學校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科技創新中心。因為:①科技創新是高校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服務和貢獻的主要職能之一;②科技創新是加強學科建設、增強學術實力的根本措施;③科技創新是培養、鍛鍊學科隊伍的必由之路,是增強學校經濟實力的主要途徑。
高等學校歷來是科技創新體系中的重要力量。地方高校主要任務是促進技術創新,將國內外的先進技 術轉化為當地經濟發展的現實生產力。
地方高校要努力成為地方應用研究的主力軍、高科技產業化的生力軍,成為各地新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力量。大學科技園要成為各地高新技術產業的孵化器和輻射源。
高等學校應自覺地樹立起以區域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增強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功能,發揮優勢,形成特色,為區域經濟發展作出自身特有的貢獻;同時,高等學校在與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結合的過程中也必然會實現自己的價值,培育大量地方急需的創新人才,增強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換的能力,提高自身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