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入學一年級半個月,收到老師投訴三次,這個家長的做法值得借鑑

2023年08月30日

- txt下載

本文看點
孩子在步入每一個新的階段時,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不適應的情況,也常常讓家長們感到頭疼。養育的過程就如同一路打怪升級,磨練意志、鍛鍊能力、總結經驗教訓。希望今天的這篇文章能夠讓你有所收穫~
周一| 視野
全文共5095字,閱讀時間13分鐘

「啥?今天倫倫又被老師留下來了?!」還沒下班的我,就接到了孩子姥爺打來的電話。想想他這個姥爺當得也真夠憋屈的,自己女兒從小到大都是被人誇讚的「別人家孩子」,更沒有過讓他在老師面前顏面掃地、如此灰頭土臉……
放下電話的我表面上波瀾不驚,內心卻早已波濤洶湧:唉,這個不讓人省心的熊孩子,我該拿你怎麼辦呢?作為「小一娘」的我,深知上學不同於上幼兒園,所以入學前也做了不少準備工作——一起挑文具和書包、一起暢想學校生活、共讀《窗邊的小豆豆》;甚至在生日蛋糕上還特意加了一句「入學快樂」;開學第一天,老母親還親自送他到學校門口,儀式感滿滿的樣子……
本以為做了充足的準備,孩子可以順利適應小學生活,可是沒想到猝不及防的幾盆冷水很快潑了回來——才入學短短半個月,我就接到了老師的三次投訴——課堂紀律不好、注意力不集中、作業沒記全,甚至今天影響到老師的課堂教學……
倒吸一口涼氣,冷靜,冷靜,relax,relax……
焦慮嗎?必然會。可焦慮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
仔細想想,我家兒子一向屬於慢熱型,是適應環境較慢的那種孩子;而當孩子從幼兒園步入小學,無論環境、氛圍還是學校對孩子的要求,方方面面其實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此,經過研究、分析和總結,我做了一張表格仔細對比了小學和幼兒園的差異。

幼兒園vs小學


呃,不總結不知道,一總結嚇一跳!原來幼兒園和小學竟有這麼大的差別!而我家剛滿6歲才3天就升級為小學生的娃,還完全摸不著頭腦,搞不清狀況,大概也屬於正常範圍內的吧!
拋掉嫉妒羨慕「別人家孩子」的幻想,針對自己家熊孩子,一味指責和呵斥似乎不僅無功,還會適得其反,若因此讓孩子徹底失去上學的興趣和信心,就太得不償失了;相反地,如果家長能擺正心態一起想辦法,幫助他順利過渡、逐步適應小學生活,也不失為一個轉「危」為「機」的良好契機。這需要家長、孩子和學校老師共同的努力。

我們做過的入學準備


黛安娜·帕帕拉等三人合著的《發展心理學》中這樣寫道:「早期的學校教育經驗是個體未來成功與否的關鍵。」「進入『正規』學校的第一天是一個里程碑,它標誌著小學生活從此開始。」「一年級兒童對學習的體驗越好,就會越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兒童學得越刻苦,他們的自信心就會越高。學習興趣、注意力和積極參與性與成就測驗的得分呈正相關,甚至與一至四年級教師的評價也呈正相關。」
對於我家倫哥即將升入小學這件事,全家曾齊心合力地高度重視。畢竟孩子又將開啟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了,不再是動輒哭哭鬧鬧、懵懵懂懂的小娃娃了,而即將成為一個能學能做、能說會道、會自主學習、自我拓展的小學生了!
首先我們先從心理建設上,多鼓勵他,多給他打氣,增強他的自信心。比如,我們經常裝作漫不經心地對著1歲的弟弟說:「哥哥就快上小學了,是個真正的小學生了!等他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就可以回來教你了!」倫倫聽到這些話感覺非常受用,覺得升入小學是一件多麼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兒,他也無比憧憬小學的生活。
除了對入學的期待,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的鋪墊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我會跟他介紹:小學裡學到的知識和幼兒園裡是很不一樣的,可能會更「厲害」(更難),上課的時間也更長了(要更坐得住);課程會分門別類,每門課都有專門的老師來上課,會比幼兒園的學習更加有針對性、條理性,也更有深度和廣度。
學習態度上,我們也對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不管上什麼課,無論興趣大小,老師教學方式如何,都要認真上課,按時按量完成作業,這樣才能真正把知識學到、學會。「爸爸媽媽每天去公司上班,我們的任務就是在工作崗位上完成自己必須完成的工作;你每天去學校上學,作為學生的任務就是把應該掌握的知識學好。我們各司其職,都要對自己應當承擔的任務負責。」
同時,作為孩子堅強的後盾,我們也始終站在他身後,給予他必要的支持。但學習的第一責任人終究是他自己,父母只是輔助性的角色,培養孩子主動學習至關重要(這是另外一個話題,擇日再展開)。我始終堅信,絕大多數孩子的天性都是求好向上的,這個上進心對孩子來講是極為珍貴的,家長和老師都要珍視這一點,毋庸置疑。
除了心理上的準備,物質上的準備也是重要的,可以讓孩子參與其中,一起購買書包、文具,一起包書皮等等。

可是,問題出在哪裡


做完了一系列上述的入學準備,倫倫信心滿滿地入學了。可是,才半個月光景,他卻因紀律問題屢屢碰壁,被老師點名批評,被通報家長……
在對照了幼兒園和小學的不同環境和要求之後我發現,我們給倫倫做的心理鋪墊,主要集中在學業、老師、教學等方面,忽視了環境氛圍和紀律規範的要求。
當然了,即使這些差異內容在他入學前我們也都提前提醒過他,叮囑過他,他也未必能照單做到、全部做好。為什麼呢?因為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正如眾所周知的「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為「21天效應」。
21天以後,真的會有所改變嗎?

如何解決,怎麼辦


陪讀陪讀,重點是「陪」而不是「讀」。讀書和改掉壞習慣,都是他自己的事兒,家長陪在旁邊能做什麼?引導、支持、解惑、共擔。
那天晚上我回到家,並沒有再嚴厲地批評孩子,經過一番思考我認為:他的紀律不好、表現差,未必是態度問題,有可能是能力問題。他做得不好,被老師批評,這個結果也不是他希望看到的;但是,雖然他想做好,卻因為習慣尚未養成,仍會管不住自己;再由於紀律不好,一味被批評,孩子的內心可能會更沮喪、傷心、甚至放棄。
第一步,我先跟倫倫討論了他在學校出現的狀況和處境,側面確認了我上述的猜測。
「你被老師批評、放學被留下,是不是也覺得不太開心?」
「嗯……不開心……」
「那怎麼辦呢,你是不是覺得有點不知道該怎麼做呢?「
「嗯。」
「你想不想改變這種狀態?需要媽媽的幫助嗎?「
「我想改,需要。」
「那正好,媽媽有一個不錯的方法,但也需要你的參與,我們得一起來完成,你想不想試一下?「
「好啊!」
看著孩子眼睛裡從晦暗恍惚轉為亮光閃爍,我也有了更大的信心。既然明確了目標,那麼接下來就有的放矢了。
第二步,「我們一起做個表格,來逐項分析你亟待糾正的壞習慣吧。」
倫倫欣然同意。我們在草稿本上邊想邊寫,一條條列出了需要攻克的壞習慣,最後總結歸納出3個大類、10個指標。你們一定想不到,這其中大多數內容都是倫倫自己貢獻的,他在我的引導之下,說出了很多具體而微的內容。於是,我們表格里的目標flag已立完——
是的,孩子總會給我們驚喜,只要我們給他相應的引導和機會。而且,最了解他的人,還是他自己。
第三步,如何改變?既然需要攻克的目標都列在這裡了,我再次跟倫倫確認了一下改變的決心。
「你覺得21天能改掉它們嗎?」
「能改掉!」
這就好比靶子已經立好,只需要時間去磨練射擊的技術。他似乎更加清晰地知道該怎麼做了。確認完信心和決心,在執行層面,該如何監管進度和效果呢?
首先,我想到了在項目規劃中常常出現的項目執行進度表,以時間為軸,逐項去推進。
其次,我又想到人力資源管理中對個人績效的評定,有一個「360度績效考核」的方法,該方法通過來自4個維度的評價對中層以上的人員進行考核,包括自己、同事、下屬和領導。
我參照以上兩個思路和倫倫共同制訂了一份「爭星計劃表」,每天記錄和評價他當天的表現。
首先,自評部分:
對上述目標中A、B、C三個大類、10個指標、20顆星星,由倫倫自評,通過逐項回憶自己當天的表現,來給自己打分,評星比例占50%。這部分內容完全靠他自覺自愿完成,實事求是地反映當天的情況。
「元認知」是由美國心理學家J.H.弗拉維爾提出的概念,即對認知的認知。例如,學生在學習中,一方面進行著各種認知活動(感知、記憶、思維等),另一方面又要對自己的各種認知活動進行積極的監控和調節,這種對自己的感知、記憶、思維等認知活動本身的再感知、再記憶、再思維就稱為元認知。元認知主要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元認知監控等成分。
此處,讓孩子給自己打分,就是元認知監控的一個實踐過程。孩子為了評價自己,能在回顧的過程中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同時加深對這一問題的印象,從而產生反思和評定,進一步督促自己做出補救和糾偏的行為。自我評價對孩子重新認識自我、增強自我驅動都大有裨益。
其次,他評部分:
分為家人和老師的視角,各含10顆星星,各占25%。家人重點評價C部分,將廣泛收集家人的意見,做不到的部分酌情扣分;老師重點評A和B的部分,定期和老師溝通校內表現,如有相關投訴,則酌情減星。之所以增加他評的部分,可以幫助孩子從他者的視角了解自己,同時督促他在家中增強響應速度、提高與人協作的配合度。加入他評部分,還可以成為一個「機動性」指標,在必要的時候,通過彈性打分給他一定的階段性鼓勵,讓他把這項任務執行下去。
第四步,以時間為軸,按日期順序每天對照目標更新以上進度表。倫倫每天在睡前需要認真回顧自己當天的表現,真實可靠地進行評星、記錄;家人和老師的評價由我負責綜合打分。
OK,開始行動!

後續


制訂計劃當晚,我就把這個表格拍照發給了倫倫的班主任老師(畢竟已經馬失前蹄,這時候更得好好表態,爭取獲得老師的支持和幫助)。
班主任老師看到我列的表格後,立即表達了肯定和支持,「做得很細緻。是會有個過程的。」——經驗豐富的班主任當然了解在過渡期孩子們的個中心態和表現。
她還表態說:「只要他有一點進步,我也會鼓勵表揚他的。」是的,鼓勵和表揚就像是吹動船帆的風,讓航行的小船加速劃向它想去的海港。有了班主任老師的支持,我們的「爭星計劃一定會成功!
在接下來的20天裡,倫倫和我每天認真打分、記錄。隨著他的進步,進度表中的評分總分越來越高;老師的投訴也隨之減少,還說他上課小動作也少了,聽課更認真了;家人也覺得他變化很大,不再像以前一樣喊半天名字卻沒人應答……
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倫倫終於改掉了自己的那些壞習慣,還在國慶節前一天被評為進步最大的同學之一,獲得了班主任老師的表揚,成功過渡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
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提升內驅力。在孩子想改變、想進步的當口,家長可以適當地提供幫助和引導,但發揮主要作用的仍是他自己。
在幼升小過渡這件事上,無論是決策、計劃,還是執行,我都充分讓倫倫參與其中並且擔當主導;事實上,他也樂在其中,積極開動腦筋、出謀劃策,這正是因為他發自內心地想成為更好的自己。
學會了自我覺察和自主改變以後,倫倫的主動性、自控力都有了大幅提升;在對待其他的小困難、小挑戰時,他也能慢慢擺正心態、找到應對的方法。
一件小事的「成功」往往是個良好的開端:當他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在對自己的能力也有了更多確信以後,再遇到類似的困難時,我們都可以用這件事的「成功」來鼓舞鞭策他,「你可以!你做到過!」如此看來,早早地暴露問題,再認真地解決問題,有了戰勝困難的經驗,竟是一件立足長遠的好事兒!
如今,倫倫已是四年級的小學生了,隨著他能力和段位的提升,作為父母當然更不能認慫。養育的過程就如同一路打怪升級,磨練意志、鍛鍊能力、總結經驗教訓,本以為是「青銅」沒想到大家都是「王者」!(可能是被現實所逼……)回想那時的幼升小過渡只是那一階段的問題,之後還會有下一階段的個中麻煩,什麼厭學啊、厭世啊、同學關係啊,以及不遠處的青春期……不過沒關係,車到山前必有路,遇到再大的風浪,我們也要陪伴他給他足夠的支持和力量,一步步走下去啊……
再說些題外的話,上述「爭星計劃」之細緻歸類、逐項擊破、進度跟蹤的方法之所以有效,其實是把曹衝要稱的那頭「大象」轉化為了可以稱重的「石頭」,將一項看似艱難的任務分解、逐個應對,再日積月累地去改變。
這套方法無論是對大人還是孩子,針對任何想擯棄的壞習慣都是適用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薄弱環節和差距,可以有的放矢地去監測和行動。你不需要一蹴而就,而是可以在一點一滴的進步中成為我們更想成為的人。
作者 |亞亞
傳媒管理碩士,誤入教育行業,自有哼哈二男娃,女文青時代終結。


互動話題
你是怎麼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或改掉壞習慣的?歡迎和我們留言分享你的經歷和想法!
拓展閱讀
孩子的自律,能靠家長逼出來嗎?
如何建立長期合作的親子模式?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