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教師教學反思15篇

2023年11月10日

- txt下載

教師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教學反思1


  這則詩化的童話的主題是希望學生把握「愛」的主題,把愛給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們,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我在教學中重點放在對盲孩子發生變化的原因的探究,以及從影子最終得到生命這一結局的安排的啟示上,進而全面深入地把握主題。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遷移,能夠感同身受、推己及人,真正把這種愛變成願意幫助弱小人群的動力。是比較滿意的一課。
  本堂課我的教學設計思路是很清晰的,主要是以盲孩子的心情變化為主線來組織課堂教學的,採用的方式是朗讀和品讀。盲孩子的心情變化經歷了由寂寞---快樂----孤獨-----驚喜四個變化,所以我的課堂教學也分為四大板塊,但是在課堂最後我卻少了一步課堂小結。沒有小結,這四個板塊似乎仍然是割裂的。所以小結很重要,他就像一根繩索能夠將課堂板塊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整體,使課堂更加完整。這一點值得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引起注意,應該重視小結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教師教學反思2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課文細緻、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表達了作者對貓十分喜愛的感情。
  我這節課主要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重點詞句的意蘊,感受作者語言的魅力和字裡行間蘊涵著的情感。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老實」、「貪玩」、「盡職」等重點詞,通過反覆誦讀,從而去體會貓的性格古怪。同時,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體會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如在了解貓性格古怪特點時,我安排了學生自由選擇問題探究,這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找表現貓性格古怪的詞環節,讓學生板書,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學文要抓住關鍵詞。這樣寫,是更加能突出老舍爺爺對貓的喜愛。對於第一問題的探究,學生能感悟到老舍爺爺是把貓當作既任性又可愛的孩子。尤其是在研讀第二自然段貓高興時,在體會「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要求抓癢」一句時,推敲『蹭、伸」兩詞在文中的獨到之處。課文為什麼在這裡一定用「蹭」而不用「擦、抓、碰」。因為只有「蹭」(輕輕地擦)能體現貓對主人的親近、熟悉,沒有距離,又有一鍾依偎、撒嬌之感。「伸」是體現主人喜歡貓而貓對主人也是十分依賴,無拘無束之情。通過比較句子,理解作者對貓喜愛之極,連上大作家的稿子踩腳印也不討厭,反而當作一種美來讚賞。認為貓的叫聲是在歌唱。這樣的探究,深刻地體會到「人和貓」的和諧情趣。同時也把作者如何喜愛這古怪的貓淋漓盡致地挖掘出來。這種從「詞、句、文」幾方面來探究文本能真正達到學語文的效果。讓學生感受作者用具體事實,抓住動物的神態、動作、聲音來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只可惜這點指導得不夠詳細,只是讓學生感受到,而並不能保證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些缺陷:
  1、教學語言不精鍊,情緒也不夠到位。如果能儘量做到自然巧妙地過渡,學生興趣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會更活躍。
  2、讀的還少。應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受到薰陶,朗讀指導還需要加強。任何一篇文章都是通過反覆多樣的閱讀來獲得體會的,但這節課中我只寄希望於課下的預習,課上朗讀及默讀的環節都是輕輕點水一般,沒有深入閱讀。其實在第一個環節上,可以設計一個初步朗讀重點語段的環節,讓學生首先從字面上感知課文內容。而有些情感體驗的詞語也可以富有情感朗讀出來,相信效果會更好。
  3、「體會情感」環節,完全可以讓學生放開談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所謂的理不一定非要和老師講解的一模一樣才對,一定要相信學生能談出自己的感受。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有更多的收穫。而這個環節,學生們對自己的感受已經談的很好,我又囉嗦地補充,實屬多餘,這樣就容易禁錮學生的思維。

教師教學反思3


  一、活動目標:
  1、感知體驗擁抱的溫馨,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做與他人親近的動作。
  2、通過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初步學習仿編歌曲《碰一碰》。
  3、聽到琴聲的指令能較快地找到同伴,體驗與同伴友好親近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故事磁帶《請你抱抱我》。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3、泡沫墊子人手一塊。
  三、活動過程:
  1、通過遊戲《抱一抱》,引出活動內容。
  (1)教師:小朋友好!(老師好!)小朋友真有禮貌,老師非常喜歡你們,真想抱抱你們、你們想抱抱老師嗎?來,我們一起來抱一抱!
  (2)師生互相擁抱後,每人找一塊墊子坐下來。
  2、老師講述故事《請你抱抱我》,給幼兒一個完整的印象。
  (1)教師:小朋友,你們想知道還有誰喜歡跟人抱抱嗎?下面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請你抱抱我》,聽一聽故事裡誰想跟別人抱抱呢?
  (2)教師講述故事、
  3、通過討論,幫助幼兒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1)誰喜歡和人抱抱?
  (2)刺蝟和誰抱抱的?別人有沒有抱抱它呢?
  (3)後來,誰和他抱一抱的?
  4、教師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播放錄音故事《請你抱抱我》,讓幼兒邊看書傾聽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1)小刺蝟想和別人抱抱,可是為什麼沒有人想跟刺蝟抱抱呢?
  (2)你喜歡跟別人抱抱嗎?你想跟什麼人抱抱?和別人抱抱心裡有什麼感覺?
  (3)你是怎樣抱別人的呢?
  5、啟發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像與他人親近的動作,並用語言表達、
  (1)教師:小朋友喜歡別人時,除了想抱抱,還想做什麼動作呢?
  (2)啟發幼兒想出:親一親、碰一碰、拉一拉、笑一笑或說一句話。
  6、為歌曲《碰一碰》創編歌詞,並在遊戲中做出與歌詞相應的動作。
  (1)玩遊戲"碰一碰"、
  教師:小朋友喜歡別人碰一碰,那我們就來玩個遊戲"碰一碰"、仿編歌詞,玩遊戲"抱一抱"、
  (2)啟發幼兒將歌曲中唱"碰一碰"的地方換成"抱一抱"、
  四、效果分析:
  在活動過程中小朋友能夠用簡單的語言進行交流,聽故事的過程中,個別幼兒不能很好地注意力集中地聽講故事,在回答老師提問的過程中部分幼兒還是能準確地依據故事內容認真作答、
  活動反思:
  根據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喜歡和同伴、老師、家人抱抱,本次語言活動是以小刺蝟想要得到動物朋友的抱抱為情節展開,始終以情感為主線,渲染小刺蝟想要和別人抱抱的心情。在傾聽故事和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想說、願說、敢說。在幫助動物們想辦法表達對於刺蝟的喜歡時,拓展和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與經驗。
  開場老師和幼兒親密地抱一抱,可以拉近師幼之間的距離,使幼兒感受到擁抱的快樂,在此間教師隨機與幼兒互動,傾聽幼兒對於抱抱的生活經驗。這一環節為整個活動起一個良好的開端,並使幼兒了解擁抱是一種情感表達,為引出故事做鋪墊。
  小班幼兒的傾聽習慣是語言活動中重要的能力培養之一,在理解故事內容的環節中,要注意觀察幼兒傾聽的能力。講故事分段進行講述,並通過提問和討論來回憶故事情節,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教師在此環節要著重情緒上的渲染,使幼兒感到小刺蝟非常喜歡和大家抱抱,和大家做朋友,為下一環節埋下伏筆。
  通過前一環節中老師與幼兒討論了和小刺蝟做朋友的辦法,激發了幼兒親近動物的情感,在此處教師要用肢體和表情感染幼兒,帶動情緒提升到最高潮。幼兒在唱唱、跳跳中體驗親近同伴,與小動物做朋友的快樂。

教師教學反思4


  一、數學教學不能只憑經驗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
  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複活動;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
  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為「經驗型」的,認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傳遞的信息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這會社會閱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的。
  二、理智型的教學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是「職業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職業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
  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於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係的等方面去展開。簡言之,教師面對數學概念,應當學會數學的思考——為學生準備數學,即了解數學的產生、發展與形成的過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釋概念。
  2.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著「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里「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要想多「製造」一些供課後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學的反思
  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後發現,自己的講解並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並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三、第二節教學反思的四個視角
  1.自我經歷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學過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品嘗過的喜怒哀樂,緊張、痛苦和歡樂的經歷對我們今天的學生仍有一定的啟迪。
  當然,我們已有的數學學習經歷還不夠給自己提供更多、更有價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麼我們可以「重新做一次學生」以學習者的身份從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動,並有意識的對活動過程的有關行為做出反思。
  2.學生角度
  教學行為的本質在於使學生受益,教得好是為了促進學得好。在新課程實驗中,學習分段函數時,讓學生去了解出租汽車的出租費用、或家長工資中的扣稅標準,並寫出調查報告。
  在講習題時,當我們向學生介紹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時,特別是一些奇思妙解時,學生表面上聽懂了,但當他自己解題時卻茫然失措。
  我們教師在備課時把要講的問題設計的十分精巧,連板書都設計好了,表面上看天衣無縫,其實,任何人都會遭遇失敗,教師把自己思維過程中失敗的部分隱瞞了,最有意義,最有啟發的東西抽掉了,學生除了讚嘆我們教師的高超的解題能力以外,又有什麼收穫呢?所以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上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3.與同事交流
  同事之間長期相處,彼此之間形成了可以討論教學問題的共同語言、溝通方式和寬鬆氛圍,便於展開有意義的討論。
  由於所處的教學環境相似、所面對的教學對象知識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展開對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設計教學活動、相互聽課、做課後分析等等。交流的話題包括:我覺得這堂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是……,我覺得這堂課比較糟糕的地方是……;這個地方的處理不知道怎麼樣?如果是你會怎麼處理?我本想在這裡「放一放」學生,但怕收不回來,你覺得該怎麼做?我最怕遇到這種「意外」情況,但今天感覺處理得還可以,你覺得怎樣?
  4.文獻資料
  學習相關的數學教育理論,我們能夠對許多實踐中感到疑惑的現象作出解釋;能夠對存在與現象背後的問題有比較清楚的認識;能夠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學經驗;能夠更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學決策。閱讀數學教學理論可以開闊我們教學反思行為的思路,不在總是局限在經驗的小天地,我們能夠看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行為有哪些與特定的教學情境有關、哪些更帶有普遍的意義,從而對這些行為有較為客觀的評價。能夠使我們更加理性的從事教學反思活動並對反思得到的結論更加有信心。更為重要的是,閱讀教學理論,可以使我們理智的看待自己教學活動中「熟悉的」、「習慣性」的行為,能夠從更深刻的層面反思題目進而使自己的專業發展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教師的職業需要專門化,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徑是教學反思。沒有反思,專業能力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提高,而教學反思的對象和機會就在每一個教師的身邊。

教師教學反思5


  前兩天,在中學語文組的同課異構活動中,我和同年級的兩位老師同時上了《貓》這一課。《貓》這篇課文敘述的是作者鄭振鐸三次養貓的故事,三次養貓情趣不同,情感也在不斷變化:快樂而辛酸;快樂而憤恨;可憐而悔恨。作者用樸實無華的言辭將三次養貓的故事娓娓道來,意境深遠、含蓄,留給人深深的思考。
  在備課時,考慮到本課內容較為淺顯,再結合我們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習慣,我決定儘可能多地採用分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開展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倡導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與想法,以實現有效課堂的最大化。我這麼想,就這麼做了。
  在我的這節課里,一共設置了三個板塊的內容:走近貓——製作貓檔案;質疑貓——因何「永不養貓」;品讀貓——審理芙蓉鳥被害案。考慮到一節課的課堂容量有限,「製作貓檔案」這一環節我在課前就布置各組學生去完成,在本節課中我主要讓學生互為「小老師」交流並糾正其他組的貓檔案。而在進行第二個板塊內容的教學時,我利用同學們製作的貓檔案,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深入文本,質疑作者家「因何永不養貓」,作者發誓「永不養貓」的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在拋出這樣一個問題之後,自然而然進入到第三環節的學習:品讀貓——審理芙蓉鳥被害案,在這個板塊中,我又設置了讓各組學生扮演小法官,來到「芙蓉鳥被害案」的庭審現場,對這起案件進行審理和記錄。通過讓學生扮演小法官參與到「芙蓉鳥事件」中,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與思考變得更細緻、更全面了,在理解課文的有效度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上完這堂課,我最大的感悟是:千萬別小看了我們的學生,他們的潛能是巨大的。平時我們總是習慣於為我們的學生設限,覺得他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總是不願意留出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徜徉在文本之中,去擁有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與思考。取而代之的,是我們老師常常喜歡過度牽引甚至包辦所有的學習過程,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們的學生越來越被動,缺乏自主探究知識的勇氣與決心。隨之而來的,學生的語文素養總也得不到令人滿意的提升。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老師切忌不能一直攙著學生朝前走,該放手時就放手。哪怕一開始,我們的學生走得舉步維艱甚至摔得鼻青臉腫,但是摔著摔著學生終歸會成長會長大,而經歷過摔打的學生在今後必定能走得更穩健、更出色!

教師教學反思6


我們都習慣用一眨眼的功夫來形容時間的流逝。這不,轉眼間冬天來了,新年又到了。一年忙到頭,付出的是什麼,收穫的又是什麼呢?還是仔細地回顧一學期的工作吧!
  一、認真反思,教學工作抓緊抓勤。
  在新《綱要》的指引下,我園實施了新課程《幼兒園整合課程活動》。作為一名工作多年的教師,雖說有很多教學經驗。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我還是遇到了許多困惑。什麼是整合?怎樣整合?等等。於是,我首先抓緊時間仔細閱讀新的教材。了解教材的綱領、結構、內容和形式。接著,加緊設計教學活動、布置相應的區域活動環境。每當一次活動完了之後,我又對自己的教育行為進行認真的反思。找出適宜的行為,下次繼續實施;找到不適宜的行為,分析原因。在下次教學過程中徹底改進。不僅如此,最重要的是勤學習、勤反思,寫好反思筆記,做好案例分析,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二、加強學習,教研組工作抓實抓細。
  作為教育工作者,想要在專業發展上有新的收穫,就必須不斷地學習。所以,在自身發展學習的同時,我也努力做好教研組的工作,帶領全體教研組教師一起學習新《綱要》、新課程的要求和精神。組織每一次教研活動時,大家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點,互相幫助著設計教學形式,分析教材特點等。正是這樣的齊心協力,使得我們的教研活動頻繁而精彩。我們的家委會成員是在教研活動中評選產生的;我們的健康寶寶也是在教研活動中評選產生的;還有我們年級的體育節項目、家訪信息反愧家長會座談內容、郊遊注意事項及安排、區域環境的布置等都是通過教研活動來完成的。特別是我們的家教園地設計版面清楚明快、內容精彩新穎、形式賦予變換,獲得領導和老師的一致好評。可見,要想有成績,教研組的工作必須抓實抓細。
  三、增進聯繫,興趣班工作抓頭抓尾。
  園內的興趣班工作一直是我在負責的。今年,雖然我們的活動形式進行了改進,但是活動的實質並沒有改變。我們依舊本著為家長服務、為幼兒發展的精神來組織興趣班的工作的。新學期開始了,如何讓家長朋友放心的讓孩子參加興趣班活動呢?我認為必須抓好宣傳,也就是抓好這個「頭」。所以,開學初我就給每位家長發了興趣班活動的通知書,全園的教師也大力地宣傳和動員,使得報名的家長不斷增加。我們開了一個好「頭」。在興趣班活動的整個學期里,我也會和老師互相交流心得、反饋一些教學信息;和家長交談、了解他們的想法等。
  當然,每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新的想法、設想我們都會交換意見,使我們的興趣班活動更有成效。最後,我們還要抓好興趣班教學的彙報工作,就是要抓好「尾」。邀請家長來觀摩自己孩子的興趣班活動,讓孩子在家長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領,給予每位孩子表現的機會。這樣的形式更能為家長所接受、也更能吸引家長,最重要的是能通過這個活動來進一步宣傳我們的興趣班教學活動,使得我們的興趣班活動更紅火!
  四、互動交流,電教組工作抓好抓新。
  本學期我們的網站版塊全面更新,分為家園互動、教壇花絮、紅幼風采。

教師教學反思7


  學生在本課學習前已經認識了三角形的基本特徵及分類,並且在四年級(上冊)教材里已經知道了兩塊三角尺上的每一個角的度數,學生課上對數學知識、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角度有一定的差異,因此比較容易出現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特徵。本課是安排在學習三角形的概念及分類之後進行的,它是學生以後學習多邊形的內角和及解決其它實際問題的基礎。學生在掌握知識方面: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分類,比較熟悉平角等有關知識;能力方面:經過三年多的學習,已具備了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習慣。因此,教材很重視知識的探索與發現,安排了一系列的實驗操作活動。教材呈現教學內容時,不但重視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為教師靈活組織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沒有直接給出結論,而是通過量、算、拼等活動,讓學生探索、實驗、發現、討論交流、推理歸納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規律進行探究活動是這節課設計的主要特點之一。學生對三角尺上每個角的度數比較熟悉,就從這裡入手。先讓學生算出每塊三角尺三個內角的和是180°,引發學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嗎?接著,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任意畫出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用通過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測量誤差),再引導學生通過剪拼的方法發現:各類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角。再利用課件演示進一步驗證,由此獲得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結論。這一系列活動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了「轉化」數學思想,為後繼學習奠定了必要的基礎。最後讓學生運用結論解決實際問題,練習的安排上,注意練習層次,共安排三個層次,逐步加深。練習形式具有趣味性,激發了學生主動解題的積極性。第一個練習從知識的直接應用到間接應用,數學信息的出現從比較顯現到較為隱藏。這些題檢測不同層次的學生是否掌握所學知識應該達到的基本要求,顧及到智力水平發展較慢和中等的同學,第3個練習設計了開放性的練習,在小組內完成。由一個同學出題,其它三個同學回答。先給出三角形兩個內角的度數,說出另外一個內角。有唯一的答案。訓練多次後,只給出三角形一個內角,說出其它兩個內角,答案不唯一,可以得出無數個答案。讓學生在遊戲中消除疲倦激發興趣,拓展學生思維。兼顧到智力水平發展較快的同學。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本著「學貴在思,思源於疑」的思想,不斷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去實驗、去發現新知識的奧妙,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最後達到了一下這些:
  1.讓學生親自動手,通過量、剪、拼等活動發現、證實三角形內角和是180°,並會應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動手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並通過動手操作把三角形內角和轉化為平角的探究活動,向學生滲透「轉化」數學思想。
  3.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
  完成了這節課的基本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
  談話導入 ,回憶已經學過的三角形知識為新內容進行鋪墊。同時,也為知識的
  遷移作了伏筆。《課標》強調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一個主
  動建構的過程。創設情境,引出課題,以疑激思 ,現在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有的同學認為大三角形的內角和大,還有部分同學認為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的度數都是一樣的。那麼到底誰說得對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三角形的內角和)。動手操作,探究問題,以動啟思,讓學生經歷了矛盾,發現問題後,再和小組的同學一起討論、探究更好的驗證方法,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自主參與剪、拼、撕、折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經歷猜想、驗證、演示、彙報過程中解決問題,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度,只是因為我們在測量時會出現一些誤差,所以測量出的結果不是很準確。設計意圖:小組合作,選出不同類型的三角形進行實驗。因此,實驗的對象有較大的包容性,實驗的結論有很強的可靠性。學生會完全信服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普遍規律。學生心中激起了層層思考的漣漪,課堂氣氛既緊張又活躍,發言爭先恐後。三角形不論位置、大小、形狀如何,它的內角和總是180°設計意圖:這裡教師通過提出兩個具有思考性的問題,層層設疑,使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波瀾起伏,時刻處在緊張而又興奮的學習狀態中。練習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緊緊圍繞三角形的內角和來進行,進一步加深了對三角形內角和的理解和運用,讓學生算等腰三角形風箏頂角的度數和等邊三角形交通警示牌的度數,不但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最後,讓學生求四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的度數,不僅培養了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而且將所學知識進行了內化和升華。
  這篇教學設計通過施教,符合新課程理念,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能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問題的探索與研究,學生在整節課中學得輕鬆。整節課的教學設計,條理清晰,層次清楚,學生思維活躍,教學一開始從學生熟悉的三角板抽象出特殊的三角形探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接下來很自然地引導學生探討所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也是180,過渡自然且有吸引力。
  在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先讓學生進行測量、計算,但得不到統一的結果,再引導學生用把三個角拼在一起得到一個平角進行驗證。這時,有部分學生在拼湊的過程中出現了困難,花費的時間較長,在這裡用課件再演示一遍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練習設計也具有許多優點,注意到練習的梯度,並由淺入深,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也很有趣味性。但還受課本資源的限制,不能大膽突破教材,充分利用生活資源。例如:可以出示一塊被打爛了的三角形玻璃板(如圖:),向學生提出挑戰性的問題:老師今天不小心把這塊三角形的玻璃板打爛了,要重新買與原來同樣大的一塊,可老師不知道尺寸,怎麼辦呢?誰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呢?讓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常出現的問題,更能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不僅來源於生活,學習數學的目的更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意義。
  

教師教學反思8


  上完課後,我問一個學習很認真的小姑娘,上完課後有什麼感受,她說沒感覺。我好像覺得老師在課堂上白忙活了。下面我就在此反思這堂課到底問題出在何處。
  這篇課文雖說難以理解,但本質上孩子是可以和印第安人在對大地的熱愛之情上產生共鳴的。如果能激發孩子們對大地純樸的珍愛情感,相信孩子們定會學有所獲或者說上完課後心靈有所觸動。
  在教研組老師的幫助下,我備出了如下思路:
  「眷戀」一詞貫穿全文,探討兩個問題: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眷戀?文中為何會出現三次反覆?
  經過幾次試課,我又做出了如下設計:
  通過研讀第二自然段品味「這片土地」的美,通過研讀第三自然段體會印第安人與「這片土地」血脈相連的密切關係,再通過研讀三次反覆讀出印第安人即將離開「這片土地」的複雜情緒,最後所有的眷戀與不舍都化作對白人的諄諄告誡,讓學生懂得「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
  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在循環播報、檢查預習等環節中連結了課外關於印第安人生活的簡要資料,並通過學生交流希望學生能理解印第安人對土地的深深熱愛。然而,學生的確在老師的各種形式的渲染下朗讀了一遍又一遍,卻始終停留在文字的層面上,他們的情感上沒有任何共鳴。
  課後,我想,如果我能在其中讓學生靜靜地想,靜靜地欣賞圖片,也許學生在內心沉靜之後會有些許感觸,印第安人也好,美國白人也好,中國孩子也好,所有人對純凈的大自然的愛戀應該是沒有民族和時空界限的,因此我不必為孩子們不理解印第安人或者美國西進運動那段歷史而過於擔憂,最關鍵的是孩子們也能用自己的眼睛發現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聖潔,珍愛這一切的情感理應油然而生。所以,就像我講課那天一早聽著校園裡鳥兒枝頭歌唱,聞到割草機經過後青草的新鮮味道,看到朝陽撒過綠葉紅花時的靜謐……我內心充滿對大自然的感恩,同時無比珍惜大自然的饋贈。如果我能讓孩子在課堂上也展開想像的翅膀,想到我感受的那些,用自己的話描述身邊美麗的點滴,也許他們自然就理解了印第安人對大地的情感。我應該在教學設計時尊重孩子的生活體驗,而不是自認為地去搜集一些資料、分析一些語句、灌輸給孩子一些情感。
  另外,上課前,我還應在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之前,做一個純粹的讀者,用心感受這篇文章,再試著通過設計讓學生也能和自己有同感。當然,這種感受不是給孩子講明白的,而是通過引導具體語句讓他們自己體會到,所以我在課上犯了講得太多的毛病,這一點需要我今後有意識地去努力改正。

教師教學反思9


  今天我執教的是語言活動:《啊嗚啊嗚吃得香》,《啊嗚啊嗚吃得香》主要是針對剛入園的幼兒進入集體生活,對家人還有強烈的依賴心理。平時在家裡衣食都是大人包辦,兒歌《啊嗚啊嗚吃得香》短小、簡單,表現了各種動物自主獨立的心理,並藉助學說「啊嗚啊嗚吃得香」這句話,鼓勵幼兒在園、在家都能自己吃飯,養成獨立進餐的良好習慣。
  我採用的是最簡單的形式,以圖片的形式展開課程。寶寶們對圖片也有很大的興趣,特別是小動物的圖片,當我拿出小兔的圖片,寶寶們都很大聲地說:「這是小白兔。」《啊嗚啊嗚吃得香》這一兒歌,主要是讓寶寶們通過小動物喜歡吃什麼,並且它們是啊嗚啊嗚吃的,延伸到我們寶寶最喜歡吃什麼。我對兒歌進行了改動,將「寶寶自己吃飯,啊嗚啊嗚吃得香」這一句中,讓寶寶們自己先說你喜歡吃什麼,是怎麼吃的?那有些寶寶就會很快想到自己想吃什麼,比如說吃蝦,那可以請他創編一下兒歌:「寶寶自己吃蝦,啊嗚啊嗚吃得香。」寶寶在這個環節中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都想說說自己想吃的東西,而且都能將語句完整地表述出來。
  應該說《啊嗚啊嗚吃得香》這一活動開展的還是非常順利的,寶寶們也知道了要自己動手吃飯,而且吃飯原來是一件很開心的事,通過這次活動,我們班的寶寶中午用餐也比以前好很多了,大家都在啊嗚啊嗚香香地吃飯,也能保持桌面和地面的乾淨了。

教師教學反思10


  期中考試過去一段時間了,學生又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通過期中考試,有的學生鬥志昂揚,有的學生充滿失落,安撫學生的心情非常重要。八年級有一個學生的改變尤為明顯,他的名字叫杜善旭,從一開始我六年級帶他們班主任時,他的成績並不好,身體素質和心裡素質比較差,經常生病,等到八年級我重新帶他們物理時,他對物理充滿信心,在做實驗室時需要選實驗小組長,他特別的想當,並且班裡的同學說「這是他的願望,他從來沒當過小組長」,聽到這句話時,我的感觸特別深,對於差生他們也有當組長的心,現在按學習成績分小組長的方法是否正確,這是否扼殺成績差學生組織領導的才能,我們應該改變現在的分小組長得方法,給其他學生機會,激發他們參與到學習生活中來,因此我讓他當了實驗小組長,讓他們經常去實驗室幫忙,激勵杜善旭他的學習熱情,這次期中考他的成績考了36分,成績提高了20分,我趁熱打鐵,在班中表揚了他的進步,他學習的勁頭更足,在課上也舉手回答問題。
  他的改變讓我反思我在以前的教學中是否忽略對差生的教導,雖然他們的成績比較差,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應該發現他們的優點,鼓勵為主,發現亮點。善於捕捉閃光點,多表揚他們做得好的地方,促使他們對其感興趣,揚長避短、長善救失,要正確看待和評價後進生,教師要善於發揚其閃光點,用閃光點照亮其前進的路,促進他們學習,引發求知慾,促其上進。

教師教學反思11


  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對傳統教師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單純的傳遞和接受關係,學生很少能夠從其他渠道獲得知識,教師在知識、技能、道德等多方面的權威,師生關係單一,教師的角色也單一。然而,社會發展到今天,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社會急劇變革,計算機及信息技術也廣泛的應用到教學中來,師生之間已經不完全是單純的傳遞和接受關係了,學生可以從其他渠道獲取知識,有時候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師知道的還多,教師的權威地位受到了威脅,教師和學生的關係不那麼單一了,教師的角色也多元化了。
  在現代社會,教師作為文化傳承的執行者的基本職能並沒有變,但他卻不再象遺忘那樣直接以權威的身份向學生傳遞經驗,而是通過間接的方式實現文化傳遞,他以各種方式調動和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自己精心設計的環境中進行探索,教師不再是單純的傳遞者,而有可能同時作為學生的同伴、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和幫助者等等,教師的角色越來越向多重化方向發展。現代教師的角色主要有:1.設計者。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選擇教材和教具,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學生和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作為設計者,教師要考慮三個問題:教學目標是什麼?選擇什麼樣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來實現這一目標?選擇什麼樣的測驗手段來檢驗教學效果?
  2.指導者。指導者有兩種,一種是教師按照自己的活動方案主動向學生提供一些信息,這一過程類似於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職能;另一種是學生在對一定的問題情境進行探索的時候可能會碰到一些問題,出現信息缺乏的情況,這時候學生主動向教師尋求信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更為主動。
  3.促進者。教師要通過激發學生動機、為學生提供支架,提供必要的輔導、支持和示範等等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學習更深入。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的支持逐漸減少。
  4.組織者和管理者。教師要進行教學環境的控制和管理,組織課堂教學,處理教學過程中的偶發事件。5.夥伴。教師要與學生建立有好融洽的關係,了解學生的需要、學習特點、興趣、個性愛好等,以保證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討論和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6.反思者和研究者。教師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評價,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進方案;另外,教師還要從事一些與自己的教學有關的科學研究,從理論上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教師教學反思12


  《巨大的恐龍》這一課是三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我的計劃是將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分別為繪畫創作和陶泥塑造,本課為第一課時。
  說起恐龍,孩子都比較感興趣,特別是男孩子,他們從小就喜歡玩恐龍玩具,看有關恐龍的連環畫,聽有關恐龍的故事,因此,這節課從題目上就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很有利於啟發學生大膽想像繪畫創作。
  為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導入環節,我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用一段視頻直觀地再現恐龍時代。通過觀看視頻短片還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接著,是分析恐龍的外形特徵,這是本課的難點,這裡我花的時間比較多,作了重點分析,比較它們的牙齒、頭冠、頭、尾巴、背等、這些為後面的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外,在教師演示這個環節,我是用一幅恐龍化石來再現恐龍,為後面的學生大膽創作做了示範,發揮學生想像力。教師當場示範及范作的出示能直觀的讓學生了解繪畫步驟與用線表現的技法,是有利於學生繪畫技法提高的。在評價活動中,我採取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說說「給作品取了什麼名字?」「說一說自己的恐龍有哪些特色?」,「誰的恐龍畫的最棒?」通過師生一對一答的交流方式使學生逐漸掌握評析作品的方法,並敢於表達自己心中所想所感的勇氣。
  當然,在本課的設計和實踐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學生帶的恐龍玩具(資料)沒有充分利用,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沒有進行準確適當的小結等等。這些問題都將成為我以後備課時思考的重點。

教師教學反思13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數學《排一排》活動,是在幼兒已認識、熟悉的基礎上進行活動的。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讓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的方法,在第一個活動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五個大小不同的西瓜圖片,首先讓幼兒知道這些西瓜是大小不同的,讓幼兒想辦法,如果要把西瓜從小到大排一排,怎麼辦?同時,在孩子想辦法的基礎上教給孩子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排序的辦法。
  2.能按要求進行比較物體並排序,例如:我為寶寶們準備了大樹的圖片,目的是引起幼兒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觀察力,也是對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的一個升華。
  3.培養幼兒的目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一目標主要體現在第三個活動中,幼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盒子的薄厚,這也是我運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同時,在活動中我還運用了遊戲法、尋找法,通過遊戲活動,能促進幼兒對物體空間形式的正確認識,如:分給幼兒不同粗細的樹木圖片,引導幼兒由粗到細排列,引導幼兒每次從中取出最粗的,一直到取完為止,然後,再按由細到粗的順序把樹木一棵棵收起來,放回原處,無形中培養了孩子整理玩具的好習慣。總之,本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
  存在不足:
  對於本節課,雖然從整體上看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我覺得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
  1.整節活動,孩子都在圍繞老師設計的思路走,沒有自由探索的空間,我想這是我設計活動的一個誤區。
  2.活動中,孩子的興致不高,遊戲活動不能吸引孩子的興趣,課堂氣氛不活躍,感覺到不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有待改進教學方法。
  今後的教學改進方向: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幼兒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課程觀和知識觀也告訴我們:"幼兒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建構和發現知識,不是知識的旁觀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創造者,而且幼兒的這種角色不是教師仁慈地賜予的,而是他們作為學習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兒數學教育領域中,讓幼兒真正做到"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解決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他們作為一種知識儲備或是教條。"需要我們從觀念到行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讓我們共同努力做到:
  給幼兒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幼兒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鍊;給幼兒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幼兒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找答案;給幼兒一個機遇,讓他們自己去抓住;給幼兒一個權力,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幼兒一個題目,讓他們自己去創造。

教師教學反思14


  這節課既是一堂新課又是一堂探究課。整個教學過程,以問題為教學出發點, 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設計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勵學生去取得成功,順應合理的邏輯結構和認知結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重視思維訓練,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數學思想方法的溶入滲透,滿足學生渴望的獎勵結構。整個教學設計中,特別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訓練了他們用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加強他們的轉化類比思想。
  (2)注重將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方法與現實生活中案例聯繫起來,讓學生體會數學方法來源於現實生活,又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注重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使他們「聽」有所思,「學」有所獲,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4)注重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動,注重他們之間的相互協作,共同提高。

教師教學反思15


  初為人師,感悟良多。嘆今天學生之不易,整天泡在書山題海里,面對的是家長,老師,社會殷切的期望,同窗學友之間激烈的競爭,難怪今天很多人都抱怨學生負擔越來越重,減負,減負,越減越多。學習科目越來越多,作業也多,三天一小考,十天一大考,學生能不累嗎?學生的心理承受力也明顯下降了。這些能怪誰呢?基本的科學知識是不可不授的,關鍵是要向有限的45分鐘的課堂要效益,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之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動的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在實習期間大家明顯的感覺到我們老師帶著很高的期待視野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專心聽講,吃透所講內容,然而結果並非如人所願,學生厭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所講的內容缺乏興趣,老師的辛勤勞動沒有好的收效。是什麼原因呢?是老師知識上不過硬嗎?非也。教師的教學都是圍繞教學大綱展開,教學的內容都相差不遠。那為什麼有的班級的學生感到學習很輕鬆愉快,而有的班級的學生感到學習是一中負擔,索然無味呢?關鍵是情趣的問題。教師必須通過情趣的吸引,感化學生,觸發學生思維的火花。這樣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起來也輕鬆。何樂而不為。
  所謂情趣教學,即激發情趣,興趣盎然的教與學。目的是讓老師有感情的教,學生有感情的學。
  我們知道教學包括教與學兩方面,單獨的強調某一方面而孤立另一方面都是片面的。應該明白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教師不能脫離學生而唱獨角戲,搞滿堂灌。還得注意學生的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為學生的學而教,一切為學生服務。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也是知識的開拓者。首先需要的是教師的引導。沒有老師的引導,就比較盲目,沒有方向。怎樣引導呢,讓學生跟著老師的思維轉呢?我認為這即是一個方法技巧上的問題,也是一個知識上的問題。
  因此,在情趣教學中教師應該發揮主導作用,這裡重在導上。而非主體上的作用。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得輕鬆,愉快。帶著興趣來學。
  拿語文老師來說,怎樣發揮老師在情趣教學中的導向作用呢?我認為教師要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下功夫。
  在教學內容上,首先要把握一篇課文的情感基調。我們知道「言為心聲」,「詩歌緣情而發」,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一篇文章就像一個窗口,通過它可以洞察世態萬象。因此把握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把這種感情溶進到你的言語中,感染學生。造成一種情感的傳遞,在課堂製造一種情感的氛圍,以此來感化學生。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的鑽研,善於發現其中掩藏的情感因素,細緻的分析。當然,還要求教師有細膩的情感,用心去讀文章,去讀作者,進而讀人生,讀社會。對教材能心領神會與作者的情感息息相通,進入到情景中去。如同莊周化蝶,孰蝶孰我,難以分解。自然也要求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內容瞭然於胸,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能出能進。這就要求教師精心的備課。除了在思想感情上尋找情感因素外,就教學內容來講,還有很多,例如一個典故,文學常識,小到一個字,一個詞語的講解。教師要善於思考,善於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趣味因素。不可三言兩語,輕描淡寫的走過場。對於一個典故,你可以就此講一個故事,學生都喜歡故事。這樣就可以很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就比空洞的字詞有意思的多。對於文學常識,教師最好用自己的語言來講授,不要用記憶性的思維來回憶,溶進自己的理解,感受。如同講故事一樣講解,這樣就有意思得多,對於一些文學常識可以展開縱向或者橫向的思維,不要因講授知識而執意於此。就拿單個的字詞來說吧,漢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意的結合體。每一個漢字就是一個世界。當然也不是對所有的知識都面面俱到,但是對一些生僻字,學生易錯的字詞是非常用的。
  這樣雖然沒有情,但有趣在。就教學內容將還有很多,這就要有一個發現的眼光。就要多動腦,有廣博的專業知識。
  在教學方法上,也可以應用情趣教學。特別是研討型的課題,師生共同討論,最後得出結論。當然要有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不可高高在上,要認真地聽取學生的發言,給予積極的肯定,鼓勵學生髮言。不可因為不同的見解而固執己見,語氣生硬,譏笑學生,挫傷學生的自尊心,進而對教師產生反感抵制的情緒。而應該拉進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覺得有親切感,親和力。敢於發言。教師授課的語氣不能是平鋪直敘的,而要有輕、重、緩、急,抑揚頓挫,聲情並茂,以情感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然講授的語氣是隨教學的內容而變化的。因此教師一定要對教學內容和學生要問的問題有所準備,精心的備課。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引導,例如在研討性的學習中,可以精心地設計問題,做到一題多解,這樣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因為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有理就行。例如在《孔雀東南飛》中可以提出了這樣幾個研討型的題目。1、劉蘭芝究竟為何離開焦家?2、劉蘭芝起初為何沒有答應嫁給太守兒子?3、劉蘭芝殉情的真正原因?結果學生答案很多,課堂氣氛很活躍,只要言之有理就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參與意識很強。同時,對於提問也要講究技巧。有時唯一的答案有多種提問的方式,這樣就可以很好的打開學生思維的靈活度。對於較難一點的問題,教師也不要為提問而提問,方式單一。可以給出學生答題的技巧,做出指導,循循善誘,降低問題的難度,不至於令學生摸不著邊際,乾脆放棄思考,把問題留給老師,這樣老師就容易處於一種被動的境地,課堂的氣氛當然活躍不起來了。除此之外,對學生的思維如何打開呢?要善於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創造情景,調動學生的想像,聯想。在這一過程中,老師重在開啟學生的思維之門,不可事事包辦,有些是代替不來的。有些課文可以完全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去體驗。記得上高中時語文老師讓學生組織演《雷雨》,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學手段上,可以採用多種教學工具,給學生形象化的感官效果。如教學錄音磁帶,多媒體,投影儀來激發學生的趣味。
  總之,只要老師能夠積極的引導,精心的組織,學生的興趣自然就提高了。情趣教學應該大力的提倡,既為老師解決了學生不配合老師導致教學氛圍低沉的困惑,學生學起來也輕鬆,愉快,而不需在課外花很大的精力來學習。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