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風箏》教學反思

2023年11月07日

- txt下載

《風箏》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風箏》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風箏》教學反思1


  《紙船和風箏》以生動的語言,向小朋友們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裡和藍藍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紙船和風箏帶去的問候、祝福、諒解和濃情,真正成了維繫、發展他們友誼的橋樑和紐帶。
  教學一開始就透過精美的課件創設出了美麗的童話世界,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為後面明白課文資料做好鋪墊。
  在教學中把「讀」貫穿始終,讀中感悟,以悟促讀。抓住了文中的幾句重點句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再透過讀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使學生讀出了意,讀出了形,讀出了情,讀出了味,把課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語言三者融為一體。
  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是低段孩子不太容易做到的。我在教學中抓住情境體驗。如抓住「樂壞了,祝你幸福」等語句,透過問題「你在什麼時候感到幸福,你吵架後有什麼情緒」讓學生體驗情境,明白文中主人公的思想和情緒。
  在小熊和松鼠吵架的時候我還配上了音樂,讓學生體會好朋友吵架時難過悲傷的'情緒,范讀後再指導學生讀得慢一些,悲傷一些,學生讀的感情效果就會好很多。從而感悟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使學生學會容忍和諒解別人。

《風箏》教學反思2


  學校大力搞課堂教學改革,我們每一個人都全力以赴,想辦法按照「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模式進行課堂教學。《風箏》這課,看看我的課堂教學是如何體現學校目前的這種思路的。
  好的地方:
  導入的問題設計的比較巧妙,「你見過風箏嗎?見過什麼樣的風箏?你玩過風箏嗎?你們放風箏時心情怎樣?你們放的風箏是買來的還是自己做的?」這些問題正好與課文中的內容相關聯,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注重讓學生自瀆自悟。在學生讀了兩遍課文之後,讓學生說說課文都寫了什麼,學生大都能說出來課文寫了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緊接著老師範讀課文,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孩子們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怎樣,學生不僅能夠體會到孩子們的心情,還把文中的相關語句找了出來。
  注重課堂小練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道「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我抓住這句話,引導學生進行仿寫。「????????????????? 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 」。當時,孩子們的興趣一下自就被調動起來了。孩子們的生活真是太豐富了,孩子們的思維太廣闊了。「夏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游泳、打水仗。」「冬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堆雪人、打雪仗。」「春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女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編花環、戴花環。」「課餘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投沙包、干編號。」等20多種說法,真讓我眼花繚亂,我真的太佩服他們了。
  不足的地方:
  學生讀書的時候,老師最好同他們一起讀;在朗讀的指導上體現的不夠,指導朗讀太少;重點地方,還是應該精講;仿寫的指導上,缺少完整的一套思路,如:從季節、從方位、從一天的時間段等,給學生一個具體的方法。

《風箏》教學反思3


  《紙船和風箏》以生動的語言,向小朋友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裡和藍藍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紙船和風箏帶去的問候、祝福、諒解和濃情,真正成了維繫、發展他們友誼的橋樑和紐帶。
  在教學中,我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設置情境,注重朗讀的指導,進行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入「小鳥」這一角色,架起了師生之間交流的橋樑
  新教程指出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本課教學中,我設計了課文中本來沒有的小鳥角色,對教材進行了大膽創新。
  小鳥角色的加入首先拉近了學生和我的距離,我戴上頭飾親切地與小朋友們打招呼,相互問好,使師生關係一下子變得融洽,這種良好的師生關係為學習活動的展開做好了鋪墊。比如:當松鼠與小熊吵架後,心裡很難過,「小鳥」站出來主動要求傾聽他們的心事,在向「小鳥」訴說的過程中,學生已經深深體會和理解了小熊和松鼠的心情,理解了課文的內容。
  二、緊緊抓住「情」字,設置感人的情境,給學生以情感上的薰陶
  本課是一個小小的童話故事,我在教學一開始就通過精美的板畫創設出了美麗的童話世界,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更巧妙的是,我讓學生戴上自己做的頭飾,來扮演這童話王國里的一個人物,使學生真正深入到課文中來,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為後面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課文一至六自然段寫了松鼠和小熊成為好朋友的經過,是情緒歡快的部分,配上輕鬆歡快的音樂進行感情朗讀;七至九自然段寫了兩個人吵架後各自的感受,是情緒憂鬱的部分,以悠傷的樂曲,一下子感染了學生的情緒,在這種氛圍中指導朗讀理解課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我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始終注意讓學生有豐富充分的情感體驗,理解了友誼的重要,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了一定的感受。
  三、注重朗讀指導,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訓練
  比如: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時,我讓學生找到了描寫小熊快樂的句子,學生一下子找到了「樂壞了」這個詞,我立刻抓緊這一個詞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先用換詞的方式體會「樂壞了」的意思,我又提出情感的要求,如「再高興點」「注意表情」等,使學生很快體會到了這種快樂的感受,朗讀自然就到位了。
  四、注重語文基本功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課文中出現了「漂、飄」,一個是風箏飄在空中,一個是紙船漂在水裡。我抓住這兩個音同意異的字進行語文訓練,出示兩個句子後,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藉機引導「飄」帶風字旁和風有關,是指飄在空中,而三點水旁的「漂」和水有關,指漂在水裡,我小結時指出漢字獨有的魅力,引起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好奇和熱愛,進行語文的薰陶。
  當然,這堂課上,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指導閱讀方面不到位,沒有達到預案的效果;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評價語,儘量做到語言優美、精鍊、情感真切,這要求自己要女里提高思想修養,生活的積累及社會閱歷。

《風箏》教學反思4


  《紙船和風箏》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文章以生動的語言,向小朋友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裡和藍藍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紙船和風箏帶去的問候、祝福、諒解和濃情,真正成了維繫、發展他們友誼的橋樑和紐帶。反思這節課的成敗,我想,無論是在實踐新的教學理念,還是在注重語文訓練,我都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成功之處在以下幾點:
  1、貼合低段教學要求,字詞學習落實到位。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教學環節。傳統的教學方法比較枯燥、單調,而且,當學生遇到形近字、同音字時更是容易被攪得一塌糊塗,經常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我在教學「飄」和「漂」時,這兩個字雖是同音字,但字義卻不一樣。我將區分這兩個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孩子們正因有了前面知識的積累,立刻發現了這兩個字的不一樣,有的說:我發現「飄」和「漂」這兩個字都有一個「票」字。有的說:我發現第一個「漂」和水有關,第而個「飄」和風有關。於是我隨機結合具體的語境,出示句子:體會了「飄與漂」的不一樣含義,還有的說:「漂」是多音字,我也隨機出示課前設想好的這個多音字,象這樣的隨文在具體的語境中感受詞語,還有很多,我不再舉例說明。
  2、充分利用簡筆畫,學生更深入地明白了課文。
  在教學《紙船和風箏》這課時,孩子們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後,為了更好地讓孩子明白山腳和山頂,我便在黑板上簡單勾畫出他們的位置。孩子們興趣高漲,學得主動,效果很好。
  3、設置感人情境,學生情感得到薰陶。
  我在教學中根據課文資料多次設置情境,使學生始終處於豐富的情感體驗之中。
  教學一開始就透過精美的課件創設出了美麗的童話世界,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為後面明白課文資料做好鋪墊。
  音樂的運用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特點,課文七至九自然段寫了兩個人吵架後各自的感受,是情緒憂鬱的部分,課件播放較為悠傷的樂曲,課文最後小熊和松鼠重歸和好,是情緒歡快的部分,配上簡單歡快的音樂進行渲染,使學生充分感受友誼給他們帶來的快樂。這些音樂感染了學生的情緒,在這種氛圍中指導朗讀,明白課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4、入「情」誦讀,層層感悟。
  以讀為本,發奮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讀是明白文字、體會情感的紐帶。「語文教學要回歸到讀上,所有的創新都應建立在讀好的基礎上。」
  (1)、把「讀」貫穿始終,讀中感悟,以悟促讀。抓住了文中的幾句重點句(1)「山頂上再也看不見飄蕩的風箏……」(2)「如果你願意和好……」)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再透過讀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使學生讀出了意,讀出了形,讀出了情,讀出了味,把課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語言三者融為一體。
  (3)、教學中抓住矛盾,體驗情境。
  如抓住「樂壞了」「他們再也看不到紙船和風箏了……」等語句,抓住矛盾,體驗情境,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5、拓展延伸,互送祝福,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在課即將結束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拓展環節,孩子們隨著音樂把祝福的話和小夥伴們分享,每個孩子都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他們樂於展示自己,他們更懂得關愛夥伴,他們的個性健康地發展。班上有個小朋友不留意右手骨折了,是另外一個孩子不留意撞的,撞了他的孩子是這麼說的:「彭博坤,對不起,是我不留意撞了你,給你帶來了許多不方便,我期望你的手趕快好起來,那麼你就能和我們一齊玩啦!」多麼誠摯的道歉,多麼另人感動的祝福。
  但課堂總是充滿了遺憾,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
  1、課堂教學設計得太滿。可能出於向學生們展示一個較為完整的教學流程,不影響完整的故事情境的思考,我的教學安排過於飽滿,使得最後很多環節沒能充分展開。也因此時刻分配不合理,整個教學過程顯得前松後緊
  2、應對低年級孩子,語速我也就應適當放慢。

《風箏》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觀察並模仿幾種動物的飛行,體驗韻律活動中的協調、交流、合作的快樂。
  2、根據音樂情景,學會用聲音、動作、表情表達情緒;
  3、分析全曲節奏並感知變奏。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幼兒掌握語詞並能角色扮演及律動。
  教學難點:將節奏重組使全曲變奏,並拍念出來
  音樂分析:
  兒謠《風箏與小鳥》共四段八句話,與詞中出現了四種飛行的動物(小鳥、蝴蝶、蜻蜓、蜜蜂),兒謠節奏感強,並能感受出音色和情緒的明顯變化(主要表現在語詞「真生氣」與「別生氣」。),CD中每句節奏均體現為xxxxxxx 。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好,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故事:有個小孩子,名字叫寶寶,春天來了,寶寶的媽媽爸爸要帶著他去郊外春遊去,寶寶玩得可高興了,他先和節奏寶寶寶玩遊戲,可是,寶寶太小,不會拍節奏,我們來幫幫他吧。
  1、教師出示十六宮格,請幼兒根據磁鐵排出的節奏摸拍。
  2、教師來拍節奏,幼兒用磁鐵貼出相應的位置。
  3、教師彈琴,幼兒感應節奏。(高音拍手,低音踏腳。)反思:大部分幼兒能夠聽辨教師拍的節奏,並且拍出相同的節奏,還能用磁鐵在十六宮格中貼出相應的節奏型,但是個別幼兒還學要教師和其他幼兒的幫助,他們對ta 和titi掌握得好,但是tiri-tiri就會聽成兩個titi。
  二、基本部分
  我們教會了寶寶拍節奏,寶寶可高興了。現在小寶寶拿出了自己的風箏準備放呢,郊外的空氣真好,寶寶抬頭看到了好多小動物在天上飛著,寶寶的風箏和他們還做起了遊戲。你們猜猜看他都看到遇到什麼動物了?
  1、老師放兒謠《風箏和小鳥》,請幼兒聽找語詞中的四種動物,老師出示圖卡,並介紹飛行特色。
  2、角色扮演
  小鳥:拿著彩條上下揮舞
  蝴蝶:手持紗巾,前後開合當翅膀
  蜻蜓:手臂伸直,左右傾斜飛舞
  蜜蜂:手縮起振翅狀
  反思:帶孩子進入動作創編環節中,本以為讓幼兒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得進行活動,不控制孩子那麼多的行為,讓孩子快快樂樂得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沒有考慮到環境對幼兒影響的問題,孩子當時特別的興奮急躁,老師需要花很大的功夫和時間去組織,老師沒能收放自如地控制幼兒得行為。
  3、肢體樂器拍奏
  (1)教師請幼兒傾聽兒謠,注意四段不同動物的語言,請幼兒逐句換音色,真生氣可以用跳或踏腳來表現情緒,別生氣可以用拍手或擺手等動作表現。
  (2)請幼兒一句語詞用兩種音色表現。
  (3)請幼兒兩人對話的形式對話。

《風箏》教學反思6


  活動目標
  1、欣賞沙燕風箏,了解其結構及美好寓意。
  2、嘗試運用青花紋飾裝飾沙燕風箏,表達心中美好意願。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已知部分青花紋飾的寓意
  物質準備:空白沙燕風箏、藍色勾線筆、金粉膠筆、白板課件
  活動重點:能夠遷移已有青花紋飾經驗裝飾沙燕風箏。
  活動難點:能夠根據自己的美好意願,選擇合適的青花紋飾裝飾沙燕風箏。
  活動過程
  一、視頻導入,感受春天放風箏的快樂。
  美麗的春天到了,你們看小朋友們在做什麼?(幼兒觀看視頻)你們和誰、在哪放過風箏?心情怎樣?
  二、欣賞沙燕風箏,了解其結構及美好寓意。
  1、了解沙燕風箏結構,知道沙燕風箏由頭部、身體、翅膀、腰節、尾巴組成。
  沙燕風箏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你們發現它的花紋有什麼獨特的地方?
  2、了解沙燕風箏圖案象徵的美好寓意。
  沙燕風箏的身上都有什麼圖案?你知道這些圖案都代表著什麼意思嗎?
  教師小結:古時候人們在沙燕風箏的膀窩、腰節和前胸、尾羽等處加上蝙幅、桃子、牡丹等吉祥圖案,寓意著幸福,長壽和富貴等美好的願望,將風箏放上天空,寓意著放飛夢想,希望能夠達成心愿。
  三、嘗試運用青花紋飾裝飾沙燕風箏,表達心中美好的意願。
  1、出示青花沙燕風箏,說說圖案象徵的美好寓意
  今天我還帶來了一隻青花沙燕風箏,你看它上面有哪些青花紋飾,說一說它的寓意是什麼?
  2、遷移孩子已有青花紋飾經驗,再次感受圖案象徵的美好寓意。
  你們還知道哪些青花紋飾有著美好的寓意呢?
  3、出示操作材料,引發幼兒討論。
  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沙燕風箏,你想用什麼樣的青花花紋來表達什麼美好意願?(同伴討論)
  4、幼兒自由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展示作品,同伴評價
  1、將幼兒作品懸掛在空中,幼兒自由欣賞
  你們喜歡哪只風箏?說說為什麼喜歡?
  2、重點介紹作品表達的美好寓意
  你的這隻風箏上的圖案代表什麼美好寓意呢?
  教學反思:
  《風箏》這一活動,其目標主要是讓幼兒在欣賞風箏的基礎上,感知風箏圖案的對稱美;能利用對稱的方法來裝飾風箏。這次活動的重點放在對稱裝飾上。在此次活動開展前,我就組織幼兒開展了收集風箏、放風箏等活動,為本次繪畫活動作了鋪墊。
  在作畫前,我還是先讓幼兒欣賞風箏,並在觀察欣賞之後,交流自己的發現,有的幼兒觀察十分仔細,有快就發現了其中的秘密:風箏上的圖案是左右對稱的。於是,我就向幼兒重點介紹對稱裝飾的畫法,讓幼兒清楚的了解對稱法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讓幼兒說說自己看到過的風箏圖案,滿足了幼兒自我表達的願望。幼兒發言積極,氣氛十分活躍。在看看,講講中,幼兒對風箏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接下來的創作做好準備工作。在作畫過程中,幼兒能運用對稱法來裝飾風箏且此方法掌握得比較好,達到預期的效果。但在活動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活動前給幼兒提供的圖形存在局限性,限制了幼兒的思維及創作空間;幼兒間存在著個體差異,實物風箏的提供,對部分幼兒的創作有所限制,有的幼兒只是模仿,缺乏創造意識。有的幼兒想的很好,但能表現出來的卻是很少。
  繪畫是幼兒表達心境的一種形式,也是對於自己感受生活的一種體現方式,所以,美術教育應重在親身感受的體驗和個性的表現。在今後的美術活動中,我將從幼兒實際出發,提供適宜的材料,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美術方面的指導,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表現力。

《風箏》教學反思7


  《風箏》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分析:
  《風箏》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親情是人世間最真摯最純美的感情,魯迅的《風箏》就是在溫馨與和美中,在矛盾與衝突中展現濃濃的兄弟之情。它講述的是「我」童年時因為風箏與弟弟發生了一次無法補過的誤解和衝突,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愧疚。細讀作品,作者的立意既有魯迅的兄弟之情,也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所以本文的重點難點定為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二、學生學情分析:
  《風箏》面對的是一群成長在無憂無慮的20世紀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在他們認為親情就是溫柔的話語,是細心的呵護,是鼓勵與支持,是牽掛與思念;再說,這是學生進入初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識準備。所以受經歷與知識積累水平所限,對這篇通過矛盾與衝突展現親情的文章要達到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難度。另外,還考慮到剛進初中的學生對難學課文學習注意力容易分散,產生學習疲勞,且按學習能力、感悟能力區分又有幾個不同的層次,所以教師必須做到兼顧全體,合理設置教學目標,靈活安排教學過程。
  三、確定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學習必須強調和協調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協調發展。因而我從三方面擬定了本文的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按圈點勾畫的讀書方法,積累「虐殺、苦心孤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蘊含的濃濃親情。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
  究性學習。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討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悟親情的含義,感受文中濃濃的手足之情;學習作者嚴於自省、知錯必改的情操與美德;了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2.教學重難點
  本文的重點放在對「精神虐殺」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體驗文章主旨上;將有創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為教學的難點。
  3.課時安排及學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思想的深邃,選材的精巧,結構的別致,加上語言運用的高超藝術功力,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我在教學上安排兩節課的時間,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積累文中重點詞語,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提出疑難問題;第二課時多角度、有創意地探究疑難問題和理解主旨。
  4.學法指導:
  學生:
  ①反覆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字詞,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並製成問題卡片。
  ②從網上或圖書館查閱魯迅的資料,了解其生平、作品及風格,製成卡片,準備交流。
  ③預習課後練習一、二,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教師:
  ①製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包括風箏的圖片、歌曲。
  ②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有關魯迅的文學常識及疑難問題,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③問題情境的設計儘可能讓每個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
  四、教學用具:運用多媒體網絡資源及利用圖書館館藏資料。
  五、教學思路:
  1、整體設計思想:按照總-分-總的思路安排教學步驟。
  先整體感知課文,再探究一個個局部性的疑難問題,最後進一步理解全文主旨。在預習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利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在課堂上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與作品對話、與學生對話、與教師對話、與作者對話,體現課堂民主、師生平等對話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原則:變一言堂為眾言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新學習等等。
  2、教學方法的確定:針對本篇課文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選擇和組合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激情引趣,朗讀法感知文本,圈畫法品味重要詞句,創設問題情境法來啟迪思考;「自主質疑、合作探究、討論表演」等多種訓練手段滲透在課堂教學中。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策略或方法:首先,從質疑開始。這篇課文難點較多,正是探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要讓學生預習時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先把問題統統提出來,再整理一下,有步驟地探究。
  其次,引導學生聯繫語境探究疑難。有些句子之所以難懂,是因為跟常情不合,但是聯繫語境便能解讀。最後,設置一個典型環節——合作表演。這篇課文思想深刻,主題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主題,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除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還創設了一個與作品中與人物對話的活動。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品。
  (1)播放歌曲:由歌曲《三月三》引入:「又是一年三月
  三,風箏飛滿天,牽著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電
  腦課件展示,有聲有形,引發學生對放風箏的美好感受的回憶。
  (2)互談感受:前後左右自由互談兒時放風箏或玩其它遊戲的情景和感受。
  (3)引入正課:風箏或其它遊戲帶給你們以無盡的夢想和快樂,如果有人剝奪你遊戲的權利,你會有什麼感受呢?今天我們學習的《風箏》,就是作者回憶自己和弟弟小時候圍繞風箏發生的誤解與衝突。那麼,就先讓我們走近文壇巨匠魯迅先生的兄弟之間,來了解一段關於風箏的故事吧。(投影課題並出示目標:見課件)
  (4)了解魯迅及作品:課件展示魯迅生平、作品;學生自由朗讀,並對照卡片做筆記。
  (二)整體感知,朗讀思考。
  (1)檢查預習,訂正字詞。(見課件)
  (2)聽讀課文並感知(課件展示,課文配樂配圖朗讀。)
  【課件顯示問題:】 a.這篇課文回憶的是什麼事情?請你概述一下。 b.聽讀課文以後,你有哪些感受?
  (可從「我」的角度,也可從小兄弟的角度談。)
  學生討論回答,學生間相互評論、補充。 (教師可針對學生不

《風箏》教學反思8


  活動目標:
  1、學會放風箏的基本方法,樂於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享受大自然的樂趣,樂於與朋友合作放風箏。
  3、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教師確定放飛的地點,時間、通知各小組幼兒帶上自己製作的風箏、帶上修補的工具,如剪刀,膠水,紙,繩子等
  活動過程:
  1、確定地點要開闊和安全。
  2、與幼兒討論怎樣才能放飛風箏,確定風向風力。
  3、每小組幼兒互相協作放飛風箏。若有某小組幼兒的風箏不能起飛,組織大家討論風箏不能起飛的原因(骨架太松,不對稱,尾巴輕等問題)。
  4、鼓勵幼兒探索解決的辦法,並對風箏進行改進。
  5、教師對活動進行總結,並誇獎幼兒的表現。
  活動評析:
  幼兒們爭先恐後的去抓風箏線,放風箏的熱情很高。教學反思:
  幼兒學習興趣高,師生互動較融洽,完成了此次教學目標。
  幼兒在動手製作風箏的時候,老師沒有關注到個別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
  【活動目標】
  1、教會幼兒放風箏的正確方法,體會其中的樂趣,練習快速跑。(重點)
  2、學會按一定的規則放風箏。
  3、培養幼兒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學習協調與他人的距離。(難點)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活動準備】
  三組幼兒、斜坡跑道、自製風箏六隻、獎品。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活動幼兒的全身:頭部、上肢、下肢、腹背
  教師用語:春暖花開了,我們來學學花草樹木在風中點頭、搖晃的姿勢好嗎?
  2、練習追逐跑,為放風箏做身體上的準備。
  二、基本部分
  1、請六名
  幼兒放風箏,讓幼兒嘗試錯誤。
  教師用語:春天到了,你們自製的這些風箏真漂亮,我們來放風箏,好嗎?
  幼兒放風箏
  2、就幼兒在放風箏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學習正確的方法。
  提問:他們六個人誰的風箏放得好?誰的風箏沒有放起來,為什麼沒放起來?怎樣才能讓風箏飛上去?
  幼兒討論
  小結:起跑前,一隻手臂伸直上舉,放出一段線,抓牢線。快速奔跑,讓風速將風箏托起。
  3、請第二組幼兒再次嘗試,就秩序問題再討論。
  提問兩位相互撞擊的幼兒:你們撞到對方後,疼不疼?你為什麼會撞到別人?用什麼方法可以避免與人相撞?
  討論
  總結:從斜坡的右邊跑上去,從左邊跑下來,這樣就不會兩人迎面相撞了解。奔跑時,注意前面小朋友,與他們保持適當距離,當前面的人停住時要能及時剎住腳步。
  4、提問:如果風箏被樹枝刮住了,怎麼辦?怎樣可以避免呢?
  5、請第三組幼兒嘗試按正確的方法和秩序放風箏。
  6、放風箏比賽。請三組幼兒中出現問題較多的幼兒進行比賽,觀察他們是否真正掌握了正確的方法。為放得好又遵守規則的幼兒發獎。
  7、總結?今天你們放風箏,玩得開心嗎?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不但可以玩得開心,還能避免許多的危險。既玩到了又保護了我們自己。今後在晨間體育遊戲時我們再來比賽,看誰的風箏放得好。
  三、結束活動
  放鬆整理:學風中的蒲公英自由地隨風飄回教室。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我從幼兒喜歡的活動——放風箏貫穿始終,環節清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第一環節由幼兒感興趣的放風箏活動引入談話,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第二環節讓幼兒觀看小朋友放風箏時因為不注意安全或放風箏的地點不對而發生事故的情景,從而體會到放風箏時因為不注意安全或放風箏的地點不對所帶來的後果。第三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主要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幼兒總結出放風箏時應該要注意的事項及放風箏地點的選擇等,達到了本次活動預定的目標。因整個活動用故事貫穿,並伴隨著多媒體的演示,所以幼兒的興趣特別高。所以我覺得本次活動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肯定。1、內容貼近生活。2、形式靈活,為幼兒提供充分討論的機會,教學過程輕鬆有趣。因此活動效果很好,幼兒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風箏》教學反思9


  《紙船和風箏》是一個感人的故事。紙船和風箏帶著問候,帶著祝福,帶著諒解,帶著濃濃的真情,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誼長橋。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維繫、發展他們友誼的紐帶。而故事的動人之處在於,當松鼠和小熊因為一點小事吵了一架之後,他們表現出的內心的失落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的方式和感人場面。
  教學生字詞時,我重點指導學生學習「風箏」,讀好輕聲。在指導學生學習其他生字時,我先讓學生自己把生字讀一讀,不會的請教同桌或老師,然後通過開火車讀生字詞的形式,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最後,我再把「抓住、幸福、扎風箏、願意」當做重點,以多種形式反覆地讀,例如:1.開火車讀,讀對了大家跟著讀;2.男女同學比賽讀,3.指名讀。經過強化記憶,學生掌握得比較好。
  教學課文時,我通過畫圖、言語描述創設了情景,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並指導學生從書中找到畫房子的依據,使學生不但了解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而且學會了帶著問題讀書,用書本來解決問題。接著,我抓住三個讓松鼠和小熊高興的原因(收到紙船和風箏、收到松果和草莓、收到祝福的話)讓學生體會他們高興的心情,並且用換詞的方法理解「樂壞了」的意思。這時,有學生提出問題:「為什麼要送松果和草莓,不送其他東西?」,我便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課外知識,想一想小熊和松鼠最愛吃什麼,引導他們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庫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然後,我順勢而導,引導學生想一想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朋友。接著,我通過一個一個的小問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理解課文。學習完課文後,我設計這樣一個環節:後來,小熊和松鼠又見面了,它們倆會說些什麼呢?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初步理解了友誼的意義,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幫助。
  當然,這篇課文在教學時依然有很多不足,比如,由於教師朗讀水平有限,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比較吃力,要通過聯繫實際生活,反覆朗讀,才能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悟。

《風箏》教學反思10


  《理想的風箏》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美文,無論誰讀之都會為之感動,教完這一課,主人公劉老師對生活樂觀向上的態度,身殘志堅的高尚品德,對生活的不懈追求,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人感動。
  一、教室一詠三嘆,升華情感。
  教學時,我緊緊抓住作者的情感線索走進文本,走進劉老師的內心世界。「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里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粉筆字的手,放起一隻又一隻理想的風箏。」這句話是課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的情感線索。我每學完一板塊都回到重點句的激情朗讀,使整堂課一詠三嘆,曲折迴環,別有趣味。如此處理,精略得當,使文章的教學張弛有度,保證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享受到了學習的過程,學生的思維火花得以綻放,激情得以飛揚。
  二、品細節,悟情感。
  這篇課文篇幅比較長,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有效地學習,我抓住了劉老師的三件事:「笑談腿疾、轉寫板書、放、追風箏」來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品味文字,體會情感。達到了長文短上的目的,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長課短教,把複雜的內容變得簡單明了,使冗長拖沓的教學過程變得便捷,使複雜多樣的教學方式變得簡單易行,這需要教師具有很高的教學素養。
  在教學「談腿疾」這一部分時,引導學生抓住劉老師的笑的神情和講的故事感悟劉的樂觀幽默的特點。並且抓住了學生聽故事後的情感變化「笑——酸澀——尊敬」,進行情感補白,更能深入地走進人物的內心,感受人物情懷。在教學「寫板書」這一部分時,引導學生抓住劉老師寫板書的動作:「撐地——離地——急速地一轉——轉向——轉向」來品味,通過老師動情地朗讀,讓學生想像情景後談感受就能入情入境,情動辭發。學生的感受也很深刻:不容易、感動、擔心摔了一跤,如果沒有想像怎能有這些真切的感受。第三部分抓住了劉老師放風箏的動作和語言,感受他的堅強、自信、熱愛生活的品質。
  三、注重朗讀方法的指導,潤物細無聲。
  好的文章需要品讀,更需要動情地朗讀。而在教學中,方法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教學時,我抓住文中描寫劉老師的細膩感人的句子朗讀,啟發學生口中讀出感覺,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
  四、注重寫法的指導。
  這是一篇很好的寫人的文章的範例。我注重讀寫結合,在注重內容理解的同時,不忘寫法的指導,不忘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如在教學時讓學生明白作者是抓住了劉老師的動作、語言、神態等細節來表現人物的品質的。抓住了「笑談腿疾、轉寫板書、放、追風箏」這些典範事例更能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相信一直進行這些寫法的指導,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會潛移默化地得到培養。
  當然,課後深深反思,也發現自己有許多不足之處,自己只感動於文章的優美,戀戀不捨地要與學生品悟許多細節,以致於教室時間不夠,前松後緊。教師還是講得太多,放手讓學生自我交流的時間缺少了。看來上課還是靠老師主觀情感控制太多,理性教育缺乏了。

《風箏》教學反思11


  最近參與學校競賽課的準備工作,試講兩次,總覺得這節課在體現新的課程理念方面還沒有突出的特點讓人過目不忘,這對於競賽課來說等於缺乏殺手鐧。關於開發課程資源能夠說一向是我關注的一個焦點,在我的示範課、日常課中體現不少,對增加課堂的信息量,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處理信息的潛質等都較大的作用,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與該理念的貫徹實施不可分割。《紙船和風箏》一課屬於二年級的課文,低年級的教學以識字、寫字為主,而我們這課時的選取定位是閱讀感悟,如何以課文為基點,適度開發課程資源是我幾天以來一向在思考的問題,深了,有假表演的嫌疑;淺了,是浪費寶貴的課堂時刻。
  翻了一些相關的資料,找到一些借鑑,但執教者不是自己,不成熟的意見還不便貿然試驗。
  這天W主任提了一點倒是給我啟發,也堅定了我的一些想法。
  開發課程資源的設計還是要站到相當的高度,落腳點卻要實,呈現給學生的方式是務必注意研究的一個問題,方式的適合與否,關聯到目標的成功實施與否。競賽課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真正學習的過程,知識潛質有無發展?(如思維的流向,語言的歷練)情感有無升華?預設與生成的處理?除此之外,還應思考課要有必須的觀賞性。這觀賞性首先來自教師全新的課程理念,要思考哪幾個環節是亮點,其次來自教師的機智和語言素質,來自學生的語文素養,也來自課堂使用的媒體。

《風箏》教學反思12


  《紙船和風箏》是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的一篇課文,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下面我結合課堂教學環節,談談我對這課書的教學反思:
  一、在愉悅的氛圍中,讓學生快樂的學習
  如果學生感到了快樂,那麼他們就會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所以,本課我力爭創設愉悅可持續型氛圍,讓學生樂學,積極投入其中。課前交流時,我們玩「你演我們猜」的遊戲。接著又出示:「山頂、山腳、小溪、紙船、草莓、風箏」等畫面,學生點擊相應詞語。識字中,學生認識紙船里的生字朋友,請出捉迷藏的詞朋友,於遊戲中自主識字,合作交流。在指導朗讀時,學生帶上頭飾進行表演,他們進入了角色,在讀讀演演中積累語言,自悟道理。布置開放型作業時,我激趣引入:「學了這個故事,你一定想對松鼠和小熊說幾句話吧!把你想說的話寫在折好的紙船上好嗎?」這樣,課堂自始至終都充滿了情趣,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其中。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以主人的身份學習
  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於是,我努力將這一理念體現在識字和閱讀教學中。
  1、自主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我先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再引導他們合作識字,交流方法。我說:「你覺得哪個字比較難記啊?」「誰有好辦法記住這個字?」通過循序漸進的識字過程,學生在自主、合作、遊戲中,識字能力有所提高。
  2、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東西,不是教師三言兩語就能強加給學生的。在朗讀方面,只有通過反覆朗讀,從朗讀時語氣的輕重緩急,聲調的抑揚頓挫,表情的喜怒憂傷中體味情感,獲得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受到薰陶。在學生朗讀課文時,我首先給學生范讀課文,特別是讀「松鼠和小熊友誼破裂」一段配上悲傷的音樂,給學生創設一種情景,使學生體會小熊和松鼠他倆為了一件小事吵架,友誼受到影響是多麼的傷心。再指導學生去讀,這樣學生自然就讀出感情,並讓學生模仿文中主人公的神態、動作,表演課文內容,這樣有助與學生準確理解詞句(例如對「漂流」和「飄蕩」的理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種教學方式通常能喚起學生主動參與的慾望,有利與發展他們的'思維和語言。
  再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做的不完善,今後應該改正:
  1、教學層次性體現還不夠。面對同一教材,學生的知識狀況、能力水平、個性特點、感悟能力等都有所不同,我在教學過程和練習設計中已有所體現,但必竟不夠。我想:如果從不同等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在各個教學設計中都加以體現,課堂效益可能會更高些。
  2、重視朗讀的訓練,忽視寫字的指導。
  3、時間分配有點不合理,造成前松後緊的課堂節奏。
  4、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學機智。
  與此同時,我也就在教學中的疑問提出自己的看法:
  1、表揚越多越好嗎
  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於是伴隨著「你真棒」「棒極了」的誇獎聲,學生們報以熱烈的掌聲。為了保護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出現了「好」聲一片,只要學生回答問題,教師一概以「不錯」「很好」進行籠統評價,而對學生的錯誤結論不加以糾正,模糊的概念不置可否,這實在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欠缺,不使人不想:表揚越多越好嗎?
  2、小組合作學習如何有效實施
  在新課程的學習中,我發現儘管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但在具體實施中還是遇到了一些困難。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有時各說各的,有的學生不善於獨立思考,不善於互相配合,不善於尊重別人的意見,也不善於做必要的妥協。這使我感到困惑:如何處理班級教學、個人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係,大班額怎麼組織合作學習?討論出現分歧怎麼辦?意見高度統一是不是好事?如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之中?
  教學的成功在於對自己的教學不斷地進行反思,抓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感覺發現問題,再去研究、解決這些問題,對自己的教學產生質疑,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不斷創新。

《風箏》教學反思13


  《去的問候、祝福、諒解和濃情。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維繫、發展他們友誼的紐帶。
  在教學中,我緊抓小熊和松鼠感情變化這條線,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朗讀中悟情理、品情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識字教學情意化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教學要注重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和習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我在識字教學中,利用課文內容中「風箏」這一主要元素,設置了放風箏送氣球的情境,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讓學生快快樂樂識字。如:把生字寫在風箏的圖片上,讓同學們說說識字方法,放飛風箏,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很高,識字的方法也很多樣。加一加、換一換、聯繫生活等等。放完風箏還送給學生兩個氣球作為獎勵,同時進行組詞練習。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好學、樂學,印象深刻。
  二、設置感人情境,給學生情感薰陶
  新課程改革提出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精神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為此,我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多次設置情境,使學生始終處於豐富的情感體驗之中。
  教學一開始就通過精美的動畫創設出了美麗的童話世界,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為後面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課文七至九自然段寫了兩個人吵架後各自的感受,是情緒憂鬱的部分,課件出示山頂、小溪空空蕩蕩的圖片,配上較為悠傷的樂曲,學生一下子被帶入了失去朋友的痛苦之中。
  課文最後小熊和松鼠重歸和好,是情緒歡快的部分,課件出示滿天飄蕩的風箏和紙船搖啊搖的動畫,配上輕鬆歡快的《友誼地久天長》音樂進行渲染,使學生充分感受友誼給他們帶來的快樂。這些音樂感染了學生的情緒,在這種氛圍中指導朗讀,理解課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三、入「情」誦讀,層層感悟
  以讀為本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讀是理解文字、體會情感的紐帶。「語文教學要回歸到讀上,所有的創新都應建立在讀好的基礎上。」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把「讀」貫穿始終,採用了自讀、范讀、讀中思考、讀中體會等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一步一步走向文中兩個小動物的情感世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課文中抓住了的幾句重點句,如抓住「漂呀漂」「樂壞了」「再也看不到……」「如果你願意和好,就放一隻風箏吧!」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同時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了「飄、漂」的含義。
  四、走進孩子,肯定成長
  在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中,師生都是以平等生命體的身份出現,自由地交流著自己的感受與意見,相互理解、相互欣賞,共同推進課堂教學的進行,一起讓生命共同成長。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對孩子由衷的評價,如「你的眼睛真亮!」「你真會讀書!」「你真是個快樂的小熊!」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同時,捕捉學生星星點點的智慧火花,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這節課中也有不太理想的方面,引起了我的思考。
  1、課堂教學設計得太滿。可能出於向學生們展示一個較為完整的教學流程,不影響完整的故事情境的考慮,我的教學安排過於飽滿,使得最後很多環節沒能充分展開。也因此時間分配不合理,整個教學過程顯得前緊後松。
  2、文本價值的把握不夠到位。本文的文本價值應體現為讓孩子樂於交友,並寬容地對待友誼。但這個主題體現得不夠明顯,是整堂課教學的一個不足之處。

《風箏》教學反思14


  三年級教學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在朗讀文本的基礎上體會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及寫作方法。所以在教學《風箏》一文時,我自己先讀幾遍,讓自己有對文章有更深的體會和感悟,並參考了大量的資料。因為「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在此基礎上,我深深體會到作者怎樣用樸實的語言把文中小夥伴的心情變化生動展現出來。那麼在教學中,我應該如何讓學生去理解、體會這一點呢。最後我決定以朗讀為突破口來挖掘文本。這就是在「讀」上下功夫了。
  第一課時教學比較簡單,就是引導學生識生字詞,然後反覆練讀課文,當然讀課文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至於使學生厭煩。在熟讀的基礎上,初步感知文意。所以第一課時重點放在「讀」上:讀生字詞、讀課文。
  第二課時教學要複雜多了。除了各段落的自由讀、齊讀,還進行指名讀,同桌交流讀,小組競讀等。而且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找關鍵詞語,在幫助學生體會心情變化,同時也積累了語言:①在理解「精心」一詞時,採用換詞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認真、仔細的意思,以此讓學生體會文中孩子們在做風箏時的認真樣。②在理解「憧憬」一詞時,採用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嚮往的意思。③在理解「千呼萬喚」「大驚失色」時,逐字理解意思,再整體解釋詞義。在這指導的同時,引導學生朗讀有關心情變化的句子,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細心體會。
  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朗讀精彩時,我都能給於一個鼓勵的微笑,當某個孩子膽小聲音微弱時,讓其他孩子給他鼓掌。看著孩子們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但就朗讀而言,學生的思想感情還沒有達到一定層次的時候,讓他們齊讀,效果會更好,充分體現團結的力量大。
  可以說本節課基本達到了我預期的目標,不過也有不足之處,如文章的細節挖掘得不夠;指導朗讀評價性語言較少,教學的有些環節不是很連貫等。這些都須要多磨鍊,多給自己敲敲警鐘,儘快適應一些規模較大、正式的課堂教學活動,在以後的日子裡爭取更大的進步。

《風箏》教學反思15


  我們的教材中,有許多「空白」之處,但無論是情境凸現、還是言猶未盡、無中生有,都為師生的互動交往創設了很好的空白。因為是空白,便有多種填充的可能,不同的生活經驗便會填充出不同的世界;因為是空白,面對空白,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感受體驗;因為是空白,學生的個性體驗有了呈現、發展的空間和領地。因為是空白,課堂教學便極易流動不居,不會一潭死水,各種情感體驗在一起碰撞交流,極易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感悟。語文課堂的交往活動,在某種程度上,便是師生依託文本,結合自身體驗,不斷尋求空白、填充空白、創造空白,並為學生留下空白。抓住了空白,也就找到了促進課堂交往持續進行的交往點。
  例如本冊教材《風箏》一課,風箏飛上了天,對於小夥伴們的心情,課文里只是說「我們快活地喊叫著,在田野里拚命地奔跑」,從中,可見小夥伴們是多麼地快活!不同的人去放風箏,心情肯定是不一樣的,即使都是快活,表現的方式也會不一樣,又該怎樣讓學生把自己快活不一的心情呈現出來呢?再如,該段最後一句話是這樣的:村裡人看見了,說:「放得這麼高!」初讀這句,覺得沒有什麼,再多讀讀,覺得這句話言猶未盡,只說了一半。村裡人這麼誇獎,放風箏的我們怎麼可能一點反應都沒有?作者沒有說出來的,便是很好的空白。聽著這樣的讚揚,放風箏的小夥伴心情肯定是不一樣的。在教學時便可進行這樣的設計。假如你就是放風箏的小夥伴,你聽到這樣的讚揚,會是怎樣的心情。學生的答案是多樣的,有的激動、有的興奮、有的自豪、有的覺得幸福……,這樣一來,同樣是放風箏,而不一樣的快活也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風箏飛上了天,會遇見誰呢?課文里沒有交代,但我們可以無中生有,自己根據課文可以設想。在教學中,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想像風箏飛上天后的神奇經歷。它也許會遇見飛鳥,遇見雲彩。天空中多了這樣一個新朋友,雲彩會高興地說什麼呢?飛鳥會怎樣跟它打招呼?學生的回答是精彩的,它們會把最美好的祝福、讚揚送給幸福鳥。有的說「風箏兄弟,你真棒,都高過雲朵了!」有的說「幸福鳥啊幸福鳥,你把我們的名字帶上了藍天,我要謝謝你!」有的說「你把幸福帶給了我們,你可要擔心啊,別被風颳走了」……創造性地挖掘教材的空白點並進行情景創設,得到的便是學生情感、思維與個性的創造性發揮。
  空白是有待師生去發現、填充的活動空間。為學生的情感、思維世界提供了廣闊且具多種可能的空間,在較大程度上將尊重文本、尊重學生、尊重教師三者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空白,依託教材,但卻不局限於教材,甚至超越教材。挖掘出了文本中的空白,就等於在課堂交往中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間。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在空白這一空間中有充分展現的自由,思維情感既有所依託,又沒有限制。文本中的空白,便是我們所尋求的這樣的空間。一個又一個的空白,可以讓課堂交往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而空白的流動性、生成性更可以讓課堂交往豐富多彩。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