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高校思政課教學藝術研究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高君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同時,高校思政課也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重要載體,因而大學教師在傳遞和表達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同時也要注意對高校思政課教學藝術研究,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將馬克思主義的源頭語言轉化為讓大學生更加樂於接受的課堂語言和教學內容。
關鍵詞 :高校;思政課;教學藝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理論必修課是當今中國高校進行科學「三觀」引導的主要課程,它具有傳授理論內容和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雙重功能,但是,廣大學生並不能夠對此類課程進行準確定位,即使是任課教師多次強調,學生也不能準確理解和把握;很多高校的這類課程都是大班授課、合班授課,一個授課班級可達一百人,甚至一百多人,老師上課只能泛泛地講,很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高校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課程和專業技術技能理論傳授的育才課程相脫節、育人課程與學生管理工作相脫節的現象。因此,高校教育各方面的不順暢也易使學生陷入困局。
大學生健康成長極為重要,它直接關乎高校教育成果,直接關乎各類社會目標的實現。進入新時期以來,高等教育面對的青年群體也在發生著顯著的變化。尤其是90後群體進入高校,他們較之以前的大學生有著諸多的新表現,有著諸多新的負擔與困惑。總體來看,大學生群體積極向上、不懈追求,樂觀活潑,前途光明。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發現許多令人擔憂的非主流問題,造成當今大學生的成長困局,並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這已是「客觀存在,我們不承認、不正視不行」。這些給當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不少難題,而高校思政課作為連接學生和老師的紐帶,對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學藝術不可缺少。
一、巧妙的轉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語言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語言藝術,都是來源於實踐,從實踐中不斷吸取真理的營養,大學生是潮流的代表,因此,思政課老師要注重結合校園文化把書本語言轉變為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把握好前面和後面兩個層次上的語言轉換技巧。首先,思政課教師要注重對文件、講話、教材語言中的核心要素充分吸收和消化,然後,再通過多種多樣合理的方式將自己吸收的內容轉化為大學生喜歡和願意接受的課堂語言和教學內容。這兩個過程是缺一不可的,如果在前一個過程中,對文件、會話等教學語言沒有深入領會和貫徹,那麼就會產生「消化不良」學生也不會喜歡,甚至產生排斥心理。如果後一個過程不能做到貼近學生,那麼學生也會索然無味,得聽且聽。
二、教學實踐與時代特徵相適應
目前,一些高校,特別是一本和二本學校,課堂上依然是以教師為主,整堂課都是教師講授理論,學生被動接受,教師講的津津有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提不起學習興趣,教與學嚴重脫節。究其原因,很多學生覺得這一類課程都很淺顯易懂,自學也能學好,因此學生缺乏積極性,上課容易走神或者乾脆曠課。而且大多數高校思政課,基本都是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環節;學生的實踐鍛鍊部分並沒有顯示出來,導致實踐成了走過場、走形式,最終還是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因此,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一元化,被二元甚至多元的想法所動搖。「堅持指導元化,不會妨礙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和發展上,我們強調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並不是單照搬它的現成結論,用它代替具體的科學用它剪裁豐富多彩的現代生活,而是強調要用它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分析問題、研究解決問題。」同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發揮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語言藝術,在觀察和闡釋歷史事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個人層面時就要準備好多手理論儲備和事實論據。堅持正面的立場充分利用各種例證和數據來說明事實的確鑿性,同時,要充分運用合理聯想的方式。中國的論辯術中一直都有「善譬」的傳統,對比與舉例永遠是一對說服效果的強力催化劑。
三、把教學過程社會化
馬克思說過,人的根本屬性就是人的社會性。學生上大學的目的就是希望學有所成、服務社會、實現自我價值、謀求幸福人生。人的能力是在社會實踐中獲得,而不是單純封閉在象牙塔內大徹大悟。所以說大學不是世外桃源,大學是個小社會,大學是大社會的縮影。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學必須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連接地氣,走進社區、農村、廠礦企業,理論學習必須和社稷民生相結合。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走進社會各領域參加社會實踐,進行社會調研,關注民生訴求。學院設立社會實踐獎,對社會實踐做得好的學生頒發獎品和獲獎證書,鼓勵同學參加社會實踐。實現課堂內外並重,理論實踐融通。
四、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1)多媒體教學法。今天的大學講台,基本實現了多媒體教學,儘管絕大多數老師都能比較熟練地運用此教學法,但是製作PPT的水平卻參差不齊。在教學中,良好的PPT能給人爽心悅目的感覺,恰當地運用圖片、表格、動畫、視頻等多種形式的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學生一看便一目了然,也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互動教學法。互動教學,能夠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思維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方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體而言,就是把課堂教學作為一個教與學互動的過程,充分激發教師教學的激情和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互動教學既有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有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在上課前要充分準備互動環節的設計。比如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也可以對一些問題師生共同探索;也可以是學生之間通過課前搜集資料,在課堂討論並得出初步的結論,然後老師進行指導或點評,得出最後結論。討論交流既是一個思想碰撞的過程,也是一個激發學生靈感與創造力的過程,還是一個檢查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過程。
(3)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就是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作用,以學生為主,通過讓學生分析、討論各種案例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加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案例教學可以使學生增加相應的實踐知識。通過案例討論得出的某些結論,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掌握。案例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 並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決錯綜複雜問題的能力, 是實現學生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五、和學生實際緊密聯繫在一起
要深入調查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實際,深入學生,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一切為了學生,一切依靠學生,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對於一些有普遍性的思想問題可以組織相應的專題講座來解決。思政老師,可以參與學生工作,擔任任課班級班主任,或者學生黨章學習小組指導老師等,這樣在一定的程度上拉近學生和老師的距離,從而可以有效的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做到有的放矢。總之,在新的形勢下,加強課堂教學以培養適應國家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高校思政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講授中應該不斷進行改革與創新,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能迅速適應變幻莫測的國際環境,才能擁有更強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更好的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做出貢獻,早日實現中國夢!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六個為什麼——對幾個重大問題的回答[M].北京: 學習出版社,2009: 13.
[2]龔文庠.說服學——攻心的學問[M].北京: 東方出版社,1994: 85-87.
[3]張耀燦,曹清燕「. 八榮八恥」榮辱觀的內涵和價值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4) :41-43.
[4]范益民.對90後大學生思想行為狀況的分析研究[J].安陽師範學院學報,2009(1) :133-135.
[6]傅洪健等.當代大學生受眾接受習慣和心理特點研究[J].浙江學刊,2008(6) : 173-176.
(作者單位:瀘州醫學院思政部)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