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端午節特色民俗活動

2023年11月13日

- txt下載

端午節特色民俗活動(簡單介紹)
端午節各地都有不同特色,眾多活動交錯進行,端午節時,陽氣才開始抬升,百蟲開始活動,邪氣很盛,古人及採取一些方法健身、辟邪、驅蟲、蛇、蠍,吃三白就是其中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特色民俗活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端午節特色民俗活動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2、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3、寫符念咒
古人認為,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因此端午節這天一定要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而且掛驅鬼符還有一些嚴格的儀式,例如說必須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時書寫,書寫材料用生朱,硯內、書寫人口中必須放上硝石等等。
4、端午吃粽子
端午吃粽子是我國的傳統習俗,不過在郴州蘇仙區坳上古村有著特別的吃烏米粽的習俗。坳上烏米粽屬當地獨創具有食療效果的美味佳肴,是由山上野外的烏飯樹葉、擇子柴葉、金剛刺嫩頭、楓香樹嫩葉等十餘種能食用的樹葉將其洗凈搗碎,過濾擠汁,再浸泡在糯米中,裡面放有叉燒、鹹蛋黃等餡,清蒸出來,香味四溢,不油膩,還具有健胃消食,祛風除濕,清涼解毒之功效。
5、插艾條
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裡的「艾」是指艾蒿,它的莖葉有揮發性精油,獨特的香味可以驅蚊避蟲。端午節自古以來也是祛病防疫的節氣,因為正值夏至,寒暑相交,家家都會在這一天打掃門庭,將艾條插在門上,殺菌消毒。
6、拴五色線
中國古代一直以紅、黃、白、青、黑五色為吉祥色。每年端午節清晨,大人起床後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傳說五色線不能隨便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疾病沖走。據說,戴五色線的孩子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常保安康。
端午節風俗活動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爭先恐後划船追趕拯救。追至洞庭湖時不見了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以划龍舟來紀念屈原。
2、吃粽子
因屈原投江,民眾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用竹筒裝好米食投入江中,後來演變成用竹籜、竹葉包好投入江里餵魚、蝦。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3、懸艾葉、菖蒲、蒜頭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
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沐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紮成虎形,再粘貼艾葉於其上。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端午期間,時近夏至,正是寒氣暑氣交互轉換之時,從飲食到穿衣、行動都得注意。寶山縣有諺語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於是,端午節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
江南地區,有的習俗是在端午節飲菖蒲酒,則其藥用效能就更為直接。通常是在節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黃,浸入酒中,節日便可飲用。
4、拴五色絲線
五色線為青、紅、白、黑、黃五種顏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被視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絲線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傳到後世,即發展成如長命縷、長命鎖、香包等許多種漂亮飾物,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在端午節這天,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繫上五色絲線以用來驅邪。傳統做法,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頸項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還有一說,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個雨天,把五彩線剪下來扔在雨中,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謂之可去邪祟、攘災異,會帶來一年的好運。
上,以保孩子平安。五彩繩不可以弄斷或者丟棄,據說佩戴五彩繩的孩子可以消災避難,以防蛇蟲傷害。
端午節習俗簡介
端午習俗內容豐富多彩,這些節俗圍繞著祭龍、祈福、攘災等形式展開,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願望。端午習俗甚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端午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采草藥、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藥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鳶、睇龍船、拴五色絲線、薰蒼朮、佩香囊等等。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端午節期間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端午節的文化意義是什麼
一是通過端午節鑄造中華民族凝聚力。端午節是全世界華人的節日,通過紀念屈原等一系列活動可以培養人們對中國文化的價值認同,增強人們的敬祖意識、親情意識、家庭觀念、愛國精神,從而形成中華民族的向心力。
二是通過端午節促進和諧社會建構。端午節體現了人與自身、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理念。賽龍舟、吃粽子、走親訪友、外出遊玩不僅使人們親近自然,身心放鬆,也使人們增強了親情、友情,愛情,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特別是在科技發達,自然環境不斷惡化的情況下,端午節可以使人們樹立「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從而更好地尊重自然,保護環境,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
三是通過端午節喚起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端午在自然節氣上雖曾被視為「惡日」,但中國人卻有生生不息的創造精神,依靠自己的智慧戰勝邪惡,從而化凶為吉,化惡為善,化丑為美。過去端午佩飾中的健人、豆娘、艾虎、畫額、長命縷都是人們在生活中創造的美的事物。今天,人們依然需要美的生活,只要我們有一顆愛美之心,就會用雙手創造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美好世界。
傣族的端午節怎麼過
傣族的「粽包節」
農曆的五月初五,傣族人民稱端午節為「粽包節」,這一天是雲南紅河元陽縣烏河灣河壩的傣族同胞,歡度一年一度「粽包節」的日子。這一天十一點以後,參加粽包的元陽傣族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盛裝,未婚的小伙子們手拿粽包,歡歡喜喜朝老丙大龍潭大芒果樹下的草場聚集。
粽包是用粽葉、竹葉或苞茅草葉把摻拌著花生、臘肉、紫米(有的還放一段半指長的木姜細枝條)、糯米,用這些葉子把米包裹成三角形或圓柱形、雀鳥形,然後用水煮熟食用,粽包味美清香、爽口,非常好吃。
傣族的「對歌節」
每年五月端午這天,紅河兩岸的傣族男女青年,都要彙集於馬街鄉烏灣村的那丙大龍潭過「對歌節」。對歌這天,各村男女青年盛裝而來,開展男女之間和村與村之間的對歌比賽,從太陽出山一直到日落西山。老人小孩帶著乾糧來聽唱。對歌節是男女青年交朋友,找對象的極好機會。
有的男青年吹起葉子伴奏,歌聲此起彼伏,悅耳動聽。歌唱完後,小伙子們開始丟粽包給自己看中的姑娘,姑娘們則報之以喜悅的笑臉,揀著粽包。
於是,紅河州元陽縣一對對男女青年手拉著手,分散在草場四周,互相傾訴衷情。這時,老年人和小孩們便拍著手巴掌,「叱喝,叱喝」地歡喊著,直鬧到夕陽下山。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