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環境會計的若干問題探討(1)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摘 要:環境會計是20世紀90年代引入我國的新興學科,其主要內容是從會計的角度研究經濟建設與環境之間的協調關係,力爭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環境會計理論尚處於探討階段,本文分析了環境會計的基本含義,從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兩個角度對環境會計的目標進行了闡述;探討了環境會計應遵循的假設和原則;從環境會計信息應披露的內容出發,提出了環境會計的基本構成要素。
  關鍵詞:環境會計 環境會計目標 環境會計假設 環境會計原則 環境會計要素
  一、環境會計的含義
  目前會計界對環境會計的解釋尚未達成一致,有的是從管理的角度解釋,如按照《現代會計百科詞典》收錄的詞條:環境會計是從社會利益角度計量和報道企業、事業機關等單位的社會活動,對環境影響及管理情況的一項管理活動;有的是從會計學科的角度解釋,認為環境會計是通過會計特有的方法,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環境法律、法規為依據,研究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的聯繫、計量記錄環境污染、環境防治、環境開發和利用的成本費用,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造成的影響的一門新興的學科。環境會計是以自然資源耗費和社會資源耗費應如何補償為中心而展開的會計,試圖將會計學與環境經濟學相結合,通過有效的價值管理,達到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目的。國外將利用貨幣工具對環境問題進行管理的範疇統稱為環境會計,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宏觀環境會計主要著眼於國民經濟中與自然資源和環境有關的內容,是運用物理和貨幣單位對國家自然資源的消耗進行的計量,因此,也常被稱為「自然資源會計」。微觀的環境會計主要反映環境問題對組織財務業績的影響以及組織活動所造成的環境影響。微觀環境會計是宏觀環境會計核算的基礎。筆者認為,國內外對環境會計的表述雖然不同,但表達的基本含義是一致的,即準確反映企事業單位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如因環境污染而支付的費用、因污染而發生的社會成本和應承擔的社會責任而付出的代價等;對自然資源的耗費應如何補償。如企業為減少和防止或者治理污染以及恢復環境而發生的成本費用支出等。這兩方面信息的提供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而並非截然分開的,如果站在會計的角度上給環境會計下定義的話,後者解釋則更系統、更通俗易懂。
  二、環境會計目標
  (一)環境會計基本目標
  環境會計的基本目標是用會計方法計量、反映和控制社會環境資源,改善社會環境與資源問題,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優化,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環境會計核算與報告將提供關於環境資源的利用、損失浪費、污染破壞和補償恢復等方面的信息,從而促使企業以理性的觀念,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和物質規律,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努力提高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從而達到可持續性發展的目的。環境會計的基本目標是由若干具體目標有機構成,通過各具體目標來反映企業活動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信息使用者對各具體目標進行關聯分析,最終作出科學決策。
  (二)環境會計具體目標
  環境會計的具體目標是指企業組織相應的會計核算,確認和計量企業在一定期間的環境經濟效益和經濟損失,向社會相關主體提供所需的環境信息,為各決策單位實施經濟和環境決策提供幫助。一般而言,環境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包括投資者、金融機構、商品市場有關各方、政府管理機關、職工及工會組織、社會公眾、企業管理當局等。對於環境會計的信息,各決策單位有不同的用途:對企業管理而言,評價企業環境政策履行方案及其結果,衡量企業對社會和環境責任的履行情況,從而對企業的經營前景和財務風險做出全面客觀的評估;國家政府和法律部門可利用環境會計的信息,制定環境政策和法律規範,加強宏觀管理和控制,促使微觀和宏觀的協調一致,同時也能準確地核算國民生產總值,不虛增國家財富;企業的其他信息使用者可利用環境會計信息,評價環境措施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同時了解包括環境成本、環境負債在內的客觀準確的資產負債狀況、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狀況。由環境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可以看出,不同的使用者對環境會計信息的需求角度是不一樣的,提供環境會計信息應考慮到這一點,儘量做到環境會計信息的實用性和全面性。
  三、環境會計假設
  (一)會計主體假設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發生的各項交易或事項為對象,記錄和反映企業本身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明確地提出了傳統會計核算應遵循的會計主體假設。環境會計核算和反映的內容也是企業的活動,只不過這種活動並不局限於企業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層面,而是擴展到由於非「交易或事項」引起的其他活動,並未發生價值的交換或轉移,如「三廢」對環境的污染等。環境會計主體假設是進行環境會計核算必須遵守的假設,是環境會計的最基本假設,為規定環境會計的有關記錄和報表所涉及的範圍提供了基礎。從環境會計核算和反映的內容出發,不能將環境會計的會計主體假設等同於傳統會計的會計主體假設。傳統會計反映的只是企業的「交易或事項」,並沒有將自然資源、生態資源納入企業會計核算範圍之內,沒有包括企業承擔的環境責任。在環境會計假設中應將傳統會計主體假設內涵擴展,將會計主體置於環境系統中,把游離於核算系統之外的環境資源的價值損耗和補償納入會計核算系統,核算人類與環境系統的能量交換,以此來界定環境會計主體的空間範圍。
  (二)持續經營與會計分期假設
  持續經營是環境會計必須遵守的假設。環境會計成立的出發點便是追求經濟建設與環境之間可持續的協調發展,拋開持續經營,環境會計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同傳統會計的會計分期假設一樣,要想反映企業在可持續的將來不斷發展,就必須合理劃分會計期間,以便計算期間損益,以及在期末定期提供有關企業在環境破壞、環境改造等方面的信息。結合環境會計的具體特點,持續經營是指環境會計核算主體在自然資源不枯竭,生態資源不降級的基礎上,保證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其含義一是會計主體在可預見的將來不面臨破產清算,其所持有的環境資產將按照原來的目的在正常經營過程中被耗用,所承擔的環境負債也將按照原來的承諾如期清償,這樣假設能夠建立起環境會計計量和確認原則,解決環境資產計價等問題;二是環境資源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在不斷補償的前提下實現良性循環,從而保證可持續發展。因此,企業的經營方針和目標必須符合國家的環境政策,企業在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要承擔相應的環境責任,保證環境資源的良性循環。當然,為了充分發揮環境會計管理的作用,及時提供環境信息,必須將持續經營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首尾相接、間距相等的會計期間,以便確定和分析會計主體的環境責任履行情況。
  (三)多重計量假設
  環境會計計量具有多重性特徵,不應只局限於貨幣計量。由於環境資源既具有商品性又不限於商品性,很大一部分在計量上具有模糊性特徵,受科學水平和認識水平的限制,若將其用貨幣計量則精確性難以保證。多重計量能相互補充,提供完整準確的信息。多重計量不但指可用其它的計量屬性,還指要在環境會計報告中用文字或附註方式,揭示一些重大的且不能用貨幣計量的環境信息。採用貨幣計量形成財務指標,採用非貨幣計量包括實物計量、勞動計量、混合計量等形成實物指標、勞動指標、技術經濟指標和文字說明等。在貨幣計量內部也體現多重計量屬性,既可以使用歷史成本,也可以使用重置成本、公允價值、可變現凈值、現值以及機會成本、替代成本等,這和環境會計所反映的具體信息緊密相關。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