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我國外匯儲備「縮水」問題解析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一、引言
  
  我國外匯儲備由貨幣當局集中管理,反映在其資產負債表上,稱為外匯資產,是權重最大的資產科目。伴隨著外向型 經濟 的 發展 ,我國的外匯儲備也在高速增長:近十年來,外匯儲備已經從1997年的1398.9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9460.30億美元,年均增長速度約為28.4%,遠遠超過同期GDP約9%的增長速度。在為擁有世界第一位的外匯儲備欣喜的同時,我們更需要冷靜地審視與之相伴而生的「熱錢」湧入、低投資收益率和可能的資本外逃等諸多問題。其中,一個日益突出的問題是「縮水」問題,圍繞這一問題的爭論包括人民幣升值 中國 損失論,債權人中國補貼債務人美國等。外匯儲備「縮水」具有迷惑性的一點在於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名義美元價值(或者記賬價值)並沒有減少;但是長期來看,以實物商品價值或者本幣價值衡量,我國外匯儲備確實存在著隱性「縮 水」。比如以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平均匯率衡量2005年外匯儲備餘額8188.72億美元的縮水狀況,可以發現:平均縮水幅度約15.18%,縮水量約1243.25億美元,相當於1美元少兌換1.24單位人民幣。實際價值在下降,而名義價值並沒有改變,這仿佛給外匯儲備「縮水」問題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為了揭開這層面紗,本文嘗試提出並回答以下問題:我國外匯儲備有沒有「縮水」?判斷標準是什麼?現狀如何?這是否就意味著損失?如果發生損失,誰損失?誰又得利呢?外匯儲備「縮水」對其保管人——貨幣當局有什麼影響?這種影響是否就是中性的呢?為什麼會存在「縮水」?對於外匯儲備「縮水」我們難道只能被動接受?有沒有管理外匯儲備的更好戰略呢?帶著這些疑問,本文主要以貨幣當局為分析視角研究了我國外匯儲備「縮水」狀況,對上述問題作了初步解析。
  
  二、兩種形式的外匯儲備「縮水」
  
  (一)購買力縮水與人民幣計價縮水
  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持續增加,並且大都以世界貨幣國家的政府國債、機構債券、外匯存款等債權資產形式存在。在記賬意義上,雖然這些外匯儲備的名義價值數量不會減少,但是實際上,卻存在著隱性「縮水」,可以從兩個角度理解:購買力縮水與計價縮水。購買力縮水是指伴隨美元等世界貨幣購買力的下降,我國外匯儲備在國際市場上所能購買到的商品實際數量在減少;計價縮水是指如果依照升值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給外匯儲備重新進行本幣定價,與貨幣當局原先賣出人民幣數量相比,同等數額的外幣現在所能購買的本幣數量將會減少。
  綜合考慮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和以美元資產為主的外匯儲備結構現狀,可以選擇以美元計價的發達經濟體CPI、世界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和我國進出口商品價格指數綜合衡量購買力縮水程度。 歷史 上,這三種價格指數一直呈現出單邊遞增的變化趨勢(參照圖1),說明了美元等世界貨幣的購買力在持續下降,由此判斷,在購買力意義上我國外匯儲備經歷著持續「縮水」。信用貨幣制度下,只要美元等世界貨幣的供給擴張趨勢持續不變,我國外匯儲備購買力縮水狀態也將會一直持續下去。
  近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動一直呈現出單邊升值狀態,截止2008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已達15.18%以上(參照圖2)。如果按照新的匯率對外匯儲備以本幣重新定價,因為美元兌換的人民幣更少了,則意味著外匯儲備的人民幣計價縮水。過去四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年均升值幅度約為4.24%,這也是外匯儲備的人民幣計價年均縮水幅度。
  
  (二)兩種「縮水」形式的關係
  兩種「縮水」形式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區別表現在:購買力縮水是以國際實物商品衡量,計價縮水是以另一種信用貨幣(人民幣)衡量;貨幣當局基本上不能夠左右世界貨幣購買力的變化,而通過匯率政策的調整,則可以影響人民幣計價縮水程度。兩者聯繫體現在外匯儲備購買力和人民幣國際購買力的相互關係,需要分三種情形理解:
  1 假設存在人民幣計價縮水而不存在購買力縮水,則人民幣對世界貨幣的升值能夠增加人民幣在國際商品市場上的購買力;
  2 假設存在購買力縮水而不存在人民幣計價縮水(這是2005年匯改前長期存在的情況),那麼國際商品價格水平的升高會「吞噬」外匯儲備財富,引起中國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從而購買力縮水降低了人民幣的國際購買力。
  3 假設既存在人民幣計價縮水,又存在購買力縮水(這是2005年匯改後的情況),則人民幣計價縮水部分抵消了購買力縮水所引起的人民幣國際購買力下降,但這種抵消並不完全,僅僅局限於進出口流量意義上。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