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實現角色換位 探究課堂教學改革新模式

2023年09月01日

- txt下載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課堂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展開之際,為進一步貫徹新課改精神,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當代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實現角色換位,探究課堂教學改革新模式。
  一、教師要從學科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引導者,構築知識探究課堂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直都扮演「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教師特別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看重教學的結果。他們習慣於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將本學科的知識講深講透,設法交給學生,學生能紮實地掌握所學知識,能從容應對各種考試,取得理想成績, 這是絕大多數教師的心愿。這種傳統授課模式,把學生當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抹殺了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顯然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創新精神,無法適應知識經濟的挑戰。
  為此,教師必須適應新課程改革與課堂教學改革的要求,實現由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引導者的轉變。這種轉變就是要改變教師「知識授者」的儼然形象,充當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引導者,構築知識探究課堂。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是為了不教」。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採用各激勵手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自主發現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藉助各種工具書、參考資料、網絡資源自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學生善於運用教師教給的學習方法在自己的學習中靈活運用,形成知識經濟社會所需要的自學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走出我們的課堂後,能獨立自主地學習與思考,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師要從課堂教學的主宰者轉變為課堂活動的參與者,構築互動合作課堂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直是課堂教學的主宰,是所謂的「主導」,課堂教學時間如何安排、什麼時候學生自學、什麼時候提問學生、提問什麼類型的學生,問題的答案是什麼,等等,都是事先經過教師安排好了的,學生的鼻子一直由教師牽著走。這種傳統教學思想與模式就是不把學生當人看,嚴重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性,摧殘了學生的自信心,與「以人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背道而馳。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應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發生的「教學」是假教學。因此,新課程標準特彆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有機統一過程。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台,應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蹟、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教師應該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雙手的懷抱,讓教室充滿平等、民主、安全、愉悅的氣氛。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撕掉「神聖不可侵犯」的師者面罩,和學生一道打破課堂的寧靜,走下講壇,與學生共同觀察、討論感受和體驗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教師應努力構築一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的和諧、民主、平等教學氛圍,與學生互學互動,合作平等交流,在交流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髮表「高見」,允許他們「參政」「議政」,通過師生平等交流,學生個體間、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思維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師生共享了現代知識的精彩與美妙。這誠如蕭伯納所言: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每個人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流,那麼,則每個人有兩種思想。這樣,教師的上課不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和學生一起分享理解,相互交流,上課不再只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三、教師要從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構築對話激勵課堂
  記得陶行知先生講過,如果你按著雞脖子喂米給雞吃,它亂叫亂掙也不會吃。如果你鬆開雞,進行引誘,它就會自己主動來吃米。「以知識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又何嘗不是「按著雞脖子喂米」。傳統教學理念的弊端在於「目中無人」、「心中無人」,不把學生當人看,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性,剝奪了學生與課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社會的對交流機會,排斥了學生對知識的直接感受與體驗。新課程十分注重「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強調教學就是對話,通過對話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作者以及作品中人物的交流。因此,在未來的課堂上,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把學生當作知識容器;不再只是組織教學,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師應走進學生中間, 認真觀察,仔細傾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 導學生學習。教師應解除學生心理的種種疙瘩,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探索知識熱情更加高漲。在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活動過程中,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激活,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會大大增加,即所謂「教學相長」。
  四、教師必須由教科書的被動執行者轉化為新知識的創造者,構築知識創新課堂
  班級授課制的一個鮮明特點是分班分科進行教學的,教師的學科角色一旦定位,便很少更改,於是不少教師便畫地為牢,把自己禁錮在學科壁壘之中,不再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教數學的不研究數學在物理、化學、生物中的應用,教政治的也不光顧歷史、地理、文學書籍,對理化生知識更是知識甚少,知識結構非常單一。即使是所教的科目,只要教材中涉及的則毫不放過,千方百計拓展延深,講深講透,唯恐學生沒掌握;凡是教材中未提到的則很少過問,以免喧賓奪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課程計劃(方案)的忠實執行者。顯然,這是遠遠不能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適應知識經濟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該改變自己原來的角色定位,要由教科書的被動執行者主動轉化為新知識的創造者,在教學中構築知識創新課堂。如不要以為自己僅僅是一名政治教師,只負責教學生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實際上,你既既然是一名教師,就不僅僅是一名政治教師,應負責促進學生全面成長,而不僅僅是他們思想政治理論方面素質的發展。有些教師在實踐中對綜合化的新教材設計或綜合科目考試,指責說哪些是地理教師的事,哪些是歷史教師的事,不是我分內的事,我不管,這是一種學科嚴格分野的陳舊觀念,應該拋棄。 構築知識創新課堂,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需要不斷調節,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比如,教材上出現的內容不一定都講,像概念及其一些基本的觀點,可讓學生通過自學,或通過學生的合作討論,即可掌握,這樣的內容,教師就不必過多的講。而另一方面,教材上較為概要或沒有的內容教師就要適當展開或補充,甚至對某些內容還需組織學生利用課餘時間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知識進行專題研究或小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此外,也不是教科書上所有的知識都要求學生學懂、學會,很多地方有意不作解釋或提示,給學生留下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學會從許多不懂的材料中找到能夠理解的那部分並加以利用,同時引導學生對部分自己不懂而又很感興趣的內容自己想辦法(如查找相關資料、藉助工具書、向專家或其他成人詢問或通過電腦網絡)來弄懂它。構築知識創新課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不拘泥書本,不迷信權威,不墨守成規,以已有的知識為基礎,結合學習實踐和對未來的設想,獨立思考,大膽探索,別出心裁,標新立異,積極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思路、新設計、新建議、新方法的學習活動。
  改革是教學的生命,課程改革與課堂教學改革是一個不斷發展、永不停歇、不斷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求教師要積極轉換角色,做一位不斷學習、不斷更新、不斷創造、不斷反思的實踐者,當一名積極進取、永遠向前、敢於嘗試、不斷總結的行進者。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